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 優(yōu)寶 如果有一天,你不在了,你能給孩子留下什么? 有這樣一部動畫短片《沖破天際》對這個問題給出了答案,它關乎父母與孩子,關乎生與死,也關乎夢想與現(xiàn)實。 短短7分鐘40秒的片長,沒有一句臺詞,卻戳中了數(shù)億父母的軟肋。 讓我們不禁開始反思,我們能留給孩子的又是些什么呢? 把夢想留給孩子 故事的主角是小女孩Luna(褚璐娜),她和她的父親,在一個小鎮(zhèn)上相依為命,生活平靜又不失溫馨。 她小時候,看到電視里飛船升空的畫面之后,就渴望當一名宇航員。 Luna的爸爸是位鞋匠,雖然收入微薄,但他始終默默支持著女兒。 在她生日時,爸爸為她做了一雙航天靴當做生日禮物。 Luna穿上航天靴,套上紙袋做的宇航員頭盔,坐上了爸爸用紙箱制成的“航空飛船”,連做夢都夢見自己和爸爸乘著飛船遨游宇宙。 爸爸準備的這份特別禮物,讓Luna心里種下了一個夢想:我要當航天員。 隨著Luna一天天長大,爸爸一天天變老,白了頭發(fā),拄了拐杖。 但他仍舊一邊照顧女兒的飲食起居,一邊鼓勵女兒去追逐夢想。 Luna成功進入了航天學校深造,但是夢想也似乎沒那么容易實現(xiàn)。 她的文化成績總是跟不上,體能測試也不達標,甚至連投遞宇航員的資料也被拒絕落選了。 Luna變得沮喪起來,失去信心的她,每天都一言不發(fā)、垂頭喪氣,對外面的世界毫無興趣。 不善言辭的爸爸變著花樣為女兒準備早餐和晚餐,安慰她。 默默地把女兒穿爛的鞋子修補好,一雙雙整整齊齊地擺在鞋柜邊。 爸爸的愛,沉默得幾乎沒有存在感。 直到有一天,爸爸拄著拐杖出門,倒在路上,從此再也沒有站起來。 爸爸的意外離世又給了Luna一次重擊,從此,她的世界更加黯然失色了。 她撕掉了貼在墻上多年的航天海報,扔掉了所有關于宇航員的圖書,打翻了櫥柜上的擺件,孤零零地蜷縮在床上痛哭,整日頹喪。 之后某一天,Luna在清理儲藏室時,無意中看到了爸爸留在縫紉機下的那一個航天紙箱。 打開后,她發(fā)現(xiàn)從小到大穿過的所有的鞋子,都被爸爸修好并整齊地疊放在里面。其中一雙,是航天靴。 Luna把鞋子緊緊地抱在胸口,她仿佛看見爸爸就拄著拐杖站在眼前。 爸爸告訴她,把這一箱鞋子留給她,就是希望再難的路也能陪著她一直走下去。 她看向墻壁上童年時自己舉著航天靴和爸爸的合影,突然意識到,哪怕爸爸離開了,但爸爸的愛依然陪伴著自己。 于是,她重振旗鼓,去實現(xiàn)自己的航天夢想。 她比以前更加努力地學習、運動,最終,體能和成績都合格,進入了宇航局。 當Luna作為宇航員第一次踏上太空的時候,記憶深處浮現(xiàn)的是爸爸的模樣。她仿佛又看見了那個穿著太空靴和爸爸歡笑嬉戲的兒時的自己。 這個動畫7分鐘,卻講完了一對父女的大半生。 故事在溫馨中透著一點兒殘酷,它赤裸裸地展現(xiàn)出,父母之于兒女,終究只能陪伴一時,并非一世。 父母比孩子先來到這個世界上,同樣也會比孩子先離開這個世界。 沒有誰能永遠庇護誰,人生到最后,拼的都是自己。 房子會倒塌,錢財會用完,物質是你留給孩子最低級的不動產。 物質可以滿足孩子一時的需求,卻不能成就孩子一生的繁華。 有時候,留給孩子一些看不見、摸不著的精神上的東西,比有價值的物質更加珍貴。 教養(yǎng)、能力、智慧、獨立、自信、樂觀、品行、果敢和內心富足,雖然無形,卻能夠滲透到孩子的骨血里,成為他人生格局的一部分。 北大才子的遺言 41歲北大才子、華為無線營銷部總裁助理魏延政,臨終前給4歲兒子留下三句話。 在查出惡性腫瘤時,魏延政剛結婚半年,妻子懷孕4個月。在得知自己體內的腫瘤已經無法通過手術切除時,他的兒子只有4歲。 有一天他問兒子:“你知道爸爸得了癌癥可能會死的,你知道死亡是什么?” 兒子說,“就像超市里的死魚,它們的爸爸媽媽再也見不到寶寶了,寶寶也再不能見到它們的爸爸媽媽了。” 兒子又說:“要是你沒了,要是我很想你,你還能回來嗎?” “不能了?!?nbsp;“要是我很想很想很想你呢?” “那我也回不來了。” 兒子坐在魏延政的腿上,茫然了好一會兒,眼里的淚水越來越多。 魏延政摟起兒子不住親吻,但不知道說些什么。 他知道自己的時間不多了,假如哪一天他突然沒了,究竟該給4歲的孩子留下些什么? 思考許久,他拉著兒子走到小黑板前,寫下四個字“智力、毅力”。 智力就是你聰不聰明,毅力就是一件事沒做好要有長年累月的決心,一定要把它做好為止,這就叫毅力。 毅力和智力是相輔相成的,沒有人天生就一輩子都聰明。 小時候聰明,但是沒有毅力,不努力,也就消失了。只有有毅力的人,可以把自己變得越來越聰明。 第二天兒子放學,魏延政又教了四個字,人生做事第二要靠“朋友和助力”。 孩子長大后,終究要自己討生活、混社會。 “做人在先,做事在后”,所謂做人簡單講就是多交朋友,一群人的力量總比一個人大得多,對朋友要真誠相待,你幫朋友,朋友幫你,這樣才能做大事。 第三天,黑板上又多了四個字“眼界、定力”。 眼界就是一個人能力變大了、能做的事變多了,當一個人能力大能做的事多了,就會有很多人和事都想找他來做。 好事壞事都有,甚至好事里面都可能蘊藏著壞事,只是短時間很難看到。 這時候這個能力大眼界大的人就需要禁得住誘惑、少犯錯誤、多做好事,這就叫定力。 這世上大多數(shù)人也就只能做到昨天說的“朋友和助力”,只有少數(shù)人才能做到大能力、大眼界、大定力。 此后每天上學出門前,他都會讓孩子把這“十二個字”背一遍給他聽,確保孩子用心記住才能稍稍安心。(以上內容來源于魏延政博客) 與其留給孩子財富,不如把孩子變成“財富”,讓他不斷去探尋自己人生的寶藏。 對孩子來說,父母留給他最好的東西并不是什么物質的東西,而是,要讓孩子成長成一個內心富足的個體,這樣的孩子無論長大后經歷什么,遇到誰,他都能坦然面對。 父母最好的模樣 優(yōu)家教育創(chuàng)始人吳臻老師曾說,做父母有四個層次: 第一層:父母舍得給孩子花錢,覺得錢就是全部愛的表達;第二層:父母舍得給孩子花時間,陪在孩子的身邊,見證孩子的成長;第三層:父母愿意為了孩子去學習,從而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為他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第四層:父母愿意為了孩子而改變,成為更好的自己。 在心理學上這四層的父母也對應著一生都會扮演的四種角色: 規(guī)范者,讓孩子懂得界限與分寸。照顧者,讓孩子學會愛,感受到充分的愛和安全感。戰(zhàn)士兼保護者,讓孩子有抵擋外界的風暴,不論是傷害還是誘惑。精神導師,讓孩子有一處傾訴的心靈花園,從容傾聽子女的掙扎。 給予孩子心理上的養(yǎng)分,遠比留下有價的錢財更珍貴。 當父母是一個漫長的摸索過程,人天生雖然具有母愛、父愛的本能,卻不是天生就知道如何做父母。 對父母而言,孩子是上天派來的小天使。 對孩子而言,他帶著懵懵懂懂的眼神,赤裸裸地來到世上,他完全無助地、且沒有選擇地把生命交給了你,讓你成為他的父親、母親。 他渴望因你的愛而變得自信樂觀,期待你的引導而找到夢想,以及在你的無條件支持與認同下走向獨立自強,這就是父母留給孩子最好的“遺產”。 愿每個孩子都可以得到善意的對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