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哥也要學(xué)《論語》411——子曰:“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4.10 【釋意】孔子說:“貧窮(懷才不遇)卻沒有怨恨,一般人很難做到;(相比之下)富貴而不驕傲倒是比較容易做到?!?/p> 【感悟】有些人位高權(quán)重了或者富甲一方了,就比較注重自己的言行,看起來有風(fēng)度了、有修養(yǎng)了——能夠做到這樣的,已經(jīng)是難能可貴了,但古今中外也有不少這樣的例子??墒?,人窮了,志短了,懷才不遇了,很多人就心懷不滿,怨天尤人,真正能如顏回一樣安貧樂道的人如鳳毛麟角,極其少見。知足者常樂并不代表一種消極,也不是不思進(jìn)取,而是每個人應(yīng)該有的存在的方式。 勇哥也要學(xué)《論語》412——子路問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綽之不欲,卞莊子之勇,冉求之藝,文之以禮樂,亦可以為成人矣?!痹唬骸敖裰扇苏吆伪厝??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能為成人矣?!?4.12 【釋意】子路問孔子怎樣才能成為十全十美的人??鬃踊卮鹫f:“智慧要像臧武仲,清心寡欲如孟公綽,勇敢要像卞莊子,多才多藝要像冉求,再用禮樂來裝點(diǎn)他的文采,能夠做到這些,也就可以說是十全十美的人了?!边^了一會兒,孔子又說,“現(xiàn)在十全十美的人可做不到這樣了,如果能夠在看到利益的時候想一想該不該拿,遇到危險能夠勇往直前,長久地處于貧困的生活也不忘記自己的諾言,也就可以算得上十全十美的人了。” 【感悟】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就算是像孔子所期許的那樣,具備了眾人的優(yōu)點(diǎn)也未必就能成為一個十全十美的人?;蛟S,正因為人了了缺點(diǎn),才使我們的優(yōu)點(diǎn)更突出。我們不妨退而求其次,守好做人的底線,安貧樂道,不義之財不取,不義之事不為,做一個平凡的、真實(shí)的人,也可以幸福快樂地生活一輩子。 【附注】1、臧武仲:魯大夫臧孫紇,非常聰明。 2、卞莊子:魯國勇士,有刺虎的英雄之舉。 3、要:疑為“約”字的借字,貧困之意。 勇哥也要學(xué)《論語》413——子曰:“臧武仲以防求為后于魯,雖曰不要(yāo)君,吾不信也?!?4.14 【釋意】孔子說:“臧武仲(逃到齊國之前,)憑借他的采邑防城請求立其子弟嗣為魯國卿大夫,就算是有人說他不是要挾魯君,我也是不相信的。 【感悟】臧武仲雖然聰明,但卷入了季氏的家族糾紛,惹來仇恨,被人誣告謀反,死拼才得以脫險。以自己的采邑要挾魯君,保臧氏子孫平安。雖然孔子對此頗有微詞,但細(xì)想之下仍然覺得臧武仲的所作所為乃人之常情,也無可厚非。 【附注】《左傳襄公二十三年》記載,臧武仲運(yùn)用計謀幫助季武子廢除了季武子的長子季孫彌的繼承權(quán),立季武子寵愛的季孫悼為季氏家族權(quán)力繼承人。因此事同時得罪了季孫彌以及與彌交好的孟孫家族,孟孫氏家族成員向季武子誣告臧武仲陰謀叛亂,季武子起初并不相信,但臧武仲聽到這個訊息后暗中戒備,在出席孟孫氏葬禮時帶上了披甲武士,多疑的季武子接到孟孫家人的再次誣告后竟信以為真,憤怒地下令攻打臧武仲,臧氏和他的護(hù)衛(wèi)們寡不敵眾,只得奮力沖突逃出魯國國都曲阜,逃亡到邾國。 防邑是臧氏家族的封邑。臧氏從邾國派遣使者帶了大龜給他的異母弟臧賈,讓臧賈向魯君請求為臧氏家族“立后”來確保臧氏家族的權(quán)利。作為交換條件,臧武仲愿意舍棄防邑,流亡國外。 為著達(dá)到這一目的,臧武仲回到防邑,向魯君重申他的條件,請求保有臧氏的宗祠?!蹲髠鳌废骞辏骸瓣皩O如防,使來告曰:‘紇非能害也,知不足也。茍守先祀,無廢二勛,敢不辟邑!’”意謂:“我臧紇并不能傷害別人,而是由于智謀不足的緣故。臧紇并不敢為個人請求。如果保存先人的祭祀,不廢掉兩位先人的勛勞,豈敢不離開防邑?”據(jù)《春秋大事表/列國地名考異》記載,防城位于今天山東省費(fèi)縣境內(nèi),在當(dāng)時距離齊國邊境很近,魯國不能失去這個戰(zhàn)略要地。魯襄公只能同意臧武仲的要求,冊立了臧武仲的另一個異母弟臧為作為臧氏家族繼承人,繼承臧氏家族的宗祧([tiāo]遠(yuǎn)祖的廟)于是“臧紇致防而奔齊”。季孫氏也終于明白臧氏的無辜,也為臧氏部屬們盟誓表示贊同臧氏“立后”的事實(shí)。 勇哥也要學(xué)《論語》414——子問公叔文子于公明賈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 公明賈對曰:“以告者過也。夫子時然后言,人不厭其言;樂然后笑,人不厭其笑;義然后取,人不厭其取。” 子曰:“其然?豈其然乎?”14.13 【釋意】孔子向公明賈打聽公叔文子說:“(我聽說)他老人家不說話,不笑,不取,是真的嗎?” 公明賈回答說:“這是大家誤解他了。他老人家不隨便表態(tài),到應(yīng)該他來做決定的時候才說話,所以沒人討厭他的話;他老人家不隨便開懷大笑,感到高興了才會笑,所以沒人討厭他的笑;他老人家不隨便索取,符合道義應(yīng)該取的時候才取,所以沒人討厭他的取?” 孔子說:“是這樣的嗎?難道真的是這樣嗎?” 【感悟】話太多是令人討厭的,即便是巧言令色也讓人反感;少說話也要有個限度,話太少了,容易與人隔閡,讓人覺得或呆板或陰深。話不在多少,關(guān)鍵是要在恰當(dāng)?shù)臅r機(jī)說恰當(dāng)?shù)脑?。笑不一定就比哭好,諂媚的笑、陰險的笑、幸災(zāi)樂禍的笑、不可一世的笑……就都令人作嘔;只有那發(fā)自內(nèi)心的、真正快樂的,不論是淺笑、微笑、嫣然一笑,還是哈哈大笑、開懷大笑,才是真實(shí)的情感表達(dá),內(nèi)心快樂,笑才自然。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該獲取的才獲取,見利思義;蘇子曰:“……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辈辉撊〉牟蝗?,該得的才可得。不取也便是舍,沒有舍也就沒有得,知舍的人才會有更多的收獲。 【附注】公叔文子:衛(wèi)國大夫公孫拔,衛(wèi)獻(xiàn)公之子。謚號“文”。 公明賈:姓公明字賈。衛(wèi)國人。 勇哥也要學(xué)《論語》415——子曰:“晉文公譎而不正,齊桓公正而不譎?!?4.15 【釋意】孔子說:“晉文公詭詐,好耍手段,作風(fēng)不正派;齊桓公作風(fēng)正派,不喜歡用計謀。 【感悟】據(jù)說凡是心理有問題的年輕時期都遭受過別人難以想象的困境。晉文公和齊桓公同為春秋時期的兩大強(qiáng)國的君主,為人處世的方式方法卻大有不同。我想,這和他們的人生經(jīng)歷有很大的關(guān)系。晉文公(重耳)家庭遭遇重大變故,流亡在外十九年,“險阻艱難,備嘗之矣。民之情偽,備知之矣。”正因為他吃盡了人間流亡的痛苦,才深深地體會到人心的險惡,對別人的防范、猜疑之心才會更重,善用心計、權(quán)術(shù)也就不足無奇。相比之下,齊桓公(小白)的成長經(jīng)歷就少了許多磨難。由此可見,人的心理與年輕時期的遭遇、環(huán)境的影響有莫大的關(guān)系。 勇哥也要學(xué)《論語》416——子曰:“君子上達(dá),小人下達(dá)?!?4.23 【釋意】孔子說:“君子做什么事情都是高標(biāo)準(zhǔn),普通人對什么事情要求比較低?!?/p> 【感悟】其實(shí),這一句向來有多種解釋。楊伯峻先生說:“君子通達(dá)于仁義,小人通達(dá)于財利?!边€有版本解釋成“君子對上面的事清楚,小人對下面的事清楚”。也有人說是“君子追求理想,小人注重現(xiàn)實(shí)”。仔細(xì)讀了讀,都覺得不太合意。想了半天,就按照自己的想法試解了一下。其實(shí)想想,我們一般人大都注重現(xiàn)實(shí),對什么東西要求都不高,而那些能夠稱為“君子”的人,一般都具有遠(yuǎn)大的理想,對自己也有嚴(yán)格的要求。 勇哥也要學(xué)《論語》417——子路曰:“桓公殺公子糾,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14.16 【釋意】子路說:“齊桓公殺了他的哥哥公子糾,召忽自殺相殉,但管仲卻沒有以死相殉。’”接著又說:“管仲該不是有仁德的吧?”孔子回答說:“齊桓公多次主持諸侯之間的會盟,停止了各國之間的紛爭,這些都是管仲的功勞。這就是管仲的仁德!這就是管仲的仁德!” 【感悟】“忠君”是儒家學(xué)說的重要主張之一。公子糾被殺了,召忽自殺以殉其主,而管仲卻沒有死。不僅如此,他還歸服了其主的政敵,擔(dān)任了宰相,在俠肝義膽的子路眼里,管仲應(yīng)當(dāng)屬于“不忠不仁”的人。但孔子這里卻認(rèn)為管仲幫助齊桓公召集諸侯會盟,而不依靠武力,使國家社會安定了很長時間,使老百姓免受戰(zhàn)爭之苦,這是“大仁”,值得稱贊。 【附注】管仲不死:齊桓公和公子糾都是齊襄公的弟弟,齊襄公無道,兩人怕受牽連,查公由鮑叔牙侍奉逃往莒國,公子糾由管仲和召忽侍奉逃往魯國。襄公被殺之后,桓公先入齊為君,興兵伐魯,逼魯君殺公子糾,召忽自殺相殉,管仲被鮑叔牙推薦做了桓公的宰相。 勇哥也要學(xué)《論語》418——子貢曰:“管仲非仁者與?桓公殺公子糾,不能死,又相之?!弊釉唬骸肮苤傧嗷腹灾T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pī)發(fā)左衽矣。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jīng)于溝瀆而莫之知也?”14.17 【釋意】子貢說:“管仲算不上一個仁人吧?桓公殺掉了公子糾,他不但沒有以身相殉,還做了桓公的宰相。”孔子回答說:“管仲輔佐桓公,稱霸諸侯,使天下得到匡正,老百姓到現(xiàn)在還享受他帶來的恩惠。假如沒有管仲,我們又要披散著頭發(fā),衣襟向左邊開,(又要淪為落后的民族了)他難道要像普通的老百姓一樣守著小信小節(jié),在山溝溝里自殺而無人知曉嗎?” 【感悟】只因未能自殺相殉,管仲不僅受到子路的質(zhì)疑,連子貢也想不通,認(rèn)為管仲所作所為,實(shí)非“仁者”之舉。但誠如孔子所言,一個真正的仁者不拘小節(jié),不守小信,以利天下人為大。由此而言,管仲不僅是個仁者,而且是仁之大者。 【附注】自經(jīng):自縊而死。 勇哥也要學(xué)《論語》419——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zhuàn)與文子同升諸公。子聞之,曰:“可以為‘文’矣?!?4.18 【釋意】公叔文子的家臣大夫僎,和文子一起做了國家的大臣??鬃又懒诉@件事,說:“公叔文子這樣的行為就可以謚號為‘文’了?!?/p> 【感悟】孔子為什么認(rèn)為公叔文子能夠謚號為“文”呢?大夫僎平民出身,本來是公叔文子的家臣,但公叔文子愛其才,把他推薦給大王,與自己平起平坐,同朝為官。這是何等的胸懷?。“凑展糯u法規(guī)定,稱“文”是很難的。根據(jù)公叔文子的品行、胸襟,謚號為“文”,當(dāng)之無愧,名至實(shí)歸。 【附注】據(jù)《禮記.檀弓》,公叔文子死后謚號為“貞惠文子”。 《謚法解》記載,有以下六種情形和謚為文:經(jīng)天緯地;道德博聞;勤學(xué)好問;慈惠愛民;愍 [mǐn] 民惠禮;賜民爵位。 勇哥也要學(xué)《論語》420——子言衛(wèi)靈公之無道也??底釉唬骸胺蛉缡?,奚而不喪?”孔子曰:“仲叔圉治賓客,祝鮀治宗廟,王孫賈治軍旅。夫如是,奚其喪?”14.19 【釋意】孔子講到衛(wèi)靈公的昏亂,季康子道:“既然這樣,為什么不敗亡呢?”孔子道:“他有仲叔圉負(fù)責(zé)外交,祝鮀管理祭祀,王孫賈統(tǒng)率軍隊。像這樣怎么會敗亡呢?” 【感悟】孔子周游列國,在衛(wèi)國停留時間最長,衛(wèi)靈公非常敬重孔子,卻沒有重用。衛(wèi)靈公寵愛名聲不好的南子,孔子頗有微詞??v然如此,孔子還是看到了衛(wèi)靈公的優(yōu)點(diǎn)——作為一個君主,他知人善用,使衛(wèi)國的外交、內(nèi)政、國防都有賢者掌管,各得其所。也正因為如此,才使衛(wèi)國不至于敗亡,衛(wèi)靈公反而安安穩(wěn)穩(wěn)地當(dāng)了42年國王。 【附注】仲叔圉:孔圉,又稱孔文子,是衛(wèi)國的大夫,主管外交工作。他聰明好學(xué),又非常謙虛,所以死后謚為“文公”,因此后人稱之為“孔文子”。孔子曾對他贊賞有加。(見5.15) 祝鮀:字子魚,衛(wèi)國大夫,有口才,以能言善辯受到衛(wèi)靈公重用。 王孫賈:衛(wèi)國大夫,善治兵。
轉(zhuǎn)變源于自我 成長不可替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