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身入局”一詞最先出自于晚清名臣曾國藩《挺經》一書,曾國藩多次說“天下事,在局外吶喊議論,總是無益,必須躬身入局,挺膺負責,乃有成事之可冀?!?/p> 在曾國藩看來,躬身入局,是能干事、會干事、干成事的不二法門;如果只是站在局外觀場議論,那是毫無用處的,必須讓自己投身到其中,站在當亊者的位置上做事,方能實現愿望獲得成功。之后“躬身入局”被廣泛應用于企業(yè)管理當中。 近百年來,對于什么是管理,到現今專家和學者們仍然各抒己見,著名管理學教授斯蒂芬·羅賓斯給管理的定義是:所謂管理,是指同別人一起,或通過別人使活動完成得更有效的過程。 當前以中國宏觀經濟轉型趨于增長速度放緩、經濟機構升級、改革創(chuàng)新驅動等為代表的“新常態(tài)”經濟下,各級組織意識到管理要不斷創(chuàng)新才更有成效,需不斷尋求適合企業(yè)的管理方式。 面對紛繁復雜、快速變化的內部變革,企業(yè)管理者如何更好地打破既定的管理方式,不斷挖掘團隊潛在的內生動力,真正解決問題的命題下,“躬身入局”的人應運而生,成為了企業(yè)管理破局的關鍵。 華為中國政企業(yè)務總裁蔡英華用十六個字:躬身入局、沉浸其中、長期耕耘、共創(chuàng)價值,道出了企業(yè)對“躬身入局”四字的詮釋,也道出了對管理者的要求。 01 躬身入局,不做局外吶喊人 躬身入局作為一個有著勵志意義的成語,意思是在做事情的時候,必須要把自己放進去,把自己變成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這樣的話才能解決好自己想要解決的問題。 2020年,羅振宇在跨年演講中講了一個曾國藩曾經講過的故事: 在一條很窄的田埂上,兩個挑著很沉的擔子的農夫相遇了。 他們誰也不愿意讓誰,因為路太窄了。如果誰先讓,就得從田埂上下去,站到水田里,沾一腳泥。 田埂邊上站了好多看熱鬧的人。 有的說:“小伙子應該讓老大爺?!?/p> 有的說:“擔子重的應該讓擔子輕的?!?/p> 眾說紛紜,可埂上的倆人誰也不理,就這么大眼瞪小眼地站著。 事情似乎陷入了僵局。 過了一會,又走來一個人。他啥也沒說,推開吃瓜群眾,赤腳走到田埂里,朝著長者說:“來來來,我下到田里,你把擔子交給我,我替你挑會兒,你這一側身,不就過去了嗎?” 看,一件貌似無解的事就這么解決了。從曾國藩“入局”的角度看,只有躬身入局,才能成事。 現實中在對待做事的態(tài)度上,我們也經常會碰到兩種截然不同的管理者: 一種叫做“給我上”,雖然管理知識很豐富,有事只會吩咐下級去做,遇到經驗和資源都解決不了的問題,就很容易停滯不前。 另一種叫做“跟我上”,把自己當成公司的主人翁,把下屬和同事當做親密戰(zhàn)友,以身作則勝千言,遇到困難自然是當仁不讓。 很明顯,想要切實的解決問題,光挽起袖子不行,一定要躬身入局;有時候,只要身份稍微轉換一下,從一個旁觀者變成一個置身其中的人,事情就會有所轉機。曾國藩把這種人叫做”躬身入局的人”,我們則把這種叫做“做事的人”。 做事的人,不是置身事外,指點江山,而是躬身入局,把自己放進去,把自己變成解決問題的關鍵變量。 碧桂園集團總裁莫斌提出“親自干,帶頭干,安排檢查干”的“三干”思路,與“躬身入局”之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莫斌曾在周末用了16個多小時,點對點給100多位區(qū)域總裁回復信息,而不是在群里面統(tǒng)一回復,他認為:需緊急協調的工作,要立馬幫下屬溝通解決,需親力親為的事情,不假手于人,這樣才能清晰明確工作方向,抓重點抓關鍵。 莫斌的“親自干”,也是在強調管理者要躬身入局。 一個無法躬身入局的人,無法成功勝任企業(yè)管理的任務。躬身入局做事,解決問題,只有把自己作為事情解決的關鍵要素或關鍵變量,置身其中,解決一個個真實存在的終端問題。 企業(yè)不需要兩手叉腰說漂亮話的人,身為管理者更不能如此,你必須用扎實的行動和過人的業(yè)績證明自己。 02 躬身入局,不做一鍵轉發(fā)手 以客戶為中心,這是天才的玩法;以自我為中心,則是蠢材的昏招。 大部分的人,潛意識里都認為領導就是發(fā)布任務,然后監(jiān)督別人去完成就可以了。 好的領導者除了和員工探討愿景、使命、價值觀外,更多的是用行動去感召下屬、感召同事,工作最困難的時候你和他們在一起,遇到問題的時候一同竭力去解決。為下屬的進步歡呼,更要為下屬的困難尋找解決辦法。 莫斌的“三干”中,躬身入局意味著管理者要“帶頭干”: 倘若一項工作涉及的面很廣,管理者不可能面面俱到全部親力親為,就需要帶頭干。 但像做PPT這樣的工作,管理者應該搭建完整的思路框架,避免下屬摸不到頭腦。但總有人喜歡做二傳手,上級給了什么指示,一鍵轉發(fā),就再沒有下文。 美其名曰我只看結果,結果就是有功迎頭沖在前,有鍋再見我不背。 如何躬身入局,不做一鍵轉發(fā)二把手? 作為上級,不能只是工作任務的布置者,要和員工一起探討達成目標的路徑,越是困難工作,越是要給員工指導。 如果只是把工作任務一鍵轉發(fā)給下屬,就沒有承擔起自己崗位應有的職責,就得不到下屬和客戶的尊重。 管理者要入下屬的局,在日常管理動作上,做到時刻“打樣”,如:承接查驗工作標準動作、圖紙會審關注要點、安全質量巡檢評估等,管理者是否自己“會做”?是否管理動作“變形”? “我講給你聽,我做給你看;你講給我聽,你做給我看”,這是管理者培養(yǎng)下屬的基本動作。 “會做”,不意味著事必躬親,而是擁有一竿子插到底的能力,是對這個管理者角色的態(tài)度。管理者如果放松了對自身業(yè)務水準的要求,自身不持續(xù)提升迭代,又談何帶兵打仗呢?躬身入局才能真正有助于優(yōu)秀團隊的打造,以及業(yè)績的達成。 在公司里每個崗位,每個部門都有企業(yè)內部的客戶,每個人的工作不是以上級領導為中心,而是要以客戶為中心,為客戶賦能。 例如:對于人力資源部門來說,公司的每位員工都是內部客戶,需以為內部員工提供價值為中心,只有入員工的局,參與到終端,同時能夠正向引導和激勵員工,關于員工生活和工作,并不斷挖掘員工能力,讓其成長,才能真正做到服務員工、以提升員工價值為導向。 以人才盤點為例,站在局外作為專家分析判斷吶喊議論是沒有用的,人員盤點是“任務”,真正有效的產出,是躬身入局與“客戶”共同承擔,共同探討員工個人職業(yè)規(guī)劃與繼任計劃,如何將人員配置做到合理健康,如何讓隊伍更有戰(zhàn)斗力,并且在以后的工作中逐步予以實現,這才是人力資源真正的價值所在。 績效和滿意度差的管理者,多是不“躬身”、不“入局”、不“牽頭干”,凡事做一鍵轉發(fā)的二傳手的管理者,在企業(yè)的賽局中終將“勸退”。 03 躬身入局,不做員工的旁觀者 鳳凰新聞網有這樣一篇文章《設一個“阿甘獎”,認真為“傻瓜”鼓掌》,提到“那些最優(yōu)秀的員工,既不是最聰明的,也不是最靈活的,也不是最有經驗的”,他們的成功靠的是累積微小進步的“復利原理”。 首屆“阿甘獎”獲得者,他們的身上都有“躬身”和“入局”的優(yōu)良品質,更有挺膺負責的擔當。 近年,碧桂園開展“崗位英雄”活動,與“阿甘獎”一樣,鼓勵的正是長期主義。 碧桂園倡導“平凡的崗位上,把工作做的極致”,2021年,碧桂園開展了主題為“小崗位 大英雄”的崗位英雄活動,以此肯定平凡崗位,向堅守崗位的每一位員工致敬,并在5月13日——集團2021年首次的現場高管會上,對榮獲集團2021年“碧桂園崗位英雄”的代表進行表彰。 ▲2021年“碧桂園崗位英雄”表彰現場 然而,現在很多公司很多單位,都在講究唯結果論。我不管你是每天都在休息,還是每天都在忙碌。我也不管你的手段是什么,我只要結果。 時間到了,能拿出好結果的都是人才。時間到了沒有好結果的都是蠢材,這是一種過度的唯結果論思維。 我們追求結果導向,但是作為管理者,必須起到過程監(jiān)督的作用,而不是做一個甩手掌柜和旁觀者。結構化的組織安排,方能上下同心、同欲,從容應對各種突發(fā)緊急任務。 莫斌在“安排檢查干”中也提到: 人都有惰性,任務安排下去,不一定人人都會及時反饋,還需定期檢查,總結復盤,而不是坐等下屬來匯報。 實時檢查,過程把控,及時糾偏,通過一次次的任務達成,來成就每個個體的價值,成就團隊的價值 從管理者角度來講,躬身入局者更可貴的地方,不只是對自己的業(yè)務或者下屬的業(yè)務深入其中,對于職責范圍外的事務也能積極發(fā)揮自己的影響力,提供建議和方法解決組織的問題。 從員工自己的角度來講,“躬身入局”才能磨礪成才的,既不被困難難倒,也不被短期利益所誘惑。 04 躬身入局,經千錘百煉鑄就成功 杰克·韋爾奇說,管理的實質就是解決問題。所以作為管理者,一定要具備和學會躬身入局,不斷解決問題,夯實能力。 管理崗位上的伙伴們,請好好珍惜你手中的領導力,“躬身入局,挺膺負責”,帶著你的小伙伴們沖鋒陷陣吧。 成功的管理者,無一不是在躬身入局,在一線的泥濘中摔打、飽受折磨,歷經磨礪,通過千錘百煉而鑄就成功。 作者介紹:韋秀娟,梅河區(qū)域副總裁、區(qū)域人力總監(jiān)。深耕地產行業(yè)二十余年,專注于人力資源領域,在人才管理、人效提升和成本管控等方面積極探索實踐。 主編|藍維維 責編|馬碧蓉 編輯|徐玉杰 陳靚 |
|
來自: 元康百草園 > 《人生、勵志、事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