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印象派大師梵高,“克利希大道”,1887年。該作筆觸瑣碎繁雜,深受修拉新印象派影響;右方樹木的橫線筆法,仿佛清新的空氣在流動,與前景錯致有序的色線相呼應,構成奇妙的空間動感;色彩受日本版畫影響以柔和的淡紫、淡褐與藍色為基本色調;本作通過色彩視覺混合、相互滲透和筆觸的輕妙律動,充分表現出早春的氣氛 。 梵高幾乎不用平涂手法。他的人像的背景即使是一片單純的色調,也憑其強烈韻律感的筆觸推進變化極微妙的色彩組成。就像是流水的河面,其間還有暗流和漩渦。人們經常被他的畫意帶進繁星閃爍的天空、瀑布奔騰的山谷……吳冠中談梵高。(“春釣”,1887年,美國芝加哥藝術研究院藏) ? 后印象派大師梵高認為“畫面里的色彩就是生活里的熱情,尋找它,保存它。這不是小事情,未來的畫家就是尚未有過的色彩家?!保ā安宛^內景”,1887年,荷蘭克羅勒穆勒美術館藏) ? 后印象派大師梵高,“意大利女人”,1887年,奧賽館藏。畫中沒有自然光線,只靠色彩的明度、彩度變化就產生很強的立體感;黃藍、紅綠補色系的服飾濃艷浪漫,是意大利人的性格,厚樸的造型,是他對她的贊許;燦爛如金的單一背景,如太陽般灼熱地嘶吼,與人物構成簡與繁、亮與郁、動與靜的和諧平衡視感。 ? 梵高,”日本藝術“,1887年 歌川廣重,”江戶名所百景之大橋暴雨“,1857年 后印象派大師梵高極其推崇日本的浮世繪藝術,上圖是他1887年臨摹的歌川廣重1857年所作之“江戶名所百景之大橋暴雨”,基本就是原圖加上明暗透視關系,可以看成是他將浮世繪平面散點透視融入自己風格的開始。描摹的水平應該還是不錯的,要說最糟糕的,應該是畫作周圍的漢字書法,這都什么呀?! 梵高,”日本系列(向歌川廣重致敬)“,1887年,阿姆斯特丹梵高美術館藏 歌川廣重,”江戶名所百景之龜戶梅屋鋪“ 上圖是后印象派大師梵高1887年臨摹的歌川廣重“江戶名所百景之龜戶梅屋鋪”,時間應該晚于“大橋暴雨”:明暗透視法完全放棄,背景紅黃單色運用明顯有成熟期影子,色彩關系不準確使畫面不夠響亮。書法仍是一如既往地糟糕,這對熟練掌握五國文字的他顯然是個不小打擊,以至于再也沒看到他做這方面的嘗試 ?。 我從青少年學畫時期起,一見梵高的作品便傾心,此后一直熱愛他,到今天的這種熱愛感情無絲毫衰退。我想這吸引力除了來自其繪畫本身的美以外,更多的是由于他火熱的心與對象結成了不可分割的整體,他的作品能打動人的心靈。--吳冠中談梵高(“巴黎郊外”,1887年) ? 后印象派大師梵高,“森林中的小徑”,1887年,荷蘭梵高美術館藏。他曾在給弟弟提奧的信中寫道:”多出去走走,親近大自然,因為這是真正能夠更好地學習和理解藝術的方法。畫家應該理解自然,然后再去熱愛它,那么自然也會教會我們如何去觀察和欣賞?!罢驗榇?,普普通通的風景在他的筆下也會變得美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