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工智能取代,這不是未來十年才會發(fā)生的,這個就是眼前正在發(fā)生的事情。 5月23日上午十點半,中國棋手九段柯潔與AlphaGo的圍棋人機大戰(zhàn)三番棋進行第一局比賽。賽前柯潔表示,“三百年前發(fā)明了蒸汽機,超越了當時人類的想象。如今AlphaGo也超出了我們所有棋手的想象,在與它對決時暗覺像在對話未來,感受非同凡響。” 對于這場世紀棋王爭霸的人機大戰(zhàn)首輪結果是,柯潔輸了。不過這也再一次將人工智能是否會取代人腦的話題推向了熱門話題榜。 二十多年前,電腦剛走進我們世界的時候,大多數人僅僅認為這只是一個“工程符號”,今天電腦已經變?yōu)榱松畹摹氨匦杵贰?。而在十年前,手機還僅僅是一個通訊工具,今天手機wifi連接后世界都近在眼前。如今就算人們始終認為就算不能戰(zhàn)勝AlphaGo,但是人腦的創(chuàng)造欲是人工智能無法取代的。 不過李開復曾說,“人工智能時代,90%的工作會被人工智能所替代,這是一個很‘血腥’的場面?!钡拇_,如果說蒸汽機的到來替代了人基本的勞動力,那么這一次體力勞動就已不再是人工智能想要挑戰(zhàn)的范圍,它將向人類用“一個個螺絲釘構擰出”的制造業(yè)發(fā)出挑戰(zhàn)。 所以制造業(yè)被人工智能取代,這不是未來十年才會發(fā)生的,這個就是眼前正在發(fā)生的事情。 “Welcome,Ai” 2017年5月19日,經過全新擴建的寶馬新大東工廠正式投入運營。這座極具汽車工業(yè)4.0技術的工廠在生產質量、柔性制造、提升效率和降低能耗等方面樹立了新的標桿。特別是在人工智能方面,例如其車身車間采用全集成自動化技術,裝備856臺機器人,自動化率高達95%以上。 新大東工廠僅僅是目前國內自動化率較高的工廠之一,來自常熟基地的奇瑞捷豹路虎全鋁車身車間也是國內首屈一指的全鋁車身制造車間,其在采用諸多先進技術和材料工藝,自動化率更是達到了100%。 距離常熟不到200公里的長安福特杭州工廠中,僅焊接車間內就有503臺日本川崎機器人。另外,一條能夠生產多達六款不同車型的柔性生產線,每72秒就能生產一輛福特新車。而這一切在五年前就前往福特美國工廠學習全自動沖壓線、翻滾電泳、90%以上自動化率的焊裝、擁有高度防錯體系總裝等技術的福特內部人士看來簡直不敢相信,“雖然部分工人仍然會做一些基礎工作,但大部分工作已經實現了自動化?!?/p> 同屬于長安汽車的兩江基地新工廠通過導入福特G-FPS體系,制造全過程已實現高效化、節(jié)能化、環(huán)?;\營,達到行業(yè)先進水平。其中焊接車間擁有機器人427臺,自動化率達72%。自動化車門線裝有機器人80臺,自動化率達100%,涂裝車間由杜爾、川崎、希普瑞承包建設,共有108臺機器人,行業(yè)領先的一條全自動機器人噴涂線,自動化率達到70%等等都證明著過去擁有無數工人的流水線終將被機器所取代,變成無人工廠。 就如同物流行業(yè)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說的那樣,揀貨這個工作是很浪費時間的,而機器人可以取代人行走這一無效的動作代替一部分的勞動力,“無論多么熟練的工人,也不可能24小時不間斷地工作,而機器正在工業(yè)生產中盡顯優(yōu)勢?!?/p> 所以人工智能正在讓“機械手們”變得如有神助。目前在中國市場,無論是像福特、通用這樣的合資品牌還是自主品牌都在用人工智能逐步開始證明中國制造業(yè)在發(fā)生著天翻地覆的變化。就像在最近一份《紐約時報》中寫著的一樣,“這些最先進的工廠證明著中國企業(yè)有意正在提高制造鏈中所處的位置?!?/p> 《紐約時報》稱,“在十年前,中國汽車制造業(yè)還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yè),技術水平相當低,工人在做著高度重復的工作的同時,時薪略高于1美元,而工廠里只有少量的機器?!?/p> 但機器人革命,這一次發(fā)生在中國。 機器人革命 “當人工智能達到一定高度時,會不會取代人的工作?”對此,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公共關系及企業(yè)社會責任副總裁楊美虹告訴《汽車公社》記者,“這將人和機器是一個逐漸磨合的過程,但是機器無法取代人。就例如目前寶馬大東工廠的自動化率以達到了95%以上,但是很多關鍵的、最為重要的步驟是機器無法完成的?!?/p> 就如同第一次工業(yè)革命期間,以及以福特制為代表的第二次工業(yè)革命期間,都因為新機器的采用,出現了對勞動力大量失去就業(yè)崗位的擔憂。事實證明,機器在替代勞動者原有崗位的同時,由于技術進步和生產力提高,勞動者總能在新的行業(yè)、新的崗位重新就業(yè)。 但是不能否認,目前汽車業(yè)對于人工智能的依賴在一定程度上更多的受成本的驅使。多年前曾有一位美國學者做過一個對比,發(fā)現過去中國工人的薪資不足美國工人的1/20,同時生活成本是美國的一半。到2014年,中國勞動力成本和美國的差距已經幾乎可以忽略,在美國每花費1美元的勞動力成本,在中國也大概需要96美分,這還并沒有考慮到物流成本。 原材料漲價、勞動力漲價、人民幣升值……過去我國制造業(yè)一度賴以生存的“低成本優(yōu)勢”正在消失。所以曾經借助這一優(yōu)勢將大部分生產工作搬到中國的跨國企業(yè),目前正面對著一系列成本的飛速上升。 特別是面對中國的計劃生育降低出生率、高校錄取率提升導致每年新增勞動力中愿意考慮工廠工作的人數減少50%以上等等,都讓汽車制造商們必須利用最先進的技術,來減少人工等成本帶來的影響,并繼續(xù)提高市場競爭力。 不過在中國,自動化還沒有引發(fā)對失業(yè)的擔憂,但是,太平洋彼岸的美國人民正在受到人工智能的“挑戰(zhàn)”。從硅谷到達沃斯,分析師都在預測,未來三至五年,機器人將會奪走所有的工作崗位。 面對與美國情況并不相同的中國,在被問及人工智能是否會對其就業(yè)等方面產生威脅時,諾貝爾經濟學家丹尼爾·卡尼曼卻指出,對于中國,“機器人時代”來的正是時候。 值得注意的是,據國際機器人聯(lián)合會統(tǒng)計,工業(yè)機器人密度最高的國家包括韓國、日本和德國。這三個國家每1萬名員工中分別有531個、305個、301個機器人。美國排名第八,每1萬名員工中有176個機器人,中國機器人分布密度遠遠落后,每1萬名員工中只有49個機器人。 值得慶幸的是,目前中國是世界上機器人數量增加最快的國家,汽車制造業(yè)占據了相當大一部分比例。 如果說,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fā)以來,隨著數字技術、物理技術、生物技術、可植入技術、數字化身份、物聯(lián)網、3D打印、無人駕駛、人工智能、機器人、大數據、智慧城市等新技術的廣泛應用,全球經濟出現了一股產業(yè)重構、企業(yè)重組的熱潮。特別是還將重塑全球生產、消費、運輸與交付體系。 越來越多的發(fā)達國家為了應對新工業(yè)革命的挑戰(zhàn),搶占制造業(yè)發(fā)展先機和制高點先后推出了未來發(fā)展方向,例如“德國工業(yè)4.0”、“重整美國制造業(yè)框架”、“日本制造業(yè)競爭力策略”、“新工業(yè)法國戰(zhàn)略”等。 速度 深度 態(tài)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