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術這個東西呢,是一門技術,也是一個人所具備的能力,是一個慢慢練出來的東西。我覺得,醫(yī)術這個東西你一點點進步是一個蠻好的過程。就像有的時候,會遇到一些病人,一些狀況,我覺得我不會醫(yī),那就在這當下,我就承認我不會醫(yī)。然后我繼續(xù)照我的計劃讀書。然后讀了一年、兩年之后,再看到同樣的病,我忽然發(fā)現(xiàn),我已經(jīng)可以處理得很順手了。那就是你總體的治療的能力的提升,這就是我所相信的醫(yī)術。 有一些這個學醫(yī)的人,對于一些病,會想要一些專病專方——就是反正癌癥就吃這些藥就對了!或者反正感冒就吃這些藥就對了。我覺得專病專方,那只是對于成藥的選擇,并不能算是我們自己的醫(yī)術的一部分,所以我比較希望同學,慢慢讀,慢慢進步就可以了,有些東西不要太急。因為就像我有一次在我自己的網(wǎng)站上面,有一個網(wǎng)友,他留言說,他這個學醫(yī)學得可能有一些時間了,感冒還醫(yī)得都很不順手,好像自己不用功,或者是不夠聰明。那我回憶起來,我當初剛開始學醫(yī)的時候,我發(fā)下一個我覺得很大的志向:“我要在兩年以內,學會怎么醫(yī)感冒。”實際上,我大概摸了四年,才把醫(yī)感冒這件事情處理得比較熟悉。 除了用功不用功之外,其實還包括人生體驗。很多病,你只有病過了,你才知道是書上寫的那種感覺,不然的話,總是覺得不很貼切,印象不深,對不對?可是讀書要花時間,生病也要話時間啊。 治感冒這件事情,我覺得用四年的時間來慢慢熟悉它,是一個不錯的過程。而你想要更短,老實說,我也不知道怎么才可以更短,我從前上大學的時候,有一次是中文系的系主任來演講,我問了那位老師一個問題:“我的現(xiàn)代詩哦,覺得寫得不好怎么辦?”然后系主任瞪我一眼,就說:“那是因為你很驕!”他又說:“你寫詩才寫幾天,就在嫌自己寫得沒有李白好,沒有李煜好?!?/p> 所以我要跟各位同學分享的是:有的時候學醫(yī),學到中途的時候,會有一種自卑感,這個自卑感背后是不是有一點太驕傲了呢?因為,張仲景也可能是學了很久,然后才慢慢摸索到他擁有的醫(yī)術。而且,即使我們看他的作品——這本《傷寒雜病論》,它里面,也有很多他自己也不太確定的地方。里面有些對話是,張問他的老師說,這是什么病???他的老師就隨便胡掰一個很糟糕的答案給他。比如說,他問老師這個女人臥在墻邊,樣子很奇怪,她這是什么?。克蠋熣f,那是她的尿胞反轉,所以尿不出來。尿胞哪里會反轉?對不對?這都是胡掰的。 這就是張仲景,他也有他正在摸索期的樣子,所以,我們學中醫(yī)呢,要站在一個比較輕松的心情上,每個禮拜認識它多一點點,日積月累地總會有進步,這樣子心情上也會比較好。 《傷寒雜病論》這部書,它包含了傷寒的部分,以及雜病的部分。什么叫傷寒?傷寒在這部書里面的定義:就是感冒了,是受涼了,被寒傷到了,所以叫傷寒。那這個治感冒,其實就是所謂的病毒性疾病,而這一塊醫(yī)學領域其實是很寶貴的。 因為即使是今天的西醫(yī),其實并不擅長治療病毒性疾病,就是感冒的話,就等它自己好,對不對?病毒是人類這個細胞核里面會聚集的不良基因,然后細胞幫它生產這個病毒,如果要把病毒消滅的話,就要連人一起殺掉,所以死人是不會感冒的,西醫(yī)對醫(yī)感冒是不太行的。 那不太行的時候呢,心理上就會有一些代償動作,這個代償動作很要命,所以這就有一個危險。我這兩天在醫(yī)一個朋友的感冒,我就發(fā)現(xiàn),原來現(xiàn)代人已經(jīng)習慣了一些西醫(yī)對感冒的治法,跟我們中醫(yī)的一些要求是背道而馳的。比如說:《傷寒論》里面說,感冒時,喝水要喝少一點。那西醫(yī)說,感冒要多喝水;還有《傷寒論》里面說感冒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不能吃太好,那西醫(yī)說感冒就要補充營養(yǎng)。 現(xiàn)代醫(yī)學之道是跟《傷寒論》相反的??墒菫槭裁次疫€敢在這邊教,要跟這個世界作對呢?很簡單嘛,用現(xiàn)在醫(yī)學醫(yī)感冒的話,患者好多天不會好,都是他自己扛過來的。那用《傷寒論》的話,只要看得對證,病人一下就好了。既然醫(yī)得好又快,那就證明它比較對。 可能在這個學中醫(yī)的過程里面,同學也要面臨一些觀念的洗牌,而這個觀念的洗牌,我就覺得不適合太快。每個星期改變一點點觀念,同學比較會受得住,不然的話,一下子什么都講得很明白,同學會覺得有些論點很荒謬,因為缺乏那個推演跟驗證的過程,所以這是我覺得學《傷寒論》可以慢一點的理由之一。 那另外一點呢? 就是《傷寒雜病論》(剛才沒有講雜病是什么,雜病就是感冒之外的其它的病)。 《傷寒雜病論》里面,它教我們,在看病的時候,面對一個病人,或者是我們自己生病的時候,要注意什么事情!這對我們一般人的養(yǎng)生或者是對醫(yī)學的認識,也是相當有沖擊性的。 比如說:你感冒了,西醫(yī)會幫你做什么事?量體溫,對不對?用你的體溫來判斷你的身體需要怎么樣的調整。再嚴重一點,會幫你抽血,看看你身體白血球的數(shù)字,有沒有增加,體內有沒有發(fā)炎,這是西醫(yī)對于我們認識一個人身體所作的方法。 可是,我們在學了《傷寒論》以后,如果有一個人感冒了,有點鼻涕,有一點打噴嚏,有一點發(fā)燒了,那你要怎么做? 你要把他推到風扇前面去開風扇,問:“怎樣?被風吹了,難不難過?”他又告訴你說:“我好討厭哦,吹到風的感覺,真的惡劣極了?!蹦悄憔椭篱_什么藥了。 那如果他不討厭吹風,可是卻會覺得很怕冷,一定要多加一件衣服,那你又知道要開什么別的方了。就是我們要認識的人的感覺是不一樣的。 《傷寒論》有些很重要的辯證點,就是辨別你煩不煩,比如說:你會不會躺在床上呢,唉,好像手放這邊也不舒服,手放那邊也不舒服,腳一直這樣翻來翻去,這就叫做手腳煩,從手腳煩可以斷定,你要吃一個很重劑量的湯劑,然后一吃,你的感冒就好了,就是我們在關注的重點,跟現(xiàn)代西醫(yī)看的數(shù)據(jù)是不一樣的。 從手腳煩這件事情可以知道,你肌肉里面蘊含著多少熱量散不掉,然后,我們就知道藥要開得多重多輕,所以同學們,從我們習慣的西醫(yī)的數(shù)據(jù),然后到學《傷寒論》的這個過程,慢慢地轉向去關注一些屬于病人的主觀感受,這個過程還蠻過癮的。 喜歡的話大家加關注,我會定期更新呦 |
|
來自: 杏林夜話圖書館 > 《傷寒六經(jīng)本質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