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這首古詩,一直存在于小學課本,教育了一批又一批的紅領(lǐng)巾。 那么作者本人,也是這么勤儉節(jié)約、悲天憫人嗎? 不一定。 這天,李紳正在家里歌舞升平。 酒過三巡,看著滿桌的美味佳肴,還有最寵愛的歌姬杜韋娘,舞姿翩翩,分外妖嬈,李大人心滿意足,覺得生活十分美好。 此時,他并不知道,敵軍還有30秒到達戰(zhàn)場。 歌聲悠揚,紅袖飄香。李紳搖頭晃腦,全身放松,猶如芒果臺的觀眾,深情,專注,陶醉其中。 突然下人來報:蘇州刺史劉禹錫求見。 Duang——聽說偶像到訪,李紳興奮到酒醒,連忙起身相迎。 主賓落座,觥籌交錯。 未幾,劉禹錫詩興大發(fā):
李紳不解:“‘斷腸’是幾個意思?是說我太鋪張,還是你看上了杜韋娘?” 劉禹錫壞笑:“這事不能說得太細……” 李紳眼珠一轉(zhuǎn):“我可是寫過《憫農(nóng)》的人,從弘揚主旋律、塑造高大全的角度而言,只能是后者。如此……” 劉禹錫搶過話來:“如此就將韋娘贈與在下吧?!?/span> “套路深,好扎心”,李紳長嘆一聲,只得應(yīng)允。 劉禹錫哈哈大笑:“多謝李司空,請原諒一個五行缺貶的小吏,只能借此聊以慰藉?!?/span> Wha-a-a-a-t!劉禹錫五行缺貶? 你沒聽錯,劉禹錫的一生,的確是起起落,起落落,落落落…… 2 其實,劉先森的青少年時期,一直很順利。 九歲時,他便拜詩僧皎然、靈澈為師,學習寫詩。除了吃飯睡覺,大部分時間,都泡在寺廟,聽講座,寫摘要,體悟詩歌之精妙。 好在錦繡大唐,這種線上線下的分享,都不需要鈔票。劉禹錫跟著老師后面,學到了不少技巧。 他的詩歌里,常常蘊涵哲理,想必與童年的兩位老師,不無關(guān)系。 此外,愛讀書的劉禹錫,還擅長岐黃之術(shù)。 官員崔抗之女,患有心痛癥,四處求醫(yī)無果,命懸一線,危在旦夕。 望聞問切的程序尚未走完,劉禹錫就開出了一味生地黃。 崔女服下后,吐出一穢物,隨即痊愈,讓崔抗高興得差點以女相許。 此事后來被作為經(jīng)典驗方,錄入劉禹錫所著的醫(yī)書《傳信方》。 多才多藝的少年郎,自然前途無量。 貞元九年,二十二歲的劉禹錫進士及第,隨后又通過了吏部銓試,被授職太子校書,當上了東宮的圖書館館長。 那里的海量資源,讓他受益匪淺。 天文地理,八卦周易,鴻篇巨制,武功秘籍,哪里不會點哪里,劉禹錫再也不用擔心自己的學習啦。 在東宮,他還結(jié)識了太子身邊的大紅人,侍讀王叔文。正是這個人,影響了劉禹錫的一生。 公元805年,太子即位,是為順宗。 隨后,王叔文推行了一場轟轟烈烈的運動,打擊宦官勢力,革除政治積弊,史稱“永貞革新”。 劉禹錫作為核心成員之一,先是被提拔為監(jiān)察御史,很快又轉(zhuǎn)屯田員外郎,協(xié)理全國財稅大權(quán),一時間,炙手可熱,前來行卷拜訪者,絡(luò)繹不絕。 正當劉禹錫和王叔文,紅塵作伴,活得瀟瀟灑灑,策馬奔騰,共享人世繁華之際,突然就變天了。 太子李純軟禁了順宗,提前登基。 從此,改革派的太陽不再上升,地球不再轉(zhuǎn)動,春夏秋冬不再變換,花草樹木全部凋殘。 王叔文被賜死,王伾(pī)被貶為開州司馬,劉禹錫與柳宗元等六名骨干被外放為刺史。 可能新皇覺得還不解恨,不到一個月,又將六人全都貶為司馬,并在圣旨里黑體加粗:縱逢恩赦,不在量移之列。 也就是說,以后有什么太后壽辰、太子結(jié)婚,天下大赦,劉禹錫和他的戰(zhàn)友們,都無法沐浴恩澤。 這便是著名的“二王、八司馬”事件。 從此,劉禹錫的仕途被包裹得嚴嚴實實,宛若順豐,不再順風。 3 在貶往朗州(湖南常德)的途中,劉禹錫相當郁悶:
但過了不久,劉禹錫的心態(tài),立刻就調(diào)整了過來:
瞧這架勢,劉禹錫不應(yīng)該字夢得,應(yīng)該字樂天啊。 其實,他和樂天,也就是白居易,早就惺惺相惜,滿滿的深情厚誼。 當劉禹錫遠在朗州之時,白居易正是翰林學士。 雖屬天子近臣,但對于老劉這類重罪之臣,白大學士也不敢在皇帝面前輕舉妄言。 為了安撫劉禹錫受傷的心靈,也為了過一把詩文唱和的癮,白居易堅持日更,寫了百余首詩作,打包傳給了劉禹錫。 劉禹錫收到白詩,自然不甘示弱,除了答謝白居易:
也與被貶江陵的元稹互動頻頻:
為了顯擺自己,不僅能熬雞湯,也能曬干貨,在朗州期間,劉禹錫還與韓愈、柳宗元書信往來,探討宇宙、自然和哲學,寫下《天論》三篇,提出了天與人“交相勝,還相用”的觀點。 所以,雖為貶官,劉禹錫并不孤單,微信群里,整天都是未讀消息的小紅點。 也正因如此,當楓葉漸紅、秋意漸濃,朋友圈里滿是悲秋之詞的時候,劉禹錫卻連連擺手:NO NO NO ,你們的詩歌有點Low:
4 樂觀的人,運氣都不會太差。 轉(zhuǎn)眼,劉禹錫在朗州已經(jīng)待了十年。 公元815年,在宰相李吉甫的努力下,四十四歲的劉禹錫,終于和柳宗元一起,等到了回京待用的詔書。 臨近長安,聽到長樂鐘聲響起,劉禹錫恍若夢里:
“十年之前,我就認識你,你不屬于我,我們還是一樣,陪在一群陌生人左右,走過漸漸熟悉的街頭……” 劉禹錫一邊哼著小曲,一邊東游西走。不知不覺,來到玄都觀的門口。 看到觀內(nèi),已是桃花滿樹,游人如織,與十年前相比,大有不同。 聯(lián)想到自己的境遇,劉禹錫不由得感慨萬分,賦詩一首:
言簡意賅,卻意味深長:朝中的各位權(quán)貴,當年我正火的時候,還沒你們什么事呢。 此言一出,滿城嘩然。 宰相武元衡等一眾官員,頓覺如芒在背,坐立難安,立馬在憲宗皇帝面前參了一本,說劉禹錫罪臣之身,不思悔改,公開嘲諷君臣,是為大不敬。 憲宗很生氣,后果很嚴重。 第二天,劉禹錫和柳宗元就接到了圣諭:劉任播州刺史,柳任柳州刺史。 播州就是貴州遵義,人口千余人,寸草不生。到那里任職,等同于流放。 柳宗元當場嚎啕大哭:“播州不是人居住的地方啊,夢得尚有八旬老母,若赴播州,必定死于車馬顛簸。 我愿‘以柳換播’,即便因此獲罪,也至死無憾?!?/span> 患難見真情,柳宗元此舉,真乃高風亮節(jié),義薄云天。 憲宗皇帝也深受感動,遂改任劉禹錫為連州刺史。 經(jīng)此一劫,劉柳關(guān)系更鐵。出長安后,二人一路同行,至衡陽才分別。 [再見]、[拜拜],[微笑]、[抱拳],[握手]、[擁抱]……所有的表情都用光了,劉柳還是戀戀不舍:
你送我一程,我送你一村,再送我,又送你,如此回環(huán)往復,情深意長,鞋子都磨破了好幾雙,兩個人才揮淚告別,遠赴他鄉(xiāng)。 四年后,劉母仙逝,劉禹錫回京守孝。他與柳宗元約定,到衡陽再相聚。不料剛到衡陽,卻驚聞柳宗元離世。 晴天霹靂,劉禹錫悲傷不已:
5 丁憂結(jié)束,在好友元稹的幫助下,劉禹錫改任夔州刺史。 夔州位于巴蜀,環(huán)境比連州要好很多。 雖是外放官員,劉禹錫樂觀依然。除了勤于政事,他還寫了許多清新明快的小詩:
三年后,先皇駕崩,敬宗即位。 經(jīng)朝中好友努力,劉禹錫調(diào)任和州(安徽和縣)刺史。 由夔至和,路過西塞山和洞庭湖,劉大詩人觸景生情,連連更文:
到了和州,劉禹錫卻攤上了奇葩事。 當?shù)氐目h令是政敵舊部,處處刁難。故意安排新來的劉大人,住在五環(huán)以外的三間民房。 劉禹錫覺得還不錯啊,坐擁半江尊貴,美景一覽無遺,剛搬進去就寫了一副對聯(lián):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 呦呵,還挺嘚瑟??h令一看不行,便以民房不安全為由,將劉大人遷至北門,房子小了一半。 劉禹錫一看,還是在江邊,屋旁栽有楊柳,景觀甚好,又新寫了一副對聯(lián):楊柳青青江邊水,人在歷陽心在京。 哎呦,我去??h令實在弄不清,這老劉哪來的好心情。 又以方便上班為由,將劉禹錫搬至城中的單身公寓,鉆風漏雨墻體裂,無水無電無保潔,讓你嘚瑟。 劉禹錫早就看穿了縣令的把戲,也懶得和他計較,反倒寫了一篇《陋室銘》,以文言志:
就醬,熱心的縣令,一番持久地努力后,終于幫助劉禹錫,催生了一篇千古奇文。 寶歷二年,好友裴度拜相。劉禹錫結(jié)束了二十多年的謫遷生涯,得以領(lǐng)詔回京。 過金陵,經(jīng)揚州,偶遇白居易,劉禹錫動動手指,又寫下了幾篇經(jīng)典傳世:
6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回到長安后,劉禹錫擔任主客郎中,負責接待外賓和少數(shù)民族同胞,工作不忙,自在悠閑。 這天,他又逛到了玄都觀門前。 轉(zhuǎn)眼,已有十三年,大唐換了兩任帝王,同年的進士也都升升貶貶,飄零四散。 玄都觀內(nèi)的桃林變成了菜田,道士也消失不見。劉禹錫頓感浮沉變遷,滄海桑田,再次賦詩一首:
政敵們隔著宣紙,都能感受得到諷刺。 在他們的惡意炒作下,皇帝老兒也覺得,長安城里不允許有這么高調(diào)的人物存在。 于是,年過花甲的劉禹錫,又一次被外放為蘇州刺史。 好在劉禹錫已經(jīng)習慣了,二十多年的被貶生涯,讓他變成了一只打不死的小強。 “又被貶啦,天亮就出發(fā)……” “你挑著擔,我牽著馬……” 一路風塵,一路歌聲。 在蘇州任上,劉禹錫開倉賑饑,免徭減役,興教助學,頗有政績。朝廷賜他紫金魚袋,百姓對其更是極為愛戴。 離任后,百姓自發(fā)修建“三賢祠”,以紀念蘇州歷史上最好的三任刺史:韋應(yīng)物、白居易和劉禹錫。 7 開成二年,六十六歲的劉禹錫,終于回到京城,被授職太子賓客,分司東都。 一輩子顛沛流離,晚年的劉禹錫,總算安定了下來。 生平摯友中,僅白居易在世。閑來無事,兩人便相互@,憶憶生平,聊聊夕陽情。 遣走了愛妾樊素和小蠻,老白的晚景,著實有些凄涼:
見老白如此頹然,老劉連忙煲了一鍋雞湯,滿滿的正能量:
會昌二年,劉禹錫病逝于洛陽,終年七十一歲,朝廷追贈兵部尚書。 元稹已逝,又聞老劉駕鶴西去,白居易捶胸頓足,痛哭流涕:
8 被譽為“詩豪”的劉禹錫,詩壇地位,毋庸置疑。 其詩作清新流暢,昂揚向上,睿智雄渾,寓意深長。 加之擅寫辭賦與論說文章,樂于鉆研哲學、天文與岐黃,是中唐詩人里少見的多面手。 當然,最讓后世敬仰的,莫過于其“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的樂觀與堅強,“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的豁達與向上,以及“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的積極與豪放。 雖“二十三年棄置身”,卻“露青猶有歲寒心”,利祿功名,視若浮云。 尤其可貴的是,對于世事輪回、榮辱變遷,他早已機智地看穿:
這,才是大智慧。 -作者- 楚橋:葉楚橋,讀唐詩宋詞,寫風流趣事。公眾號:楚橋。微信:1390151292。已出版《桃李春風一杯酒:唐朝詩人的快意人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