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長江大橋沒有修通前,從上海前往北京的火車要通過輪渡渡過長江,耗時將近3個小時。如果趕上惡劣天氣,輪渡無法航行,旅客只能望江興嘆,等待天氣好轉。 武漢長江大橋修通后,黨中央就下定決心突破南京長江天塹。 但突破南京天塹有一個技術問題,長江江底有一層泥沙覆蓋層,橋墩必須穿越松散的泥沙層與江底巖層融為一體,大橋才能穩(wěn)固。 在修建武漢長江大橋時,工程師們和蘇聯(lián)專家一起研發(fā)了一種叫管柱鉆孔法的施工方法,將一根根像筷子一樣的混凝土管柱插入江底,再在管柱上修建橋墩。 到了修建南京長江大橋的時候,工程師們想復制武漢成功的經(jīng)驗,卻發(fā)現(xiàn)這里水流比武漢復雜得多,“筷子”插不穩(wěn)。 ●中國中鐵大橋局總工程師 毛偉琦 : 后來我們想了一個辦法,就準備一個結實的桶,給它埋入江底,然后我們在這個上面修建橋墩,托起大橋。 圖:沉井三維演示 這個桶的學名叫沉井,面積和籃球場差不多大。為探測它是否在江底巖層上站穩(wěn),潛水員穿著笨重的工程潛水服潛到水下進行人工勘查。 圖:老式潛水服 60米水深是潛水員下潛的極限深度,但修南京長江大橋的平均水下深度已經(jīng)達到72米,最深的地方超過74米。 經(jīng)過反復研討方案,大橋工程指揮部最后決定從潛水員中選幾個人,通過一場地獄式的魔鬼訓練,讓他們突破生理極限。當時選人的標準十分苛刻,除了身體條件和技術水平外,還有一個標準——不能結婚。 ●南京長江大橋深水班 潛水員 龐國江: 這個工作為什么說不能要結婚的呢?因為你早上出去,你晚上不一定回來。因為在水下工作,看不到,靠你手摸,施工地方東西多得很,要是把你纏到里面,就上不來了。 通過一段時間的魔鬼訓練,潛水員們的身體開始逐漸突破極限,適應了高壓環(huán)境。 他們一次次身犯險境,靠雙手以厘米為單位,幫著工程師校正沉井的位置,讓一座座橋墩在湍急的長江水流中陸續(xù)出水。 圖:潛水員水下摸沉井 接下來,工程師們從長江南北兩岸同時像拼積木一樣用熱鉚工藝拼接鋼梁,讓飛架南北的大橋,在長江上空握手。 但在當時,成熟鉚工是工地最缺乏的工種。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大橋工程指揮部從全國調(diào)集了大量成熟鉚工,又組織了將近一百名年輕人突擊訓練,擴充鉚工隊伍。參加訓練的年輕人除了要掌握熱鉚工藝的技術外,還要練成一個絕活,能遠距離拋接1200攝氏度的鉚釘。 圖:拋鉚釘 想要熟練地接住滾燙的熱鉚釘,唯一的方式是增加練習次數(shù),讓身體形成條件反射。熱鉚釘接多了,燙傷在所難免。但為了練成絕活,大家加班加點練習。 1967年8月22日,中國人在困難時期沒有依靠任何外援,全部采用國產(chǎn)材料自主勘探設計施工的大橋終于在長江上握手了。大橋合龍后,確定了在1968年9月底讓火車通過大橋的任務目標,以此向新中國成立19周年獻禮。 圖:合龍后的南京長江大橋 但直到1968年9月5日,修建橋頭堡的施工圖紙才全部完成。此時距離鐵路通車僅剩下不到1個月的時間。解放軍指戰(zhàn)員進駐大橋工地,和工人們一起搶修橋頭堡。在大家的努力下,終于如期完成任務,三面紅旗矗立在大橋橋頭,露出了鮮艷的中國紅。 1968年9月底,第一列火車沿著中國人完全憑自己建造的第一座長江大橋自北向南跨越湍急的長江。 鐵路橋通車的3個月后,南京長江大橋公路橋也順利通車,南京市民舉行了盛大的慶祝儀式,慶祝這座飛架大江南北的大橋,讓天塹從此變成通途! 編審:王海濤 趙 斌 主編:陳 曦 崔 明 本集導演:宋聃 海報制作:田丁 編輯:馬愛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