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半夏
半夏,味辛,溫,有毒。降逆性化飲祛痰藥。
【藥證要點】主治嘔而不渴者,兼治咽痛、失音、咽喉異物感、咳喘、心下悸等。
【藥證釋要】嘔有惡心、干嘔、喜嘔、胃反之分,均為半夏主治,但患者大多不渴。所謂不渴,為口腔無明顯干燥感,也沒有明顯的口渴感,甚至經(jīng)常泛吐清稀的唾液或胃內(nèi)有水液,其舌面也可見濕潤的黏膩舌苔。凡經(jīng)常出現(xiàn)惡心、嘔吐等癥狀患者之咽痛、失音、咽喉異物感、咳喘、心下悸等,均可使用半夏。其中咽喉異物感最有特點?!皨D人咽中如有炙臠”,這是對咽喉異物感的形象描述。此外,胸悶、壓迫感、堵塞感、痰黏感等,也可歸于咽喉異物感。咽喉異物感常常導(dǎo)致惡心嘔吐。這成為使用半夏的重要特征。
從半夏主治及兼治的病癥來看,具有兩個特點:一是感覺異常樣癥狀。半夏的主治的嘔吐,本是一種異常的反射。半夏厚樸湯主治的咽中如有炙臠,實無炙臠,純屬一種感覺異常。此外,麻木感、冷感、熱感、堵塞感、重壓感、痛感、癢感、悸動感、失去平衡感、恐怖感、音響感。由感覺異常導(dǎo)致的異常反射和行為,如惡心、嘔吐、食欲異常、性欲異常、語言異常、睡眠異常、情感異常等,都有使用半夏的可能。二是咽喉部癥狀。惡心、嘔吐、咽痛、失音、咽中如有炙臠等,均為咽喉部的癥狀。在精神緊張、抑郁、焦慮、恐懼時,以上癥狀極易出現(xiàn)。
半夏與甘草均治咽痛,但甘草所治的咽痛以紅腫干痛為主,而半夏所治半夏咽痛,咽喉常有異物感或黏痰、多惡心。半夏與干姜均治不渴而嘔吐,舌苔多膩,但兩者主治有上下之別,半夏主治以咽喉部異物感,胸部的重壓感為主,而干姜主治以嘔吐涎水、腹瀉呈水樣便為主。半夏與生姜均能止嘔,但生姜長于發(fā)散,用于外感風(fēng)寒之嘔吐,既治嘔吐又發(fā)汗解表,而半夏長于降逆散結(jié),胃之癱緩而痞滿壅塞者多用。
【體征特點】半夏體質(zhì)。營養(yǎng)狀況較好,目睛大而明亮,有光彩,膚色滋潤油膩,或黃暗,或有浮腫貌,但缺乏正常的光澤。形體中等,肥胖者居多。主訴較多而怪異,表情豐富,情緒化傾向,多疑,經(jīng)常反復(fù)詢問。易于精神緊張,眼神飄忽不定,情感豐富而起伏較大。易于出現(xiàn)惡心感、咽喉異物感、黏痰等。舌象多數(shù)正常,或舌苔偏厚,或干膩,或滑苔黏膩,或舌邊有兩條由細(xì)小唾液泡沫堆積而成的白線,或有齒痕舌。脈象大多正常,或滑利。
【配伍舉例】惡心嘔吐而不渴者,半夏配生姜或干姜;惡心嘔吐而眩悸者,配茯苓;胸悶胸痛者,配栝樓實;腹大痛而嘔吐者,配附子;咳喘而嘔者,配麻黃;腹?jié)M而嘔或咽中異物感者,配厚樸生姜;嘔吐或噫氣不止,心下痞硬者,配人參;咳逆嘔惡而虛羸少氣者,配麥冬人參甘草。
【用法用量】入煎劑,10~30克。張仲景用半夏兩個劑量段,大量(2升)主治嘔吐不止,小量(半升)主治咳喘、失音、心悸、惡心等,或配麥冬?,F(xiàn)代有人則認(rèn)為小量(15克左右)止嘔,中量(20~30克)催眠,大量(40克)止痛。黃煌教授最多用過60克,治療偏頭痛,未見不良反應(yīng)。需要指出,張仲景當(dāng)年使用的是生半夏,與當(dāng)今用的經(jīng)姜礬等反復(fù)炮制的制半夏不同,兩者的用量和用法可能也有一定的差異。
【藥理研究】具有一定的鎮(zhèn)咳、抑制腺體分泌、止吐、抗早孕、抗癌等作用。
【注意事項】患者有嚴(yán)重的口渴感,或者舌面干燥無津,雖然有嘔吐,也不宜使用半夏。生半夏服用過量會引起中毒,表現(xiàn)為口腔及咽喉粘膜有燒灼和麻辣感,胃中不適,惡心等,胸前壓迫感、甚至?xí)鹬舷⒑退闹槟尽?/font>
40. 厚樸
厚樸,味苦,溫。溫中化飲、理氣消脹止咳藥。
【藥證要點】主治腹?jié)M、胸滿,兼治咳喘、便秘。
【藥證釋要】腹?jié)M,即自覺腹部脹氣,按之有抵抗感,如按捺橡膠氣枕的感覺差不多,叩之有鼓聲。胸滿,即胸膈間有一種氣塞滿悶感。胸滿多伴咳喘。臨床上胸滿與腹?jié)M難以截然劃分,兩者常常同時出現(xiàn)??却叱38姑浂蟊悴煌ǎ姑涳嬍巢换哂殖3UT發(fā)咳喘,而導(dǎo)致胸滿。
【體征特點】舌苔厚、脈實而滑;噯氣或放屁以后,常常覺得腹脹、胸滿要輕松一些;或咽喉異物感,或喉中痰鳴。
【配伍舉例】胸腹?jié)M痛者,厚樸配枳實;咳喘而腹?jié)M而便秘者,配杏仁;胸腹?jié)M痛而便秘者,配枳實大黃;心煩腹?jié)M臥起不安者,配枳實梔子;腹?jié)M而或咳、或嘔、或咽喉不利者,配半夏生姜。
【用法用量】入煎劑,10~30克。厚樸大劑量用于治療腹?jié)M,張仲景常用至半斤。如厚樸生姜半夏甘草人參湯中人參與厚樸的比例為1∶8,如以一兩為3克計算,則厚樸的劑量應(yīng)達(dá)24克為宜。而小劑量則用于治療胸滿、咽喉不利,量僅2~4兩,方如桂枝加厚樸杏子湯。本品一般生用,如用姜制厚樸,則其溫中作用較勝,而且可減少對咽喉的刺激性。
【藥理研究】厚樸對痢疾桿菌和葡萄均有較強的抑制作用。能使運動神經(jīng)末稍麻痹而引起全身馳緩性運動麻痹的現(xiàn)象,故可緩解肌肉強直。
【注意事項】里虛寒見咳喘而大便溏薄,冷汗淋漓,頭暈眼花、心悸臍跳、脈虛無力者,不能使用厚樸。厚樸能破氣而礙胎,孕婦應(yīng)慎用。
41. 橘皮
橘皮,味辛,溫。寬中下氣,除滿增食,止咳降逆藥。
【藥證要點】胸腹脹滿,嘔吐呃逆,咳嗽痰多。
【藥證釋要】胸腹脹滿或疼痛,往往發(fā)無定處,時輕時重,并與情緒有一定關(guān)系,還可伴有時嘆息、常噯氣、多放屁等癥狀。食滯或痰濕內(nèi)停、寒凝或熱郁、胃氣虛弱等都能引起胃氣上逆而發(fā)生嘔吐或呃逆,橘皮對這些嘔吐呃逆病證都能使用。橘皮是一味治療濕痰的要藥,對于各種急、慢性咳嗽病證,或伴有痰多色白、胸悶者,都有治療作用。胡希恕先生對橘皮藥性認(rèn)識獨到,先生說:噦(呃逆),古人認(rèn)為由胃虛而起,橘皮竹茹湯主之,方中橘皮二升治之,可見橘皮非后世所說強力破氣,不敢大量使用。臨床上遇到心下逆滿、打嗝,而非旋覆代赭湯證者,大多屬橘皮湯證,其中橘皮必須多用,臨證常常用至30克,病人服后覺得舒暢,并不破氣。
【體征特點】時嘆息,常放屁;苔白膩,痰多白。
【配伍舉例】干嘔,食欲不振者,橘皮配生姜;胸悶氣塞、短氣者,配枳實生姜;胃虛呃逆、嘔吐、噯氣、咳逆者,配竹茹生姜半夏人參。
【用法用量】入煎劑,15~90克。
【藥理研究】對胃腸有溫和刺激、進(jìn)消化液分泌、排除腸道內(nèi)的積氣和輕度的祛痰、平喘、抗炎、抗?jié)儭⒗?、降低血清膽固醇等作用?/font>
【注意事項】本品性偏溫,陰虛內(nèi)熱、吐血者皆不可使用。
42. 枳實
枳實,味苦,寒。理氣散結(jié)藥。
【藥證要點】主治胸腹痞滿而痛且大便不通者。
【藥證釋要】痞是不適感,滿為脹滿,所謂胸腹痞滿即患者感覺胸腹部脹悶、疼痛、堵塞不通。其脹悶疼痛多無固定部位,胸脅疼痛時,可表現(xiàn)為走竄疼痛,而腹痛又多伴腹內(nèi)攻竄發(fā)脹,或腹內(nèi)咕嚕作響,或腹部局郁鼓起無定處、時起時消。這類疼痛發(fā)脹每與患者的情緒有很大的關(guān)系,即當(dāng)患者情緒不好,如生、低沉、憤怒時,其脹痛會明顯加重,而在情緒較好時,其癥狀就會明顯減輕。其人多大便干燥難解,或數(shù)日一行,所謂“腹大滿不通”“脾約”,或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xiàn)同。
枳實治心下痞滿,類似柴胡證之胸苦滿,但較之為強;枳實與厚樸均能治胸腹?jié)M,但厚樸除脹滿,枳實除堅滿;厚樸除滿而不治痛,枳實除滿且治痛。枳實芍藥均治腹痛,但芍藥是解急痛,痛呈陣發(fā)性;枳實除結(jié)痛,痛呈持續(xù)充實性,故芍藥多配甘草,而枳實多配厚樸、大黃。
【體征特點】醫(yī)者用手按壓患者劍突以下部位,可以明顯地感到腹壁肌肉堅硬有抵抗感,患者可訴說按壓后上腹部有不適感或疼痛感。這就是張仲景所謂的“心下堅”“心下硬”。
【配伍舉例】腹痛大便硬者,枳實配芍藥;煩熱而胸腹痛者,配梔子;腹脹食不下,腹中有水聲者,配白術(shù);胸悶痛而大便秘結(jié)者,配薤白栝樓實;胸腹?jié)M痛而便秘者,配厚樸大黃。
【用法用量】入煎劑,6~15克。但如用于治療胃腸、子宮脫垂,用量可增至20~30克。如用作散劑,每次用2~3克。
【藥理研究】枳實、枳殼煎劑能增強胃腸節(jié)律性的蠕動,一方面有利于腸內(nèi)氣體及糞便的排除,則“行氣”;另一方面對治療小腸疝氣和脫肛也有一定作用。對子宮有顯著的興奮作用,使子宮收縮有力,肌張力增強,故可用于治療子宮脫垂。
【注意事項】古今枳實同名而異物,仲景所用枳實,即今之枳殼。按照目前臨床的習(xí)慣用法,大便秘結(jié)者用枳實,腹脹者用枳殼。凡胃氣虛弱者,枳實枳殼當(dāng)慎用。
43. 桔梗
桔梗,苦辛,微溫。排膿利咽寬胸藥。
【藥證要點】主治咽痛、咽干或咳者。
【藥證釋要】其咽痛常為干痛,可伴音啞聲嘶;其咳不伴喘,常為干咳,或為濁痰如膿,患者有訴說胸悶胸痛者。桔梗還可治吐痰如膿腥臭。胡希恕先生認(rèn)為:桔梗湯用治肺癰,然肺癰用桔梗阻,不只為排膿,并亦治胸脅痛,臨床于肝炎患者,訴肝區(qū)痛劇則常于適方加桔梗,確有效驗?!渡褶r(nóng)本草經(jīng)》說桔?!爸涡孛{痛如刀刺”可信。
桔梗不可大量使用,過量會引起惡心或嘔吐。從配伍上看,桔梗湯中甘草桔梗的用量比例為2∶1,推測甘草大于桔??赡苡芯徑饨酃ρ屎砑跋鲤つさ拇碳?。排膿湯中桔梗與甘草之比雖為3∶2,但方中配伍的生姜大棗,同樣可以緩和桔梗的刺激。從服法上,桔梗湯與排膿湯兩方都以3升煮取1升,1日分兩次服用,每次僅服5合。其服用量也小于每日3次、每次1升的張仲景常規(guī)量??梢哉J(rèn)為,是桔梗的強烈刺激性決定了本方服藥量和服藥次數(shù)。
【體征特點】胸脅痛,痰粘稠,口不渴,苔多膩。
【配伍舉例】咽痛及咳吐膿痰者,桔梗配甘草;胸悶痛而痰黏難咯、咳喘者,配枳實芍藥。
【用法用量】入煎劑,3~10克。用于肺癰排膿時,用量可酌加,但不宜過大,否則會引起中毒,主要表現(xiàn)為口腔黏膜灼痛腫脹,流涎,嘔吐,惡心,腹痛,腹瀉等,嚴(yán)重者可以發(fā)生痙攣、昏迷、呼吸困難等。吳傳鐸先生桔梗湯治肺膿腫,桔梗用至60克,生甘草30克,排膿效果顯著,服藥后僅咳嗽增劇,未見其他不良反應(yīng)。
【藥理研究】有明顯的鎮(zhèn)咳、祛痰、降血糖、抗?jié)?、抗炎等作用?/font>
【注意事項】本品對胃黏膜有刺激作用,所以對胃出血、胃潰瘍患者應(yīng)慎用或不用。
44. 葶藶子
葶藶子,味辛,寒。逐痰利飲、清熱消積藥。
【藥證要點】主治咳喘而胸腹脹滿、鼻塞青涕出、一身面目浮腫者。
【藥證釋要】麻黃也治咳喘而消腫,但無胸腹脹滿,大黃厚樸能治胸腹脹滿,但不能治一身面目浮腫,既治咳喘,又治胸腹脹滿,還治面目消腫者,非葶藶子不可。葶藶子證與杏仁證相近,但顯然葶藶子證的咳喘、胸滿、水腫等程度要嚴(yán)重得多。王占璽先生用以治滲出性胸膜炎,胸腔積液,肺心水腫,屬于邪實者,均有較好效果?!肚Ы鹨矸健氛f葶藶子治“面目浮腫,身暴中風(fēng),熱痱癢”。另外,云南的來春茂老中醫(yī)治療過敏性鼻炎也喜用桂枝湯加葶藶子和蟬蛻,提示葶藶子證可能與過敏必疾病有關(guān)。
【體征特點】舌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
【配伍舉例】咳喘而胸腹脹滿、鼻塞、一身面目水腫者,葶藶子配大棗。咳喘而胸腹脹滿,大便不通者,葶藶子配大黃。
【用法用量】入煎劑,5~15克;研末服,每次服用3~6克。葶藶子有苦、甜之分,苦葶藶的下泄作用較強,甜葶藶下泄作用較緩,不易損傷胃氣。
【藥理研究】具有強心、利尿等作用,可用治心源性水腫。
【注意事項】葶藶子為攻邪藥,虛性咳喘和水腫不宜使用。
45. 茯苓
茯苓,味甘,平。利飲祛濕、祛胃內(nèi)停水、安神藥。
【藥證要點】主治眩悸、口渴而小便不利者。
【藥證釋要】眩,其義有二,一為眩暈,指患者出現(xiàn)旋轉(zhuǎn)感、上下或左右晃動感、傾斜感、地動感、如坐舟中感等,多伴有惡心嘔吐;一為幻覺,因眩古時候又讀作“huan”,通“幻”,所以目眩還有視物怪異感、恐怖感、恍惚感等,多伴有驚悸、多噩夢等。悸,指跳動,如心慌、心悸、臍腹動悸、肌肉跳動等。眩悸者,常常伴有心神不安、多夢易驚、恍惚健忘等精神神經(jīng)癥狀。茯苓尚治口渴及小便不利。其渴感并不嚴(yán)重,唯口內(nèi)少津而思飲,雖飲而不多,多飲則覺得胸腹脹滿而短氣?;蚩诳逝c嘔吐并見。所謂小便不利,即小便的量、排尿次數(shù)等發(fā)生異常,如小便量少,尿次減少或小便不暢,出現(xiàn)尿痛、尿急等癥狀,并可伴有水腫。小便次數(shù)不多且量少,同時大便多溏薄或發(fā)水樣,或雖便秘而先干后溏?;颊叱R娝[,或水腫貌。
茯苓與白術(shù)證頗多相似之處,故仲景使用茯苓多與白術(shù)同用。所不同之處是:白術(shù)重在治渴,茯苓重在治悸,故前人稱白術(shù)能健脾生津,而茯苓能安神利水;腹?jié)M者用茯苓而不用白術(shù),關(guān)節(jié)腫痛用白術(shù)而少用茯苓,故茯苓能治水飲停心下,白術(shù)能治水氣在肌表。
【體征特點】體型不論胖瘦,其人舌體多胖大,邊有齒痕,舌面較濕潤,黃煌教授稱之為“茯苓舌”。胖人舌體大,固然多茯苓證,瘦人見舌體胖大者,茯苓證更多。舌有齒痕,舌體胖大有水腫、腹瀉者多為五苓散證、苓桂術(shù)甘湯證;舌體瘦小而有齒痕,伴有腹脹、失眠、咽喉異物感者,多為半夏厚樸湯證。
【配伍舉例】動悸不安者,茯苓配甘草;口渴、小便不利、目眩、心下脹滿者,配白術(shù);眩悸、小便不利而惡心嘔吐者,配半夏;口渴而小便不利者,配澤瀉;渴欲飲水、小便不利者 ,配豬苓澤瀉;臍下悸、心下悸、氣從小腹上沖胸、氣沖、四肢聶聶動、嘔吐等,配桂枝甘草。
【用法用量】入煎劑,10~45克。水濕較盛的水腫、泄瀉,用量可至30克以上。本品作煎劑時,宜乘熱服,如冷飲,宜將沉淀于下層的懸浮物或沉淀物攪起服下,因其中富含多糖類物質(zhì)。張仲景使用茯苓,湯劑量較大,尤其是用于悸、口渴吐水以及四肢腫等,如苓桂棗甘湯用至半斤,茯苓澤瀉湯也用至半斤,防己茯苓湯則用至6兩。而用于散劑,則用量甚小。
【藥理研究】茯苓有利尿、鎮(zhèn)靜作用,能促進(jìn)鈉、氯、鉀等電解質(zhì)的排出,可能是抑制腎小管吸收的結(jié)果。還有降血糖、保肝、抗腫瘤等作用。
【注意事項】治療心神不安證,用茯神最佳。津液耗傷,大便干燥,尿頻、滑精者均應(yīng)慎用。
46. 豬苓
豬苓,味甘,平。解熱去濕、去腫脹、消炎止渴、緩和涼性利尿藥。
【藥證要點】主治小便不利者。
【藥證釋要】豬苓的主治小便不利,指小便量少,次數(shù)或多或少,顏色或濃或淡,大多伴有排尿澀痛,或排尿不爽等不適感。這種病癥也稱為“淋”。后世《小品方》用單味豬苓治子淋,《子母秘錄》用單味豬苓治妊娠從腳上至腹腫,小便不利,微渴引飲??梢娯i苓主治的小便不利,多有水腫及小便淋痛。豬苓與茯苓均治口渴而小便不利,其區(qū)別在于:茯苓治眩悸,豬苓治熱淋。
【體征特點】口渴,排尿澀痛,或小便渾濁,或帶下色黃。
【配伍舉例】發(fā)熱、小便不利而短黃者,豬苓配滑石;尿血者,配阿膠;口渴、小便不利者,配茯苓澤瀉;尿黃、帶下色黃者,豬苓湯加梔子黃柏連翹。
【用法用量】入煎劑,5~15克。
【藥理研究】有利尿、抗腫瘤、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有抑制作用。試用于肺癌、宮頸癌、食道癌、胃癌、肝癌、淋巴肉瘤等惡性腫瘤,初步表明有改善癥狀和穩(wěn)定瘤體的效果,且無不良反應(yīng)。本品及其提取物現(xiàn)多用于輔助治療癌證,并可用于減輕放療、化療的副作用。
【注意事項】豬苓利水作用較強,如用之不當(dāng)耗傷津液。 所以體內(nèi)無水濕者不宜使用。
47. 澤瀉
澤瀉,味甘,寒。寒性利尿藥。
【藥證要點】主治冒眩而口渴、小便不利者。
【藥證釋要】冒,為帽的古字,有戴、覆、蓋、罩、蒙等意義在內(nèi)。冒眩,即頭暈?zāi)垦?,并覺有帽在頭,有重壓感、沉重感,也有如物蒙罩,眼前發(fā)黑等??诳?,即有渴感,但不能多飲,或只能飲熱水,否則,上腹部發(fā)脹。小便不利,為小便量少,患者多見面目虛浮,或下肢水腫。仲景用澤瀉,多與白術(shù)、茯苓、豬苓合用,主治小便不利。四藥的區(qū)別在于:澤瀉主冒眩,白術(shù)主渴,茯苓主悸,豬苓主淋。
【體征特點】體型肥胖,面色多黃黯,肌肉松軟,動則氣短。舌體多偏大,質(zhì)淡紅。
【配伍舉例】冒眩、身重、口渴而小便不利者,澤瀉配白術(shù);冒眩而悸、而小便不利者,配茯苓;眩悸而渴、小便短赤澀者,配茯苓豬苓。
【用法用量】入煎劑,6~18克。張仲景煎劑用量1~5兩。
【藥理研究】具有利尿、降血脂、降低血膽固醇、抗動脈粥樣硬化、抗脂肪肝等作用。
【注意事項】素體津血虛損者應(yīng)慎用或禁用,同時劑量宜小,并且要同養(yǎng)陰藥合用。
48. 茵陳
茵陳,味苦,平。利濕清熱祛黃藥。
【藥證要點】主治黃疸。
【藥證釋要】茵陳治療各種黃疸,無論黃色鮮明、身熱,或黃色晦暗、惡寒均可使用?,F(xiàn)代多用于治療各種病毒性肝炎、膽道感染溶血出現(xiàn)黃疸者。
【體征要求】腹脹滿、大便秘結(jié)或溏薄、舌苔膩。
【配伍舉例】身黃發(fā)熱,黃色鮮明,小便短赤,大便秘結(jié),舌苔黃膩者,茵陳配梔子大黃;身目發(fā)黃,食欲不振,小便不利,大便溏薄,舌苔厚膩,苔白或白中帶黃者,茵陳合五苓散;面黃晦暗,惡寒、精神萎靡、腹脹滿、大便溏薄、舌苔白膩者,茵陳合四逆湯。
【用法用量】入煎劑,10~30克。大劑量可至30~100克。
【藥理研究】能促進(jìn)膽汁分泌、解熱、利尿、降血壓、降血脂等。
【注意事項】茵陳為治黃疸要藥,具有利濕清熱作用,對津液虛損者,尤當(dāng)慎用,或適當(dāng)配伍使用。
49. 防己
防己,味辛,平。利水逐飲清熱藥。
【藥證要點】主治下肢水腫。
【藥證釋要】兩下肢水腫,多為防己證,方如防己黃芪湯、防己茯苓湯等。水腫如為一身悉腫,則多為麻黃證,方如越婢湯證或麻黃加術(shù)湯;如獨足腫,多有足屈伸不利,為芍藥證,方如芍藥甘草湯、桂枝芍藥知母湯;防己與澤瀉都可治療水腫、小便不利,但澤瀉治眩冒,防己治關(guān)節(jié)疼痛,主治有上下之別。防己與黃芪均可治療水腫,兩者常配合使用,其區(qū)別在于,黃芪治汗出而腫,范圍較廣,防己主治面較窄,僅為下肢腫而關(guān)節(jié)疼痛。傳統(tǒng)認(rèn)為漢防己(粉防己)治水,多用于水腫;木防己(廣防己)治風(fēng),多用于關(guān)節(jié)痛。
【體征要求】兩下肢水腫,其腫多為按之如泥,可伴有腰痛腰重、膝關(guān)節(jié)疼痛或活動不利、身體困重乃至腹?jié)M、喘促等。
【配伍舉例】下肢水腫者,防己配黃芪;胸悶、心悸、心下痞堅者,配石膏桂枝人參。
【用法用量】入煎劑,10~15克。王占璽先生依病情酌用10~45克。臨床應(yīng)使用粉防己。傳統(tǒng)認(rèn)為防己苦寒,不宜大量使用。
【藥理研究】具有鎮(zhèn)痛、降壓、解熱、消炎、利尿、增加冠脈流量等作用。
【注意事項】素體陰虛而消瘦、身熱、盜汗、舌紅無苔者慎用。廣防己因含有導(dǎo)致腎功能損害的馬刺兜鈴酸,不宜使用。
50. 貝母
貝母,味辛,寒。祛痰利尿清熱藥。
【藥證要點】咳嗽,小便淋瀝。
【藥證釋要】貝母所治的咳嗽,既可以是咳嗽而咯黃痰質(zhì)稠者,也可以是久咳咽干者,還可以是肺癰吐膿如米粥者。貝母主治的小便淋瀝,與豬苓相似,區(qū)別在于,貝母多用于慢性泌尿系感染,豬苓多用于急性泌尿系感染。傳統(tǒng)認(rèn)為川貝母偏于潤肺,適宜治療肺虛久咳,痰少咽燥等病癥;浙貝偏于清熱、散結(jié),適宜于肺熱咳嗽和痰結(jié)之證。
【體征特點】咽燥、痰稠;或小便灼痛、尿后隱痛,飲食如故;舌紅苔黃。
【配伍舉例】慢性泌尿系感染見小便淋瀝者,貝母配苦參當(dāng)歸;咳嗽而咯黃痰質(zhì)稠者,配栝樓知母桑白皮;久咳咽干者,沙參麥冬百合;肺癰吐膿如米粥、振寒脈數(shù)、咽干不渴者,配桔梗巴豆。
【用法用量】入煎劑,3~10克。川貝母因價較高,臨床上多研末另吞服,用1~2克。
【藥理研究】能擴張支氣管平滑肌,減少分泌,故可鎮(zhèn)咳祛痰。貝母與烏賊骨同時,有明顯地吸附胃蛋白酶和中和胃酸的作用,故可保護潰瘍面,臨床驗證,對胃及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及其他潰瘍?nèi)缃Y(jié)腸潰瘍等,均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注意事項】貝母質(zhì)潤而寒,對于寒痰、濕痰所致諸證不宜使用。
51. 瓜蔞實
栝樓實,味苦,寒。除痰清熱、理氣寬胸藥。
【藥證要點】主治胸中至心下悶痛而大便不通者。
【藥證釋要】其證為胸部以及上腹部窒悶感、疼痛感,并常常涉及背部??砂橛锌韧吗ぬ?,以手按之,劍突下或上腹部可見壓痛,大便干結(jié),或數(shù)日一解。本品入藥部分不同,有瓜蔞仁及瓜蔞皮的區(qū)分,若瓜蔞仁及瓜蔞皮同用稱為瓜蔞實(全瓜蔞)。瓜蔞仁偏治氣逆咳嗽,可與旋覆花同用。瓜蔞仁又有滑腸通便作用。瓜蔞皮清化熱痰,適用于喉癢痰黃之癥。瓜蔞實兼有皮、仁兩者的功效。瓜蔞實證與枳實證相似,其區(qū)別在于:瓜實證偏于胸悶,而枳實證偏于腹痛,故咳吐黏痰者多用瓜蔞實,而腹痛腹?jié)M多有枳實。
【體征特點】舌苔干膩較厚,或咳吐黏痰。
【配伍舉例】胸痛徹背、咳吐黏痰者,瓜蔞實配薤白;胸悶痛者,配半夏;胸悶、腹?jié)M而痛、便秘者,配枳實。
【用法用量】入煎劑,瓜蔞實,30~45克,瓜蔞皮10~15克,瓜蔞仁10~15克,打碎入煎。
【藥理研究】具有擴張冠狀動脈和增加冠脈流量、降低血清膽固醇、祛痰、瀉下、抗菌、抗癌等作用。
【注意事項】本品性寒而滑利,故大便泄瀉,有寒痰或濕痰者均不宜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