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 尤德才 建設“小康”社會是改革開放戰(zhàn)略之一?!靶】怠笔鞘裁?? 1979年鄧小平在會見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時,第一次套用“小康”一詞,提出中國式的現(xiàn)代化道路就是一個小康之家。到2000年我國人均GDP達到800多美元,已基本實現(xiàn)總體小康?;蛴腥苏f,小康是指介于溫飽和富裕之間的比較殷實的生活狀態(tài);或家庭稍有資財,可以安然度日是小康;或有車有房有一定存款也是小康……等等?;旧弦晕镔|(zhì)豐富或GDP多少美元作為小康標準。但是真正的“小康”與物質(zhì)豐富和GDP并沒有直接關系。 記載,“小康”最早源自《詩經(jīng)》:“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意思是老百姓很勞苦,應該讓他們稍得安寧。后來在《禮記》中,對小康和大同作為兩種不同的社會形態(tài)進行了闡述。在古代思想家眼里,“大同”是天下為公、路不拾遺、井然有序的理想社會?!靶】怠笔翘煜聻榧?、溫馨和睦、講究禮儀的親情社會。大同和小康主要區(qū)別,孔夫子在兩千年以前,就把我們今天困惑不解的大難題在《禮記·禮運》記載中講得一清二楚。大致如下: 當初,孔子參加魯國的祭祀結束后,不禁黯然而嘆。“大道通行的時代,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人們選舉出有德行和有才能的人來治理天下。他們彼此信任,和睦相處。所以人們?nèi)疾恢话炎约旱挠H人當做親人,不只把自己的兒女當做兒女。“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愛你的子女,也愛人家的子女。奉養(yǎng)你的長輩,也奉養(yǎng)人家的長輩。這樣,老人能安享天年,壯年能貢獻財力,兒童能得到良好的教育。讓年老無偶者、年幼喪父者、年老無子者和不幸殘疾的人都能得到供養(yǎng)……。這樣的社會,叫做大同世界“ 它是道德標準最高的社會。 孔子總結三皇時期和五帝時期的國家治理的經(jīng)驗,說天下是天下人的。看到中華文明依于天道,自黃帝開始,至顓頊、嚳、摯、堯、舜, 都是黃帝家族內(nèi)傳遞王位,但并非世襲,而是賢者繼位。堯至舜、舜至禹的禪讓特別鮮明地呈現(xiàn)出“天下非私”的心懷。中華文化是由天道而構成人文文化,“天地之大德曰生”,“上天有好生之德”?!疤鞜o私覆,地無私載?!睂λ斜娚陌才排c愛護,以及循環(huán)不息、時令有常的中華古老的“天人合一”思維模式,核心地展現(xiàn)了“普遍關愛”的和諧精神實質(zhì)。很不幸的是,中國自從進入夏朝以后,就從公天下變家天下了。 孔子傷心看到了“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的大同社會準則已經(jīng)被破壞的事實。老子看到的東西就更加悲觀,"大道廢,有仁義",仁義是大道廢了以后而不得不誕生的東西,天下為公的道已經(jīng)廢掉了……??鬃雍屠献訉Α按蟮馈被旧嫌泄沧R。但孔子并不認為大道就沒有了, 只是大道衰微,人類道德普遍下滑,私心私欲日重。不同的社會有不同的道德;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道德也會改變;人人都遵守社會上的道德要求,社會也會得到和諧發(fā)展。正所謂“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天下成為一家所有。人們只把自己的親人當親人,只把自己的兒女當兒女。財物和人才,都成了私產(chǎn)。諸侯、天子們的權力變成了世襲的,并且名正言順的世代繼承,還修建了城郭溝池作為堅固的防守……?!?/p> “故此,先人才制定出'禮’作為調(diào)節(jié)社會關系的綱紀,用來明確君臣關系,使父子淳厚,使兄弟和睦,使夫妻和諧?!毕挠?、商湯、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和周公旦,由此成為三代中的杰出人物。這六位君子,沒有誰敢不謹慎奉行禮制的。他們闡明禮制的內(nèi)涵,用禮制來考察人們的信用,揭露過錯,樹立文明禮讓的典范,為百姓做出榜樣。如果他們有不遵守禮制的行為,就算有權勢者也要被罷黜,百姓也會把他們看成禍害。這樣的社會,叫做小康。” 在孔子看來,夏商周三代以前是一個行大道,天下為公的大同社會,從夏代開始,大道隱設,進入了一個天下為家的社會??鬃油锤薪癫蝗缥簦F(xiàn)在所能恢復的只有小康社會。以夏禹、商湯、周文王、武王、成王和周公為代表的君子,以禮規(guī)范出一個井然有序的安定社會,這個社會可以稱為小康社會。然而,在孔子生活的春秋晚期,隨著禮制的荒廢,這樣的小康社會也消逝殆盡了。 也就是說,在理想的大同社會,天下的所有權歸天下人,其治理權由“天下為公,選賢與能、天下非私”的領袖來行使;在夏、商、周等小康社會,天下的所有權歸天子、諸侯、大夫所有,治理權也為他們所掌控。 自從夏朝以后,公天下變家天下了,高道德的大同社會只是個美好的理想,離我們太遠無法實現(xiàn)。面對“大道既隱,天下為家”的社會現(xiàn)實,只能注重道德倫理,講究禮制才可能構建安居樂業(yè),溫馨幸福的和諧社會,才是人類社會最好選擇。這樣的社會,才叫小康! 大同和小康主要區(qū)別是指道德高低的分別,這與GDP多少美元或物質(zhì)豐富作為小康標準沒有直接關系。 ============================ 注: 《禮記?禮運》:孔子曰:“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贝蟮乐幸?,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大人世及以為禮。城郭溝池以為固,禮義以為紀;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以設制度,以立田里,以賢勇知,以功為己。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謹于禮者也。以著其義,以考其信,著有過,刑仁講讓,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勢者去,眾以為殃,是謂小康。 |
|
來自: 隨緣258ok > 《原創(chuàng)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