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07 ? 《千年菩提路》,用紀錄片的方式講述佛教在中國2000多年的傳承和發(fā)展。那些歷史上最經(jīng)典的佛教圣地,那些深刻影響著中國歷史和文化的高僧大德,那些穿越千年至今依然震撼著我們的精彩瞬間,在這部紀錄片里一一呈現(xiàn)。 《千年菩提路》21守望華首(上) 千年菩提路字幕版45集全·第二十一集《守望華首(上)》解說詞 2007年6月13日早上五點多,云南大理市賓川縣的一個小村莊里,一支由十匹馬組成的馬隊正在準備出發(fā)的行頭。今天,馬幫是要上山里給交通不方便的寺院送糧食和蔬菜。 這是一個很古老的村莊,傳說這個村莊居民們是釋迦牟尼父親凈飯王的弟弟白飯王的世代后裔,所以村莊的名字也特別有個白字,叫白草龍村。村子旁邊的這座大山在當?shù)厝诵闹袠O為神圣,叫做雞足山。 雞足山很久以前叫九曲崖,又叫青巔山。因為前面伸出三座峰,后面拖著一條嶺,酷似一只雞爪,明朝的時候改名叫雞足山,梵語叫屈屈咤播陀。相傳,釋迦牟尼的弟子大迦葉就是在這里守衣入定,雞足山也從此成為了信眾們心中的神圣道場。 據(jù)佛經(jīng)記載,古老的恒河流域,摩揭陀國王舍城效外有一個小村莊,叫摩訶娑羅陀村。村里有一家富豪夫妻苦無兒女,于是向畢婆羅樹虔心祈求,果然如愿生下一個兒子,出生時這個男嬰全身大放金光,他們叫他摩訶迦葉波,翻譯成漢語,意思就是飲光,形容他身上的光能飲進其他的一切光芒。 迦葉小的時候就喜歡離群獨處,八歲起就開始學習祭祀、天象、書畫、算術(shù)、文學等。由于他聰明過人,學過的知識無不精通。 迦葉三十多歲時,遇見佛陀在王舍城北門大樹下靜坐,迦葉合十頂禮,佛陀伸出手,對他說了聲:“善來”,接受了他的皈依。在這之后的第八天,迦葉便證得阿羅漢果。 佛教中稱擺脫了一切欲念和煩惱,并且超越了三界生死的智者,為阿羅漢。 在佛陀最親近的幾名弟子中,迦葉被稱譽:頭陀第一。頭陀是苦行的一種,意思是去除塵垢煩惱,拋棄對衣、食、住等物質(zhì)的貪執(zhí),以修煉身心。 在后來的一次機緣當中,迦葉尊者選擇了雞足山作為他的道場,并在這里守護正法。他堅韌的光芒關(guān)照著這片土地和一切生靈,而這片土地和佛教的淵源可以追溯到兩千五百年前。 那時佛經(jīng)中就有記載,佛陀曾多次提到東方絲綢??脊抛C明,公元前四世紀,川滇地區(qū)就有一條傳奇的貿(mào)易古道,從蜀也就是四川出發(fā),經(jīng)過云南、緬甸,最后到達當時被稱為身毒的古印度,再把貨物集散到中亞和歐洲地區(qū),這條古道在漢代時被稱為蜀身毒道,今天它以南方絲綢之路的美稱為世人所知。 據(jù)《雞足山志》記載,兩千多年前,就有印度僧人追隨古老馬幫搖曳的鈴鐺聲來到這里,頌傳佛法智慧。這里的居民早已受到佛法的教導(dǎo),種下了佛教的種子,這樣的信仰一直到今天都未曾改變。 這里的山路崎嶇難走,馬是唯一的交通工具。供養(yǎng)寺廟的信眾們會把物品交給馬隊,由他們運到寺院。馬幫祖祖輩輩都生活在山腳下,聽老人們說,明朝的時候,有一名叫凈月的和尚,他來到雞足山,想建座寺院,卻在無意中挖到了一塊石碑,上面刻著:迦葉入定八冥王歌頌佛于此地。從此,這個故事便世世代代流傳下來,他們認為這是迦葉尊者的加持,才使這片山林間到處充滿了靈氣。 《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jīng)》中說,大梵天王在靈鷲山請佛說法,并把一朵金色的婆羅花獻給佛。佛答應(yīng)了請求,高升法座,手里持著婆羅花卻一言不發(fā)。在座的人都茫然不解,惟有摩訶迦葉破顏微笑。佛祖當眾宣布:“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咐囑摩訶迦葉?!边@就是禪宗所說的“拈花微笑”的故事,所以中土的禪宗世系把摩訶迦葉列為“禪宗西天初祖”。 佛主將入涅槃,又指定迦葉繼承遺教,住持正法,把平素所用的金蘭袈裟和缽盂授予迦葉,囑咐迦葉,守護衣缽,等待彌勒佛出世,勿令朽壞。 馬隊經(jīng)過了兩個小時的路途,終于來到了放光寺。山間起霧了,從放光寺向上望,若隱若現(xiàn)的就是傳說中迦葉尊者入定的地方——華首門。 佛陀涅槃之后,追隨過他的五百比丘,公推大迦葉為上座。在王舍城外的七葉石窟集會,一同誦念、參研佛所說過的法。當時佛教的經(jīng)藏、律藏和由此產(chǎn)生的論并未行諸文字,完全依靠口耳相傳。這是對佛陀所教導(dǎo)的智慧進行的第一次全面的整理和參定,佛史稱為第一結(jié)集。正是有了這次結(jié)集,才有往后佛教的弘傳光大。 唐初,玄奘《大唐西域記》記載,第一結(jié)集之后二十年,迦葉尊者知道自己將要寂滅入定,便把正法傳給阿南,持護釋迦衣缽來到云霧縹緲的雞足嶺山。發(fā)愿說:我今以神通力,使身體不壞。六十七億年后,彌勒降生時,將來此訪問。我即把釋迦衣缽傳付于他,成此大事因緣。迦葉立誓完畢,打開石崖,劈作石門,攜舍利佛牙,捧金蘭袈裟,進入其中禪定,并已大愿的力量使石門關(guān)上。 這扇門就是華首門。 華首門高四十米,一道垂直下裂的石縫把石門分為兩扇。華就是花字,在佛教中指一切諸法如花開放,首指根本的意思。 傳說,每天都有一位羅漢乘云而來,到華首門朝拜迦葉尊者。這山間瞬息即起,呼吸便散的云霧,就好像是羅漢的輕風袖衣,變化萬息,而這里更是萬千信眾心目中的圣地。 在迦葉尊者來到這里的兩千五百多年后,雞足山又迎來了一年當中的雨季?,F(xiàn)在正是自然界草蟲萬物生長的時節(jié),為了避免僧人外出,踩踏傷害生靈,佛陀在世時,命僧眾在此期間作夏安居。放光寺的僧人至今依然保留著這個習慣,他們在迦葉尊者的加持下,精進修行。 安居期間,放光寺內(nèi)還有兩位出家人正在行般舟法。根據(jù)修習的階段不同以及寺院的不同,行法的時間長度由一天到三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行法時一心誦念南無阿彌陀佛,不得休息,不得坐臥,不得睡眠?!栋阒廴两?jīng)》中記載,迦葉尊者曾修習這個法門,并以此成就。在每一步的抬足落下,每一句佛號的過程中,了知自省的清涼。 寺院用齋的時間到了,出家人在日出之后至中午之間可進食一次,這種過午不食的戒律稱為齋。放光寺僧人在過齋時不能說話,他們用各種手勢來表示自己的所需。放光寺僧人過齋時使用大缽盛裝食物,并且基本沿用著南傳佛教的儀式。 南傳佛教主要流傳于東南亞各國,在中國僅云南獨有,它是佛教現(xiàn)存部派中最古老的一支。現(xiàn)在盡管是在六月里,但山上的天氣也還是陰冷潮濕,在腿上蓋一條毯子就成了僧人們抵擋寒冷的方法。 歷史上,放光寺因時常能看見華首門的神奇光芒而得名。如今來自全國各地,修習漢傳佛教、藏傳佛教、南傳佛教的僧人們共同在這里修行居住。站在位于華首門正下方的放光寺內(nèi),就如在母親的懷抱中一樣安然。 午飯后,馬幫行走了半個小時,來到了迦葉殿。早在唐天寶年間,就有信眾在這里供奉迦葉尊者的造像,后因年代久遠,已不知去向?,F(xiàn)在這尊迦葉尊者守衣入定像,高3.4米,重達一噸,法相莊嚴。他是各地信眾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寺院重建時,祈請供奉在此,是全山最大的一尊木雕像。 作為迦葉尊者的道場,雞足山不僅吸引著無數(shù)信眾紛紛前來供養(yǎng)和布施,更有許多修行人選擇在此隱居,獨自靜修,參研生命指向的來處和歸宿。 這是雞足山著名的大石茅棚,歷史上許多高僧曾在這樣的茅棚中居住修行。他們用簡易的材料,搭建起一個個可以躲風避雨的地方。屋內(nèi)設(shè)施樸素,漏雨的屋頂疊經(jīng)修葺,但這些砌墻的石頭還保留著原貌。從古至今,在這峰轉(zhuǎn)山回間,又有多少茅棚隱約在清風白霧里。 在馬幫上山的途中,時??梢钥吹轿宀实慕?jīng)幡。這些經(jīng)幡就像能護佑馬隊安全前行一般,經(jīng)幡上的藏語經(jīng)文隨風背誦。 藏民們相信,人一生中如能朝拜雞足山三次,臨終時,靈魂就能回歸佛國樂土。有一部藏文經(jīng)典《雞足山祈禱經(jīng)》被傳誦至今。相傳,藏傳佛教格魯派創(chuàng)立者宗喀巴大師,前來朝拜迦葉佛。累了就在石鐘寺休息,成了睡佛。那年是藏歷雞年,所以每逢雞年,總會有藏民跋山涉水來朝拜雞足山。他們千里迢迢,一步三拜,一個半月或者兩三個月才能走到心中的圣地,使虔誠的心得到佛法的加持灌頂。 藏傳佛教從青藏高原到麗江至大理不再南行;南傳小乘佛教從緬甸、泰國到西雙版納到大理不再北行;漢傳大乘佛教從湖北、貴州到大理不再西行。一教三乘在雞足山匯流共生,源遠流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