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才交易員,是指那些擁有天賦(即天分:不是可以學到的東西)的交易員,這部分交易員在大多交易者虧損的時候,仍能取得優(yōu)秀的交易結果。 魔鬼交易員,是指躲避銀行內(nèi)部監(jiān)控進行違規(guī)交易的交易員,2011年9月,瑞銀(UBS)發(fā)現(xiàn)旗下投行部門一名交易員違規(guī)操作造成大約20億美元的損失,“魔鬼交易員”的丑聞又重出江湖。 那么,我們能從天才交易員和魔鬼交易員的交易經(jīng)驗之中獲得哪些有益的知識呢?讓我們通過今天的文章來一探究竟。 ” 天才交易員陣營 1. 艾德·斯科塔 艾德·斯科塔盡管在金融圈內(nèi)名不見經(jīng)傳,但是他的成就確實可以名列當今最高明的交易員之一,1970年代初期,斯科塔受雇于一家經(jīng)紀公司,他在這段期間,開發(fā)出第一套代客戶操作期貨的電腦交易系統(tǒng)。這套系統(tǒng)獲利能力頗高,但是該公司管理階層的橫加干預與猜忌,卻使其功能大打折扣。這段不愉快的經(jīng)驗是促使斯科塔決定自立門戶的主宰因素之一。此后,斯科塔自立門戶,就用這套電腦交易系統(tǒng)為客戶和自己操作。在這段期間,斯科塔所獲得的投資報酬率高得簡直令人難以置信。例如他的一位客戶在1972年投資他5000美元,到了1988年中,其投資報酬率達2500倍。就我所知,沒有一位交易員能在這段期間獲得如此高的收益。 2. 馬可·威斯坦 馬克-威斯坦做過房地產(chǎn)中介人,后來才改行擔任全職交易員。在交易生涯的初期,由于他對交易一無所知,輸錢就是家常便飯,他的交易就象是在撒錢。在經(jīng)歷一連串失敗之后,他開始發(fā)奮鉆研與市場交易的有關知識,也拜訪前輩,謙虛學習,從此以后踏入坦途。除了一次慘痛的失敗交易外,所有的交易都一帆風順。威斯坦進行過多種交易,包括股票、股票期權、股價指數(shù)期貨、外匯以及商品期貨等。盡管他不太愿意透露自己到底賺了多少錢,不過從他涉足的交易種類之多就可以知道,他賺取的金額應該在幾億美元之上,國外曾報道過他,2012年一年就賺了0.5億美金。 他在對其的專訪中回答了大家最感興趣的幾個交易問題: 如何選擇交易的時機? 馬克-威斯坦:使用各種技術指標如:走勢圖、波浪理論、某特分析法、費伯納西系數(shù)、周期、人氣、移動平均數(shù)和各種動量指標來判斷進出的時機一般人認為技術分析不可信,主要原因是他們通常只愿用自己喜歡用的指標。我認為全能的技術指標根本不存在,你必須學習各種指標的使用方法。 你是怎樣學習的? 馬克-威斯坦:大膽學習,積累經(jīng)驗,向前輩學習,前輩的經(jīng)驗能夠累計成一堆山,省得你再走彎路。 什么是決定進場的最重要的判斷因素? 馬克-威斯坦:我總是等待市場行情失去上漲或下跌的動力時,反向操作。 你兼做股票與商品期貨,這兩種市場的價格行為有什么不同嗎? 馬克-威斯坦:當然有不同了。股市與商品期貨價格行為的差異是,股市行情很少出現(xiàn)完完整整的大趨勢,其上漲與下跌總是呈波段走勢。 3. 賴瑞·海特 海特成立了明德投資管理公司,根據(jù)統(tǒng)計,該公司的年投資回報率總是介于13%至60%之間,1981年4月份時,該公司的資金只有200萬美元,而到達 2005年,已經(jīng)成長到8億美元。該公司最大的特色就是不在獲取最大的投資回報率,而是透過嚴格的風險控制,維持投資回報率的持續(xù)穩(wěn)定增長。 海特認為,交易最重要的就是遵循交易系統(tǒng)和風險控制。 觀點1:有些人在賠錢的時候會更改交易系統(tǒng),而有的人根本不相信交易系統(tǒng),懷疑交易系統(tǒng)發(fā)出的指令,以致經(jīng)常憑借自己的喜好在市場出入,而我總是遵循交易系統(tǒng),我從事交易不是為了刺激,而是為了求得勝利,這樣的交易也許相當無聊,但卻相當有效。當我和其他交易員聚會的時候,他們談論自己驚心動魄的交易經(jīng)驗時,我總是沉默不語,因為對我而言,每筆交易都一樣。 觀點2:明德公司的第一條交易原則就是絕對跟著趨勢走,而且要完全的信任交易系統(tǒng),任何人都不得擅自違反交易系統(tǒng)發(fā)出的指令。正因為如此,公司從來就沒有失敗的交易。其實交易分為四種:成功的交易,失敗的交易,賺錢的交易,賠錢的交易。賠錢的交易并不一定是失敗的交易,而違背或者不遵從系統(tǒng)交易指令的交易就一定是失敗的交易。 觀點3:明德公司的第二條交易原則就是把風險控制到最低,每一筆交易的虧損一定要控制在1%左右。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你必須了解,你每筆交易的風險越高,就越難控制交易的成績。只要你能夠控制風險,追隨市場大勢,就一定會賺錢。通常交易系統(tǒng)獲利率在40%至50%就是不錯的,但是在市場不好的時候,即使是連續(xù)失敗,導致的損失最多不會超過10%,這就是控制風險的好處。 魔鬼交易員陣營 1. 尼克·里森:損失14億美元,直接讓巴林銀行破產(chǎn) 資深“魔鬼交易員”尼克·里森一舉成名,是因為僅僅二十出頭的他,一舉搞垮了百年老店——英國巴林銀行,后來還大言不慚地寫了自傳《我是如何搞垮巴林銀行的》。 1992年,尼克·里森是巴林銀行的一顆新星,憑借其神奇的交易直覺和投資變現(xiàn),28歲就成了巴林銀行新加坡分行期貨與期權交易部的總經(jīng)理。但很快他就失 去了交易的感覺,開始出現(xiàn)大幅度虧損。他就利用頭號交易員和負責交易結算的雙重身份將損失通過一個賬號為88888的秘密賬戶進行了掩蓋。 1995年初, 他在日經(jīng)指數(shù)套利期權上的損失已經(jīng)非常巨大了;更糟糕的是在他押注市場向好的第二天,日本的神戶發(fā)生了嚴重的地震,日經(jīng)指數(shù)一路下跌。為了挽回巨大的損 失,尼克·里森在地震幾天后又大量買入日經(jīng)指數(shù)的期貨合同,寄希望于日經(jīng)指數(shù)能在地震后快速回升。結果不但沒有如愿,還導致更嚴重的損失。事發(fā)后發(fā)現(xiàn)尼 克·里森一共損失了近14億美元,這家擁有超過200年歷史的老牌銀行也就此毀于一旦。尼克·里森也因此被判處6年半拘禁。 2. 薩勞 2010年5月6日,道瓊斯指數(shù)在20多分鐘內(nèi)暴跌約1000點,其中最劇烈的600點下跌發(fā)生在5分鐘內(nèi),之后指數(shù)又大幅回升。這一交易日也創(chuàng)下美國股市有史以來最大單日盤中跌幅,堪稱華爾街歷史上波動最為劇烈的20分鐘。 美國執(zhí)法部門調查發(fā)現(xiàn),事件的罪魁禍首是來自英國的薩勞。他當時在位于倫敦郊區(qū)的普通住宅內(nèi),利用家用電腦對美國股市的期貨交易系統(tǒng)下虛假合約單,制造恐慌并引發(fā)股市動蕩。 按照美方指控,薩勞利用一個計算機交易程序對美股股指期貨下巨額賣單,但能瞬間實現(xiàn)撤單,以保證這些賣單不會成交,卻能對交易價格構成實時拋壓。這一做法的目的并非完成交易,而是影響價格和達到操縱市場的目的,因而構成欺詐。(倫敦交易員補一句,此類行為雖然也許違規(guī),但大家其實或多或少都有操作.......說了很多次,日內(nèi)交易的本質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博弈嘛,為什么很多交易員都這么干,但只有薩勞才賺大錢了?除了薩勞操作地比較過火以外,其中實力的差距必定是有的,時機timing把握很關鍵) 5月6日那一天,薩勞自上午開始就對交易系統(tǒng)下虛假賣單,市場出現(xiàn)下跌趨勢后,他繼續(xù)加大“拋售”力度,在中午12時33分左右達到最瘋狂階段,致使美股指數(shù)暴跌。薩勞隨后在暴跌的地點購進數(shù)只“便宜”期貨合約,待股指回升后拋售,當天盈利近90萬美元。 美國司法部估計,在2010年至2014年期間,薩勞通過交易美股標普500指數(shù)期貨合約總共盈利4000萬美元。 3. 劉其兵 2005年11月14日,《華爾街日報》 網(wǎng)絡版刊登的一篇名為“ChinaCopper Trader Missing”(《中國銅交易員失蹤》)的文章,使“Liu Qibing”一夜之間為全球矚目。 其時,很多 中 國 媒 體 甚 至 都 不 清 楚 “LiuQibing”到底是哪三個字,以至于不少報道寫錯了名字。人們從身邊有限的線索、甚至不惜遠赴英倫去探詢劉其兵的底細,但這位“說話不多,很多時候,就是你路過他身邊,他都不會跟你打招呼”的神秘交易者為人知之甚少,在倫敦金屬交易所(LME)的交易員看來,“劉是一個非常自在、隨和、財富不外露的家伙”;在他的中國同行看來, 劉的沉默寡言與深居簡出,表明了他具有“干大事”的稟賦?!?/p> 他可以說是近兩年全球最出色的交易員,因為是劉其兵首先發(fā)現(xiàn)并最終制造了期銅的這輪超級牛市”,一個來源不明的評論如是說。 是英雄造時勢還是時勢造英雄,這也許是個無解的命題。 但顯然,對于 1994年 3月進入國儲局,1995 年即獲得難得的機會去倫敦金屬交易所實習半年的劉其兵來說,他不僅在仕途上一路平坦,其不算長的交易生涯也可謂堪逢盛世天堂。根據(jù)《財經(jīng)》雜志的報道,1997 年 7 月,國儲局同意劉其兵所任職的國儲調節(jié)中心在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業(yè)務,劉被授權為國儲調節(jié)中心在倫敦金屬交易所開立交易賬戶的交易下達人。 自1998年始, 國儲調節(jié)中心通過LME進行自營期貨業(yè)務,并在英國標準銀行、AMT 等期貨經(jīng)紀公司開設了多個期貨交易賬戶,具體工作由劉其兵負責實施。 僅僅1年后,銅市開始觸底,并慢慢回暖。 據(jù)報道,劉其兵在這輪牛市啟動之初就開始積極做多, 從銅價 1000多美元到3000美元期間, 他做得非常順手, 瑞銀集團倫敦金屬分析師Robin Bhar 向 《財經(jīng)》 表示,在2002、2003年間,當銅的價格還在每噸1600美元時, 劉其兵曾買入現(xiàn)貨運到中國; 在2004年銅價漲到每噸2800美元時,劉將其賣出,獲利頗豐。 而劉其兵更擅長的是在上海期交所與 LME之間做反向套利。 盡管上海期銅一直是跟隨 LME 走,被稱為“影子市場”,但兩個市場之間每噸有上千元甚至上萬元價差, 因此這種套利行為較為普遍。 由于國儲局強大的現(xiàn)貨背景, 劉的一舉一動更使跟風者眾,因此,據(jù)稱一度“國儲調節(jié)中心在國內(nèi)市場獲利超過 7億元人民幣”。 不過從銅價漲上 3000 美元開始,以熟練的技術分析著稱的劉其兵認為大跌在即, 于是不斷地在LME開空倉。 據(jù)稱在2005年末事件爆發(fā)之前,2003年下半年,劉曾有過一次爆倉并因此有過第一次出走,但呂嘉范將其勸回。 2004 年中國實施宏觀調控后,受國內(nèi)需求大幅下降的影響,國內(nèi)銅價于下半年開始下滑,這加深了劉其兵看空銅市的判斷。據(jù)稱,至2005年9月中下旬,劉其兵已累計開出8000手空倉合約,其中致命的是投機性極強、 風險巨大的結構性期權空頭頭寸。 然而事實上是,銅價由2004年3月初突破3000 美元/噸開始啟動,一路狂奔 (到2006 年 5 月中旬達8790 美元/噸)。最終,劉其兵出現(xiàn)重大虧損,不知所蹤。 如果一個交易員開始認為自己對盈利頭寸有著獨特的、敏銳的感知,那么他可能將陷入非常危險的境地。不幸的是,運氣總是一個變化無常的朋友。當這些曾經(jīng)“神奇”的交易員開始虧損時,他們總會選擇加大投注,期待贏回虧損。很多魔鬼交易員除了給市場帶來金融損失外,也提醒了整個行業(yè)一個非常重要的道理:尋求超常回報,意味著要承擔超高的風險。 Forexpress 注:以下推廣圖片與文章及作者無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