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九:見群龍無首,吉 (續(xù)上一講) 乾卦里面的用九,不容易理解,很多人讀著乾卦六個爻的爻辭,從初九一直到上九,感覺到一氣呵成,很流暢,然后,突然跳出來一個用九,攔在路邊,就成了攔路虎。 然后,文章就讀不下去了。 而且,這個用九,越是用語言文字去解釋,越解釋不明白。而《易經(jīng)》這門課,就怕陷入到這種復(fù)雜且難以理解的文字游戲之中。 其實當(dāng)年,伏羲在畫卦的時候,也只留下了卦象,并沒有留下文字。 一、這是一個部落的故事 我們還是舉個例子來說明吧: 人類社會的文明,發(fā)展了幾千年,甚至上萬年,我們現(xiàn)在有文字記載的歷史,能夠考證出來的,大概有幾千年,比如我們中國人都常說:中華文明五千年。 這五千年中,在最開始的時候,我們的祖先…… …… 后來…… …… 后來,皇帝的權(quán)力越來越大,越來越膨脹,然后,到了最后,當(dāng)皇權(quán)大到了極點的時候,就開始物極必反了。 這個時候,就像乾卦上九的爻辭里講的那樣,亢龍有悔了: 這條叫做皇帝的龍太高太亢,它已經(jīng)瘋狂了,變成一條瘋龍了…… …… …… 現(xiàn)在的社會,仿佛又回到了從前,就像上古的部落時期一樣,一個國家的管理,需要一群人來共同出力,不光要有族長,還有長老們,群策群力。 …… 管理一個國家,不再依靠哪一個人,而是靠一個團隊的力量。 …… 于是,現(xiàn)在的社會,又像過去的部落時代那樣,一個部落之中,有一個族長,這個族長要能力強的,形象好的,能代表這個部落,然后,真正管理這個部落的,是一群長老,而不是一個人。 …… ……這些,都是因為經(jīng)歷了亢龍有悔的教訓(xùn)。 人類社會經(jīng)歷了上九的階段之后,現(xiàn)在,開始慢慢地習(xí)慣開始以用九的視角去看待整個世界了。 于是,幾千年的人類歷史,好像完成了一個循環(huán),仿佛又回到了起點。 當(dāng)一個部落 僅有十幾個人、幾十個人的時候,能做族長的人,肯定是一個大家長,因為整個部落,都是他的家庭成員,這個時候,在他的身上,肩負的是沉甸甸的責(zé)任,他要帶著這個家族生存下來。 當(dāng)一個部落 有成千上萬人,甚至幾十萬人,幾百萬人,上千萬人的時候,能在這個部落擔(dān)任族長的人,就成了國王,這個時候,一個部落就是一個國家,國王就象征著權(quán)力。于是,對王權(quán)的爭奪,也隨之開始了。 當(dāng)一個部落 的規(guī)模繼續(xù)擴大,甚至有上億人,甚至幾億人,十幾億人的規(guī)模的時候,這個時候,這個部落的族長,在他的眼中,族長的這個位置,恐怕就不再單單是擁有權(quán)力那么簡單了,這個時候,他身上的責(zé)任,會使他在做每一件事的時候,都像《詩經(jīng)》里面所說的那樣: “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strong> 二、《讓王》——一個美麗的傳說 從前,莊子寫過一篇《讓王》的文章,里面講的是在堯舜禹那個時期: 當(dāng)時的堯,還有舜,都是天下的帝王,在他們年老的時候,他們想要將自己的王位,將自己的部落族長的位置讓給其他的人。 這個時候,他們找到了很多非常有能力的人:許由,子州支父,善卷…… 可是,那些人,都不肯接受這個王位。 換句話說,也許那個時候,部落族長的王位,并沒有多吸引人,更多的,反而是麻煩。 ……………………………………………… (后人不理解:我們在爭,而他們在讓?他們這是……傻么?) ……………………………………………… 現(xiàn)在,人類社會又進入到了一個新的時代,人口數(shù)量如此眾多,國家的規(guī)模如此龐大,這個時候,一個部落,也就是一個國家,部落族長的這個位置,漸漸地,就成了一個燙手的山芋。 也許在普通百姓的眼中,他看到的是,能夠管理這樣一個國家,權(quán)力有多大,很過癮;但是,在那些真正的領(lǐng)導(dǎo)者的眼中,他們看到的,是領(lǐng)導(dǎo)一個國家,所承擔(dān)的責(zé)任,這是一種責(zé)任,如果處理不好,也同樣會是一個大麻煩。 所以,像莊子里面的《讓王》這件事,也許在春秋戰(zhàn)國那個時代的人,會不相信,他們覺得這些都是莊子瞎編的,只是莊子講的一個寓言故事,但是也許再過一些年,在我們這個社會,這樣的事情,慢慢地會變成真實的事情。 想一想看,要管理一個人口上億人的國家,就意味著要保證這些人都能吃飽飯,還要過上好日子,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管理這樣一個大家庭,如果沒有一顆大心臟,誰會愿意給自己找這么大的麻煩呢? 所以,當(dāng)人類社會足夠文明的時候,發(fā)展程度非常高的時候,也許,那個時候,一個國家,一個社會的管理,就會像用九的爻辭講的那樣: 見群龍無首,吉。 三、大道,常道,天之道 1.大道是什么 一個團隊管理一個社會,這個團隊里的每一個成員,互相之間既有分工,又有合作,都不爭名不爭利,一心為公,就像中國古代的另一部經(jīng)典《禮記·禮運》里面所講的:“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strong> 這是中國古代的圣人,古代的君子—— 他們眼中看到的,不只是一個國家,他們看到的是整個天下。 如果未來的社會是這樣的,那么,這才是真正的人類之福,這才是真正的吉。 2.常道 講完了這個例子,我們在這個基礎(chǔ)上,重新理解《易經(jīng)》乾卦的六爻: 如果這六個陽爻,每一個陽爻,每一條龍,都能把自己的潛能發(fā)揮出來,貢獻出來,卻誰也不去爭那個領(lǐng)導(dǎo)和變化的首領(lǐng)的位置,換句話說,就是應(yīng)該誰出力誰就出力,但是,完成了自己的貢獻之后,誰也不去爭這個功勞,這樣才是常道。 3.天之道 就像老子在《道德經(jīng)》里面講的“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老子:“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strong> 易經(jīng):“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 這就是天之道。 如果能夠保持常道,也就無所謂吉和兇了。 這就是用九所講的內(nèi)涵。 四、領(lǐng)導(dǎo)者的最高境界:老子的三寶 老子的《道德經(jīng)》里面,有一段至理名言,講的同樣是用九的內(nèi)涵,也是領(lǐng)導(dǎo)者的最高境界。 老子說: “我有三寶:一曰慈,二曰簡,三曰不敢為天下先?!?/strong> 1.慈 一個最好的領(lǐng)導(dǎo)者,要慈愛,要對百姓仁慈,這是排在第一位的。 2.簡 然后,要能簡,這個簡,既是簡樸,又是大道至簡,簡樸,是一個人的內(nèi)在品德,大道至簡,則是外在的展現(xiàn),比如領(lǐng)導(dǎo)一個國家,你的治國之道讓所有人都能一看就懂,都能自發(fā)地跟著去做,這是最高的境界。 3.不為先 老子的領(lǐng)導(dǎo)者之道,最后一條是“不敢為天下先”。 老子還說,“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 一個君子,不去爭先恐后,才能成為器之長。 在中國文化之中,常把一個人能不能成才,能不能成功稱為成器,成為器之長,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成大器。 一個真正的領(lǐng)導(dǎo)者,要想成大器,成為那個最大的容器——什么樣的容器才算是最大的容器呢? 在地球上,江河湖海,都好比容量大的容器,能容納無數(shù)的水。 老子還說過,“江海所以能成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strong> 大江大海,之所以能夠容納百川之水,是因為它們甘愿居于下方,不去和百川爭一個高低——它們能夠容納天下,所以最后才能成為王者。 因此,在老子看來,要想成為一名真正的領(lǐng)導(dǎo)者,他就要“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在利益面前,不和百姓去爭,在困難面前,要當(dāng)仁不讓,這才是領(lǐng)導(dǎo)者的氣度。 五、管理:西方的術(shù)與東方的道 1.西方有術(shù) 我們過去這些年學(xué)習(xí)管理學(xué),全社會都在學(xué)習(xí)西方的管理理念,結(jié)果,從西方學(xué)了很多技術(shù)層面的東西,比如: 如何分工,如何量化管理,如果提高效率…… 2.東方有道 關(guān)于領(lǐng)導(dǎo)者的氣度和格局方面的內(nèi)容,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實,在中國古代的這些經(jīng)典里面,這些內(nèi)容,隨處可見。 如果能夠做到《易經(jīng)》乾卦用九的爻辭所講的群龍無首,或者做到老子《道德經(jīng)》中所講的“不敢為天下先”,那么,這樣對整個人類社會,無疑就是最吉的結(jié)果了?!@就不需要占卜,不需要算卦,也不需要看風(fēng)水了。 其實,好的風(fēng)水,好的運氣,或者一個國家的國運,一個社會的運氣,也是憑借著人的努力去做出來的。 這個努力,其實在中國古代,借用古代圣人的說法,就是修行。 3.好的管理是教化百姓 古代的圣人,上古時代的那些圣王們,將治理天下稱為教化,在他們眼中,治理天下,就是在辦教育,教化百姓,幫助百姓提升。 當(dāng)時的百姓們也都心甘情愿地追隨那些圣人,他們也將那個時代的國王稱為圣王。 這就是古代的王道之治,就是圣人孔子所推崇的堯舜禹湯,文武周公,這些圣王們。 用現(xiàn)在的話說,這些都是圣人孔子一生所崇拜的偶像。 百姓們?yōu)槭裁丛敢庾冯S古代的那些圣王? 就是因為他們修行得好,自我修養(yǎng)做得好。 所以,那個時代國家的治理,是上行下效——百姓們受到圣人一言一行的影響,自愿地自發(fā)地,跟著圣人去做。 4.管理是修行,修行則是人生 在古代,不管是儒家、道家和佛家,都倡導(dǎo)人要修行——人生,就是一場修行。 (1)儒家 修行,儒家叫修身。修身然后齊家,治國平天下。 ——這是儒家的四書《大學(xué)》里面講的。 古代的大學(xué),標準很高,一開口就是天下,不像現(xiàn)在的人,很多人讀完了大學(xué),只是為了一紙文憑。 (2)道家 道家叫養(yǎng)性:性命兼修。 (3)佛家 佛家叫修心:開啟內(nèi)心的智慧。 (4)目標相同,方法不同 儒家、道家、佛家,方法不同,但是殊途同歸: 都是為了積累善的,摒除惡的,保持一顆公心,摒棄個人的私心。放下自己的小我,才能成就天地間的那個大我。 這些就是用九的境界。 六、用九之道—圣人之道 在古代,善于用九,而有其位的,歷史上的圣王,有堯舜、文王、周公等人,就是我們前面講的堯舜禹湯,文武周公。 1.堯舜禹 堯舜禹,這是上古三代明君,是黃帝之后,華夏先祖里面最著名的幾位圣王,尤其是堯和舜,當(dāng)年禪讓天下,從古到今,一直是被后人推崇備至古代圣王的典型。 2.湯 湯是商湯,商朝的開創(chuàng)者。 3.文武周公 還有文王、武王和周公,周朝的開創(chuàng)者。 ………………………………………… 一個家庭,父子三人,皆為圣人,難怪孔子以他們?yōu)榕枷瘛?/p> ………………………………………… 這些人,都擅長用九的境界。 比如:周公 周公雖然沒有正式做過國王,但是在武王死后,周公輔佐武王的兒子成王繼承王位,當(dāng)年成王年幼,周公就代理國王的職位,代替成王治理天下六年,等成王長大之后,他才將王位還給成王。 如果周公不是一位精通用九之道的圣人,如果他沒有那么高的境界,那么,很可能,他代理國王之后,就會對權(quán)力上癮,就不會歸還王位了。 4.老子--道家圣人 除了這些古代圣王,還有不在其位的圣人。 比如: 春秋時期的圣人老子。 這是一位大隱者,也是道家的始祖,他的一生充滿了神秘色彩,就像一條龍一樣,見首不見尾,這是孔子對他的評價。 老子只為后世留下了一部《道德經(jīng)》,一部只有五千字的書,卻被后世奉為經(jīng)典?,F(xiàn)在很多中國人都不知道,《道德經(jīng)》在全世界都廣為流傳,被翻譯成很多國家的語言。 《道德經(jīng)》里面的思想,和《易經(jīng)》的乾卦所講的用九的境界,是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 其實,整部《道德經(jīng)》可以理解為老子對《易經(jīng)》的解讀,就像孔子為易經(jīng)作的《系辭傳》一樣。 《系辭傳》也是五千多字?!断缔o傳》和《道德經(jīng)》這兩者的分量相當(dāng),都是真正的大師之作。 古代真正的大師,都是那個時代百姓心目中的大圣人。 5.孔子--儒家圣人 說到孔子,中國人都知道,他是一位生在亂世的圣人,他在古代中國人的心目中,甚至要遠遠超過很多古代的帝王。 這些人,都是精通用九境界的榜樣。 |
|
來自: 圖塗軒 > 《《易經(jīng)》南懷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