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是從評書和熒屏上認識包拯的,包拯的舞臺形象廉潔奉公、剛直不阿、嫉惡如仇,不畏權(quán)貴,鐵面無私,執(zhí)法嚴明,民間素有包青天之稱。 舞臺上的包公不但敢殺貪官,就是國舅爺犯法,也敢將他正法,王子犯法與民同罪,百姓們看后,怎不感動得熱淚盈眶,抹平了現(xiàn)實世界中的階級與地位鴻溝,快哉快哉。 其實只要我們動腦子稍微一想,都會明白,那樣的事情根本不可能發(fā)生。真有這樣的官員,敢把皇親國戚問斬,哪個皇帝敢用?這分明是歷代藝術(shù)創(chuàng)作者為了上座率,故意虛構(gòu)的情節(jié),有嘩眾取寵之嫌。 其實也不必抱怨他們在包公身上寄托了百姓太多的美好愿望,正是因為封建社會司法不公,很多人有冤無處訴,心里憋屈,有個包青天的話,至少看戲之后覺得很解氣,有這么一個情緒宣泄渠道,這就足夠了,管它什么真假。 至于包公斷案入神,同樣也是夸大了N倍。 宋史包拯傳里關(guān)于包公斷案,只有一處記載。 有一天,一個農(nóng)民前來報案,說自己的牛舌頭被割了,包公說,你回去把牛殺掉賣了就是。 兩天后又有人來報案,說自己鄰居殺了自己的耕牛。包公二話不說把這個報案的拷起來了。包公說,如果不是你割舌頭,怎么知道人家殺了牛? 其實包公這樣斷案非常荒唐,你怎么知道來報案的人一定就是割了牛舌頭的人?這種斷案方法一點也不神。 有一次,包公還被部下忽悠過。沈括《夢溪筆談》中,就記載了包拯被部下蒙蔽的經(jīng)過。 一個土豪犯法,按律當(dāng)受懲罰。土豪不差錢,可包拯不愛錢,于是大款找到管打板子的小吏。 小吏得到好處后對他說:"今天升堂之后,見到包大人之后,他問案之后會把案件交給我用刑。這時你只須在公堂上喊冤就行。" 包公提審?fù)梁篮蠊话凑諔T例讓小吏用刑,大款就如約大喊冤枉,小吏厲聲說道:"你只要乖乖接受杖刑就是,我們大老爺公正廉明,斷案還會有冤假錯案?" 一般官員聽了小吏的拍馬屁一定會非常受用,心花怒放,可包拯不愛聽,反而認為小吏有插手案件之嫌,于是反其道而行之,將土豪當(dāng)堂釋放,將小吏拖下去打了20大板,小吏心里暗暗得意。 還有一次,京城失火,包拯安排取水救火,這時候一個部下不知道是吃錯藥還是腦袋進水,問了句:"是用甜井水,還是苦井水?" 包公一聽就火了:都火燒眉毛了,還給我貧嘴,來人呢,給我拉下去剁了。 包公也是人,也會犯錯,但是瑕不掩瑜,包公憂國憂民,清正廉潔,執(zhí)法如山,還是不能否定的。不然宋朝史官也不會為他立傳。 包公臨終時留下遺言:"后代子孫當(dāng)官從政,假若貪贓枉法,不得放歸老家,死了不得葬入家族墓地。假若不聽從我的意志,就不是我的子孫。" 看看,如果不是一個清官,人家能說出這些擲地有聲的話嗎?再說,包公兒子娶的是宋朝名相呂蒙正的外甥女,足以說明包拯在世的時候,就非常有名。 包拯為朝廷工作一輩子,公而忘私,到六十歲才喜得貴子包繶,19歲那年為他成婚。 因為包拯的緣故,宋仁宗趙禎對包繶寵愛有加,小的時候就賜封為太常寺太祝,只等他長大了上任為官,可惜包繶沒有當(dāng)官命,上任第二年就病故,只留下了妻子崔氏和獨子包文輔。 可是包拯這個孫子也命短,年僅五歲就夭折了,這不僅讓崔氏難以接受,身為孩子爺爺?shù)陌脖从^,唯一的兒子走了,唯一的孫子也夭亡了,眼看包家就要斷后。 誰知道老天有眼,天生掉下了一個兒子。 六十歲那年,有人送來一個兒子,兒子是包拯夫人的丫鬟生下的。包拯當(dāng)時并不知道人家懷了他的兒子,把人家趕回老家。 丫環(huán)董氏后來把孩子生在娘家,偷偷養(yǎng)著,等包拯60大壽的時候,孩子也長大了,就把孩子當(dāng)生日禮物送來了,給了老爺子一個大大的驚喜,這個孩子名叫包綬,幼名包誕,48歲去世。 不管怎么說,包拯最后認下了這個兒子,留在身邊,也算是有個安慰。 嘉佑七年(1062年)五月,包拯在樞密院視事時,突然得病。同月二十四日(7月3日),包拯病逝,終年六十四歲。 包拯去世后,仁宗皇帝親臨吊唁,并為其輟朝一日哀悼。追贈他為禮部尚書,謚號孝肅。 |
|
來自: 歷來現(xiàn)實 >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