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中論及“心下”與“心中”的證候甚多,如“心下悸”、“心下痞”、“心下有水氣”,“心中悸而煩”、“心中痞”、“心中懊憹”。古人明白二者之間的區(qū)別,所以不做解讀?,F(xiàn)代人則望文生義,將心下與心中視為不同部位的概念。俗話說,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有必要將二者搞清楚。 先看“心中”,參102條:“傷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煩者,小建中湯主之”?!靶闹屑露鵁本褪切幕偶有臒?,心氣血兩虛,用小建中湯治療就是“子能令母實”的具體應用。 《金匱要略》:“心中痞,諸逆心懸痛,桂枝生姜枳實湯主之”,“心中痞”就是心中痞塞,心里感覺憋得慌?!爸T逆心懸痛”就是氣逆、嘔逆、沖逆等造成的心痛如懸,相當于現(xiàn)在的心肌梗塞、心絞痛。桂枝生姜枳實湯經(jīng)常與瓜蔞薤白湯合方,用于冠心病心絞痛的治療。 67條:“發(fā)汗吐下后,虛煩不得眠,若劇者,必反復顛倒,心中懊憹,梔子豉湯主之”?!靶闹邪脩潯笔切闹袩釔瀬y、懊悔不已的感覺,用梔子豉湯清熱除煩。 “心中三證”,全部與心有關。“心下”則不然,既與心有關,也與胃有關,所以“心下悸”既可以是心悸,也包括胃引起的心慌。治“心下痞”的黃連黃芩瀉心湯治療心火引起的竇性心動過速,覆杯即愈,治胃火引起的吐血也是一劑知,二劑己。而根據(jù)黃連黃芩瀉心湯加減化裁的半夏、生姜、甘草瀉心湯更是廣泛應用于胃腸道疾病的治療。 64條:“發(fā)汗過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湯主之”,這個“心下悸,欲得按”,明顯是心悸,所以用桂枝甘草湯辛甘化陽,以補心中陽氣。而真武湯證的“心下悸”、小柴胡湯或然證的“心下悸”,明顯是胃脘部的悸動。 40條:“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與41條“傷寒心下有水氣”的小青龍湯證,心下可以是胃脘,可以是肺之下,膈之下,就是不包括心。 所以得出結論,心下與心中都與心有關,但心下還可以與胃有關聯(lián)。心五行屬火,脾胃五行屬土,為什么瀉心湯類方可以治脾胃的問題呢? 從務虛的角度看,心屬火,法時夏,從立夏至立秋這段時間都是心主令。脾屬土,法時長夏,從夏至到處暑這段時間都是脾主令。于是夏至、小暑、大暑到立秋這段時間就重合了,心也管,脾也管,雙重管理。所以,瀉心湯既可以瀉心,也可以瀉脾胃。 從務實的角度看,《靈樞·經(jīng)脈》:“脾足太陰之脈……其支者,復從胃,別上膈、注心中”,《素問·平人氣象論》:“胃之大絡,名曰虛里,貫膈絡肺,出于左乳下,其動應衣,脈宗氣也”。脾之經(jīng)、胃之絡都與心有關聯(lián),經(jīng)脈相通,病情相契,所以才以“心下”一以貫之。而瀉心湯瀉心火于小腸(小腸是胃家的成員),既治了上熱,又祛了下寒,才能上治心,下治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