制度是學校管理體系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是保障學校有效運轉的基礎。每所學校都有自己的制度體系,每所學校在總結辦學成績時都喜歡就此大書一筆。但其實我們經(jīng)常也充滿困惑:為什么設計的制度與預期的愿望相去甚遠,有時甚至成為阻礙?讀了李希貴校長的《學校制度改進》一書,讓人腦洞大開,學校制度的設計與完善是科學,是藝術,更是人性中善的激發(fā)。 好的制度要基于權力的歸隊 制度作為學校管理者進行管理的“常規(guī)武器”,說得多,用得多,但不見得師生樂于接受,甚至會經(jīng)常出現(xiàn)與之故意對抗,鉆制度的空子。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呢?回顧曾經(jīng)管理學校十多年的經(jīng)歷,我覺得一個重要的原因在于,制度是管理者制定的,是為了保障管理者的權力。管理者希望制度成為保障權力的工具,而不是保障師生利益的武器。因而,很多制度出現(xiàn)了越位,把本不應該讓校長主任行使的權力,都集中到了他們身上。是的,喜歡權力推卸責任是人的劣根性,哪怕是作為知識分子的校長主任也概莫能外。有的學校甚至將課堂45分鐘的時間分布用制度的形式發(fā)布出來,有的將遲到不同時間的不同處罰方式細化出來成為制度,如此等等,以此來彰顯學校管理的到位,其實這哪里是制度管理,分明是權力宣示。但制度不是權力的附屬品,更不應成為權力的“幫兇”。要分清權力與制度的界限,正如李希貴校長在書中所說:“要想真正進入制度改進的旅程,首先要解決的是權力的分配、權力與制度的關系,以及權力與制度的邊界。”所以,有的制度是無事生非,有的制度是越俎代庖,有的制度是以管代育,失去了學校管理的本來面目,因而并不是所有的制度都是有效的。 好的制度要克服人性的缺點 因為學校的教育屬性,很多學校管理者喜歡強調精神層面的東西,如對教師強調奉獻精神,要做春蠶、蠟炬。要教師有奉獻精神當然是不錯的,但我們不能忽略教師其實也是普通人,也有人性的弱點。當管理者把奉獻精神當作教師的必備要求,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過分要求。因為我們在要求奉獻的同時,其實要付出和犧牲,如休息時間、家庭責任、經(jīng)濟利益等。作為生活在凡塵中的普通人,教師也有七情六欲,人性的缺點同樣會在他們的身上存在,并非因為他擁有了教師身份就立即境界自動提升。我們可以對教師提出要求,但我們應該從制度的角度出發(fā),激勵教師不斷向高境界努力。如書中提出鼓勵性制度的多樣化實施,補償性制度的及時到位,這樣就能讓教師感受到如果自己奉獻了、犧牲了,會得到多種形式的鼓勵和補償,才會樂于有機會更多地去奉獻,才會有動力持久的奉獻,進而讓這種行為擴大到更多人的身上。而現(xiàn)實中我們很多校長喜歡把奉獻付出當作教師理所當然,對于這樣的行為,缺少必要的鼓勵與補償,頂多在開會的時候作為正面典型口頭表揚一下。時間一長,這樣的行為其實是會不斷減少的。當校長抱怨教師素質不高的時候,真心地應該想想是不是我們的制度出了問題。只向教師索求而不想法保障教師的制度,只會讓人性中趨利避害的本性越來越明顯。 好的制度要激發(fā)學習的潛能 李希貴校長在書中提出要“以制度最大限度撬動人性中的天使”。然而現(xiàn)實中,我們的很多制度充斥著“不準”“嚴禁”的字眼,不僅字眼冷冰冰,更讓人從思想上有一種窒息感,這樣的制度就像思維枷鎖,鎖住了師生身上的巨大潛能。作為具有教育作用的學校制度,在規(guī)范師生行為的同時,更應激發(fā)師生的向上力量。本書中將不同類型的制度用坐標的形式分為四個象限,即利己利他的第一象限、利己損他的第二象限、損己損他的第三象限、損己利他的第四象限,我們的制度應不斷調整,讓其在第一象限區(qū)發(fā)力。對教師而言,要成就學生的同時成就自己;對學生而言,要服務社會的同時成就自我。這些都是最理想的狀態(tài),要達到這樣的狀態(tài),就需要我們的制度朝這個方向去調整,這樣,可以實現(xiàn)教育的高質量,也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理念。以推動教師自主專業(yè)發(fā)展為例,如果我們從制度上保障了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自主權,同時輔以鼓勵與補償,而不是指令式命令式培訓學習,那么教師的學習潛能會得到極大的激發(fā),同時也會作用于學生身上,在此過程中,教師的專業(yè)能力會得到很大提高。對于學生更是如此,冰冷的“嚴禁”常會讓身處叛逆期的學生“以身試法”,可是對志愿服務行為的激勵會讓學生體會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是不是更有教育效果呢?如果我們的制度讓損他的行為大行其道,那么,這就是一個壞制度,是一個不合適的制度,應該立即調整。 學校的制度,應該體現(xiàn)人性的光輝,應該體現(xiàn)人性的溫情,應該激發(fā)人性向上的力量,這樣才是學校制度應該有的模樣。學校的制度不應該是冰冷無情的字眼,更不應該是展現(xiàn)權力的象征。我們的制度出臺時可能會不完善,但是我們應該從教育功能出發(fā),不斷地調整,不斷地改進,使之適應教育的需要。 學校制度改進,永遠在路上。 (作者單位系武漢市新洲區(qū)教研室) 《中國教育報》2022年03月02日第10版 作者:胡志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