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安徽省三大名山之一的天柱山,是一座歷史悠久的風景名山,擁有全國唯一、全球揭露面積最大、暴露最深的超高壓變質帶,形成了獨特的地質奇觀。景區(qū)內千峰競奇,萬壑藏幽,翠竹奇松之間,遍布流泉飛瀑,每當暴雨過后,那“山中一夜雨,到處是飛泉”的景致尤為壯觀。相比于天柱山折服眾人的“雄奇險峻”,殊不知,三祖寺西澗的山谷流泉摩崖石刻才是最能打動人心的地方。 雄奇靈秀的天柱山既具北山之雄偉,更兼南山之秀麗,其間遍布雄峰怪石,幽谷靈泉,奇松云海,異獸珍禽,身臨其境,如在蓬萊,令人心馳神往,“實為淮南江北諸山之冠”。據(jù)《天柱山志》載,它“峰無不奇,石無不怪,洞無不杳,泉無不吼”。李白歌曰:“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氣。青冥皖公山,巉絕稱人意”白居易詠贊:“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門千仞鎖云雷?!薄鋵嵦熘降膶徝捞卣鞔篌w可以概括為山頂之雄奇和山麓之靈秀,所謂靈秀,是指自然環(huán)境之美與人文景觀之智的最佳結合,而山谷流泉摩崖石刻則是最能體現(xiàn)這一點,說它是天柱景觀中最具文化內涵的地方,一點也不為過。 “水泠泠而北出,山靡靡以旁圍,欲窮源而不得,竟悵望以空歸?!鄙焦攘魅瑢崬樘熘铰匆粭l沿變質巖裂隙發(fā)育而成的幽泉,清水淙淙,終年不息。溪流沿岸崖壁峻削、古木參天,其間有一巨石酷似臥牛,周圍環(huán)崖如洞,故名“石牛古洞”,為“潛陽十景”之一。溪谷全長約1.5公里,在石牛洞以上為上游,稱為潺潺溪,石牛洞一段為中游,稱為石牛溪;下游為主泉區(qū),稱為山谷流泉。相傳石牛溪之名,為唐代名人李翱所取,而“山谷流泉”則是由宋代文豪黃庭堅命名。 在這條1500米的清溪沿岸的崖壁盤石及溪谷河床上,布滿了歷朝歷代400余方石刻,幾乎到了“有石皆鐫刻,使之無空隙”的程度。這些石刻涉獵廣泛、文體多樣、書體俱全,尤以宋代居多。題刻作者達數(shù)百余人,可查考者不下百人,像李德修、王安石、黃庭堅、蘇東坡、張楷等都曾題字崖谷。山谷流泉中的3處年代最早的石刻都是出自唐代,均分布在石牛古洞東壁懸崖上。此外還有兩宋題刻100多處,其中還包括安徽現(xiàn)存北宋最早的一塊端拱二年的題名?!八疅o心而宛轉,山有色而環(huán)圍。窮幽深而不盡,坐石上以忘歸”,道盡了王安石對山谷流泉的贊美和眷戀,讓這里成了很多人神往的地方。 山谷流泉摩崖石刻是一座天然的藝術博物館和史料檔案館,是天柱山下的文化谷地,不僅環(huán)境清幽,風景如畫,還底蘊豐厚、獨具內涵。歷經了一千多年的風風雨雨,這里的石刻向每位游人講述了一段段傳奇的光輝故事,反映了名宦大家對大好河山和山水之美的熱愛。從古至今,慕名到山谷流泉來觀景攬勝的游客一直絡繹不絕,在這里,就仿佛是在歷史時空里徜徉遨游,所有的喧囂和浮躁在此刻都化成平靜,并趨向于無。每一幅石刻,每一篇詩文,每一聲鳥鳴,每一縷幽香,都值得可以放慢腳步,用心去感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