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云山是道教名山,看文化的原生態(tài),它比青島嶗山要更有味道。 嶗山靠海,青島的海派文化的滲透,使得嶗山道場多少有點腥味。 而齊云山深居漢文化腹地,它的道場屬于內(nèi)斂、厚重型。 這個恢弘的道觀是我見過的最宏大的道場了。 它非常獨特,雕像、廟堂、刻碑大多依山而建,有的與山石一體,就勢而為,毫無刻意。 我始終認為天的古典理念實在要打開去看,做開放式的解讀。 天始萬物,地生萬物,人成萬物。 天的概念和地不同,除其自然屬性以外,它的整套體系都是先人造的,是古人對天的大膽假設(shè)。 想想就奇特,祖先們在不同時段造就、完善了“天”這樣的東西,卻又來讓自己的同類膜拜,讓后人在社會層面上一代一代去研究、敬服。 于是,從天倫、天序的排設(shè),到人倫、秩序的建立,就有了依據(jù),有了底氣。 實則,天由人心而生,無心無天。 沒有天理,只有心理;沒有天子,只有心里的恐懼。 最奇妙且耐人尋味的是,天由人心而設(shè),卻又是安放人心的居所,一代又一代的造設(shè)、安放,遂成天道, 我有個很深的成見,對道教的偽科學(xué)性以及養(yǎng)生、長生的荒謬看法非常壞;一言以蔽之,土里土氣的莫測高深,毀人生命。 也許是在史書里見過太多的負面例子而形成的吧。 就文化形態(tài)看,其博大和輝煌感確確實實遠不及儒佛,就是和伊斯蘭教堂比,不管道觀多氣派,總有很低檔的感覺。 一千八百多年前,那個叫張道陵的所謂天師創(chuàng)立道教的時候,他想的是形成長生不老的技術(shù)和人間權(quán)威,這是道教最令人著迷之處,你看看現(xiàn)世的老頭、老太太,有多少被包治百病的養(yǎng)生藥丸騙到的,就知道長生不老、駕鶴西去不管多虛妄都會令人向往。 但這也是它的硬傷,因為長生不老實在是太有難度了;不像佛教,以前世、今生、來世解了這個套。 實際上道教也有許多有益的東西,它奉的老子、莊子那樣的道仙,絕對要比孔子編編整整富有創(chuàng)造力,中國最古老、最偉大的思想家非老子莫屬,而最瑰麗的古老文學(xué),出自莊子之手。道教供奉的黃老之說,造就了中國歷史第一個能看得見文景之治,中國的第一個盛世。其它像辯證法、五行說等等,都是人認識世界的光照。 在齊云山觀賞道教的文化遺跡,細看細琢磨,非常有意思。 據(jù)說,這“壽”是慈禧太后親筆,摸摸有好壽運。 我真的不理解道教的后繼者為什么這么沒文化,這位在中國激蕩的變革年代,力不從心的駕駛過中國這艘巨艦,搞到國破民困的地步而招致后人唾罵的老太婆,何來如此神通? 她自己的壽都不在自己的手心里。 乾隆的御筆,那色彩幾百年不變,經(jīng)道士們渲染,當(dāng)?shù)厝藗鳛樯衿妗?/span> “天開圖畫”真的是大徹之語。 黃庭堅《王厚頌二首》其二說:“夕陽盡處望清閑,想見千巖細菊斑。人得交游是風(fēng)月,天開圖畫即江山?!?/span> 這才是賞讀自然的妙語。 在山里,不一會總有鞭炮響起,那是還愿的在拜謝了。 導(dǎo)游說,這里請愿很靈驗的;他顯然比的是九華山。 我還是喜歡放下宗教的羈絆,單純的去看歷史沉寂物,在其中去想不同時代的人言語、文化的表達方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