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送達您掌心的書香 ID:risk_manager 圖片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棉花糖實驗起始于20世紀60年代對斯坦福大學必應(yīng)幼兒園的學齡前兒童的一項簡單研究,給孩子們兩個選擇:立即擁有一粒棉花糖作為獎勵;或者等待20分鐘可以獲得兩粒棉花糖。通過持續(xù)50年的跟蹤,那些愿意等待更長時間的孩子,在未來的人生中發(fā)展更好,幸福度更高。 在棉花糖實驗持續(xù)50年的跟蹤結(jié)果中顯示,那些在4-5歲愿意等待時間更長的孩子,在SAT考試中成績越高,在27-32歲階段更能有效地追求自己的目標,有更好的適應(yīng)能力并能有效地應(yīng)對沮喪與壓力;在中年的時候,有肥胖與成癮等陋習方面,相對于不能等待的人腦部掃描的結(jié)果也明顯不同。 越來越多的研究在不斷揭示性格與幸福人生之間的聯(lián)系,不斷挑戰(zhàn)先天基因與后天努力對人生的影響,以及如何通過后天的持續(xù)訓(xùn)練改變性格與習慣,使自己的人生更加優(yōu)質(zhì)與豐富。 與前期公號分享過的《自控力》這本書相比,《棉花糖實驗》更加追根溯源,從孩童時期的性格與習慣開始,通過50年窗口期將孩子們的人生一步步展開,看到性格與習慣對后天人生的影響;相比之下,《自控力》更加注重成年以后自控力的培養(yǎng),自律行為對減肥、改變生活習慣等的影響。無論怎么,兩本書都無一例外地指出,自控力是像肌肉一樣,可以通過刻意訓(xùn)練而改變,通過改變性格與環(huán)境的影響,進而改變?nèi)松?/span> BBC那部很有名的紀錄片《56UP》更是真實到殘酷,來自14個不同階層家庭的孩子們,從7歲開始,每隔7年記錄一次他們的生活,看著他們天真幼小,看著他們青春年少,,看著他們努力奮斗,也看著他們徒勞掙扎??粗麄?,仿佛也看到我們自己,看到因為性格與習慣在人生岔路做出的一次次選擇。 在《棉花糖實驗》這本書中,作者明確了“讓自己看到現(xiàn)在的自己與未來的自己之間有更多的連續(xù)性,你就有可能為了未來的自己而犧牲更多現(xiàn)在的快樂,從而實現(xiàn)自控,比如為了更幸福的老年生活而儲蓄”,這和在56UP中精英階層的孩子在7歲時就明白自己未來要做律師,要在劍橋三一學院讀書,相比之下,平民的孩子對未來沒有什么具體的想法,也許只是有機會見到自己的爸爸。 運用延遲滿足能力可以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改正性格中不好的一面,比如:貪吃、懶惰、易怒與過于敏感,這樣可以更加有效地抵抗人際關(guān)系中遭受排擠、污蔑等負面信息帶來的長期焦慮與自我懷疑,從而對自己的人生產(chǎn)生消極的看法。同時,也可以樂觀地面對失敗,及時調(diào)整方式方法,相信通過不斷地修正可以成功,而并非自己不成而放棄。 全書對自控力的養(yǎng)成與有效性均有具體的分析與描述,特別是針對兒童時期自控力的培養(yǎng)與詳細的論述,幫助孩子不要把“天賦”、“能力”看作是固定、不可改變的因素,要鼓勵孩子這是通過自己努力就可以提高與培養(yǎng)的技巧和能力,并坦然接受與面對失敗與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鼓勵他們?nèi)ふ覒?yīng)對這類問題的建設(shè)性方法,而不是放棄嘗試,變得焦慮、沮喪和逃避。 當然,對于家長來說,怎樣做才能最好地幫助孩子? 答案莫過于:你希望他們什么樣子,你就以身作則做到什么樣。 .The End. |
|
來自: 新用戶5875L8aH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