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1日下午,“中國作家公開課”迎來了本學期最后一講,著名作家、第十屆茅盾文學獎得主李洱帶來了題為《<紅樓夢>的啟示》的演講,北京語言大學教授、當代著名作家梁曉聲先生參與對談,路文彬教授主持本講課程,北京語言大學程娟教授、李玲教授、羅衛(wèi)東教授、黃悅教授、趙冬梅教授、百花文藝出版社《小說月報》副主編徐福偉等專家學者出席講座,校內(nèi)兩百余名師生參與課程。 李洱先生首先從《紅樓夢》一書的重要性講起,認為《紅樓夢》代表了我國長篇敘事文學的最高成就。他引述劉再復先生的觀點:中國文化大致可以分為兩脈,猶如動脈和靜脈。動脈重秩序、重教化、重人倫,以“四書五經(jīng)”和孔孟之道為代表;靜脈則重自然、重自由、重個體生命與體驗,以老莊為代表?!都t樓夢》屬于靜脈,是靜脈中的集中代表。它上接遠古神話,下啟“五四”傳統(tǒng),兼具傳統(tǒng)底蘊和現(xiàn)代元素?!都t樓夢》開篇以《山海經(jīng)》講起,以神話帶出了中國文化的豐富內(nèi)蘊與深遠意趣。作為白話小說,它下啟五四,具有許多現(xiàn)代性的元素。 李洱先生從脂硯齋所說的“兩山對峙”入手討論了《紅樓夢》的藝術特色。在《紅樓夢》里,林黛玉與薛寶釵的人物形象、價值追求是對峙的,除了人物的對峙之外,還有真與假、正與反、榮與衰、興與亡等對峙?!皟缮綄χ拧辈粌H僅是一種修辭方式,也繼承了中國文化的傳統(tǒng)脈絡結構。 接著,李洱先生分享了《紅樓夢》帶來的一些啟示。他認為,曹雪芹未完稿的《紅樓夢》也成就了《紅樓夢》,因為其蘊含的思想是問號而不是句號。從某種意義上,中國現(xiàn)代小說都可以被視為成長小說,根本任務就是探索人生的情感與精神成長。對于“賈寶玉長大之后如何”這個問題,曹雪芹沒有給出確定的答案,這種開放性直接通往現(xiàn)代文學的一大主題?!都t樓夢》對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的影響可見一斑。在整個現(xiàn)代革命史上,在建設新中國的征途中,那些奔赴延安、東渡日本的無數(shù)革命者在某種程度上都可以看作是賈寶玉這一人物長大后的可能。 對談環(huán)節(jié),梁曉聲教授從自己的閱讀和創(chuàng)作體會回應了李洱的演講,特別肯定了《紅樓夢》描寫日常生活、塑造人物形象的寫作功底。他談到,《紅樓夢》沒有《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那種波瀾壯闊、大起大伏的故事情節(jié),但從對日常生活、起居住行等細節(jié)的描寫中可見作者揣摩日常精準的觀察力。路文彬教授談到《紅樓夢》的書寫是否屬于個人完成還有待商榷,他認為《紅樓夢》在傳抄的過程中可能存在許多人的加工與改寫。 最后的問答環(huán)節(jié),在場的同學們與同臺的三位作家、學者展開交流,開啟了一場有趣的代際對話。同學們就《紅樓夢》的小說結尾與開篇判詞的關聯(lián)性、《人世間》的群像敘事描寫有無受到《紅樓夢》的影響、青年的“成長”與時代主題、作家創(chuàng)作風格與地域的關系、中國當代小說的發(fā)展方向等話題展開了積極的提問,三位用自己的人生經(jīng)歷、創(chuàng)作經(jīng)驗與閱讀感受一一回應了同學們的問題。 至此,由北京語言大學和百花文藝出版社《小說月報》聯(lián)合推出的通識課《中國作家公開課》第一期圓滿結課,該課程匯聚當代代表性作家、學者和各國翻譯傳播菁英,不僅有效提升了大學生對當代文學的認識度和參與感,也為助力中國文學走出去搭建了良好的對話交流平臺。 來源 | 北京語言大學一帶一路研究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