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那位研究生姑娘坐上那臺奔馳CLS的引擎蓋,而寶馬又推出全新一代三系的時候,筆者的同事曾說道:這或許是寶馬在中國市場追上奔馳的最好機會??墒?,奔馳GLB的誕生,或許會讓寶馬以及絕大多數(shù)豪華品牌在中國的SUV市場上顧此失彼。 童濟仁汽車評論 編輯丨韓熙源 當我們看到那臺造型方正、表情硬漢、頭頂雙射燈、腳踩大尺寸AT越野輪胎的奔馳GLB概念車時,我們都認為它會奪去新款鈴木吉姆尼“Baby G”的稱號。 可在量產(chǎn)版本亮相之后,我們卻大跌眼鏡。這并不是一臺小尺寸的硬派SUV,全車唯一與越野有關的亮點配置,僅有那選裝的Multibeam幾何多光束大燈的越野照明功能(還不是頭頂?shù)哪莻z),它能夠在非鋪裝路面上提供更大的照明面積。 然而,這臺GLB依舊有著足夠的殺傷力,因為它是豪華品牌在中國市場的首臺緊湊型7座SUV。究竟,這臺GLB是一臺怎樣的車?而它的出現(xiàn),又會對市場產(chǎn)生怎樣的影響? ▎GLB究竟是一臺怎樣的車? 首先,這依舊是一臺很典型的奔馳車。GLB的內(nèi)外飾設計依舊延續(xù)了典型的奔馳家族設計,前臉與車燈等主要設計元素均與GLA以及GLC有著明顯的關聯(lián)。而內(nèi)飾的10.25英寸雙聯(lián)屏、MBUX信息娛樂系統(tǒng),以及極具設計感的三連圓形空調(diào)出風口等設計與配置,均代表了奔馳最新也最具科技感的內(nèi)飾設計手法。 雖然有著濃郁的家族設計氣息,但是從某種程度而言,GLB的顏值甚至更高。新車的線條運用比自己的大哥與小弟都更加平直更具力量感,可謂是“GLX”家族中在外觀方面與G-Wagon最為接近的車型。而且,車窗的面積占據(jù)了車側(cè)與車尾較大的比例,讓腰線位置更加接近于黃金比例分割線。如果你對于GLC前身GLK的硬朗線條更為懷念的話,這臺GLB說不定能夠進一步滿足你的視覺追求。 但是,對于那些對車側(cè)比例要求更高的看官來說,這臺GLB并不能輕易的滿足他們,因為它車側(cè)的比例顯得有些失調(diào)。前后懸極短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是過短的后懸會一定程度影響車側(cè)視覺效果的和諧度;車尾的造型就像英菲尼迪QX80一樣的平直,顯得不夠活潑;此外,車側(cè)的窗沿線條也沒有幫上什么忙,后門上的那一處上揚與蔚來ES8如出一轍,就像是設計師在畫這里的時候不小心打了一個噴嚏。 當然了,GLB如此的車側(cè)造型設計并非由顏值主導,而是為了更好地服務車內(nèi)空間。雖然這是一臺緊湊型SUV,但奔馳破天荒地給它塞了七個座位。而GLB精煉的前后懸以及充滿力量感的“方盒”造型,更是為車內(nèi)創(chuàng)造更多的承載空間。 而從國外媒體的測試來看,雖然第三排的乘坐體驗以及滿載情況下的后備箱承載能力并不盡如人意——官方表示第三排適合兩名不超過168cm的乘客乘坐——但對于一臺車長僅為4634mm的SUV來說,與同尺寸MPV擁有類似內(nèi)部空間的表現(xiàn)已實屬不易。 關于動力,GLB將使用奔馳全新一代的動力總成,代號為M282的1.3T引擎以及代號為M260的2.0T引擎,預計將分別搭配7速與8速的雙離合變速箱。從這套人畜無害的組合也可以看出,這臺GLB更加專注于日常使用的合理性與經(jīng)濟性,而非加速性能與駕駛樂趣。有消息稱,奔馳后期可能會追加GLB 35 AMG版本,但筆者認為,這就像Sprinter 63 AMG一樣沒有意義。 ▎GLB會如何定價定位? “徘徊在A與C之間”,這臺GLB的定位自然而然地落在了GLA與GLC之間,但在車型的設計理念與目標群體設定方面,GLB卻與自家的倆兄弟截然不同。 先看小弟,GLA的緊湊身段與圓滑設計更接近于一臺跨界車的設計風格,也有不少人將GLA劃入Coupe SUV的范疇,明顯是一臺更適合單身青年或年輕家庭使用的“二人世界之車”;反觀大哥,GLC的定位則要更高,加長后超過2900mm的軸距令GLC坐實了“大五座豪華家用SUV”的身份,除了滿足偶爾的五人出行需求之外,GLC更多地起到了體現(xiàn)車主身份的象征作用。 相較用品牌形象與車型定位滿足車主的虛榮心,GLB對于全家出行的實用性有著更為極致的追求。與全新A-Class相同,GLB基于奔馳第二代MFA前驅(qū)平臺打造,而這一平臺的優(yōu)勢之一便是提高了車內(nèi)空間的利用率。而且,雖然GLB定位于緊湊型SUV,但是它的軸距達到了2829mm。在緊湊的車身尺寸內(nèi)獲得更多的空間,這顯然能夠更深層次地滿足中國家用消費者對于靈活實用性的需求。 所以說,“這臺GLB是GLA他哥或是GLC他弟”的說法并不夠準確。從設計風格和七座布局來看,它更像是自家北美大舅GLS的縮小版;而從產(chǎn)品定位與車型關系來看,GLB更像是加大增高的B-Class,削弱了個性象征,增強了實用性能。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這臺GLB并非出自德國人之手,而是奔馳專門針對北美與中國市場所開發(fā)的車型。北美市場的車型由墨西哥工廠生產(chǎn),部分流往其他市場,而中國市場的車型自然由北京奔馳所生產(chǎn)。這也是為何這臺GLB能夠更加深層地滿足中國家用消費者的需求,以及長得有一些像GLS的原因。 明白了車型的身世之后,GLB的定價自然也會比較容易猜測。由于這是針對中國市場研發(fā)的車型,所以大概率不會出現(xiàn)先進口后國產(chǎn)的過渡過程。另外,由于國產(chǎn)后的GLB與GLA的關系類似于進口的A-Class與B-Class,所以GLB的起售價應該與“A和B的微妙關系”一樣。 現(xiàn)款GLA的指導價為26.48-38.58萬元,GLC的起售價為39.08萬元。與GLA同樣出自MFA平臺的GLB起售價應會略高于GLA,而頂配車型由于尺寸與七座的關系,同樣會比GLA略高。因此,《童濟仁汽車評論》預測國產(chǎn)奔馳GLB的售價會在28-40萬之間。 如果以這個售價上市,我們不妨來看看GLB與同級別、同價位SUV的關系。以前,如果想選購一臺30萬元左右的七座SUV,基本逃不開漢蘭達這個選項,而奔馳GLB上市后,盡管較小的車身尺寸會讓其空間實用性有所不足,但是對于“只要有”第三排就可以的消費者而言,奔馳的品牌價值也許會有更加強烈的影響。 另一方面,對于一眾五座的豪華品牌緊湊型SUV而言,奔馳GLB會兼具品牌與實用性的優(yōu)勢。在國產(chǎn)A級上,奔馳已經(jīng)玩出了類似的套路,用略大的尺寸、介于高低兩個級別之間的價格,同時對競品兩個級別的潛在消費者產(chǎn)生影響,如今的GLB同樣如此。而這種差異化,幾乎只有奔馳能夠做到。 ▎GLB會對市場產(chǎn)生怎樣的影響? 在家用出行需求的刺激下,在緊湊與合資車型市場中,MPV、SUV、奇怪的轎車等各種形式的三排座車也在逐漸升溫。但是,在豪華品牌市場中,大家似乎并不樂意跟隨這場熱潮,多座車更多只存在于定位較高的大尺寸SUV車型之中。 豪華品牌市場中的多座車,主要集中于三大領域:日系品牌的高端硬派SUV,如雷克薩斯LX570、英菲尼迪QX80;針對北美市場研發(fā)的全尺寸SUV,如林肯領航員、寶馬X7等;以及被歐洲人稱為“School Bus”(校車)的中大型SUV,如奧迪Q7,沃爾沃XC90等。這些多座車都有著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接近甚至遠超過七十萬的起售價。 而當我們把目光下探至低價位市場時,我們會發(fā)現(xiàn):這些注重實用性的多座車真的是寥寥無幾。MPV市場幾乎全軍覆沒,僅剩下一臺造型怪異,存在感極低的寶馬2系Grand Tourer;而在中型SUV市場中,也僅剩下一臺不溫不火的路虎發(fā)現(xiàn)神行。 但是,僅筆者認為,豪華品牌親民多座車的缺失,并不代表市場不需要這樣一臺車,更多的是由于豪華品牌在中國市場的嘗試還不夠大膽和深入。寶馬2系GT的定位有些尷尬,一臺小尺寸的豪華品牌7座MPV,這很難令消費者所接受;路虎發(fā)現(xiàn)神行或許是與GLB最為接近的車型,但7座版本僅存在與指導價45-50萬元的兩臺高配車型中,而且由于品牌形象、產(chǎn)品硬實力以及后期耐用度方面的問題,這臺“小巧”的7座家用SUV注定無法“大熱”。 而在奔馳GLB上,這些問題或許并不會出現(xiàn)?!坝矟h”的造型與SUV的身段更受到中國消費者的青睞;MBUX的下放令消費者可以花最少的錢享受到奔馳最新的科技;而奔馳品牌在國人心目中的地位依舊是高大的,即使引擎蓋上坐著一個姑娘。 此外,在整個豪華品牌緊湊級SUV市場中,GLB也能夠憑借其空間擁有足夠的優(yōu)勢。奧迪Q2L、Q3,捷豹E-PACE,沃爾沃XC40,甚至尺寸明顯更大的凱迪拉克XT4,都飽受著消費者對于后排空間不足的詬?。槐槐娙藨蚍Q為“寶馬品牌后排空間最大SUV”的X1,也同樣在座椅個數(shù)的戰(zhàn)爭中被GLB挑落馬下,只能等待換代后再戰(zhàn)一場。 豪華品牌緊湊型SUV的開創(chuàng)者是奧迪Q3,雖然車身尺寸不大,但是彼時的市場競爭者幾乎都是同樣的類型與水準。然而這并不意味著豪華品牌緊湊型SUV的潛在消費者沒有對于空間與實用性的追求——直到換代加長的寶馬X1出現(xiàn),這款車型直接將潛藏于深處的需求挖掘出來,而且獨一無二的特性也讓寶馬X1在銷量上將競品遠遠甩在身后。 可見,當品牌形象于產(chǎn)品實力接近時,車內(nèi)空間依舊是消費者在選購環(huán)節(jié)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因素?!熬沸≤嚒钡睦砟钤跉W洲確實很吃香,但在“以大為好”的中國市場,情況卻有所不同。 因此,奔馳GLB的出現(xiàn),不僅填補了奔馳在這一級別功能取向的空白,形成對寶馬X1領跑地位的挑戰(zhàn),也能夠讓奔馳GLA放下包袱,全力競爭運動化、個性化市場。如果看未來奔馳與寶馬在緊湊型SUV市場的布局,都會形成功能+運動的產(chǎn)品組合——奔馳GLB+GLA和寶馬X1+X2。然而此時,最難受的也許就是奧迪了,“小與更小”的Q3+Q2L組合,即便是未來通過終端優(yōu)惠獲得了價格優(yōu)勢,但是市場容量依舊十分有限。 ▎寫在最后 BBA似乎冥冥之中有輪回,在奔馳依靠新一代產(chǎn)品獲得了銷量與利潤的雙豐收,重新回歸德系三強的競爭并占得優(yōu)勢后,寶馬則從去年開始發(fā)起了反擊。當行業(yè)內(nèi)普遍認為今年寶馬有可能通過X3的增量和3系的換新競爭BBA頭名時,奔馳卻打出了一張讓人意想不到的非常規(guī)牌。非常規(guī)不僅僅在于其車身形式,同樣也是在新一代奔馳設計理念開始出現(xiàn)審美疲勞時,GLB“回歸”上一代奔馳的某些設計理念反而可能讓人眼前一亮。 豪華品牌的競爭,同樣開始進入了本土化的比拼階段,對于中國市場的重視程度以及為中國消費需求量身打造車型的意愿已經(jīng)對在中國市場的表現(xiàn)起到了決定性作用。而這臺GLB,極有可能因其對存在潛在可觀增量細分市場的開拓,成為奔馳在SUV市場的X因素。 版權聲明:本文為《童濟仁汽車評論》獨家稿件。歡迎任何形式的轉(zhuǎn)載,但須注明出處為《童濟仁汽車評論》和撰寫作者。如有任何侵權行為,侵權者將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