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一日,迎來了一年一度的開學季。尊師重教是中華民族的悠久傳統(tǒng),數(shù)千年來,中國歷史上涌現(xiàn)出了許多名師,培養(yǎng)出了眾多棟梁之才,一起看看古代名師們如何培養(yǎng)學生。 顏之推:教育子弟樹立高尚理想 顏之推 清代石刻像 顏之推(531-約597)是南北朝時著名的文學家、教育家和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都寫在了他的專著《顏氏家訓》中,這部書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體系宏大且內容豐富的家訓,在家庭教育、道德修養(yǎng)方面給后人提供了借鑒。顏之推一生在南北朝奔波為官,雖然沒有具體從事過教育教學,但是他的教育思想?yún)s影響了一千多年。 顏之推的家庭教育有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教育子弟立志,樹立高尚的生活理想?!额伿霞矣枴そ套印分杏涊d,在齊朝有位士大夫,他介紹自己的育兒經(jīng)驗時說:“吾有一兒,年已十七,頗曉書疏,教其鮮卑語及彈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無不寵愛,亦要事也?!边@位士大夫對孩子的教育抓得很緊,不僅學習“外語”,還學習彈琵琶,這本來也無可非議,可是這位士大夫教兒子學才藝的目的是為了依附權貴、屈節(jié)求官,以博得名利。顏之推對此極為憤慨,一再嚴戒子孫不要效仿。 《顏氏家訓》 顏之推在人才培養(yǎng)方面強調博學多聞,他除了要求子孫掌握好經(jīng)學、文史外,也大力提倡對“百家”知識的學習。他在《顏氏家訓》中說:“夫明《六經(jīng)》之指,涉百家之書,縱不能增益德行,敦厲風俗,猶為一藝,得以自資。”也就是說,顏之推不僅要求學好一切利于生存的農(nóng)工商技能,對于包括醫(yī)學、音樂、算術、書法、棋藝、射箭、繪畫等在內的知識也要知曉大概。比如,對于醫(yī)學,顏之推認為平時學點醫(yī)學,對于日常生活大有裨益,緊要時刻能救命,“微解藥性,小小和合,居家得以救急,亦為勝事”;對于琴藝,他同樣不反對,學習琴藝可以愉悅人之性情,“今世曲解,雖變于古,猶足以暢神情也。” 當然,顏之推倡導博學的同時,更強調知識學習上的專與精。他曾在《顏氏家訓·省事》篇記載:“近世有兩人,朗悟士也,性多營綜,略無成名,經(jīng)不足以待問,史不足以討論,文章無可傳于集錄,書跡未堪以留愛玩,卜筮射六得三,醫(yī)藥治十差五,音樂在數(shù)十人下,弓矢在千百人中,天文、畫繪、棋博,鮮卑語、胡書,煎胡桃油,煉錫為銀,如此之類,略得梗概,皆不通熟。” 這兩個“朗悟士”,就像如今的孩子一樣,在家長的要求下,什么都學,結果樣樣都不精通。顏之推對此是極為反對的。對于這兩位“朗悟士”,他認為,“以彼神明,若省其異端,當精妙也?!?/p> 王通:培養(yǎng)出多位唐代開國功臣 王通(584-617),隋末著名教育家、思想家。隋仁壽四年(604),王通開始《續(xù)六經(jīng)》的整理和寫作。九年后,《續(xù)六經(jīng)》完成,王通名動天下,四方學子遠道而來,向他學習輔君為政之道。王通在黃頰山、白牛溪辦學,學生之多,當時號稱門下千人。他被視為孔子一般的人物,他講學的白牛溪也被稱為“王孔子溪”。他教育出來的學生,有魏征、薛收、溫彥博、杜淹、杜如晦、陳叔達等大唐開國功臣,另外房玄齡、李靖、李密等人也都向王通請教過學問,受其影響。王通的教學思想被收錄到了《中說》一書中。 王通 畫像 王通十分注重教材、教法等方面的改造與發(fā)展。他一生著述頗豐,在教授學生之余,還為他們編寫大量的經(jīng)學輔助讀物。據(jù)《中說》記載,王通在教法上也進行改進,根據(jù)時代和環(huán)境的變化而變化,不斷充實和改善教材的內容。 在教學中他還注意吸收佛、道等其他教派和學派的思想,把一些可借鑒的內容拿來豐富和充實儒學,改變了其單調乏味的狀況,增強了趣味性,使學生學起來有興趣。王通注重因材施教與兼收并蓄,對于不同的學生,在不同的時間、地點,他的論述就會有所變化,因人而異地加以解釋,效果很好。 王通《中說》 據(jù)《中說·問易篇》載,魏征問:“圣人有憂乎?”王通回答:“天下皆憂,吾獨得不憂乎?”魏征再問:“圣人有疑乎?”王通答:“天下皆疑,吾獨得不疑乎?!蔽赫鲉柾曜吡恕M跬ńo董常說:“樂天知命,吾何憂;窮理盡性,吾何疑?!?/p> 董常說為什么給魏征不這么說?王通說:“征所問者跡也,吾告汝者心也,心跡之判久矣,吾獨得不二言乎?!睆倪@段對話也可看出,對于不同人,王通的教育理念也不同。 王通還非常重視道德修養(yǎng),并提出了提高道德修養(yǎng)的相關法則。他要求學生成為道德高尚的人,要有遠大的志向,據(jù)《天地篇》載:“魏征、杜淹、董常至,子(王通)曰:'各言志乎。’征曰:'愿事明王,進思盡忠,退思補過?!驮唬?愿執(zhí)明王之法,使天下無冤人?!T唬?愿圣人之道行于時,常也無事于出處?!釉唬?大哉,吾與常也?!?/p> 這些主張成為王通教育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是他儒家教育思想的重要內容。其中的不少概念和提法是有創(chuàng)造性的,不僅在當時產(chǎn)生了影響,并為后世學者廣泛地借鑒。 胡瑗:率學生暢游大好河山 胡瑗(993-1059),北宋著名教育家,因世居陜西路安定堡,世稱安定先生。胡瑗屢次科舉不中,絕意科場,以教書謀生。宋仁宗景祜元年(1034),范仲淹遷知蘇州,創(chuàng)建了“蘇學”,聘胡瑗任教授。慶歷二年(1042),應滕宗諒之邀出掌湖州府學。在湖州任教九年,胡瑗教學有方,其訂學規(guī)還被朝廷取為太學法?;熟锒辏?052)起,胡瑗在太學講課,后任學政,負責“管勾太學”,后封為太常博士。 胡瑗(文昭)畫像 胡瑗在教育學生時,責任心很強,“視諸生如其子弟,其父兄?!睔W陽修稱贊他“教學之法最備”。 據(jù)清代丁寶書《安定言行錄》一書記載,胡瑗曾指出:“學者只守一鄉(xiāng),則滯于一曲,則隘吝卑鄙。必游四方,盡見人情物態(tài)、南北風俗、山川氣象,以廣其聞見,則為有益于學矣?!?/p> 記錄胡瑗教育思想的《安定言行錄》 為此,胡瑗帶領湖州的學生游覽關中,登高遠望,北方的雄偉山河跟南方的秀麗風景迥然不同。胡瑗對學生說:“此可以言山川矣。學者其可不見之哉!” 胡瑗不但指導學生學習,還督促他們鍛煉、休息和娛樂。他在湖州州學建立了射堂和樂齋,“士雖學書,不廢騎射、琴瑟”,學生除了學習自己的專業(yè),還要學習射箭和音樂。每次大小考試之后的晚上,他都讓學生集中在首善堂,奏樂唱歌,到二更才散。他的教法不但被宋人傳為美談,即使過了六七百年,清朝人還在仿效。 在太學執(zhí)教時,對誤入歧途的學生,胡瑗同樣循循善誘。據(jù)《安定學案》附錄記載,有個廣東番禺來開封讀書的學生,出身商人家庭,來的時候父親給了他很多錢。最初,這位學生過著花天酒地的生活,很快把錢揮霍一空,還得了重病,躺在旅館里奄奄一息。胡璦知道后,就去看望這位學生,首先警其心,使他知養(yǎng)生術,其后,胡璦向他講修身的道理。這位學生經(jīng)胡瑗教導后,幡然醒悟,發(fā)憤讀書,幾年后考中了進士。 由于胡瑗“教法最備”,人們都愿意跟他學習,正所謂“人皆樂從而有成”。 胡瑗的弟子遍布朝野,其中最出名的當推北宋理學大師程頤。程頤曾于皇祜年間在太學從師胡瑗,胡瑗以“顏子所好何學”試題考學生,程頤的“學以至圣人之道”答卷,深得胡瑗賞識,后來程頤成為易學大師,他著作《伊川易傳》深受胡瑗的影響。 程頤對胡瑗極為尊重,在《宋元學案·安定學案》中記載,“伊川之敬禮先生亦至,于濂溪雖嘗從學,往往之曰茂叔,于先生非安定先生不稱也。”這段話的意思是,程頤(世人稱“伊川先生”)雖然也在周敦頤(號濂溪)那里求學,但他只稱呼胡瑗為先生,而對周敦頤則以叔輩相稱呼,由此可見程頤對胡瑗的尊敬。 顏元:身體力行推動全面發(fā)展 顏元(1635-1704),清初進步的思想家和教育家。顏元的“實學”教育思想主要內涵是“實行、實文、實體、實用”,類似于我們今天的素質教育。他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都記錄在《習齋記余》、《習齋事譜》和《習齋言行錄》等書中。 顏元 顏元特別重視六藝的學習。顏元對自己的學生要求:“凡為吾徒者,先學禮樂射御書數(shù)及兵農(nóng)錢谷、水火工虞,予雖未能,愿共學焉?!?/p> 據(jù)《習齋事譜》載,顏元不僅在課堂內教授學生六藝知識,他還經(jīng)常和學生一起到課外去實訓。有一次,顏元帶領學生到野外舉行射箭比賽。他連發(fā)六箭,箭箭射中靶心,學生們在旁邊一片喝彩。等參加比賽的學生們都射完以后,顏元發(fā)現(xiàn),學生中成績最好的也只射中兩箭。學生都稱贊老師是“神箭手”,顏元卻怎么也高興不起來,顏元說:“孔圣先師當初也教了好多學生,其中顏回的仁義寬厚超過了孔子,仲由的忠勇果敢也在孔子之上,端木賜的能言善辯更是孔子所不及。我想正是因為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孔學才能不斷發(fā)揚光大,成為后人修身立命之道。而現(xiàn)在我教了你們這么多學生,別說超過我的,就是趕上我的人也沒有,如果是這樣,我們這一學派還有什么前程可言,我怎么能高興得起來呢?” 顏元《習齋記余》 學生們恍然大悟,暗下決心,努力奮進。后來,他們學業(yè)都有了突飛猛進。其中李塨(gōng)成了著名的學者,他繼承并發(fā)展了顏元的學說,后被稱之為“顏李學派”。 顏元在河北肥鄉(xiāng)縣主持漳南書院時,進行了書院教育的改革嘗試。在講學堂,他書寫了這樣一副對聯(lián):“聊存孔緒,勵習行,脫去鄉(xiāng)愿,禪余、訓詁、帖括之套;恭體天心,學經(jīng)濟,斡旋人才,政事、道統(tǒng)、氣數(shù)之機。”他的意思是給學生自由發(fā)揮的空間,任其個性張揚。在這個別開生面的書院中,顏元和學生一起,“討論兵農(nóng)、辨商今古”,“習禮、歌詩、學書計,舉石、超距、擊拳”等,對學生可謂進行了德、智、體的全面教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