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南北書風(fēng)融合的隋朝 公元581年,隋文帝楊堅建立了統(tǒng)一的隋朝,結(jié)束了自三國開始歷經(jīng)3個世紀(jì)的分裂局面。隋初恢復(fù)和發(fā)展了秦漢制度,但到了第二代隋煬帝楊廣,由于好大喜功和腐敗,隋朝僅有37年即被滅亡。 南帖北碑之發(fā)展至隋而混合同流,正式完成楷書的形式,居承先啟后的地位。隋楷上承兩晉南北朝沿革,下開唐代規(guī)范的新局,隋有碑版遺世,多為真書,分4種風(fēng)格: 1.平正淳和 如丁道護的《啟法寺碑》等; 2.峻嚴(yán)方飭 如《董美人墓志銘》等; 3.深厚圓勁 如《信行禪師塔銘》等; 4.秀朗細挺 如《龍藏寺碑》等。 由于南朝書風(fēng)影響大,秀媚流便之風(fēng)影響了北朝。北周時王褒入關(guān),竟轟動了北國,興起了學(xué)習(xí)王書的高潮,以至頗有書名以題榜見長的北朝書法家趙文深遭到冷遇,不得不棄己之所長而學(xué)王書。這種情況當(dāng)然不是偶然的。北朝興佛教,又不禁碑,因此題記碑志盛行,以楷書題榜見長,雖然也有秀美的,但以峻整嚴(yán)謹(jǐn)、樸實渾厚書風(fēng)盛行于世。一旦見到南朝流便妍麗的行草書,便為之傾倒。趙文深雖然憤懣,但因風(fēng)尚所至也無可奈何。所以隋代以南朝妍麗書風(fēng)為宗,實際是在北朝質(zhì)樸風(fēng)格的基礎(chǔ)上,形成了一種疏朗峻整的書風(fēng),這是唐初書風(fēng)的先聲。例如《龍藏寺碑》,結(jié)體緊密,頓挫有姿,書風(fēng)勁挺秀麗?!顿R若誼碑》結(jié)體方整,點畫姿致。楊守敬說:“《龍藏寺》《賀若誼》,已開虞、褚之先聲?!薄囤w芬殘碑》書法清勁,有人認為是柳公權(quán)書的“彌祖”?!抖廊四怪尽窌L(fēng)高雅,秀美可愛?!短K慈墓志》書法清健,沈著痛快,開歐、虞書的先鋒。以上隋碑書風(fēng)說明了南北書風(fēng)的融合,為唐代楷書的高度成熟奠定了基礎(chǔ)。 隋代的墨跡,傳有智永的《真草千字文》。智永為南朝遺人,逸少的7世孫。另有智果,也宗師二王書,頗得隋煬帝贊賞。智永的《真草千字文》,結(jié)構(gòu)慎密,筆意精到,真能圓勁古雅,草也豐美勻適。智果墨跡有《大觀帖》中收錄的《梁武帝拜書帖》,結(jié)體規(guī)整,筆法凝重。另外隋代寫經(jīng)墨跡也沿著魏晉寫經(jīng)書體發(fā)展,已進入唐楷階段,結(jié)體緊密,頓挫有力,風(fēng)格勁健秀美。唐初書家繼續(xù)沿著隋代書風(fēng)上追二王,形成唐代書風(fēng)。 二、書學(xué)輝煌的唐代 唐代國力強盛,文化博大精深、輝煌燦爛,達到了中國封建文化的最高峰,可謂“書至初唐而極盛”。唐代墨跡流傳至今者也比前代為多,大量碑版留下了寶貴的書法作品。整個唐代書法,對前代既有繼承又有革新。楷書、行書、草書發(fā)展到唐代都跨入了一個新的境地,時代特點十分突出,對后代的影響遠遠超過了以前任何一個時代。 唐代書法藝術(shù),可分初唐、中唐、晚唐3個時期。初唐以繼承為主,尊重法度,刻意追求晉代書法的勁美。中唐不斷創(chuàng)新,極為昌盛。晚唐書藝亦有進展。唐代最高學(xué)府有6種,即國子監(jiān)、太學(xué)、四門學(xué)、律學(xué)、書學(xué)、算學(xué)。其中書學(xué),專門培養(yǎng)書法家和書法理論家,是唐代的創(chuàng)舉。歷朝名家輩出,燦若繁星。如初唐的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等;中唐的顏真卿、柳公權(quán)等,都是書法大家。晚唐有王文秉的篆書,李鶚的楷書和楊凝式的“二王顏柳”余韻。唐五代書法可分為三個階段(1)唐初唐初,政治昌盛,書法藝術(shù)逐漸從六朝的的遺法中蟬蛻出來,以一種新的姿態(tài)顯現(xiàn)出來。唐初以楷書為主流,總特點是文字上規(guī)范嚴(yán)謹(jǐn),書寫上嚴(yán)謹(jǐn)端麗,典雅大方,不像南北朝欹斜奇。 (2)盛唐、中唐階段盛唐時期書法,如當(dāng)時的社會形態(tài)追求一種浪漫忘形的方式。如“顛張醉素”(張旭、懷素)之狂草,李邕之行書。到了中唐,楷書再度有新的突破。以顏真卿為代表為楷書奠定了標(biāo)準(zhǔn),樹立了楷模,形成為正統(tǒng)。至此中國書法文體已全部確定下來。(3)晚唐五代階段存唐遺風(fēng)公元907年,割據(jù)者朱溫滅唐,建立后梁,由此歷后唐、后晉、后漢、后周,稱五代。由于國勢衰弱和離亂,文化藝術(shù)亦呈下坡之勢。書法藝術(shù)雖承唐末之余續(xù),但因兵火戰(zhàn)亂的影響,形成了凋落衰敗的總趨勢。五代之際,在書法上值得稱道的,當(dāng)推楊凝式。他的書法在書道衰微的五代,可謂中流砥柱。另外還有李煜、彥修等有成就的書家。至此,唐代平正嚴(yán)謹(jǐn)?shù)臅L(fēng)已告消歇,以后北宋“四家”繼之而起,又掀起了新的時代波瀾。 三、隋唐五代主要書法家評介 (一)隋代主要書法家 智永(陳,隋間人)俗姓王,晉代書法大家王羲之的第七世孫,會稽(今紹興)人,住永興寺。書法師羲之,能傳家法,工草楷。早年即立志書札,自誓書不成不下經(jīng)樓。學(xué)習(xí)刻苦,傳說他積臨書所壞筆頭,可裝五大簏得一石,葬后號“筆塚”,自制其銘。寫真草《千字文》八百本,散江東諸寺?,F(xiàn)流傳《智永真草千字文》是宋代薛嗣昌刻本,墨跡本早流傳日本。求書者使門限皆穿,后裹之鐵門限。論者認為學(xué)右軍可“攝躋升堂”。智永兼能各體而草書尤優(yōu),筆法精熟而差于神韻。 釋智果(隋)會稽人,書工銘石,書風(fēng)瘦健,并有《心成頌》一篇,對字的結(jié)構(gòu)頗有見解。 丁道護(周、隋間人),官至襄州祭酒從事。善楷書,能傳后魏遺法,書風(fēng)秀美姿麗,有《啟法寺碑》。蔡君謨說,“隋唐之交,善書者眾,皆出一法,道護所得最多,影響頗眾?!?/p> (二)唐代主要書法家評介 歐陽詢畫像 歐陽詢(公元557~641年),字信本,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父紇以謀反誅,訖友時尚書令江總收養(yǎng)詢。詢貌丑而聰穎,幼而好學(xué),博覽經(jīng)史,尤精三史。隋時官太常博士,與李淵是好友,入唐,擢給事中、銀青光祿大夫。太宗時任太子率更令,故人稱歐陽率更,弘文館學(xué)士,封勃海男。武德年間,奉詔與裴矩等撰《藝文類聚》百卷。工書,為唐初四大家之一。《舊唐書》本傳稱:“詢初學(xué)王羲之書,后更漸變其體,筆力險勁,為一時之絕,人得其尺牘文字,咸以楷模焉?!睋?jù)《國史異纂》云:“率更嘗出行,見古碑,為李靖所書,駐馬觀之,良久而去,數(shù)步復(fù)下馬,佇立,疲則布毯坐觀,因宿其傍三日而后去?!辈⒄f通寶錢為歐書。可見名重而仍能刻苦鉆研。高麗人甚重其書,遣使求其書,高祖嘆曰:“不意詢之書名,遠播夷狄。彼觀其跡,固謂其形貌魁梧耶”。歐書瘦硬,法度森嚴(yán),筆力險勁。有“草里驚蛇,云間電發(fā)”、“如金剛嗔目,力士揮拳”的評論。唐人張懷瓘《書斷》說:“飛白冠絕,峻于古人”,“真行之書,雖于大令,亦創(chuàng)成一體”,“其草書迭宕流通,示之二王,可為動色”,然“傷于清雅之致”,行書俊逸精密。其書俗稱“歐體”,對后世影響深遠。 歐陽詢的作品有貞觀年間寫的《皇甫誕碑》,貞觀五年(公元631年)寫的《化度寺邕禪法師塔銘》,次年寫的《九成宮醴泉銘》,貞觀十一年(公元637年)寫的《溫彥博碑》等,均是楷書,具有險勁峻逸的書風(fēng),但各有特點。《皇甫》瘦硬險勁;《化度》長于方嚴(yán)淵穆;《九成宮》秀勁華貴;《溫彥博》則媚秀峻潔。學(xué)歐書一般均臨后二碑。另有《房彥謙碑》,貞觀五年寫,八分書,以楷法寫隸書,頗有魏晉古風(fēng)。故宮博物館還藏有傳為歐書墨跡的《卜商》《張翰》二帖,上海博物館藏的《夢奠帖》《千字文》?!洞笥^帖》收錄有《比年》《腳氣》二刻帖。子歐陽通也善書。 虞世南畫像 虞世南(公元558~638年),字伯施,越州余姚(今屬浙江)人。父虞荔在梁陳朝任官,很有名。幼即寄叔父虞寄為子,故字伯施。少年時拜顧野王為師,十年來勤學(xué)不倦。性沉靜寡欲;峭正安平,博古通今。陳、隋兩朝任過官,和唐太宗是知己,任秦王府參軍,后轉(zhuǎn)記室、太子中舍人,貞觀時弘文館學(xué)士,秘書監(jiān),封永興公,人稱虞永興。死時陪葬昭陵,贈禮部尚書,謚文懿。為人正直持正,敢勸諫,太宗稱他“有出世之才,遂兼五絕;一曰德行,二曰忠直,三曰博學(xué),四曰文詞,五曰書翰。有一于此,足謂名臣,而世南兼之”。奉詔選右軍墨跡,得三百紙進上。書法早年師智永,有逸少筆法,姿媚遒勁,論者稱“如羅綺嬌春,鴆鴻戲水”,“體段道媚,舉止不凡”。獨創(chuàng)不如歐字,遒美則過之。歐書外露筋骨,虞書內(nèi)含剛?cè)帷W髌酚小犊鬃訌R堂碑》,宋時復(fù)刻,在西安碑林。貞觀十年墨跡本《汝南公主墓志》,民初由景賢藏,后佚。王世貞認為此志瀟灑虛和,可與《蘭亭序》并驅(qū)?!洞笥^帖》中有《左腳》《遺書》《鄭長官》等刻帖。 褚遂良(公元596~659年),字登善,錢塘(今杭州)人,又說陽翟(河南禹縣)人。父亮太宗時弘文館學(xué)士,與虞世南、歐陽詢友好,遂良是晚輩,工隸書,為歐所重。世南死后,魏征薦與太宗當(dāng)侍書,得以親近。時購羲之書帖,世人爭獻,真?zhèn)文妫炝季b,所出無錯。歷任起居郎、諫議大夫,中書令。太宗臨死命遂良草詔立高宗李治,后官至尚書右仆射,封河南郡公,人稱褚河南。后因反對立則天為后被貶職而死途中。褚書初學(xué)史棱、歐陽詢,繼學(xué)虞世南,后取法羲之,融合漢隸,獨創(chuàng)風(fēng)貌,風(fēng)格豐艷溫雅,有隸意。論者以為“真書甚得其媚趣,若瑤臺青璨,窗映春林,美人嬋娟,似不勝羅綺,增華綽約,歐、虞謝之”。褚書別開生面,影響甚大,時人學(xué)者甚眾。 作品有貞觀十五年(公元641年)鐫刻的在洛陽龍門石窟的《伊闕佛龕碑》,次年寫的《孟法師碑》(宋后即有翻刻),貞觀末永徽初的《房玄齡碑》,永徽四年(公元652年)的《雁塔圣教序》等。《伊闕碑》寬博方整,受北派書風(fēng)影響,但過于雕飾?!睹戏◣煛穭t融合虞、歐二體,方圓結(jié)合,方整和暢,后兩碑書風(fēng)大體相當(dāng)。褚書失佻可愛,筆力勁健。傳有褚摹《蘭亭序》墨跡本,藏故宮博物院,然疑詞甚多。歷有行書墨跡本《枯樹賦》,楷書《文皇哀冊》,《大觀帖》收錄《報薛稷》《山河》《家侄》等行草書帖。 陸柬之,吳郡(今江蘇蘇州)人。生活在則天皇后前后,官至太子司儀郎。善正、行、草書。初學(xué)其舅世南,甚得其法,可以亂真,論者認為他學(xué)虞的草書,有勝于藍之美??鄙俟αΑM砟陮W(xué)二王,筋骨質(zhì)樸,長于臨摹,而差于創(chuàng)造。其書流傳極少,《戲鴻堂》《玉煙堂》等收錄有《五言蘭亭詩》。傳墨跡《文賦》,筆力勁健,楷行草相間。 武則天(公元623~705年),名曌。原是太宗后宮才人,世民死出家為僧尼,后被李治迎入宮中,立為皇后。才色雙全,李治病重,臨朝專制,自稱大圣皇帝。善書,萬歲通天年間(公元696年),鳳閣侍郎王方慶獻祖?zhèn)魍跏蠒E,進十一世祖王導(dǎo)等以下28人墨跡10卷,則天留在宮中摹寫后用寶飾錦饋裝后送回,現(xiàn)遼寧博物館藏有《萬歲通天帖》(即《王氏一門書翰》)摹本,傳即是此次摹本之一部。有《昇仙太子碑》,行書,書風(fēng)頗像李世民,筆力道勁,頗有氣勢,是歷史上罕見女書家。 薛稷(公元649~713年),字嗣通,河?xùn)|蒲州汾陽(今屬山西)人。歷代為官,母為魏征女。官至禮部尚書,昭文館學(xué)士。魏征家藏有虞、褚墨跡甚多,稷銳意臨摹,深有功力,結(jié)體道麗,遂以書名天下,并稱“褚薛”,成為褚遂良高足,人云“買褚得薛”。神龍二年(公元706年)寫有《信行禪師碑》,結(jié)體似褚書《房玄齡碑》,然姿媚道麗過之,留存作品極少,《大觀帖》錄有《膾象帖》,有《夏日游石淙詩碑》《秋日游日淙序》《封祀壇碑》等傳世。 孫虔禮(生活在公元648~703年間),字過庭。吳郡(今江蘇蘇州)人,官率府錄事參軍。工行草,甚得右軍法,結(jié)體規(guī)矩,運筆遒勁秀美。著有《書譜卷上》。對楷、草書藝術(shù)有精辟見解,對后世書法和書學(xué)都有很大影響。遼寧博物館還存有傳為他的墨跡《草書千字文第五本》《景福殿賦》,實非其筆跡。 敬客,高宗時人,善正書,寫有《王居士磚塔銘》傳世,結(jié)體嚴(yán)謹(jǐn),婉麗秀整,有褚書風(fēng)姿,然秀麗過之。此銘于明萬歷年間出土。 賀知章(公元659~744年),字季真,自號四明狂客,越州永興(今浙江蕭山)人,官至秘書監(jiān),人稱賀監(jiān)。天寶三年乞歸故里當(dāng)?shù)朗?,購鑒湖數(shù)頃,以居室名千秋觀。生活放縱,愛飲酒寫詩,常和李白交往,詩名甚高。工書法,尤長草、楷書。草書名達張旭,凡廳館屏障,興發(fā)先作詩后揮筆數(shù)行,如蟲豸飛走。故好事者常具酒淆,以求其字,愜意時不復(fù)拒,雖書數(shù)行,人以為寶。天真爛漫,流暢飛動。有刻帖《隔日不面》《東陽》《敬和》諸帖,又有墨跡本草書《孝經(jīng)》傳世。 李邕(公元678~747年),字泰和,楊州江都(今屬江蘇)人。因注《文選》名高當(dāng)時,初受李嶠,張廷硅推薦,拜左拾遺,開元間擢為戶部郎中,官至北海太守,人稱李北海。豪爽耿直,生活放縱,以文名天下,善文辭書翰。工行書,名揚一時,官府寺觀厚禮延聘撰文書碑。據(jù)傳前后撰碑文800余篇。書法出右軍,能得其精髓,遂棄其舊,更新筆力,獨創(chuàng)一格。陽冰稱其“書中仙手”,風(fēng)格勁挺雄秀,骨力超人。作品有開元八年(公元720)的《李思訓(xùn)碑》,在陜西蒲城,骨格瘦勁,但碑文剝蝕嚴(yán)重,已經(jīng)后人洗碑。開元十八年(公元730)的《岳麓山寺碑》(在長沙岳麓書院,原碑已毀),雄健渾厚,筆勢暢達,風(fēng)骨縱逸,雖出自魏晉書風(fēng)影響,但開創(chuàng)唐代行書新風(fēng),宋蘇軾、元趙孟頫都受其影響。天寶元年(公元742年)立的《李秀碑》,原在河北良鄉(xiāng)縣,早毀改石礎(chǔ),書風(fēng)勁峭。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立的《法華寺碑》,在浙江紹興,原石已佚,僅傳何紹基藏本,風(fēng)格較淳和。另有《端州石室記》《臧懷亮碑》《開元寺碑》《普光寺碑》《婆羅樹碑》《大云禪寺碑》《盧府君碑》《大律故懷道閹黎碑》等?;虮瘹堛顕?yán)重,拓本少見,或原石早已不存。 張旭,大約生活在唐開元、天寶期間,吳郡(今江蘇蘇州)人,官左率府長史,人稱張長史。傳早年為縣尉,有老人持牒數(shù)求制信,旭責(zé)之,老人云求墨跡家藏,并示祖?zhèn)髂E,旭視之為天下奇筆,隨盡得筆法。旭為陸柬之子彥遠的外甥,遠傳家法,旭受其影響。為人狂放,酒后狂呼奔中后落筆。一日醉后以發(fā)濡墨而書,字極有神韻,自言平時難多得,故人稱張顛。與李白、賀知章等常交往。顏真卿、懷素、鄔通曾求其筆法。傳有顏真卿《張長史十二筆法意》。他善于從生活中吸取筆意,自言“始見公主擔(dān)夫爭道,又聞鼓吹而得筆法,觀公孫大娘舞劍,始得其神”。他在張芝、“二王”基礎(chǔ)上發(fā)展成狂草,點畫奇詭,字字飛動,抒情狀神,然不失規(guī)矩,可詳其源流。文宗時,詔以李白詩歌,裴曼劍舞,張旭草書為“三絕”。也工楷行?!短茣緜鳌贩Q:“后人論書,歐虞褚陸,皆有異論,至旭無非短者”。作品有開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郎官石柱記》??üふ?,筋脈結(jié)密,簡遠自然,楷法宗歐虞,秀逸精嚴(yán)。傳其草書有《古詩四帖》和《自言詩》,風(fēng)格極不一致,疑是偽托。 韓擇木,大約生活在開元、大歷年間,昌黎(今屬河北)人。寶應(yīng)元年官至太子太保。工隸書,宗法蔡邕。書風(fēng)媚趣而風(fēng)流,人稱蔡伯喈中興?!妒鰰x》稱其書“如光和之美,古今迭代”。作品有《告華岳府君文》?!稇蝤櫶谩酚衅淇烫?。 張懷瓘,大約生活開元天寶時期。海陵(今江蘇泰州)人。官至右率府兵曹參軍。善正行草書。呂總說他“草書如露花濯錦,淵日沉珠”,秀麗而有光彩。瓘長于評論然亦自矜,謂真行可比虞、褚,草欲獨步數(shù)百年間。書論著作有《書議》《書估》《書斷》《文字論》《六體書論》《論用筆十法》《玉堂禁經(jīng)》《評書藥石論》等篇,涉及書史及品評、書法創(chuàng)作論、技法論等,能言之成理,在書學(xué)理論史上有重要位置。 顏真卿(公元709~785年),字清臣,祖籍山東瑯玡(今臨沂一帶)人,五世祖顏之推時遷京兆萬年縣(今西安市)。在任平原郡(今山東德州)太守時,正遇“安史之亂”,顏真卿與從兄杲卿起兵抵抗,附近177郡響應(yīng),擁兵20萬,迫使安祿山不敢急攻潼關(guān),派史思明回兵圍常山郡,因城孤無援而陷落,杲卿父子被殺。不久,真卿去鳳翔見肅宗,后隨入京任刑部尚書,因耿直屢直言,得罪宰臣,屢遭貶謫,曾任升洲、撫州,湖州等刺吏和刑部侍郎、戶部侍郎、刑部尚書,晉封為魯郡公,人稱顏魯公。官至太子太師。德宗時李希烈叛亂,在奸相盧杞指使下,年高75歲的顏卿真奉詔勸諭李希烈,后因忠貞不屈被絞死在龍興寺內(nèi)。 顏真卿出身于一個善長文字學(xué)和書法的家庭,家學(xué)影響,喜愛書法。初學(xué)褚遂良,后從師張旭。他在篆隸古法的基礎(chǔ)上獨出新意,自成一家,創(chuàng)造了與唐代盛世相符合的新書風(fēng),風(fēng)格雄強博大,筆畫勁健,與柳公權(quán)被稱為“顏筋柳骨”,對后世產(chǎn)生巨大影響。宋代蘇軾曾高度評價說:“畫至吳道子,文至歐陽,書至顏魯公,天下能事畢矣。” 他的作品,據(jù)南宋人撰《寶刻類編》載,至宋時尚有將近90種,現(xiàn)在能看到的也近70種。從風(fēng)格看,50歲前的《多寶塔》《孔子廟堂碑》《東方畫贊碑》《謁金天王祠記》,是顏書風(fēng)格醞釀期,還未跳出二王和唐初褚、歐書風(fēng)的影響,結(jié)體嚴(yán)謹(jǐn),用筆以方折為主,布白緊湊。后二碑中《畫贊》清勁,《祠記》遒偉,筆法已轉(zhuǎn)向圓轉(zhuǎn)的趨勢。50~60歲是顏書風(fēng)格形成時期,作品最多,如《鮮于氏離堆記》《郭家廟碑》《大麻姑仙壇記》《中興頌》《八關(guān)齋報德記》《元結(jié)碑》《宋璟碑》《臧懷恪碑》等楷書作品,還有行草書墨跡《祭蛭季明文稿)》和刻帖《爭座位》《祭伯父文稿》等。這時期結(jié)體闊達平正,筆法圓轉(zhuǎn)外拓,橫輕豎重,蠶頭燕尾,下筆雄勁渾厚,風(fēng)格雄強偉壯。65歲后的作品《干祿字》《元靖碑》《顏勤禮碑》《馬磷碑》《顏家廟碑》《顏氏告身》(疑為寫顏字者書)及行草書墨跡《劉中使帖》等,已是晚年之作,結(jié)體雍容厚樸,用筆深沉,更顯蒼勁。另有宋《忠義堂帖》專集顏書,其中如《鹿脯前后帖》《乞米帖》等都是行書,但有的真贗莫辨,后人多有疑詞。 懷素畫像 懷素(公元737年生,卒年不詳),字藏真,俗性錢,長沙人。后赴長安為“玄裝三藏之門人”,早年事律法,后精意翰墨。無紙可書,種芭蕉萬株,以葉作紙用,故名其茬為“綠天”。又以漆盤練書,日久底穿,又有禿筆成塚之說??梢姽し驑O深。書法得二王法度,參入篆意,中鋒用筆,任意揮寫,迅捷異人,有“顛張醉素”之稱。又說一日觀夏云多奇峰,頓悟筆意,遂得草書三昧。大歷十二年在洛陽與顏真卿,從兄弟烏彤相遇,嘗從彤受筆法。魯公得盡于楷,懷素得盡于草。其草書若驚蛇走虺,驟雨旋風(fēng)。素性好酒,興發(fā)字字飛動。作品《論書帖》法度森嚴(yán),出自二王。《苦茍》《自敘》《食魚帖》,信手寫來,狂奔急走,馳毫驟墨,顯示了他的狂草風(fēng)度。另有《千文》《圣母》《藏真》《律公》等帖。 徐浩(公元703~782年),字季海,越州(今浙江紹興)人。肅宗時為中書舍人,詔令皆出其手。后封會稽郡公,人稱徐會稽。贈太子少師。工書,善正、行、草書。書法得其父嶠之傳授,精楷法,圓勁肥厚,然稍乏氣韻:作品有墨書《朱臣川告身》,碑刻《不空和尚碑》《大智禪師碑》,結(jié)體平整秀美。 李陽冰,約生活在天寶以后,字少溫,趙郡(今河北趙縣)人。官將作少監(jiān)。工小篆,初師李斯《嶧山碑》,后見仲尼《吳季札墓志》,遂得其法,乃能變化開合,自名一家。頗自負,言“斯翁之后直至小生,曹喜、蔡邕不足言也”。時人以其豪駿墨勁,稱為筆虎。肅宗時因年少,字畫疏瘦。大歷以后皆暮年之作,筆法淳厚勁健,創(chuàng)玉箸篆影響后代。顏真卿書碑必請陽冰篆額,以成連璧之美。撰《翰林禁經(jīng)》八卷,已佚。作品有《處州新驛記》《三墳記》《縉云城隍廟記》《棲先塋記碑》《麗水忘歸臺銘》及《顏家廟篆額》等。大歷七年,《般若臺題記摩崖》在福州鳴石山,骨格峻壯,氣勢雄偉。 柳公權(quán)(公元728~865年),字誠懸,京兆華原(今陜西耀縣)人。穆宗看中其書,擢為翰林院侍書學(xué)士,先后經(jīng)穆、敬、文、懿四朝,官至太子少師。性格剛直,不屈權(quán)貴。穆宗問筆法,對曰:“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穆宗悟其筆諫。時官吏名門家有喪,必請柳公權(quán)書碑,否則視為不孝,可見其書名?!杜f唐書》記他寫上都西明寺《金剛經(jīng)》時說:“備有鐘、王,歐、虞、褚、陸之體?!庇终f:“體勢勁媚,自成一家”。早期宗二王書,后受顏真卿影響,有“顏筋柳骨”之稱。結(jié)體嚴(yán)謹(jǐn),中宮緊密,四肢開展,用筆剛健挺拔,被稱“柳體”,對后世有很大影響。書風(fēng)前后變化不大。作品有《金剛經(jīng)碑》(原為唐拓,敦煌出士?,F(xiàn)流出國外)、《李晟碑》《馮宿碑》《符麟碑》,尤以晚年所書《玄秘塔》和《神策軍碑》(宋拓,留半冊藏北京圖書館)為其代表作。還有《魏公先廟碑》《高元裕碑》等。傳為他的墨跡有《蒙詔帖》《蘭亭詩》(唐人書,贗品),《大觀帖》收錄有《伏審》等帖。 張從申,大約生活在代宗德宗期間,官至檢校禮部郎中。善書,宗二王,長行楷書,有晉人風(fēng)韻,傳世有《改修吳延陵季子廟碑》《李元靖碑》。杜牧(公元803~852年),字牧之,京兆萬年(今西安市)人,善長行草,風(fēng)格雄健,有《張好好詩》墨跡傳世,筆法勁媚,藏故宮博物院。 高閑(大約生活宣宗時期),湖州烏程(今浙江湖州)人。幼時出家在湖州開元寺,后入長安薦福寺、西明寺。專長草書,韓愈寫有《送高閑上人序》,名重一時。草書雄勁奇變。有《千字文》墨跡傳世,神彩超逸,現(xiàn)藏上海博物館。 (三)五代主要書法家評介楊凝式(公元873~954年),字景度,號虛白、癸已人、維希居士等。華陰(今屬陜西)人,五代書法家。漢隱帝時曾任少傅少師,人稱“楊少師”。因佯狂自晦,故又稱“楊風(fēng)(瘋)子”。他的父親楊涉很,唐昭宗子輝王即位,拜涉為宰相,涉對家人說:“我不得脫禍了?!敝鞙卮畚?,命涉將國璽與他,凝式對涉曰:“大人為宰相,而國家至此不可謂之無過,而更手持天子印綬以付他人保富貴,其如千載以后云何”?涉怕溫密探知,罵凝式“你要滅吾家族”。此后凝式即佯狂。凝式平時生活清苦,親朋常接濟與他財物,收后即散發(fā)窮人。善文辭,能詩,風(fēng)格清麗。嘗游山水玩古廟,瘋瘋顛顛,以避災(zāi)禍。書法得歐陽詢、顏真卿筆法,加以縱肆奔放,結(jié)構(gòu)奇異,有削繁就簡、破方為圓之妙,筆跡雄杰。蘇軾曾評論說:“自顏柳氏沒,筆法衰絕,加以唐末喪亂,人物凋落,文采風(fēng)流數(shù)地盡矣,獨楊凝式筆跡雄杰,有二王、顏柳之余。此真可謂書之豪杰,不為時世所舊沒也?!鄙焦仍娫疲骸八讜蛔R蘭亭面,欲換凡骨無金丹。不知洛下楊風(fēng)子,下筆就到鳥絲欄。”存世墨跡有《韭花帖》,清雅瘦硬,受歐字影響?!断臒崽贰渡裣善鹁犹?,筆法放縱,形成他的獨特書風(fēng)?!恫萏檬景衔病罚辛纛仌P法。 徐鉉(公元916~991年),字鼎臣,楊州廣陵(今江蘇揚州)人,五代書家。官至太子率更令。長小篆,亦工隸書,篆師李斯。所書小篆,映日視云,筆畫中心有一縷濃墨,轉(zhuǎn)折處也當(dāng)中,說明嚴(yán)格以中鋒下筆。作品有《篆書千字文》,有《會稽刻石》等摹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