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孩子的學習成績好,往往會讓很多家長好奇,多方打聽讀的哪所學校?參加了什么輔導?是不是老師在授課中用了什么秘訣? 但事實上,學校培養(yǎng)出學霸,考上好學校,不僅是老師和學校的功勞,更多的,卻是父母在背后的努力付出。 如果沒有父母默默而強大的支持推動,一個孩子想要做到優(yōu)秀和頂尖狀態(tài),也是不容易的。 “家庭教育不到位,學校教育再好也無濟于事?!?/p> 每一位學霸的背后,都站在一群優(yōu)秀且嚴厲的家長。 而擁有這4種特質(zhì)的父母,更容易養(yǎng)出學霸孩子,所有家長都要知道! 1 常陪伴孩子的父母 陪伴的重要性,值得強調(diào)一千次、一萬次! 很多人會問:天天都說陪孩子,可如果我不去掙錢,拿什么養(yǎng)孩子? 比起陪伴,有人覺得掙錢更重要,因為有了錢才能給孩子更好的生活,彌補缺失的教育。 然而,孩子對于父母陪伴的渴求,是任何人都比不了的。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奧巴馬說過: “我不會做一輩子的總統(tǒng),但我要做一輩子的好父親?!?/p> 他最驕傲的一件事是,在長達21個月的總統(tǒng)選戰(zhàn)中,沒有缺席過一次女兒的家長會。 再多的金錢與物質(zhì),也替代不了父母的陪伴;再多的理由與借口,也比不過孩子教育失敗的遺憾。 正如董卿所言: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你選擇了掙錢,不去管教孩子,等孩子長大了,你辛辛苦苦掙一輩子的錢,都敵不過他敗家一年。” 對“租房20年培養(yǎng)出3個學霸”,這則新聞的印象一直很深。 來自山西臨汾的范玉華一家,女兒在哈工大碩博連讀,大兒子就讀于知名軍校,小兒子考入清華大學。 20年來,這個普通的家庭沒有攢錢買房,一家5口租住在一間60平方米的出租屋里。 父親范玉華是家里的頂梁柱,雖然收入微薄,生活拮據(jù),但賺錢養(yǎng)家、忙碌之余,他卻始終堅持著對三個孩子的陪伴和教育。 談及對三個孩子的教育,范玉華發(fā)自內(nèi)心地說:“掙的錢都給孩子交了學費,教育確實是最好的投資?!?/p> 面對鏡頭,夫婦二人有些靦腆地表示,自己學識不多,但相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最重要的一任老師。 所以一定不能缺席孩子的成長、學習過程,不然一切都是白費。 “陪伴型”的家庭氛圍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并對孩子起到正確的引導作用。 而父母高質(zhì)量的陪伴和量力而行的付出,才是孩子最需要的教育。 2 重視閱讀的父母 閱讀是讓孩子有豐富精神生活的重要源泉,而閱讀能力、閱讀興趣、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也是是從家庭教育開始的。 有一首詩寫得好: “你或許擁有無限的財富,一箱箱的珠寶與一柜柜的黃金。但是你永遠不會比我富有,我有讀書給我聽的媽媽?!?/p> 正如尹建莉老師所說:孩子們從小的閱讀差別,是將來至關重要的輸贏差別。 熱愛讀書,就是家庭最高的“軟實力”。 在學霸的家庭中,閱讀就像是吃飯喝水一樣平常。 “國民才女”武亦姝的家庭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小時候的武亦姝也是個調(diào)皮搗蛋,不愛寫作業(yè)的孩子。 父母對她很是頭疼,多次教育無果后,他們轉(zhuǎn)向朋友求助。 不問別的,就問朋友家的小孩為什么愛讀書?是怎么培養(yǎng)的? 朋友的回答非常出人意料:根本沒有培養(yǎng)過。 只不過是家里堆滿了書,夫妻倆沒事就看書,久而久之,孩子也跟著看了起來。 閑來無事,全家人就聚在一起讀書,相互討論,共同提高。 這番話給武亦姝的媽媽觸動很大,回到家后,武爸武媽就開始大改變。 最愛的棋牌室不去了,開始看起《二十四史》和《山海經(jīng)》;手機也不玩了,開始帶著小武亦姝一起看名著,讀詩詞。 就這樣,從幼兒園到高中,武亦姝從未遠離過讀書。如此數(shù)年,小時候頑皮厭學的孩子,蛻變成了知書達理的高中生。 寫得一手好字,吟得一首好詩,武亦姝成了名副其實的詩詞才女。 被書香滋養(yǎng)出來的孩子,未來都不會太差。 我們不能指望孩子的閱讀都由老師來督促,需要父母躬身力行,為孩子做好榜樣。 3 能夠控制情緒的父母 在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中,大部分家長都會產(chǎn)生焦慮的情緒,并且無法很好地控制情緒,久而久之,就會敏感易怒,經(jīng)常對孩子發(fā)脾氣。 成績怎么退步了?你是怎么學的?養(yǎng)你還有什么用! 又出去瘋玩!整天光知道玩,長大后能有什么出息! 家里沒一個省心的,我每天累死累活容易嗎!...... 父母情緒不穩(wěn)定,孩子的情緒也會不穩(wěn)定,成績更容易忽上忽下。 而那些學霸孩子,不僅僅成績優(yōu)良,更加善于管理自己的情緒。 答案呼之欲出,孩子掌控好情緒,才能更好地掌控未來。 從小教會孩子控制好情緒,父母就要先從自身開始。 李玫瑾教授說,控制情緒,最行之有效的一個方法就是,在脾氣要來的時候,心里給自己說,“孩子是親生的,我在氣自己,我在發(fā)脾氣”。 認識一位父親,他的女兒從一名成績普通的孩子,到成為考上北大的學霸,期間最離不開的,就是爸爸擁有穩(wěn)定的情緒。 女兒中考失利,與重點高中失之交臂,按照一般情況 ,父母會大發(fā)雷霆,質(zhì)問怎么考的?為什么那么差? 但這位父親沒有,他先是調(diào)整自己的心態(tài),降低對孩子的期望值,用擁抱安慰陷入悲傷的女兒,并告訴她: “上不了重點高中并不代表你不能考上名牌大學,兩者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決定你考上什么大學的,是你在未來三年里所付出的辛苦和努力?!?/p> 父親給與的安慰和肯定,一掃女兒失利后的陰霾,讓她重新拾起信心走進高中生活。 果不其然,三年后,女孩成功被北大錄取。 父母的好情緒能讓孩子感到愉快、自信,是促使孩子進步的助推器; 父母情緒不好,會讓孩子感到郁悶、自卑,是促使孩子消沉、學業(yè)不前的導火線。 善于控制情緒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福氣。 4 對孩子言傳身教的父母 經(jīng)常有讀者在后臺留言求助,說自己孩子一天到晚捧著手機看,眼看開學了,暑假作業(yè)一點都沒碰,說他還嫌煩,不知道該怎么辦。 在回答問題前,我們先來看一個案例。 湖北某校舉辦過一場作文競賽,其中一道作文題是《大人的“陋習”》。 閱卷評委說:100多份卷子里,20%以上的孩子都吐槽自己的爸媽愛玩手機——爸爸看新聞玩網(wǎng)游,媽媽逛淘寶,連爺爺奶奶也在手機上玩俄羅斯方塊。 作文這樣寫道: “別人都說我是爸媽的掌上明珠,我看手機才是。別人家都有二胎,我爸媽不用,因為他們的“二胎”是手機。” 孩子的話語很天真,但反應的事實,對父母來說卻如當頭喝棒。 當孩子沉迷于手機,愛手機勝過愛學習、愛生命時,當家長的是否檢討過,是誰把手機交到了孩子手里?是誰長年累月給孩子做示范? 幾乎每一個手機成癮的孩子背后,都有一個手機成癮的家長。 董卿曾說: “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你首先要去做一個什么樣的人。” 還記得那位2010年,火爆全網(wǎng)的重慶“棒棒”冉光輝嗎? 十年前的照片中,他嘴里叼著一根煙,一手扛著沉重的貨物,一手牽著自己剛剛學會走路的兒子。 配文是:肩上扛著的是家庭,嘴上叼著的是自己,手上牽著的是未來。 十年后的今天,他靠著體力勞動,實現(xiàn)從棚戶區(qū)租房到市中心買房,終于讓一家人在這個奮斗多年的城市扎了根。 而這一切,不是憑空得來。 重慶的很多“棒棒”,沒活時喜歡聚在一起打牌消遣時間,但冉師傅不。 批發(fā)市場關門后,他要么回家,要么去其它地方找活干。 每天的固定花銷只有21元,兩包煙加一碗面。 他對自己摳門,但只要跟兒子學習相關的花銷,他不會有任何猶豫。 在長期的言傳身教下,兒子明白,只有學習才是自己的真正出路。 他立志考上好大學,早日賺錢養(yǎng)家,讓爸爸早點退休。 現(xiàn)在的冉俊超已讀初一,性格外向、活潑,是班長也是歷史課代表,成績名列前茅。 他說: “我爸是一個很偉大的人,他憑的是自己的力氣掙到的錢,棒棒并不是一種可以被別人取笑的職業(yè)?!?/p> 孩子是一潭純凈的碧水,清晰倒映著父母的樣子。 孩子的習慣就是父母的習慣,教育歸根到底,就是父母要以身作則育自己! 優(yōu)秀的孩子并不是天賜的,而是父母用心血與智慧耐心澆灌出來的。 學霸也從來都不是天生的,通過后天的努力,每一位孩子都有學霸的潛力。 但是這種后天的努力,不僅需要孩子自己,父母和家庭,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個好的家庭,往往是培養(yǎng)學霸的溫床! 與其羨慕別人家的孩子,不如做個別人家的父母。 父母是孩子最大的命運,家庭教育里,深藏著孩子的未來!來源:梅學堂 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來源:三晉教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