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悠久,在漫長的歲月中,留下了不少的故事,而有一些故事,之所以能夠被后世所知曉,是因為有文字的記載。而在記載歷史的方式之中,有一種為石刻。在中國大地上,有著許許多多的石刻,每一個石刻都有一段故事,而在貴州黃果樹瀑布旁邊懸崖上的石刻,則與建文帝有所關(guān)系。 黃果樹瀑布旁邊懸崖上的石刻,是明朝初年開始被刻上去的,上面刻寫了一些紅色的小字。最為關(guān)鍵的地方在于,這些字排列十分混亂,甚至還無法構(gòu)成字形,甚至比甲骨文還要難懂,因此,后世之人很難理解其中的意思,便將其稱為了“紅崖天書”。其中“天書”二字,便代表著人們對于這里面內(nèi)容的迷惑之情。 由于這些文字十分難懂,因此明清兩代的一些官員覺得這必定有不好的寓意,便對其進行了破壞,比如清朝的安順知府就曾經(jīng)派人毀掉天書。他讓人用桐油石灰不斷的捶拓,然后用巨斧去鏟去鑿,最后用開水不斷的洗。 雖然說,安順知府沒有徹底毀壞天書,但是卻也讓天書的字跡變得模糊,不利于后世的研究。后來,貴州的一位提督,甚至在上面又刻了一些字,來混淆視聽。 到了1995年之時,貴州安順地方政府為了破解“紅崖天書”中的秘密,便貼出了“懸賞百萬,破解天書”的告示。在重賞之下,有能人出現(xiàn)了。 一位山東某大學(xué)的專家趕到了安順進行考察和研究,他結(jié)合當(dāng)?shù)氐臍v史記載,找到了一幅還原度比較高的臨摹作品,其作者為清朝瞿鴻錫。之后,這位學(xué)者便進入了潛心研究時期。但是可惜的是,并沒有什么進展。 后來,有一位名為林國恩的專家,對各種史料進行深入研究,并且還看了中國周邊國家的史書,經(jīng)過了九年的研究,得出了一定的結(jié)論。他認(rèn)為,“紅崖天書”寫于朱棣時代,其作者便是建文帝,里面寫的是“伐燕詔檄”。 也就是說,建文帝逃到此地之時,其實還有想過要再次攻打朱棣,而這份詔檄就是他號召百姓誅殺叛賊的證據(jù)。同時,林國恩還指出這部天書中還有一個落款,為“建文八年甲天下之鳳凰---允炆御制” 然而,從天書的晦澀難懂程度可以看出,其實建文帝也是不抱有太大的希望了。他知道,此時朱棣在全國范圍內(nèi)布下天羅地網(wǎng)抓捕自己,倘若將文字表述得很明白,或許可以為自己獲得機會,但是也可能帶來危機。于是乎,他便用了類似象形文字的手法來寫這份天書。 參考資料:《明史》、《紅崖訪碑記》 |
|
來自: 無風(fēng)起念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