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日韩经典一区二区三区-五月激情综合丁香婷婷-欧美精品中文字幕专区

分享

18個(gè)文言虛詞詳解

 自在書屋sgf 2020-10-27

《考綱》要求掌握的常見的18個(gè)文言虛詞:

一、而;二、何;三、乎;四、乃;五、其;六、且;七、若;八、所;九、為;十、焉;十一、也;十二、以;十三、因;十四、于;十五、與;十六、則;十七、者;十八、之。

一、而

(一)連詞

基本認(rèn)知:“而”是古代漢語中使用最廣泛的連詞,它包括各種語法、邏輯的關(guān)系,如并列、承接、遞進(jìn)、轉(zhuǎn)折、假設(shè)、因果、修飾、目的等。所謂連詞,就是連接上下文并且表示某種關(guān)系的虛詞。

⑴表并列關(guān)系,可譯為:和、又,或不譯。

①蟹六跪而二螯(《勸學(xué)》)

②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黑質(zhì)而白章。(《捕蛇者說》)

③秦強(qiáng)而趙弱(《廉頗藺相如列傳》)

④此不為遠(yuǎn)者小而近者大乎?(《兩小兒辯日》)

⑤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荊軻刺秦王》)

并列關(guān)系的特點(diǎn)是,連詞兩側(cè)的詞語原則上可以調(diào)換,調(diào)換后語意不發(fā)生變化。

⑵表承接(順承)關(guān)系,可譯為:就、才、接著、然后。表承接關(guān)系的前后兩件事,邏輯上聯(lián)系比較緊密,時(shí)間上有先后關(guān)系。

①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韓非子》)

②余聞而愈悲(《獄中雜記》)

③(秦)滅滑而還(《崤之戰(zhàn)》)

④圖窮而匕首見(《荊軻刺秦王》)

⑶表遞進(jìn)關(guān)系,可譯為:并且、而且,還。

①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師說》)

②學(xué)而時(shí)習(xí)之,不亦說乎?(《論語》

③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諫太宗十思疏》)

⑷表轉(zhuǎn)折關(guān)系,可譯為:卻、但、可是、然而。

①青取之于藍(lán)而青于藍(lán)?!秳駥W(xué)》

②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六國論》)

③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孟子》)

④舍其錦繡,鄰有短褐而欲竊之(《公輸》)

⑸表假設(shè)關(guān)系,可譯為:如果、假使。

①諸君而有意,瞻予馬首可也(《馮婉貞》)

②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論語》)

③子產(chǎn)而死,誰其嗣之?(《左傳》)

④死而有知,其幾何離?(《祭十二郎文》)

⑹表因果關(guān)系,可譯為:因而、所以。

①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游褒禪山記》)

②有圣人作,構(gòu)木為巢,以避群害,而民悅之,使王天下(《韓非子》)

③其人居遠(yuǎn)未來,而為留待(《荊軻刺秦王》)

⑺表修飾關(guān)系(間隔修飾語與被修飾語,即間隔狀語和中心詞,也可稱偏正關(guān)系),可譯為:地、著、來,或不譯。

①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xué)也(《勸學(xué)》)

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③子路率爾而對(《論語》)

④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孟子》)

⑤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老子》)

⑻表目的關(guān)系,可譯作:為了、來、以便,也可保留“而”,或不譯。

①縵立遠(yuǎn)視,而望幸焉(《阿房宮賦》)

②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鴻門宴》)

③君豈有升斗之水而活我哉?(《莊子》)

(二)代詞

第二人稱代詞,可譯為:你(們)、你(們)的。中學(xué)教材有時(shí)說“而”通“爾”。

①嫗每謂予曰:“其所,而母立于茲。”(《項(xiàng)脊軒志》)

②而翁歸,自與汝復(fù)算耳!(《促織》)

③早繅而緒,早織而縷,字而幼孩,遂而雞豚(《種樹郭橐駝傳》)

④而翁長銓,遷我京職,則汝朝夕侍母(《記王忠肅公翱三事》)

⑤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論語》)

(三)動(dòng)詞

用作比況動(dòng)詞,譯為“如同、好像”。它與“如”是同源字,在上古時(shí)讀音相近,意義相通。

①溺死者千有余人,軍驚而壞都舍(《察今》)

二、何

在古漢語中,“何”“曷”“盍”三字音同義通,都表示疑問。

(一)作疑問代詞

⑴單獨(dú)作謂語,后面常有語氣助詞“哉”“也”等,可譯為“為什么(呢)”。

①何者?嚴(yán)大國之威以修敬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岳陽樓記》)

③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

⑵作動(dòng)詞或介詞的賓語,可譯為“哪里”“什么”。在古漢語中,疑問代詞賓語前置,翻譯時(shí),語序要調(diào)整。

①大王來何操?(《鴻門宴》)

②王見之曰:“牛何之?”(《孟子》)

③君何以知燕王?(《廉頗藺相如列傳》)

⑶作定語,可譯為“什么”“哪里”。

①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琵琶行》)

②然則何時(shí)而樂耶?(《岳陽樓記》)

③丞相祠堂何處尋?(《蜀相》)

(二)副詞。

1.用在句首或動(dòng)詞前,表示反問,可譯為“為什么”“怎么”。

①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戰(zhàn)》)

②徐公何能及君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③小子無所謂,何敢助婦語?(《孔雀東南飛》)

2.用在形容詞前,表示程度深,可譯為“多么”“怎么”“怎么這樣”“那么”。

①水何澹澹,山島竦峙(《觀滄海》)

②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蜀道難》)

③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傳序》)

④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石壕吏》)

三、乎

(一)用作句末語氣助詞。

1.表疑問。可譯為“嗎”“呢”。

①兒寒乎?欲食乎?(《項(xiàng)脊軒志》)

②賢者亦有此樂乎?(《孟子》)

③項(xiàng)王曰:“壯士!能復(fù)飲乎?”(《鴻門宴》)

2.表反問,相當(dāng)于“嗎”“呢”。

①學(xué)而時(shí)習(xí),不亦說乎?(《論語》)

②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師說》)

③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陳涉世家》)

3.表測度或商量語氣,可譯為“吧”。

①王之好樂甚,則齊其庶幾乎?(《莊暴見孟子》)

②將軍豈愿見之乎?(隆中對)

③日食飲得無衰乎?(《觸龍說趙太后》)

④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師說》)

4.表感嘆或祈使語氣,可譯為“啊”“吧”等。

①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齊桓晉文之事》)

②長鋏歸來乎!出無車(《馮諼客孟嘗君》)

(二)助詞,作形容詞或副詞詞尾,譯為“……的樣子”“……地”。

①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赤壁賦》)

②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

③浩浩乎如馮虛御風(fēng),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dú)立,羽化而登仙(《赤壁賦》)

④薄乎云爾,惡得無罪?(《孟子》)

⑤牡丹之愛,宜乎眾矣!(《愛蓮說》)

⑥故今之墓中全乎為五人也(《五人墓碑記》)

(三)用作介詞,相當(dāng)于“于”,翻譯時(shí)非常靈活。

①浴乎沂,風(fēng)乎舞雩(《論語》)(乎:在)

②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赤壁賦》)(在)

③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師說》)(前乎:在;后乎:比)

④學(xué)惡乎始?惡乎終?(《荀子》)(乎:從;到)

⑤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勸學(xué)》)(乎:對)

⑥以吾一日長乎爾(《論語》)(乎:比。)

⑦不動(dòng)乎眾人之非譽(yù)(《荀子》)(乎:由于)

四、乃

(一)用作副詞。

1.表順承(承接),即表示前后兩事在情理上的承接或時(shí)間上的接續(xù),可譯為“才”“這才”“于是”“就”等。

①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韓非子》)

②度我至軍中,公乃入(《鴻門宴》)

③斷其喉,盡其肉,乃去(《黔之驢》)

④太丘舍去,去后乃至(《陳太丘與友期》)

⑤項(xiàng)王恐其破璧,乃辭謝(《廉頗藺相如列傳》)

2.強(qiáng)調(diào)某一行為出乎意料或違背常理,可譯為“卻”“竟(然)”“反而”等。即表示輕微的轉(zhuǎn)折。

①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桃花源記》)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師說》)(乃反:同義復(fù)用)

③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魚之肆!(《莊子》)

3.表示對事物范圍的一種限制,可譯為“只”“僅”等。

①項(xiàng)王乃復(fù)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項(xiàng)羽本紀(jì)》)

4.用在判斷句中,起確認(rèn)作用,可譯為“是”“就是”等。

①當(dāng)立者乃公子扶蘇(《陳涉世家》)

②嬴乃夷門抱關(guān)者也(《信陵君竊符救趙》)

③無傷也,是乃仁術(shù)也,見牛未見羊也(《齊桓晉文之事》)

④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游褒禪山記》

(二)用作代詞。

1.第二人稱代詞,可譯為“你的”,或“你”。

①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示兒》)

②爾其無忘乃父之志?。ā读婀賯餍颉罚?/p>

2.用作指示代詞,表近指,譯為“這樣”。

①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齊桓晉文之事》)

②長嘆空房中,作計(jì)乃爾立。(《孔雀東南飛》)(乃爾:同義復(fù)用,就這樣)

五、其

(一)用作代詞

1.第三人稱代詞。作領(lǐng)屬性定語(物主代詞),可譯為“他的”“它的”“他們的”。

①臣從其計(jì),大王亦幸赦臣(《廉頗藺相如列傳》)(他的)

②今者項(xiàng)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鴻門宴》)(他的)

③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師說》)(他們的)

④齊人有一妻一妾而處室者,其良人出,則必饜酒肉而后反(《孟子》)(她們的)

3.第三人稱代詞。作主謂短語中的小主語,應(yīng)譯為“他”“它”“他們”。

①秦王恐其破壁。(《廉頗藺相如列傳》)(他)

②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師說》)(他們)

有時(shí)活用為第一人稱或第二人稱。譯為“我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

①今肅迎操,操當(dāng)以肅還付鄉(xiāng)黨,品其名位,猶不失下曹從事(《赤壁之戰(zhàn)》)

②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游褒禪山記》)

③老臣以媼為長安君計(jì)短也,故以為其愛不若燕后(《觸龍說趙太后》)

4.指示代詞,表遠(yuǎn)指,可譯為“那”“那個(gè)”“那些”“那里”。

①其人居遠(yuǎn)未來,而為留待(《游褒禪山記》)

②則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禪山記》)

③其后楚日以削,數(shù)十年竟為秦所滅(《屈原列傳》)

5.定指代詞,表示“其中的”,后面常接數(shù)詞。

①其一犬坐于前(《狼》)

②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為學(xué)》)

③虞常等七十余人欲發(fā),其一人夜亡,告之(《蘇武傳》)

(二)用作副詞。

1.祈使副詞,翻譯時(shí)相當(dāng)靈活,可以譯作“可”“一定”“還是”等。

①爾其無忘乃父之志?。ā读婀賯餍颉罚?/p>

②依新已五歲,轉(zhuǎn)眼成人。汝其善撫之∕汝其勿悲(《與妻書》)

③子其勉之!(《左傳》)

④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ā短砌虏蝗枋姑罚?/p>

⑤攻之不克,圍之不繼,吾其還也。(《燭之武退秦師》)

2.揣測副詞,相當(dāng)于“恐怕”“或許”“大概”“可能”。

①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師說》)

②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莊暴見孟子》)

③微管仲,吾其被發(fā)左衽矣(《論語》)

④傳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逼淅顚④娭^也(《史記》)

3.反詰副詞,相當(dāng)于“難道”,也可不譯。

①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游褒禪山記》)

②以子之所長,游于不用之國,欲使無窮,其可得乎?(《韓非子》)

③且行千里,其誰不知?(《崤之戰(zhàn)》)

④欲加之罪,其無辭乎?(《左傳》)

(三)用作連詞。

1.表示選擇關(guān)系,相當(dāng)于“是……還是……”。

①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馬說》)

②嗚呼!其信然邪?其夢邪?其傳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

③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yuǎn)而無所至極邪?(《逍遙游》)

4.表示假設(shè)關(guān)系,相當(dāng)于“如果”。

①其業(yè)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zhì)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送東陽馬生序》)

②其若是,孰能御之?(《孟子》)

(四)助詞,起調(diào)節(jié)音節(jié)的作用,可不譯。

①路曼曼其修遠(yuǎn)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離騷》)

②北風(fēng)其涼,雨雪其雰。(《詩經(jīng)》)

六、且

(一)用作連詞。

1.表示遞進(jìn)關(guān)系,可譯作“而且”“并且”“況且”“再說”。

①藉第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陳涉世家》)

②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燭之武退秦師》)

③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2.表示讓步關(guān)系(遞進(jìn)關(guān)系之前的承讓),尚且,還,也。

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ā而欓T宴》)

②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白馬篇》)

3.表示并列關(guān)系,可譯作:又;又……又……;既……又……;一面……,一面……。

①示趙弱且怯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論語》)

③賊能且眾,吾欲護(hù)汝,則不快吾意(《大鐵椎傳》)

④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為也(《孟子》)

“且……且……”也表并列,如

⑤陵軍五千人,兵矢既盡,士死者過半,而所殺傷匈奴亦萬余人,且引且戰(zhàn)。(《史記·李將軍列傳》)

(二)用作副詞。

1.表將來時(shí)態(tài),可譯作“將”“將要”“就要”“要”。

①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盡?!保ā队伟U山記》)

②若屬皆且為所虜(《鴻門宴》)

③久居,禍且及汝(《大鐵椎傳》)

④他日,驢一鳴,虎大駭,遠(yuǎn)遁,以為且噬己也(《黔之驢》)

⑤我且南游吳越之王(《莊子》)

⑥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2.表暫時(shí)讓步的情態(tài),可譯作“暫且”“姑且”。

①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ā妒纠簟罚?/p>

②誓不相隔卿,且暫還家去。(《孔雀東南飛》)

(三)助詞

1.結(jié)構(gòu)助詞,連接謂語動(dòng)詞和補(bǔ)語,可譯為“得”。

①喜而捕之,一鳴輒躍去,行且速(《促織》)

七、若

(一)動(dòng)詞,

1.表示比況,可譯作:如、像、好像。

①視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長脛(《促織》)

②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逍遙游》)

③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逍遙游》)

2.表示比較,可譯作:如、及、比、比得上,相當(dāng)。

①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②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師說》)

③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送東陽馬生序》)

(二)代詞。

1.表第二人稱,相當(dāng)于“你”“你們”;作定語時(shí)則譯為“你的”。

①若入前為壽,壽畢,請以劍舞(《鴻門宴》)

②予我千金,吾生若(《獄中雜記》)

③若屬皆且為所虜(《鴻門宴》)

④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項(xiàng)脊軒志》)

2.表近指,相當(dāng)于“這”“這樣”“如此”。

①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齊桓晉文之事》)

②子曰:“君子哉若人!”(《論語》)

(三)連詞。

1.表假設(shè),相當(dāng)于“如果”“假設(shè)”等。

①若使?fàn)T之武見秦君,師必退(《燭之武退秦師》)

②鄭人使我掌其北門之管,若潛師以來,國可得也(《崤之戰(zhàn)》)

(四)助詞。

用作形容詞、副詞的詞尾,同“然”,“……的樣子”,或不譯。

①桑之未落,其葉沃若(《詩經(jīng)·氓》)

②宜若無罪焉,惡得無罪?(《孟子》)

八、所

(一)名詞,處所,地方。

①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陳涉世家》)

②成反復(fù)自念,得無教我獵蟲所耶?(《促織》)

③某所,而母立于茲(《項(xiàng)脊軒志》)

(二)助詞

1.放在動(dòng)詞前,組成“所字結(jié)構(gòu)”,表示“……的人”“……的事物”“……的情況”等,翻譯時(shí)應(yīng)加上適當(dāng)?shù)闹行脑~。

①荊軻有所待,欲與俱(《荊軻刺秦王》)(的人)

②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師說》)(的地方)

③今當(dāng)遠(yuǎn)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師表》)(的話)

④漁人一一為具言所聞(《桃花源記》)(的情況)

2.“所”和動(dòng)詞結(jié)合,后面再有名詞性結(jié)構(gòu),則所字結(jié)構(gòu)起定語的作用。

①舉所佩玉玦以示者三(《鴻門宴》)

②衡不慕當(dāng)世,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張衡傳》)

3.“所”與表被動(dòng)的介詞“為”共同組成被動(dòng)結(jié)構(gòu)。

①為仲卿母所遣。(《孔雀東南飛》)

②嬴聞如姬父為人所殺(《信陵君竊符救趙》)

③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鴻門宴》)

九、為

(一)動(dòng)詞(wéi)

1.“為”是古漢語中最典型的泛義動(dòng)詞,它的基本意思是“做”“干”,但它可以表達(dá)與“做”直接、間接有關(guān)的各種含義,翻譯相當(dāng)靈活,應(yīng)根據(jù)具體語境,特別是要根據(jù)賓語的需要進(jìn)行翻譯。(泛義動(dòng)詞,隨文翻譯,主要是隨“賓”翻譯)

①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為學(xué)》)(做)

②以為舟則沈,以為棺槨則速腐,以為器則速毀(《莊子》)(制作,制造)

③沛公欲王關(guān)中,使子?jì)霝橄啵ā而欓T宴》)(擔(dān)任)

④斬木為兵,揭竿為旗(《過秦論》)(作為)

⑤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廉頗藺相如列傳》)(結(jié)成)

⑥冰,水為之,而寒于水(《勸學(xué)》)(變成)

⑦趙王竊聞秦王善為秦聲(《廉頗藺相如列傳》)(演奏)

⑧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六國論》)(治理)

⑨司馬相如善為文而遲,故所作少而善於皋(《漢書》)(寫作)

2.表示思想上的認(rèn)定,譯成:以為,認(rèn)為。

①此亡秦之續(xù)耳。竊為大王不取也。(司馬遷《鴻門宴》)

②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兩小兒辯日》)

(二)介詞。

1.表被動(dòng),讀wéi,有時(shí)跟“所”結(jié)合,構(gòu)成“為所”或“為……所”,譯為“被”。

①吾屬今為之虜矣(《鴻門宴》)

②遂為猾胥報(bào)充里正役(《促織》)

③身死人手,為天下笑(《過秦論》)

④父母宗族,皆為戮沒(《荊軻刺秦王》)

2.表目的,引進(jìn)行為受益的一方,讀wèi??勺g作:為,為了,替,給。

①庖丁為文惠君解牛(《庖丁解牛》)

②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shí)窮乏者得我歟?(孟子《魚我所欲也》)

③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ā而欓T宴》)

④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史記·貨殖列傳序》)

3.引進(jìn)行為動(dòng)作所涉及的對象,讀wèi。給,向,對。

①不足為外人道也(《桃花源記》)

②請以趙十五城為秦王壽(《廉頗藺相如列傳》)

③如姬為公子泣(《信陵君竊符救趙》)

4.表示動(dòng)作、行為的時(shí)間,讀wéi??勺g為“當(dāng)”“等”。

①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晏子使楚》)

(三)助詞。

句末語氣詞,表示疑問或反詰。譯為“呢”。

①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鴻門宴》)

②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季氏將伐顓臾》)

③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屈原列傳》)

十、焉

(一)兼詞。

1.相當(dāng)于“于之”“于是”“于其間”,即“焉”作兼詞,本質(zhì)上是一個(gè)介賓結(jié)構(gòu)。因此翻譯比較靈活(如:在……,從……,向……,到……,對……,為……,等等)。

①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ā墩撜Z》)(在其中)

②積土成山,風(fēng)雨興焉(《勸學(xué)》)(從那里)

③后小山下,怪石亂臥,針針叢棘,青麻頭伏焉。(《促織》)(在這里)

④自云先世避秦時(shí)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桃花源記》)(從這里)

⑤晉國,天下莫強(qiáng)焉(《孟子》)(比它)

⑥必死是間,余收爾骨焉(《崤之戰(zhàn)》)(到那里)

⑦國無宰,寡人傳國焉(給他)

⑧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莊子》)(在里面)

⑨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禮記》)(在這件事上)

若“焉”作兼詞,又表疑問,則相當(dāng)于“于何”,可譯為“在哪里”“到哪里”“從哪里”等。

①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②若不闕秦,將焉取之?(《燭之武退秦師》)

(二)代詞。

1.相當(dāng)于“之”,第三人稱代詞,或指示代詞,位于賓語位置上,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處所等。

①猶且從師而問焉。(《師說》)(他)

②若甚憐焉,而卒以禍。(《種樹郭橐駝傳》)(他們)

③以俟夫觀人風(fēng)者得焉。(《捕蛇者說》)(它)

④然力足以至焉,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游褒禪山記》)(那里)

5.疑問代詞,代事物,代處所,代原因等,可譯作哪里、怎么。

①未知生,焉知死(《論語》)

②割雞焉用牛刀(《論語》)

③世與我而相違,復(fù)駕言兮焉求?(《歸去來兮辭》)

④焉用亡鄭以陪鄰(《燭之武退秦師》)

⑤行賢而去自賢之心,焉往而不美?(《韓非子》)

(三)助詞。

1.句末語氣助詞,表示陳述、疑問、感嘆等各種語氣。可譯為:了,啊,呢。

①至丹以荊卿為計(jì),始速禍焉(《六國論》)

②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漢書》)

③則牛羊何擇焉?(《齊桓晉文之事》)

④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ā洱R桓晉文之事》)

2.作形容詞或副詞詞尾,相當(dāng)于“然”,可譯為“……的樣子”“……地”。

①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乎幾千萬落(《阿房宮賦》)

②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硿硿焉(《石鐘山記》)

③于我心有戚戚焉(《齊桓晉文之事》)

④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赤壁賦》)

⑤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論語》)

十一、也

(一)語氣助詞

1.表示判斷、肯定語氣。

①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②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鴻門宴》)

③即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齊桓晉文之事》)

④雷霆乍驚,宮車過也。(《阿房宮賦》)

2.表示感嘆、疑問、祈使等語氣。

①鳴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六國論》)

②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傳序》)

③吾王庶幾無疾病與,何以能鼓樂也?(《莊暴見孟子》)

④若為傭耕,何富貴也?(《陳涉世家》)

⑤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伶官傳序》)

⑥攻之不克,圍之不繼,吾其還也。(《崤之戰(zhàn)》)

3.表示句中停頓,沒有實(shí)義,不必譯出。

①是說也,人常疑之。(《石鐘山記》)

②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師說》)

③其生也榮,其死也哀傷(《論語》)

④天不為人之惡寒也輟冬,地不為人之惡遼遠(yuǎn)也輟廣(《荀子》)

十二、以

(一)介詞

1.表示所使用的工具、方法、手段。譯為:拿、用、靠、憑著。

①許子以釜甑爨,以鐵耕乎?(《孟子》)

②以精銅鑄成,員徑八尺,合蓋隆起,形似酒尊(《張衡傳》)

③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璧之下(《石鐘山記》)

④嘗以十倍之地,百萬之眾,叩關(guān)而攻秦(《過秦論》)

2.表示憑借、條件。譯為:憑,靠。

①以勇氣聞?dòng)谥T侯(《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項(xiàng)脊軒志》)

③皆好辭而以賦見稱(《屈原列傳》)

④武帝嘉其義,乃遣武以中郎將使(《蘇武傳》)

3.表示所處置的對象。譯為:拿、把。

①堯以天下與舜,有諸?(《孟子》)

②秦不以城予趙,趙亦不予秦璧(《廉頗藺相如列傳》)

③具以沛公言報(bào)項(xiàng)王(《鴻門宴》)

4.表示行為發(fā)生的時(shí)間、處所。譯為:于,在,從。

①以八月十三斬于市(《譚嗣同》)

②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師。(《蘇武傳》)

③始以彊壯出,及還,須發(fā)盡白(《蘇武傳》)

4.表示依據(jù)。譯為:按照,依照,根據(jù)。

①今以實(shí)校之。(《赤壁之戰(zhàn)》)

②荊軻奉樊於期頭顱,而秦武陽奉地圖匣,以次進(jìn)(《荊軻刺秦王》)

③斧斤以時(shí)入山林(《孟子》)

6.表示原因、理由。可譯為“因”“因?yàn)椤薄?/p>

①不賂者以賂者喪(《六國論》)

②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荊軻刺秦王》)

③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游褒禪山記》)

(二)連詞。

1.表示并列或遞進(jìn)關(guān)系。可譯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①夫夷以近,則游者眾。(《游褒禪山記》)

②忽魂悸以魄動(dòng)。(《夢游天姥吟留別》)

2.表示承接關(guān)系,前一動(dòng)作行為往往是后一動(dòng)作行為的手段或方式。可譯為而,或不譯。

①余與四人擁火以入。(《游褒禪山記》)

②樊噲側(cè)其盾以撞。(《鴻門宴》)

③為秦人積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趨于亡(《六國論》)

3.表示目的、結(jié)果關(guān)系,后一動(dòng)作行為往往是前一動(dòng)作行為的目的或結(jié)果??勺g“而”“來”“用來”“以致”等。

①作《師說》以貽之(《師說》)

②傳之美人,以戲弄臣(《廉頗藺相如列傳》)

③勞師以襲遠(yuǎn),非所聞也(《燭之武退秦師》)

④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以致天下之士(《過秦論》)

4.表示因果關(guān)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譯為“因?yàn)椤薄?/p>

①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燭之武退秦師》)

②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游褒禪山記》)

③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送東陽馬生序》)

④強(qiáng)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5.表示修飾關(guān)系,連接狀語和中心語,可譯為“地”,或不譯。

①先生匍匐以進(jìn),跽而言曰(《中山狼傳》)

②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三)助詞

1.作語助,表示時(shí)間、方位或范圍。例:

①受命以來,夙夜憂嘆(《出師表》)

②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廉頗藺相如列傳》)

③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張衡傳》)

2.作詞綴,起調(diào)整音節(jié)作用。

①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無以保妻子(《孟子》)

②逆以煎我懷。(《孔雀東南飛》)

(四)動(dòng)詞

以為,認(rèn)為。

①老臣以媼為長安君計(jì)短也(《觸龍說趙太后》)

②皆以美于徐公(《鄒忌諷齊王納諫》)

③吾以是狂而不信也(《莊子》)

(五)名詞。譯為:緣由,原因。

①古人秉燭游,良有以也(李白《春夜宴桃李園序》)

十三、因

(一)介詞。

1.依照,依靠,根據(jù)。

①罔不因勢象形(《核舟記》)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燭之武退秦師》)

③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過秦論》)

3.趁,趁此,趁便,趁機(jī)。

①會(huì)論虞常,欲因此時(shí)降武(《蘇武傳》)

②不如因善待之(《鴻門宴》)

③游于三輔,因入京師(《張衡傳》)

④壽畢,請以劍舞,因擊沛公于坐,殺之(《鴻門宴》)

4.通過,經(jīng)由。

①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鴻門宴》)

②君因我降,與君為兄弟(《蘇武傳》)

5.因?yàn)?,由于?nbsp;   

①振聲激揚(yáng),伺者因此覺知。(《張衡傳》)

②因造玉清宮,伐山取材,方有人見之。

(二)連詞

1.于是,就;因而。

①因拔刀斫前奏案。(《赤壁之戰(zhàn)》)

②驢不勝怒,蹄之?;⒁蛳玻?jì)之(《黔之驢》)

③衡乃擬班固《兩都》作《二京賦》,因以諷諫(《張衡傳》)

(三)名詞

2.原因,緣由,機(jī)緣。

①于今無會(huì)因。(《孔雀東南飛》)

(四)動(dòng)詞

1.沿襲,繼承,繼續(xù)。

①蒙故業(yè),因遺策。(《過秦論》) 

十四、于

基本認(rèn)知:“于”是古漢語使用最廣泛的介詞,它的用法幾乎囊括現(xiàn)代漢語所有介詞的用法。因此翻譯時(shí)相當(dāng)靈活。

(一)介詞。

1.表示動(dòng)作行為所涉及的時(shí)間、處所、范圍等,可譯為:在,從,到等。

①乃設(shè)九賓禮于庭(《廉頗藺相如列傳》 )

②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赤壁賦》)

③(廉頗)拜為上卿,以勇氣聞?dòng)谥T侯。(《廉頗藺相如列傳》)

④海運(yùn)則將徙于南冥(《逍遙游》)

⑤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悔(《游褒禪山記》)

2.表示動(dòng)作行為涉及的對象,可靈活地譯成:向,對,對于,給。

①趙氏求救于齊(《觸龍說趙太后》)

②衡善機(jī)巧,尤致思于天文陰陽歷算(《張衡傳》)

③是臣盡節(jié)于陛下之日長,報(bào)養(yǎng)劉之日短也。(《陳情表》)

④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勸學(xué)》)

3.表示行為所聯(lián)系的對象,可譯為:與,跟,同。

①身長八尺,每自比于管仲、樂毅。

②燕王欲結(jié)于君?!读H藺相如列傳》

4.表被動(dòng),并引進(jìn)行為的主動(dòng)者。

①而君幸于趙王《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故內(nèi)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屈原列傳》)

③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莊子》)

④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xí)之,不拘于時(shí),學(xué)于余(《師說》)

5.表示比較,可譯為:比。

①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禮記》)

②鋤耰棘矜,非铦于鉤戟長鎩也(《過秦論》)

③雖才高于世,而無驕尚之情。(《張衡傳》)

十五、與

(一)介詞。

1.介詞。和,跟,同。

①沛公軍霸上,未得與項(xiàng)羽相見(《鴻門宴》)

②而翁歸,自與汝復(fù)算耳(《促織》)

③微斯人,吾誰與歸?(《岳陽樓記》)

介詞“與”的賓語經(jīng)常省略。

④豎子不足與謀(《鴻門宴》)

⑤荊軻有所待,欲與俱,其人居遠(yuǎn)未來(《荊軻刺秦王》)

2.給,替。

①陳涉少時(shí),嘗與人傭耕。(《陳涉世家》)

②漢王與義帝發(fā)喪(《漢書·高帝紀(jì)》)

3.比,和……比較,與其。

①與人刃我,寧自刃(《史記》)

②較秦之所得,與戰(zhàn)勝而得者,其實(shí)百倍(《六國論》)

③吾孰與徐公美(《鄒忌諷齊王納諫》)

(二)連詞。

1.連詞。和,跟,同。

①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師說》)

②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赤壁賦》)

③然謀臣與爪牙之士,不可不養(yǎng)而擇也(《勾踐滅吳》)

④所以遣將守關(guān)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鴻門宴》)

(三)動(dòng)詞。

1.給予,授予。

①生三人,公與之母;生二子,公與之餼。(《勾踐滅吳》)

②我持白璧一雙,欲獻(xiàn)項(xiàng)王,玉斗一雙,欲與亞父(《鴻門宴》)

③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伶官傳序》)

④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孟子》)

2.結(jié)交,親附。

①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燭之武退秦師》)

②合從締交,相與為一(《過秦論》)

③與嬴而不助五國也(《《六國論》》)

④孰能與之?對曰:“天下莫不與也?!保ā睹献印罚?/p>

 3.參加,參與。

①騫叔之子與師。(《騫叔哭師》)

4.贊許,同意。

①吾與點(diǎn)也(《論語》)

②朝過夕改,君子與之(《漢書》)

③仁陷于愚,固君子之所不與也(《中山狼傳》)

(四)語氣助詞。通“歟”。句末語氣詞,表示感嘆或疑問。

①無乃爾是過與?(《《季氏將伐顓臾》》)

②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櫝中,是誰之過與?(《《季氏將伐顓臾》》)

③然則廢釁鐘與?(《齊桓晉文之事》)

④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唐雎不辱使命》)

十六、則

(一)連詞。

1.表示承接關(guān)系。譯為:就、便,于是。

①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勸學(xué)》)

②項(xiàng)王曰:“壯士!賜之卮酒?!眲t與斗卮酒。(《鴻門宴》)

③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fēng),其喜洋洋者矣(《岳陽樓記》)

2.表示條件、假設(shè)關(guān)系。譯為“(如果)……就……”“(要是)……就”“那么”。

①欲茍順?biāo)角椋瑒t告訴不許(《陳情表》)

河內(nèi)兇,則移其民于河?xùn)|,移其粟于河內(nèi)(《孟子》)

③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xiǎn)以遠(yuǎn),則至者少(《游褒禪山記》)

④故遠(yuǎn)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論語》)

3.表示并列關(guān)系。這種用法是兩個(gè)“則”連用,每個(gè)“則”字都用在意思相對、結(jié)構(gòu)相似的一個(gè)分句里,組成對象的句式,表示分句之間是并列關(guān)系??勺g為“就”,也可不譯。

①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師說》)

②入則孝,出則弟(《論語》)

③小則獲邑,大則得城(《六國論》)

④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hào)令;出則接遇賓客,應(yīng)對諸侯(《屈原列傳》)

⑤用之則行,舍之則藏(《論語》)

這種句式保留在現(xiàn)代漢語中,如“一則以喜,一則以懼”等。

3.表示轉(zhuǎn)折關(guān)系,用在后一分句,譯為“可是”“卻”“反而”。

①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師說》)

②手裁舉,則又超忽而躍(《促織》)

③至則無可用,放之山下(《黔之驢》)

④欲速則不達(dá)(《論語》)

4.表示讓步時(shí),用在前一分句,譯為“雖然”“倒是”。

①其室則邇,其人甚遠(yuǎn)(《詩經(jīng)》)

②治則治矣,非書意也(《韓非子》)

③善則善矣,未可以戰(zhàn)也(《國語》)

5.表示選擇關(guān)系。常和“非”“不”呼應(yīng),譯為“就是”“不是……就是”。

①非死則徙爾(《捕蛇者說》)

②齊國之諸公子,其可輔者,非公子糾則小白也(《韓非子》)

③非天質(zhì)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送東陽馬生序》)

(二)副詞。

1.用在判斷句中,起強(qiáng)調(diào)和確認(rèn)作用,可譯作“是”“就”。

①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岳陽樓記》)

②此則寡人之罪也(《孟子》)

2.表示限制,可譯作:只、僅、才。

①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兩小兒辯日》)

3.表對已然或發(fā)現(xiàn)的強(qiáng)調(diào),后敘述的情況實(shí)際上發(fā)生在前??勺g為“已經(jīng)”“原來”“原來已經(jīng)”“早就”。

①及諸河,則在舟中矣。(《崤之戰(zhàn)》)

②鄭穆公使視客館,則束載、礪兵、秣馬矣(《崤之戰(zhàn)》)

③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孟子》)

④臨視,則蟲集冠上(《促織》)

⑤使子路反見之,至則行矣(《論語》)

十七、者

 (一)助詞。

1.既表停頓,又指代人、物、事、時(shí)、地等,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漢語的“的”字結(jié)構(gòu),可譯成“……的”,“……的(人、東西、事情)”。

①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禪山記》)

②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送東陽馬生序》)

③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ā队伟U山記》

④言之,貌若甚戚者(《捕蛇者說》)

4.用在數(shù)詞后面,譯為“……個(gè)方面”“……樣?xùn)|西”“……件事情”“……種”。

①此數(shù)者,用兵之患也。(《赤壁之戰(zhàn)》)

②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岳陽樓記》)

③此三者,吾遺恨也(《伶官傳序》)

4.放在某些后置的定語后面,組成定語后置結(jié)構(gòu),相當(dāng)于“的”。

①馬之千里者(《馬說》)

②求人可使報(bào)秦者(《廉頗藺相如列傳》)

③村中少年好事者(《促織》)

④乃遣武以中郎將使持節(jié)送匈奴使留在漢者(《蘇武傳》)

⑤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荊軻刺秦王》)

5.放在主語后面,表示提頓,引出表語,構(gòu)成判斷句式,不必譯出。

    ①諸葛孔明者,臥龍也。(《隆中對》)

②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游褒禪山記》)

③當(dāng)立者乃公子扶蘇(《陳涉世家》)

6.用在“今”“昔”等時(shí)間詞后面,不必譯出。

①近者奉辭伐罪。(《赤壁之戰(zhàn)》)

②今者項(xiàng)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鴻門宴》)

③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ā抖Y記》)

7.放在分句的句末,引出原因,可譯作“的原因”,或不譯。

①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唐雎不辱使命》)

②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8.放在假設(shè)復(fù)句中,表示假設(shè),相當(dāng)于“如果……”、“……的話”。

①盡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游褒禪山記》)

②有復(fù)言令長安君為質(zhì)者,老婦必唾其面?。ā队|龍說趙太后》

③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鴻門宴》)

十八、之

(一)用作代詞,又分幾種情況:

1.人稱代詞??梢源?、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稱。譯為他、她、他們、它等。作賓語(或兼語),不作主語。

①我見相如,必辱之(《廉頗藺相如列傳》)代人,他

②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劌論戰(zhàn)》)代人,他們

③以刀劈狼首,數(shù)刀斃之(《狼》)代狼

④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過秦論》)代兵器

⑤肉食者謀之(《曹劌論戰(zhàn)》)代事

有時(shí)活用為第一人稱、第二人稱。

⑥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⑦且公子縱輕勝,棄之降秦,獨(dú)不憐公子姊邪?(《信陵君竊符救趙》)

2.指示代詞,表近指??勺g為這,通常作復(fù)指性定語。如:

①均之二策。(《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之二蟲又何知?(《逍遙游》)

③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師說》)

④公輸般為楚造云梯之械(《墨子》)

(二)用作助詞,情況比較復(fù)雜

1.結(jié)構(gòu)助詞,用在定語和中心詞之間,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漢語的“的”。

①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赤壁賦》)

②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曹劌論戰(zhàn)》)

③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櫝中,是誰之過與?(《季氏將伐顓臾》)

④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過秦論》)

2.結(jié)構(gòu)助詞,定語后置的標(biāo)志。

①馬之千里者(《馬說》)

②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yuǎn),則憂其君(《岳陽樓記》)

③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qiáng)(《勸學(xué)》)

④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傳》)

3.結(jié)構(gòu)助詞,賓語前置的標(biāo)志。構(gòu)成“之是”提賓句。

①宋何罪之有?(《公輸》)

②夫晉,何厭之有?(《燭之武退秦師》)

③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師說》)

④其李將軍之謂也?(《史記·李將軍列傳》)

4.結(jié)構(gòu)助詞。間隔主、謂語,取消句子獨(dú)立性,使這個(gè)主謂結(jié)構(gòu)擔(dān)任分句或句子的某個(gè)成分??刹蛔g。

①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師說》)

②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荊軻刺秦王》)

③臣之壯也,猶不如人(《燭之武退秦師》)

④王無異于百姓之以王為愛也(《孟子·齊桓晉文之事》)

⑤欲勿予,即患秦兵之來(《廉頗藺相如列傳》)

⑥予獨(dú)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愛蓮說》)

⑦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蘭亭集序》)

⑧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隆中對》)

⑨雖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

5.結(jié)構(gòu)助詞,間隔主語和介賓結(jié)構(gòu),或間隔謂語動(dòng)詞和它的直接賓語,可不譯。

①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孟子》)

②口之于味,有同嗜焉(《孟子》)

③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游褒禪山記》)

6.結(jié)構(gòu)助詞,作補(bǔ)語的標(biāo)志,可譯為“得”

①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氏璧》)

②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游褒禪山記》)

7.襯音助詞。用在某些時(shí)間名詞、副詞或動(dòng)詞的末尾,起調(diào)整音節(jié)的作用,無義,不譯。

①頃之未發(fā),太子遲之。(《荊軻刺秦王》)

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項(xiàng)脊軒志》)

③公將鼓之。劌曰:“未可?!保ā恫軇フ搼?zhàn)》)

(三)動(dòng)詞,可譯為“到”“往”“去”。

①輟耕之壟上(《陳涉世家》)

②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陳涉世家》)

③項(xiàng)伯乃夜馳之沛公軍(《鴻門宴》)

④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逍遙游》)

⑤卒之東郭墦間,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顧而之他(《齊人有一妻一妾》)

⑥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見之,曰:“牛何之?”(《齊桓晉文之事》)

    本站是提供個(gè)人知識(shí)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chǔ)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diǎn)。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jǐn)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diǎn)擊一鍵舉報(bào)。
    轉(zhuǎn)藏 分享 獻(xiàn)花(0

    0條評(píng)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píng)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欧美欧美日韩综合一区| 91亚洲国产—区=区a| 亚洲一区二区福利在线| 在线观看国产午夜福利| 久久三级国外久久久三级| 青青操视频在线播放免费| 亚洲一区在线观看蜜桃| 午夜激情视频一区二区| 一个人的久久精彩视频| 五月的丁香婷婷综合网| 少妇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亚洲欧美一区麻豆|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国亚语| 美女露小粉嫩91精品久久久|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你懂的| 97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 老司机精品线观看86| 有坂深雪中文字幕亚洲中文| 香港国产三级久久精品三级| 欧美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 国产日韩熟女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国产亚洲看不卡|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中文字幕精品少妇人妻| 精品香蕉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韩国产福利在线观看| 久热人妻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五月婷婷综合激情啪啪| 国产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久久亚洲国产视频三级黄| 亚洲成人免费天堂诱惑| 亚洲天堂精品在线视频| 一级欧美一级欧美在线播| 91久久精品国产成人| 日本高清二区视频久二区| 日本深夜福利视频在线|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欧美| 日韩欧美三级视频在线| 久久99一本色道亚洲精品| 国产精品不卡高清在线观看 | 精品日韩国产高清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