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順德頭一天,不再是平日里出差工作的忙碌,有的是時間去陳村吃個粉,到酒店打個盹,再跑出去吃雙皮奶炸牛奶牛雜和魚生。 尋的都是一些本地的名店,有的是《尋味順德》里邊拍過的店,有的則是本地人介紹。但有一點相同,這些都是順德最本土的滋味。 老板是本地人,廚師是本地人,連服務員都是本地人,懶散的,篤定的,心不在焉而又熟練無比的,開口都是標準的順德土話,要見到我尷尬而勉強的在舌頭打結中蹦出幾句外省人聽不懂廣東人不明白的粵語,才會微微一笑,開始用夾生的普通話來問你要些什么菜。 有時候想想,這該是怎樣一種幸福?在自己的家鄉(xiāng),堅守著自己習慣的味道,等待著別人的共鳴和歡呼。同鄉(xiāng)們的認可,外鄉(xiāng)人的朝圣,以及愈傳愈遠的口碑。在狂熱的歡呼中寵辱不驚,淡淡的回應:這只是我自小吃慣的味道而已。 反過來說,另一種體驗就是無以言表的悲哀了。來幾個遠方親友,想帶他們嘗嘗家鄉(xiāng)味道,掰半天手指頭,卻找不到一家靠譜的。最后決定進了個百年老店,跟服務員說家鄉(xiāng)話居然壓根聽不懂,談起幾個傳統(tǒng)名菜,服務員瞠目結舌說要去問問廚房,廚師說有,等半天端出來,卻徒有其名,或者形似神不似,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原來廚師也是外地招來的半路出家。 稍稍統(tǒng)計了一下,那些個能夠將一種家鄉(xiāng)傳統(tǒng)滋味打響牌子,做出口碑,成為一地名菜的人,往往不是職業(yè)廚師出身。廚師會的太多,紅案白案,煎炒烹炸,魚羊雞鴨,要開館子,菜單拉出來厚厚一疊,廚房冰箱里永遠藏著無數(shù)菜品等候解凍下鍋,恨不能每周都要弄點新意出來。產(chǎn)品線拉太長,反而是沒有重點。不像半路出家,被生活逼到無處可去的人,想著自己還有一點這方面的手藝,去尋找著腦海中最精彩的味道記憶,用心把它復制出來,戰(zhàn)戰(zhàn)兢兢,讓街坊鄰居品嘗著,游走于期待和絕望之間,等待著反饋的審判。一旦反響還不錯,越發(fā)如履薄冰一樣堅持著,不讓這味道走偏,努力經(jīng)營這養(yǎng)家糊口的本份。創(chuàng)業(yè)并不難,難的是保持一貫水準。 這樣,才成為一地一味的代表性店家,才會有全村,全鎮(zhèn),全區(qū),全市,全國乃至全世界的人趕來試一試傳說中的味道。也有些老板膽氣粗的,覺著自己本事不止如此,于是拓展業(yè)務,做些其他的配套菜肴,有做得好的有做得差的,但有一樣,就是他本來的那道招牌菜,一定不能丟,這道菜只要一掉鏈子,全都完了。 有時候想想,要嘗到一種好味道,還得靠別人的生活所迫,而不是信念堅持……也是無奈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