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立意 那“意”又是什么呢?意就是思想,就是詩詞的主題。 就是你要在詩詞中要表達的內(nèi)容。就是立你要表達的那個詩詞的主題思想。 二、立意的重要性 詩詞的章法結(jié)構(gòu),都是“形”的范疇,而詩詞內(nèi)在的東西就是要有情,有意境,有立意。 就像武功,任何一種武功光有架勢是沒用的,必須有內(nèi)力的支持才厲害,所謂有形無意的都是花架子。詩詞也是一樣的道理。
詩詞的功夫,可以分為三層:其上為立意,其次為言辭,其次為格律。格律和言辭,可以有專家,但立意是絕對沒有專家的。所謂做詩詞沒有專家,就是指立意的功夫絕不是專家所專有的。在這方面,每個人都可以。詩家的高下,不在詩詞格律的修養(yǎng)上分,而是在立意的功夫上分、在做人的境界上分。這一點,詩家不能不深思。 寫好一首詩詞的關(guān)鍵是情、意境和立意。“情是詩的基礎(chǔ)和支柱,情乃詩之魂,無魂則是僵尸” (尹俊語)。 情是詩之根,無情則無詩。寫詩不但要情,而且要激情、真情,才能出好詩。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指出:“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成高格,自有名句”。
詩詞的本質(zhì)是什么?流沙河說:“就是畫加話”。無象難為詩,無味則無詩。尹俊說:“意乃詩之骨,無骨則不成體態(tài)。”鄭邦利指出:“人云詩詞有三柱:即情感構(gòu)成詩之魂,思想構(gòu)成詩之骨,意象構(gòu)成詩之象。詩之有情感,有思想、有意象,猶人之有魂、有骨、有貌”。所以寫詩詞必先立意,必先立好意;煉詩必先煉意,修改詩必先修改立意。
立意至關(guān)重要,它甚至可以決定一首詩詞的存亡絕續(xù),非比一般。下面羅列一些名人談立意,以證其重要性。 杜牧:《答杜充書》說:“文以立意為主,”“詞彩章句為之兵衛(wèi)”。 王夫之說:“無論詩歌與長行文字俱以意為主,意猶帥也,無帥之兵,謂之烏合。 ” 張其俊在《詩詞煉眼》的“煉意”中指出:“意高則格高,意深則旨趣遠,意雅則情韻超凡脫俗?!?br>清人葉嬌然《龍性堂詩話》說:“作詩高手在煉意,煉格煉詞次之,詞格之煉,人恒知之,至煉意則未必知也。故知煉意者可與言詩?!?br>喬億說得更清楚:“落想凡近,取境平熟,縱謀篇煉氣再好,不為好詩。未嘗謀篇煉氣,遽欲逐字逐局細加推敲亦枉費功夫。蓋全體未安,如何遽商量字句也”。
三、詩詞立意有什么要求? 我們知道了什么叫立意和立意的重要性,那么該怎樣來立這個詞的意呢? 接下來我們從以下幾方面來闡述: (一)詞的立意要“新” 不“新”不“奇”,不能吸引讀者,平淡無奇令人難以卒讀,遑論其他。所謂新就是要有新的立意,物情厭歸,筆意喜生;拾人牙慧,為人不恥。 袁枚說:以出新意,去陳言為第一著。 李樹喜指出:意重在出新,同樣事物和題材的作品,新意往往就是亮點 尹賢指出:寫詩要注意避熟趨新。求新求真,始終是一切藝術(shù)不懈追求的目標之一。 臧克家提出詩要.“思想新、感情新、語言新”。李元洛指出:“不論是佳篇乃至精品,都離不開“新其意境、”“新其想象”、“新其語言”。陳中寅則提倡“求異思維”、“反向思維”、“超前思維”。其他還有“翻案法”等等說法,提法不一,意思相同,都指詩意要新。張安民說:“待有新意再賦詩.”所以說“詩無新意休輕作,平淡無奇莫浪吟?!?nbsp;
寫詩要認真煉意,不僅要煉“深”意,而且要煉“新”意,才有韻味。 句話,詩意要新,詩意貴新。 (二)立意要奇 所謂“奇”,就是立意要新奇、神奇、奇趣、奇妙之奇。好奇之心,人皆有之。蘇軾說:詩以奇趣為宗。 奇趣,因其奇,才有趣;奇與趣相連,趣與味相連,奇趣即味,味即詩。一字之奇可以使境界全出,如“紅杏枝頭春意鬧”之“鬧”?!霸破圃聛砘ㄅ啊敝芭?/section> 舉數(shù)例來說明: A.洞庭湖君山石碑詩云: 曾于方外見麻姑,聞道君山自古無。 原是昆侖山頂石,海風(fēng)吹落洞庭湖。 “曾于方外見麻姑”純屬神話,但說得活靈活現(xiàn),神奇之極?!霸诜酵庖娐楣谩奔儗偕裨?,但說得活靈活現(xiàn),神奇之極。詩人告訴我們,他曾神游八極之表,奇遇仙女麻姑。這個突兀的開頭似乎有些離題,令人不知它與君山有什么關(guān)系。其實它已包含有一種匠心。方外神仙正多,單單遇上麻姑,就有意思了。據(jù)《神仙外傳》,麻姑雖看上去“年可十八九”,卻是三見滄海變作桑田,所以她知道的新鮮事兒一定不少。且所說的君山“原是昆侖山頂石,是被“海風(fēng)吹落洞庭湖”的。可能么?昆侖山頂石,吹到洞庭湖中竟變成了一座君山,豈非又是奇中之奇。但讀者卻不認為是荒唐,反倒覺得奇趣無比,喜聞樂見,這就是詩貴新奇的特殊效應(yīng)。 B、楊逸明《元宵節(jié)漫筆》末聯(lián): 書生且把幽簾夢,包入湯圓手自搓。 奇思妙想的把幽簾夢包入湯圓中,而且親手慢慢的包好,搓圓。 豈非又是奇而且美么?
C、盛樹森《觀光衡山大源渡電樞紐》中有云: 漁人欲識詩中句,釣出紅鱗問仄平。 漁人可向紅鱗問話,而問的是漁人不懂的詩中之仄平,倒象魚兒也深諳詩詞格律似的,又豈不是新奇而有趣么? 太老婦人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塵。 養(yǎng)兒偏慣去為賊,偷得蟠桃獻母親。 以及朱元璋雞年歡宴作雞詩: 雞叫一聲撅一撅,雞叫二聲撅二撅。 三聲喚出扶桑日,掃敗殘星與曉月。 皆以奇趣流傳于世。這種寫法叫 “奇崛法”,亦稱 “逆挽法”, 或先平淡,后崛起;先驚險,后挽救。 如唐伯虎的《詠雪詩》、李調(diào)元的《麻雀詩》等亦屬此類,(三)詞的立意要立的“高”。 “高”與“深”相互包容,互為依存,相互促進,互為表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立意高的涵義有二種: 1、一是指詩詞的思想境界高。 即具有愛國主義的偉大思想和高尚的情操,及熱愛人民,關(guān)心群眾疾苦的博大襟懷等高貴品質(zhì)。 如文天祥的: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陸游的《示兒》 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吉鴻昌臨刑時,以大地作紙,用手銬作筆,為我們書寫了: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 皆是光昭日月,擲地有聲的不朽詩篇。2、二是藝術(shù)境界高,下面也舉兩例。 (1) 欲飛還斂,欲露還藏。 如石理俊在《欲飛還斂的聯(lián)想——詩詞審美小札》一文中所舉的辛棄疾《采桑子》下半闋的賞析文辭,即是藝術(shù)境界高之一范例,可謂精彩之至,茲摘要轉(zhuǎn)錄如下: “而今識得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nbsp; 這里“欲說”、表明胸中塊磊,不吐不快;“還休”,他的憂國憂民思想不容說得,只好今天的天氣了。 最妙的是末句“卻道天涼好個秋”一語,此乃“欲說還休”的最佳注腳。 剛說“欲說還休”,卻不直說出原因,而一下卻跳到“天涼好個秋”去了,直是“王顧左右而言他”之意。奇特跳躍,出人意表,引人遐思,比直接批判南宋偏安小朝廷茍且偷安,不思收復(fù)失地的效果,不知好到多少倍,真是風(fēng)流千古,妙不可言,韻味無窮的絕妙好詞。 同樣是批判南宋小朝廷茍且偷安,方式盡可不同。 林升的“暖風(fēng)熏的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是直接批判 李清照的《絕句》(項羽):“生當(dāng)為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是影射批判 辛棄疾的《采桑子》下闋是“欲飛還斂,欲露還藏”,是欲擒故縱式的批判。 方式不同,各臻妙境。 但辛詞構(gòu)思別致,亦莊亦諧,頗富情趣,使人喜愛,因而更具韻外之致。 (2)包孕豐富,意函多層。 如杜甫的七律《登高》的頸聯(lián):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就意涵八層:上下句各四層 游子作客苦,一層 有家歸不得更苦,二層 秋天作客苦,三層 懷愁登臺苦,居高憑遠,觸景傷懷,四層。 五層;滿懷艱難苦恨獨自登臺更苦,憂國懷鄉(xiāng),思念親人,情何以堪! 六層;抱病登臺苦,集國破家亡,疾病于一身,焉得不苦。 七層;老年多病獨登臺更苦,長期艱難苦恨誰為分憂。 八層;百年指一生。根據(jù)杜甫當(dāng)時的情況真是萬苦千愁,然而能在一聯(lián)中包函。老杜是怕回不了老家了。八層意思,確實古今罕有,所以有人把此詩譽作千古第一律詩是很有道理的,當(dāng)是立意高的又一典范。 (四)詞的立意要“深”。 “深”指含蓄雋永,蘊籍豐厚,藝術(shù)高超,精湛,使人回味無窮。下面也舉兩例。 1、含蓄蘊籍。 一般說來,詩貴含蓄曲折,含蓄曲折乃詩詞之大美。 司空圖《詩品》說:“不著一字,盡得風(fēng)流,”斯謂含蓄之善品矣。 嚴羽在《滄浪詩話》中所說的“語忌直,意忌淺,脈忌露,味忌短,”亦即此意。 丁芒說:“詩作多義解,詩無達詁,其實就是多用暗示、象征手法達到含而不露,這才是詩的最高境界?!?br>如劉禹錫的《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平常百姓家。”詩人以燕子之主人的變換,描寫了時代變遷,王侯第宅成了普通人的家的住處,以婉曲的構(gòu)思,表達了那種深沉的歷史感與滄桑感, 沒有一句議論而感慨無窮,含蓄雋永,耐人尋味。如石理俊在《復(fù)合運筆——詩詞審美小札》中例舉的李清照的“綠肥紅瘦”,即是飲譽千古的藝術(shù)修辭美的光輝典范。而且種種修辭元素,一經(jīng)形成“綠肥紅瘦”便產(chǎn)生質(zhì)的飛躍,出現(xiàn)嶄新的詩意。不僅如此,它反映出經(jīng)風(fēng)歷雨中此長彼消事物的運動與變化,“綠肥紅瘦”是對立統(tǒng)一的新鮮、獨特的形象,這詩句閃爍著自然辨證法的光輝,這可謂藝術(shù)修辭的千古絕唱,真可謂高之又高了。古往今來名句佳章極多,上面所舉數(shù)例只是說明立意必須“新、奇、高、深”,實難縷述。 (五)填詞要立意境和意象。 意境就是你情緒產(chǎn)生的環(huán)境,也是你抒發(fā)思想的境界。這個意境可能是真實的,也可能虛擬的,只是你臨時搭建的一種氛圍,也可能是二者融合的或?qū)嵒蛱摰囊粋€場景。 意象,就是或人或物,或山或水,總之是你可以寄托情感的一種事物。意境有了,不見得你就能寫下去。 為什么呢?因為意境只是個平臺,在這個平臺上要有東西“唱戲”才對。這個“唱戲”的東西就是意象。有了它,你便可以在你設(shè)計的環(huán)境里,盡情地去圍繞它抒發(fā),或描寫、或刻畫、或寄寓一種情思、或陳述一種情緒。 如:山,快馬加鞭未下鞍。驚回首,離天三尺三。(十六字令,毛澤東)這里“山”和“天”,既是意境也是意象,從意境看它呈現(xiàn)了戰(zhàn)事頻仍時期的一個大環(huán)境,從意象看它直接表現(xiàn)了“高”、“險”、“遠”的內(nèi)涵,雖未直接刻畫卻是人人共知的。
詞中確切的意象是“馬”,詞人對馬的刻畫只有一個“快”字,而圍繞著馬卻連用了三個動作性詞語“加鞭”、“未下鞍”和“驚回首”,共同寄托了詞人無所畏懼、傲視天下的寬闊胸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