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的時候,腦袋里總會出現(xiàn)一幅幅畫面,或者是一副框架,一個結構。 這幅畫就像一張地圖,帶我去我想去的地方。目的地在哪里,怎么走過去,會遇到什么,又會用多少時間,心里都有一個粗略的估算。 寫的久了,自然就生出了這種感覺。 我理解為,寫作的第六感。 就像語感,手感一樣,練習的久了,自然就有了。要擁有這種感覺,就必須要多練,多寫,多思考才行。 似乎沒有明確的訓練方法,也不知道多久才能培養(yǎng)出來,具體都是因人而異。 看你付出了多少時間、精力、思考、刻意練習,每一樣都可能是影響我們寫作的關鍵因素。 一起筆就知道應該怎么走下去,一開始就知道了最后的結局如何,即使走錯路,或者卡殼,也沒關系,因為目的地無比清晰,所以,無論何種情況都能夠跨越過去。 這不是天生的感覺,也不是所謂的天賦,而是當你寫的多了,寫的久了,確確實實就能感受到的狀態(tài)。 小說也好,故事也罷,或者寫觀點文,論述類文章,都是如此。 先在腦海里搭好框架,設計好路線圖,然后一步步走下去就好。 這就是所謂的腹稿。 已經(jīng)在腦袋里“寫了”出來,就差落筆到紙上了。 這樣在寫作的時候就不會再困擾,也不再絞盡腦汁到一個字也寫不出來。 具體如何培養(yǎng)寫作第六感,我總結了一下,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1.持續(xù)寫作至少三個月。 三個月,其實是最低標準,能夠寫到三個月的人,基本上對寫作中遇到的問題不再感到陌生,同時,也不會有任何輸出的障礙。 堅持到第三個月的時候,基本上能夠提筆成文。也許寫的還不好,結構還不佳,思考力度也還不夠,但是在輸出方面沒有問題,這就提供了第一要素。 你能夠享受其中,而且在想要釋放的時候就能夠釋放出來,無所謂技巧,無所謂閱讀量,只在于你能夠準確傳達出自己的心意。 這是時間上的最低要求。 在長達三年,甚至十年的寫作生涯中,實在微不足道,但卻又至關重要。 當你持續(xù)寫作三個月之后就能明白,你自身出現(xiàn)的改變,思維結構,聊天方式,生活方式,等等,都會出現(xiàn)一系列全新的變化。 似乎有一股巨大的力量潛伏在那里,當你力量足夠強大的時候,改變?nèi)松簿蜎]那么困難了。當然,一開始都是很艱難的。 2.大量積累寫作素材。 我們寫作遇到的最大問題之一是,言之無物。 你不知道寫什么要遠遠大過于你不知道怎么寫的程度。你看不到自己擁有什么,你不知道自己能夠提煉出什么,你也不知道如何調(diào)用這些有用的信息。 你雖然擁有,但是你卻發(fā)揮不出萬分之一的能力。 生活中其實全是寫作素材,只要你善于觀察,經(jīng)常思考,這類素材可以說是取之不盡。 但我們在剛開始寫作的時候,往往會囿于自己的視野,眼界,如一葉蔽目一般遮住了全部,看不清真相。 對于我們來說,不是看的不夠多,想的不夠多,思考的不夠多,而是正因為我們看的太多,想的太多,思考的太多,才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 找到自己想要的,寫作素材自然就匯聚過來了。 不再是你去漫天找素材,而是素材會自己來找你。 說的明確一點,找到自己寫作的方向,在這個方向上持續(xù)、聚焦,專注,一力破萬法。 3.提升思考能力。 寫作的本質是思考。 思想所致,文筆所致,當你開始動腦子的時候,其實你的文章的雛型就開始顯現(xiàn)出來了。如果你寫不出來,說明你的腦袋還沒有開動,仍在偷懶罷了。 寫作能力,最終也是思考能力的體現(xiàn),所有的技巧在思考這個層面都需要避退。 流水賬,日記,自嗨文,都是沒有思考的體現(xiàn)。 這類作品,基本上欠缺核心,思考,即使你用再優(yōu)秀的寫作技巧,最后呈現(xiàn)出來的也不過是簡筆畫水準,真正的技法,意境,完全展現(xiàn)不出來,甚至連色彩都沒有。 那么,如何提升思考能力呢? 從建立思考模型開始,遇到什么問題,就往這個模型里套一下。相對來講,這就是我們學會思考的最初工具。 我們要學會運用這類工具。 很多時候,不是我們不會,不懂,而是我們不知道怎么使用工具,甚至都不知道有什么工具,又怎么去運用呢? 推薦一個簡單的思維模型:金字塔原理。 4.大量閱讀材料。 一個擅長寫作的人,或者以寫作為生的人,閱讀量必須大。 如果朋友圈至少有三個人提到一個概念,而你沒有聽過,那你一定要了解一下。如果你跟人聊天,而對方總講一些你沒聽過的東西,那你一定要查清楚。如果有些熱點新聞,資訊之類你還不知道,那你一定要去深入研究一下。 我們說自己輸入的少,其實是我們懶得輸入而已。 輸入的方式有很多種,不僅僅是讀書,聊天也可以是輸入方式的一種,看電影,看抖音,聽講座,看公眾號,其實都是輸入的一種。只不過,這些都是被動輸入。 所謂被動輸入就在自己不思考的情況下的一種輸入方式,所謂主動輸入,是指在思考參與情況下的的輸入方式。事實上,當思考參與的時候,也就開始了輸出的過程。所以,真正的輸入其實就是在你開始輸出的時候。 舉個例子: 我們都看過別人去講臺演講,要么講課,自我介紹,或者參選活動。我們在臺下就屬于被動的形式,不害怕,不緊張。 但一旦我們自己站上講臺的時候,面對觀眾席上的幾十雙眼睛的時候,不自由就會緊張,心跳加速。當我們站在臺上時,就是主動輸入的方式,能夠親身感受到那種公開演講時的壓力,氛圍,而此時此刻我們很可能的狀態(tài)是,大腦一片空白。此時,也正是我們開始輸出的時候。 這就是我們在面臨寫作時的狀態(tài)。 開始寫之前,覺得自己也能寫,鋪開紙,拿起筆之后,發(fā)現(xiàn)一個字也寫不出來。 前者,我們是觀眾,面對的時候自己。后者,我們需要上臺公開,面對的讀者。 由于我們對輸入沒有正確的認知,所以才會誤解自己完全沒有輸入,甚至沒有時間去輸入。 5.不斷及時的反饋。 一開始,我們都是寫完就丟一邊了。我們都知道自己寫的不好,所以連自己都不想看,這是為了避免信心匱乏,才用這種方法。 但是,這樣一直逃避,會造成一個不良的影響是,對自己作品不了解。 我們不知道哪里不好,哪里好,不知道如何修改,哪方面需要精進,以前犯錯的地方會一直延續(xù)下去,以前寫的好的地方也總會忽略繼續(xù)保持。 所以,在開始寫作一段時間之后,需要重新審視自己的作品。 找到問題所在,才能不斷提升自己的寫作水平。 及時獲得有效的反饋,是我們練習寫作的必經(jīng)之路。 關于寫作的第六感,也是最近才總結出來的,如果你對此有什么疑問,歡迎留言一起探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