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溫病派大家王孟英正在整理一個醫(yī)案,想把它放入自己的《霍亂論》里面。 在一旁的周光遠看到了,于是拿過來非常感慨的在醫(yī)案后邊加了這么幾句:“是證以半癡之學問,蓮泉之厚德,安伯之見識,三美相濟,始能起九死于一生。世之執(zhí)死方治病,視仆婢如草芥者,讀此能無愧死耶?” 原來這個病例是王孟英剛剛治愈的一個霍亂患者的治療情況。其過程堪稱驚險曲折而又生動、有趣且暖心。 那一年,正是江南霍亂大流行之際,江南地區(qū)人民橫死、感染無數。其中有一位戚姓老太太,他自小就在一個叫黃蓮泉的人家里幫工,一天,老太太突然上吐下瀉,腿部抽筋,這是傳染了霍亂。 一個幫工染了病,如果遇到一個心地不那么善良的主家,恐怕早被遣返回家了。但是黃蓮泉是個厚道之人,心地非常善良。他一看老太太得病了,心想人家在自己家里幫了大半輩子的工,說什么也不能讓她在這個年紀出點什么事兒。于是趕快打聽誰治霍亂最拿手,趕快請過來,于是找到了王孟英。 王孟英來了之后一診脈,發(fā)現這可不是周光遠那種陽氣虛脫的癥狀,她這個病是暑熱為患,她體內有熱邪,就不能再補陽了。于是開出方子“蠶矢湯”。這是王孟英專為治霍亂創(chuàng)造的方子,這個方子現在被收錄到中醫(yī)藥學校的方劑學教材中了。蠶矢就是桑葉上的蠶寶寶的糞便。有人會問,昆蟲的糞便能吃嗎? 其實我們大家都知道,這個蠶吃的是桑葉,而桑葉具有清熱的作用,再經過蠶的消化,中醫(yī)認為這就有升清降濁的功效。 等到方子煎好之后,讓戚老太太服下去,她的病很快就開始恢復了,兩副藥下去,老太太的嘔吐就止住了,身體也精神了。于是王孟英就回去了。 但是這個病卻又開始出問題了。第三天夜里,老太太就開始感覺渾身無力,想在床上翻個身都困難,這可把黃蓮泉嚇壞了,難道這病又重了不成?趕快請醫(yī)生吧。但是這一次他就近請了一位朱姓醫(yī)生,沒有跑那么遠再去找王孟英。 這位朱醫(yī)生來了一看,都沒力氣了,明顯的是陽虛之癥嗎,應該補充它的陽氣,于是開了方子“附子理中湯”,純補陽的。黃蓮泉趕忙把藥煎好了,端到老太太床前,馬上就要給服下去了。 正好這時候,黃蓮泉的一個朋友王安伯就在他家,這位王先生比較善于動腦思考,這時候他在一旁忙說:且慢,且慢,你先別給她服。我總覺得這里邊有點問題,這方子有點兒不對勁呀?!叭糁^寒證,則前日之藥,下咽即斃,吐瀉安能漸止乎!” 王安伯于是勸黃蓮泉再想一想。王蓮泉于是細細思考了一下。忽然一拍大腿:“我險些釀成大錯啊,你說地可能真對,我們也就別嫌遠啦,還是把王孟英請來吧。”于是又請來了王孟英。 等到王孟英二次趕到,再給老太太一診脈,也是倒吸了一口涼氣呀:這個癥不是寒癥,雖然老太太有點兒虛,但還是由于暑熱沒有清理干凈,如果把這個附子理中湯給她服下去,這個人馬上就沒啦,好險吶! 于是又開了一個清熱的方子,結果這位老太太服了六天之后就可以起床了,身體就舒服多了,黃蓮泉可樂壞了。因為老太太元氣有點虛,一共調理了一個月左右,老太太的病也就痊愈啦。 這個時候,王孟英身邊的人就問王孟英:“為什么您治周光遠的霍亂病都是用的溫熱的藥,而現在卻要用寒涼的藥呢?”王孟英回答說:“世人但知霍亂轉筋是危險之病,從無一人能知此證有陰陽之異,治法有寒熱之殊。而一正其得失者”。 都知道霍亂難治,但都沒有深究寒癥和熱癥之中都有這個病。一直沒有人提出來去糾正這個錯誤。 由于烈性傳染性霍亂是清末第一次傳入中國,中國醫(yī)生對這個病的確準備不足,原先沒有見過呀。他們一直也在想,這個病到底是寒癥呢,還是熱癥呢?到底是寒邪呢還是熱邪呢?他們總想把這個霍亂歸入到寒或者熱的某一類當中去。結果導致很多醫(yī)生,認為是寒癥的,就一直用溫熱的藥;認為是熱癥的,就一直用寒涼的藥。 王孟英則認為,大家都別這么教條了,不要非得把這個病歸并到熱癥或者寒癥之中去。你就根據這個病在身體上的反應來治:出現熱癥就用治熱病的藥,出現寒癥就用治寒癥的藥。這是中醫(yī)里面的一個根本原則:辯證施治。中醫(yī)是根據人體身上的癥候來治病的。同樣一個病在不同的人身上癥候可能完全不同。 比如感冒,兩個人一起感冒了,可能一個是寒癥,另一個是熱癥。即使同一個人患了感冒,有可能昨天是寒癥,今天就入里化成熱癥了,因此,用藥也應有所不同。王孟英因此強調:你就別管這個霍亂是熱癥還是寒癥,就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吧。 中醫(yī)和西醫(yī)的不同就在于:西醫(yī)治的是人得的病,而中醫(yī)則是要治療這個得病的人。所以西藥主要是消滅病菌病毒,而中醫(yī)則是根據人出現的癥狀來用藥,調整人體抵抗疾病的能力。雖然不能因此分出中西醫(yī)的優(yōu)劣,但很明顯,中醫(yī)治療后人會更加健康,西醫(yī)治后可能元氣大傷,比如放療,化療之后。 當時這個霍亂傳入中國,它所表現出來的癥狀十分復雜多變,而且又瞬息萬變,令人難以掌控。所以王孟英提出了辨證施治的原則來應對霍亂的肆虐,這無疑是具有積極意義的。 而王孟英治療戚老太太這個病的過程也讓周光遠非常感動。于是就出現了文章開頭的一幕。在這個醫(yī)案的后面,周光遠很動情地寫下了這么一段話:“是證以半癡之學問,蓮泉之厚德,安伯之見識,三美相濟,始能起九死于一生。世之執(zhí)死方治病,視仆婢如草芥者,讀此能無愧死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