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胃癌”,想必大家并不陌生。胃癌作為全球第五大最常見的癌癥,也是全球癌癥死亡的第三大主要原因,嚴重威脅人類的生命健康。近年來,東亞成為胃癌絕對病例數和死亡數增加的主要地區(qū),而中國是導致東亞胃癌病例數增加的主要國家。 正值11月29日胃癌關愛日來臨之際,“醫(yī)學界”有幸邀請到中南大學湘雅二醫(yī)院消化內科霍繼榮教授為我們解答胃癌防治的相關問題。 霍繼榮教授
我國是胃癌的高發(fā)國,根據2015年中國癌癥數據報告,我國每年胃癌預估新發(fā)病例數為67.9萬,死亡病例數為49.8萬,其發(fā)病率和病死率在惡性腫瘤中均居第2位,我國胃癌新發(fā)病例和死亡病例約占全球的42.6%和45.0%。那么,如何有效降低我國胃癌的發(fā)病率和病死率呢?霍繼榮教授表示,目前胃癌的發(fā)病因素尚未完全清楚,主要與高鹽高脂飲食習慣、抽煙喝酒、幽門螺桿菌感染、消化道腫瘤家族史和地域因素等有關。預防胃癌的關鍵在于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如少鹽少油、清淡飲食、戒煙戒酒;而對于有幽門螺桿菌感染、消化道腫瘤家族史或既往有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等胃部疾病的胃癌高危人群,應盡早做胃癌篩查。中國早期胃癌篩查流程專家共識意見(草案,2017年,上海)指出,我國胃癌篩查目標人群的定義為年齡≥ 40歲,且符合下列任一項者:③既往患有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手術后殘胃、肥厚性胃炎,以及惡性貧血等胃的癌前疾??;⑤存在胃癌其他風險因素(如攝入高鹽、腌制飲食、吸煙、重度飲酒等)。 此外,中國早期胃癌篩查流程專家共識意見(草案,2017年,上海)建立了新的胃癌篩查評分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包含5個變量,總分0~23分,根據分值可將胃癌篩查目標人群分為3個等級:胃癌高危人群(17~23分),胃癌發(fā)生風險極高;胃癌中危人群(12~16分),有一定胃癌發(fā)生風險;胃癌低危人群(0~11分)胃癌發(fā)生風險一般。表1:新型胃癌篩查評分系統(tǒng) “這個分值表,每個人都可以自己對照測量一下,看看自己是屬于高風險還是低風險的人群。”霍繼榮教授說道。 90% vs 20%,早治早治能夠提高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 很多人對胃癌印象是“發(fā)現(xiàn)即晚期”。霍繼榮教授指出,這是因為大多數消化道腫瘤早期無特異性癥狀;一旦出現(xiàn)癥狀,往往是空腔臟器里長滿了癌組織,可能出現(xiàn)一些并發(fā)癥如消化道出血、穿孔等,而這個時候患者一檢查往往就是晚期,愈后也較差。對于惡性腫瘤的治療,當前特別強調腫瘤治療前移,也就是說盡量做到早期發(fā)現(xiàn)、早期治療。這是因為早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高達90%以上,而晚期胃癌5年生存率不到20%,且相比早期胃癌,晚期胃癌愈后較差。“那么,就需要靠篩查。先把一部分高危人群篩查出來,再通過胃腸鏡檢查,早期發(fā)現(xiàn)食管癌、胃癌、結直腸癌,早期治療?!?/span>然而目前我國早期胃癌的診治率低于10%,遠低于日本(70%)和韓國(50%)?;衾^榮教授強調,40歲以上的高危人群應盡早做胃鏡檢查;對于沒有高危因素的人群,同樣提倡50歲左右做一次胃腸鏡檢查;既往有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病史的人應積極治療、積極復查;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患者應積極根除幽門螺桿菌。對于臨床醫(yī)生來說,除了指導胃癌篩查工作,還應提高自身內鏡操作技術,保證內鏡檢查質量,以滿足人群胃癌篩查的需求。當前胃癌的篩查方法主要有胃鏡檢查、膠囊胃鏡和血清學檢測(主要包括血清胃蛋白酶原檢測、血清胃泌素?17檢測和幽門螺桿菌感染檢測)。胃鏡及活組織檢查是目前診斷胃癌的金標準,但是胃鏡檢查依賴設備和內鏡醫(yī)師資源,內鏡檢查費用相對較高、具有一定痛苦,患者接受度較差。首先采用非侵入性診斷方法篩選出胃癌高風險人群,繼而進行有目的的內鏡下精查是更為可行的篩查策略。霍繼榮教授用一個簡單的例子告訴我們普通人群如何進行胃癌篩查:想做胃癌篩查,又害怕做胃鏡。首先,可以做一個尿素呼氣試驗,看看是否有幽門螺桿菌感染;其次,可以抽個血做血清胃功能檢測;如果年齡大于40歲,又有家族史,結合胃癌篩查評分表,胃癌高風險人群需要進行胃鏡檢查,而相對低風險人群可結合實際情況隨訪觀察。圖1:早期胃癌篩查的推薦流程 最后,霍繼榮教授圍繞廣大群眾關注的幾個常見問題展開了解答。 霍繼榮教授表示,相比胃鏡,膠囊內鏡安全舒適,患者的接受度高;但膠囊內鏡價格昂貴,且即使在膠囊內鏡下發(fā)現(xiàn)懷疑病灶,也沒有辦法像在胃鏡下那樣可以直接取活檢,仍需再做胃鏡取活檢。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選擇膠囊內鏡做初步篩查,但若需要確診仍需做胃鏡。 ■ 普通胃鏡和無痛胃鏡有什么區(qū)別? 從效果上來看,普通胃鏡和無痛胃鏡區(qū)別不大。有些人害怕做胃鏡,是因為胃鏡從我們咽部進入食管時引起的刺激反射,這其實是一種恐懼。在做胃鏡前,醫(yī)生會進行局部麻醉,50%的人都是可以耐受普通胃鏡的。 如果無法接受普通胃鏡,可以選擇無痛胃鏡。無痛胃鏡是通過靜脈麻醉,使檢查者處于深度睡眠狀態(tài)幾分鐘,然后醫(yī)生在這種情況下插管,完成胃鏡檢查。靜脈麻醉有一定的風險,如果有嚴重的心臟病或嚴重的肺功能不全,無法耐受麻醉的患者,應在醫(yī)生的評估下,選擇適合的檢查方式。 ■ 胃鏡檢查診斷為淺表性胃炎,需要治療嗎? 霍繼榮教授用一個形象的比喻解答了該問題:人的胃每天都要進食很多東西,就好像一個石磨子,每天使用總會有點磨損。這個磨損就是醫(yī)生在胃鏡下看到胃黏膜表面有點紅,診斷為淺表性胃竇炎,可能是一個功能性疾病。 但如果有明確的胃部癥狀,就需要對癥治療。 ■ 反復發(fā)作的消化性潰瘍等良性胃病是否有可能惡變?yōu)槲赴?/strong> 不能說良性胃病就不會癌變,只是良性胃病的癌變率不高,如萎縮性胃炎癌變率不到5%。對于有消化性潰瘍等良性胃病的患者,醫(yī)生會根據患者的活檢結果,制定不同隨訪方案,而患者需要定期復查。 [1]國家消化系疾病臨床醫(yī)學研究中心,中華醫(yī)學會消化內鏡學分會,等.中國早期胃癌篩查流程專家共識意見(草案,2017年,上海)[J].中華消化內鏡雜志,2018,2(35)2.霍繼榮教授 教授、主任醫(yī)師、博士生導師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yī)院消化內科 全國消化內鏡委員 湖南省消化內科主要學術帶頭人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