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散,中醫(yī)方劑名。出自《太平圣惠方》卷四十六。具有理中,通膈,破寒之功效。主治上焦虛寒,短氣不續(xù),膈間厭悶,飲食先吐而后下。 【組成】 半夏(湯洗七遍去滑)一兩,麻黃(去根節(jié))一兩,細辛一兩,枳實(麩炒微黃)二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一兩,前胡(去蘆頭)二兩,澤瀉二兩。
【用法用量】 上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功用】 理中,通膈,破寒。
【主治】 上焦虛寒,短氣不續(xù),膈間厭悶,飲食先吐而后下。
【方義】 麻黃以輕揚之味,而兼辛溫之性,故善達肌表,走經(jīng)絡(luò),與辛溫之細辛配伍,功善破寒;半夏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枳實破氣消積,化痰除痞,前胡降氣化痰,三者中前胡去寒痰,半夏去濕痰,枳實去實痰, 又與祛痰佳藥杏仁相用,化痰理氣之功顯著;澤瀉氣平,味甘而淡,淡能滲泄,氣味俱薄,所以利水而泄下,脾胃有濕熱,可滲濕熱隨去,而土氣得令,清氣上行,理氣通膈。
【配伍特點】 一為前胡去寒痰,半夏去濕痰,枳實去實痰,三者配伍祛痰理氣之效顯著;二為澤瀉下焦而通上焦。
附:半夏散,出自《傷寒雜病論》
【組成】半夏(洗)、桂枝、炙甘草
【制法】上三味,等分,各別搗篩已,合治之。 【用法】白飲和服方寸匙,日三服
【主治】咽痛,脈浮者
半夏散 岀自《圣濟總錄》卷一三七。
【組成】半夏60克
【用法】上一味,搗羅為散。以陳醬汁調(diào)和如糊,涂摩患處,一日二三次。
【主治】一切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