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冰箱發(fā)明之前,受條件所限,人們在冬天很難吃上鮮肉。于是,智慧的勞動人民就想出了用鹽腌制的辦法來延長肉類的保存時間。漸漸地,臘肉、臘腸等各種臘味也就成了春節(jié)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 但是,相信不少人都聽過臘味會致癌的這一說法。2015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gòu)(IARC)也確實把臘肉、臘腸等加工肉制品歸入了I類致癌物的行列。馬上就要過年了,大家還能愉快地吃臘味嗎? 首先要說明一點,I類致癌物、II類致癌物的分級并不是根據(jù)其致癌能力而定的,而是按照致癌證據(jù)的充分程度劃分的。像I類致癌物指的就是:有充分的證據(jù)證明其致癌、達到一定劑量肯定會致癌的物質(zhì)。 也就是說,臘肉、臘腸吃個一兩頓不代表一定會患癌,但如果不控制好量、吃得太多,那確實會增加癌癥的得病風險。有研究就發(fā)現(xiàn),每天吃50g香腸、臘肉等加工肉類,患結(jié)直腸癌的風險就會增加18%。 那吃臘味為什么會致癌呢? 臘肉、臘腸中含有大量的鹽分,據(jù)統(tǒng)計,每100克臘肉中鈉的含量接近800mg,超過一般豬肉平均量的十幾倍! 而過多的鈉鹽,一來會造成肉中B族維生素、蛋白質(zhì)等營養(yǎng)的流失;二來在進入人體后,易造成血壓波動,對心血管健康損傷很大。 更重要的是,鈉鹽和肉中的蛋白質(zhì)在經(jīng)過微生物代謝后,可產(chǎn)生亞硝酸鹽。而亞硝酸鹽在人體腸胃中可反應(yīng)生成亞硝基化合物,這是對動物具有較強致癌作用的一類化學(xué)物質(zhì),可導(dǎo)致胃癌、食道癌等癌癥的發(fā)生。 全國各地的臘味制作方法不盡相同,有些地方是直接用鹽腌制幾天,然后拿出來晾干;有些地方腌制后還需要用火熏干。在熏制過程中,肉中的油脂很容易滴落在炭火上,從而生成大量濃煙。 而多環(huán)芳香烴、煤焦油等有害化學(xué)物和強致癌物苯并芘等都可能藏身在這“濃煙”之中,并隨著煙霧附著在熏制肉的表面。經(jīng)常食用這種肉類,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胃腸道癌癥、肝癌等患病幾率。 明知臘肉、臘腸有致癌風險,可很多人還是戒不了這口。尤其是年節(jié)期間,少了它們,年味都淡了許多。那怎樣才能減少臘味中的致癌物,吃得更健康呢? 食用之前用水徹底清洗一遍,并充分浸泡,在減少鹽分的同時還能幫助去除臘肉、臘腸表面的部分亞硝酸鹽,以防它和胺類物質(zhì)結(jié)合生成致癌物。 洗完、泡完之后,大家還可以再用水煮個幾分鐘,這樣同樣有利于稀釋臘味中的鈉鹽和亞硝酸鹽,而且還能幫助殺滅其中的細菌,吃起來更放心。 蔬菜中富含的維生素C、維生素E、番茄紅素、花青素等物質(zhì)有助于清除亞硝酸鹽,并阻斷它與胺類物質(zhì)合成強致癌物亞硝胺。 而且,蔬菜中還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它們可以促進腸胃蠕動,加速有毒有害物質(zhì)排出體外,從而進一步降低吃臘味帶來的致癌風險。 茶葉中的茶多酚也能夠阻止亞硝基化合物的合成,所以飯后來一杯綠茶,也是輔助防癌的重要手段。 此外,實驗證明乳酸菌可以降解亞硝酸鹽,適當來點酸奶也是不錯的選擇。 相比外面買的臘肉、臘腸,自家制的吃起來會更安全一些。但在制作過程中,下面這3個要點大家還是要好好注意的。 不新鮮的肉類會產(chǎn)生更多的胺類物質(zhì),與亞硝酸鹽結(jié)合便更容易形成致癌物亞硝胺。 另外,建議大家選擇瘦一些的肉,一方面可以減少脂肪的攝入;另一方面,在加熱過程中瘦肉產(chǎn)生的亞硝胺要少于肥肉,這樣也有利于減少患癌風險。 細鹽雖然價格比粗鹽貴,但其中雜質(zhì)更少,亞硝酸鹽也更少。 一般情況下,腌制豬肉需放入3%左右的鹽,腌魚則需放入2.5%的鹽。也就是說,一袋500g的食鹽,大概可以腌制33斤豬肉,或者39斤魚。大家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再適量進行調(diào)整。 高溫和潮濕環(huán)境都不利于臘味的保存。建議把腌好的臘味放置在陰涼干燥處,或是用保鮮膜包好放入冰箱。 最后想提醒大家,要想降低患癌風險,最重要的一點還是要少吃。一般來說,成年人每日食用臘味最好不要超過50g,一周不宜超過3次。兒童、孕婦以及高血壓患者等特殊人群則更要注意控制食用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