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清朝|作者:王永彬 《圍爐夜話·第一則》 教子弟于幼時,便當(dāng)有正大光明氣象;檢身心于平日,不可無憂勤惕厲工夫。 《圍爐夜話·第一則》翻譯及注釋譯文 教導(dǎo)晚輩要從幼年時開始,便培養(yǎng)他們凡事應(yīng)有正直、寬大、無所隱藏的氣概;在日常生活中要時時反省自己的行為思想,不能沒有自我督促和自我砥礪的修養(yǎng)。 注釋 氣象:氣概,人的言行態(tài)度。 檢:檢討,反省。 身心:身指所言所行,心指所思所想。憂勤惕厲:擔(dān)憂不夠勤奮,戒懼無所砥礪。 《圍爐夜話·第二則》 與朋友交游,須將他們好處留心學(xué)來,方能受益;對圣賢言語,必要我平時照樣行去,才算讀書。 《圍爐夜話·第二則》翻譯及注釋譯文 和朋友交往共游,必須仔細(xì)觀察他的優(yōu)點和長處,用心地學(xué)習(xí),才能領(lǐng)受到朋友的益處。對于古圣先賢所留下的話,一定要在平常生活中依循做到,才算是真正體味到到書中的言語。 注釋 交游:和朋友往來交際。 好處:優(yōu)點、長處。 《圍爐夜話·第三則》 貧無可奈惟求儉,拙亦何妨只要勤。 《圍爐夜話·第三則》翻譯及注釋譯文 貧窮得毫無辦法的時候,只要力求節(jié)儉,總是還可以過的。天性愚笨沒有什么關(guān)系,只要自己比別人更勤奮學(xué)習(xí),還是可以跟得上別人的。 注釋 惟:只有。 妨:障礙,有害。 《圍爐夜話·第四則》 穩(wěn)當(dāng)話,卻是平常話,所以聽穩(wěn)當(dāng)話者不多;本分人,即是快活人,無奈做本分人者甚少。 《圍爐夜話·第四則》翻譯及注釋譯文 既安穩(wěn)又妥當(dāng)?shù)难哉Z,經(jīng)常是既不吸引人也不令人驚奇的,所以喜歡聽這種話的人并不多。一個人能安守本分,不希求越分的事,便是最愉快的人了。只可惜能夠安分守己不妄求的人,也是很少的。 注釋 穩(wěn)當(dāng):安穩(wěn)而妥當(dāng)。 本分:安分守己。 《圍爐夜話·第五則》 處事要代人作想,讀書須切己用功。 《圍爐夜話·第五則》翻譯及注釋譯文 處理事情的時候,要多替別人著想,看看是否會因自己的方便而使人不方便。讀書卻必須自己切實地用功。因為學(xué)問是自己的,別人并不能代讀。 注釋 代人作想:替他人設(shè)身處地著想;想想別人的處境。 切己;自己切實地。 《圍爐夜話·第六則》 一信字是立身之本,所以人不可無也;一恕字是接物之要,所以終身可行也。 《圍爐夜話·第六則》翻譯及注釋譯文 一個“信”字是吾人立身處世的根本,一個人如果失去了信用,任何人都不會接受他,所以只要是人,都不可沒有信用。一個“恕”字,是與他人交往時最重要的品德,因為恕即是推己及人的意思,人能推己及人,便不會做出對不起他人的事,于己于人皆有益,所以值得終生奉行。 注釋 信:信用、信譽(yù)。 立身:樹立自身。 恕:推己及人之心。 接物:與別人交際。 《圍爐夜話·第七則》 人皆欲會說話,蘇秦乃因會說而殺身;人皆欲多積財,石崇乃因多積財而喪命。 《圍爐夜話·第七則》翻譯及注釋譯文 人都希望自己有極佳的口才,但是戰(zhàn)國的蘇秦就是因為口才太好,才會被齊大夫派人暗殺。人人都希望自己能積存很多財富,然而晉代的石崇就是因為財富太多,遭人嫉妒,才惹來殺身之禍。 注釋 蘇秦:戰(zhàn)國時縱橫家,口才極佳,游說六國合縱以抗秦,使秦國不敢窺函谷關(guān)有十五年,后至齊,被文齊大夫所殺。 石崇:晉人,富可敵國,國生活豪奢遭忌而被殺。 《圍爐夜話·第八則》 教小兒宜嚴(yán),嚴(yán)氣足以平躁氣;待小人宜敬,敬心可以化邪心。 《圍爐夜話·第八則》翻譯及注釋譯文 最好以嚴(yán)格的態(tài)度教導(dǎo)小孩子,因為小孩心思頑皮毛躁,不能定下心來,嚴(yán)格的態(tài)度可以壓抑他們浮動的心,使他們安靜地學(xué)習(xí)。對心思不正的小人,最好以尊重而謹(jǐn)慎的心待他,因為小人心思邪典,如果尊重他的人格,也許他會想保有我們對他的尊重,而放棄邪僻的想法。如果不行,以謹(jǐn)慎的態(tài)度和他相處,至少不會蒙受其害,所以說敬慎的心可以化解邪僻的心。 注釋 嚴(yán)氣:嚴(yán)肅、嚴(yán)格的態(tài)度。 躁氣:輕率、性急的脾氣。 敬心:尊重而謹(jǐn)慎的心。 邪心:不正當(dāng)?shù)男乃肌?/p> 《圍爐夜話·第九則》 善謀生者,但令長幼內(nèi)外,勤修恒業(yè),而不必富其家;善處事者,但就是非可否,審定章程,而不必利于己。 《圍爐夜話·第九則》翻譯及注釋譯文 長于維持生計的人,并不是有什么新奇的花招,只是使家中年紀(jì)無論大小,事情無分內(nèi)外,每個人都能就其本分,有恒地將分內(nèi)的事完成,這樣做雖不一定能使家道大富,卻能在穩(wěn)定中成長。長于辦理事務(wù)的人,不一定有奇特的才能,只是就事情如何才能完成,在可行與不可行處加以判斷,訂立一個辦理的規(guī)則和程序,而且,并不一定要對自己有利益才去做。 注釋 謀生:以工作來維持生活。 恒業(yè):經(jīng)常而持久的事業(yè)。 章程:辦理事務(wù)的規(guī)和程序。 《圍爐夜話·第十則》 名利之不宜得者竟得之,福終為禍;困窮之最難耐者能耐之,苦定回甘。生資之高在忠信,非關(guān)機(jī)巧;學(xué)業(yè)之美在德行,不僅文章。 《圍爐夜話·第十則》翻譯及注釋譯文 得到不該得的名聲和利益,當(dāng)初以為是幸運,終究會成為災(zāi)害。最難以忍耐的貧窮和困厄,若能咬緊牙關(guān)忍耐度過,最后一定會苦盡甘來。人的資質(zhì)高低,在于對任何事是否盡心而有信用,并不在于善用機(jī)變與心思巧妙。讀書讀得好的人,也不僅在于文章美妙,而主要在于他的道德高尚,品行美好。 注釋 生資:指人的資質(zhì)。 機(jī)巧:機(jī)變巧妙。 忠信:忠實誠信。 德行:道德品行。 《圍爐夜話·第十一則》 風(fēng)俗日趨于奢淫,靡所底止,安得有敦古樸之君子,力挽江河;人心日喪其廉恥,漸至消亡,安得有講名節(jié)之大人,光爭日月。 《圍爐夜話·第十一則》翻譯及注釋譯文 社會的風(fēng)氣日漸奢侈放縱,這種現(xiàn)象愈來愈變本加厲,一直沒有改善的跡象,真希望能出現(xiàn)一個不同于流俗而又質(zhì)樸的才德之士,大力呼吁,改善現(xiàn)有的奢靡風(fēng)氣,使社會恢復(fù)原有的善良質(zhì)樸;世人已逐漸失去清廉知恥的心,再這樣下去,總有一天會完全不知廉恥,如何才能出現(xiàn)一位重視名譽(yù)和氣節(jié)的有德之士,喚醒世人的廉恥心,作為世人的榜樣呢? 注釋 奢淫:奢侈放縱。 靡所底止:沒有止境。 安:如何。 敦古樸:不同于流俗,厚道而不浮華。 力挽江河:大力改變現(xiàn)有的不良現(xiàn)象,使恢復(fù)之。 名節(jié):名譽(yù)和氣節(jié)。 君子:有才德的人; 大人:這里意同君子。 《圍爐夜話·第十二則》 人心統(tǒng)耳目官骸,而于百體為君,必隨處見神明之宰;人面合眉眼鼻口,以成一字曰苦(兩眉為草眼橫鼻直而下承口乃苦字也),知終身無安逸之時。 《圍爐夜話·第十二則》翻譯及注釋譯文 心統(tǒng)治著人的五官及全身,可以說是身體的主宰,一定要隨時保有清楚明白的心思,才能使見聞言行不致出錯。人的臉是合眉、眼、鼻、口而成形,將兩眉當(dāng)作是部首的草頭,把兩眼看成一橫,鼻子為一豎,下面承接著口,恰巧是一個“苦”字。由此可知,人的一生是苦多于樂,沒有安閑逸樂的時候。 注釋 統(tǒng):總管。 官骸:五官身體。 百體為君:指心為全身之主宰。 宰:治理。 《圍爐夜話·第十三則》 伍子胥報父兄之伊,而郢都滅,申包胥救君上之難,而楚國存,可知人心足恃也;秦始皇滅東周之歲,而劉季生,梁武帝滅南齊之年,而侯景降,可知天道好還也。 《圍爐夜話·第十三則》翻譯及注釋譯文 春秋時的伍子胥,為了報父兄之仇,誓言滅楚,終于破了楚的首都郢,鞭仇人之尸。而當(dāng)時的申包胥則發(fā)誓保全楚國,終于獲得秦軍救援,使楚國不致滅亡。由此可見,人只要決心去做,一定能辦得到。秦始皇滅東周那一年,滅秦立漢的劉邦也出生了,梁武帝滅南齊的那一年,侯景前來歸降??梢娞炖硌h(huán),報應(yīng)不爽。 注釋 伍子胥:春秋楚人,父兄為楚平王所殺,子胥投吳,佐吳王夫差伐楚,五戰(zhàn)而破楚都郢,掘平王墓,鞭尸復(fù)仇。 申包胥:春秋楚大夫,與伍子胥原為好友,伍子胥奔吳, 告申包胥:“我必覆楚?!鄙臧愦鹬骸拔倚拇嬷??!奔皡菐煼コ闳肭仄蛟?,依庭墻哭七日,春乃出兵援楚,楚得以保全。 劉季:即漢高祖劉邦,漢的開國之君。 侯景:南北朝時人,降梁武帝后又舉兵反叛,圍梁都建康,陷臺城,使梁武帝被逼餓死。 《圍爐夜話·第十四則》 有才必韜藏,如渾金璞玉,暗然而日章也;為學(xué)無間斷,如流水行云,日進(jìn)而不已也。 《圍爐夜話·第十四則》翻譯及注釋譯文 有才能的人必定勤于修養(yǎng),不露鋒芒,就如未經(jīng)提煉琢磨的金玉一般,雖不炫人耳目,但日久便知其內(nèi)涵價值了。做學(xué)問一定不可間斷,要像不息的流水和飄浮的行云,永遠(yuǎn)不停地前進(jìn)。 注釋 韜藏:深藏。 渾金璞玉:沒有經(jīng)過提煉的金與未經(jīng)雕琢的玉,比喻天然的美質(zhì),未加修飾。 暗:不明亮。章:同彰。 《圍爐夜話·第十五則》 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芍e善以遺子孫,其謀甚遠(yuǎn)也。賢而多財,則損其志;愚而多財,則益其過??芍e財以遺子孫,其害無窮也。 《圍爐夜話·第十五則》翻譯及注釋譯文 凡是做很多好事的人家,必然遺留給子孫許多的德澤;而多行不善的人家,遺留給子孫的只是禍害。由此可知多做好事,為子孫留些后福,這才是為子孫著想最長遠(yuǎn)的打算。賢能又有許多金錢,這些金錢容易使他不求上進(jìn)而耽于享樂;愚笨卻有許多金錢,這些金錢只有讓他增加更多的過失。由此可知將金錢留給子孫,不論子孫賢或不賢,都是有害而無益的。 注釋 余慶:遺及子孫的德澤。 余殃:遺及子孫的禍害。 益:增加。 《圍爐夜話·第十六則》 每見待子弟嚴(yán)厲者,易至成德;姑息者,多有敗行,則父兄之教育所系也。又見有子弟聰穎者,忽入下流;庸愚者,轉(zhuǎn)為上達(dá),則父兄之培植所關(guān)也。人品之不高,總為一利字看不破;學(xué)業(yè)之不進(jìn),總為一懶字丟不開。德足以感人,而以有德當(dāng)大權(quán),其感尤速;財足以累己,而以有財處亂世,其累尤深。 《圍爐夜話·第十六則》翻譯及注釋譯文 常見對待子孫十分嚴(yán)格的,子孫比較容易成為有才德的人;對于子孫太過寬容的,子孫的德行大多敗壞,這完全是因為父兄教育的關(guān)系。又見到有些后輩原為十分聰明,卻突然做出品性低下的事;有些原本平庸愚魯,倒成為品德很好的人,這就是在于父兄的栽培教養(yǎng)了。一個人品格之所以不清高,總是因為無法將一個“利”字看破;而學(xué)問之所以不長進(jìn),就是因為偷懶不精勤的緣故。能以道德感化他人的人,若身在高位而有威權(quán),那么,要感化眾人趨于正道就很快了。財富多到足以拖累自己的人,若處于不太平的時代,錢財?shù)耐侠劬透鼑?yán)重了。 注釋 成德:成為有道德的人。 姑息:過于寬容。 系:關(guān)系。 下流:品性低下。 上達(dá):成為品性高尚的人。 《圍爐夜話·第十七則》 讀書無論資性高低,但能勤學(xué)好問,凡事思一個所以然,自有義理貫通之日;立身不嫌家世貧賤,但能忠厚老成,所行無一毫茍且處,便為鄉(xiāng)黨仰望之人。 《圍爐夜話·第十七則》翻譯及注釋譯文 讀書不無天賦的資質(zhì)高或是低,只要能夠用功,不斷地學(xué)習(xí),遇有疑難之處肯向人請教,任何事都把它想個透徹為什么會如此,終有一天能夠通曉書中的道理,無所滯礙。在社會上立身處世,不怕自己出身貧窮低微的家庭,只要為人忠實敦厚,做事穩(wěn)重踏實,所行所為沒有一絲隨便或違背道義之處,便足以為家鄉(xiāng)的父老所看重,而成為眾人的榜樣。 注釋 資性:資質(zhì)秉性。 茍且:不守禮法、道義的;隨便的行為。 鄉(xiāng)黨:鄉(xiāng)里。 《圍爐夜話·第十八則》 孔子何以惡鄉(xiāng)愿,只為他似忠似廉,無非假面孔;孔子何以棄鄙夫,只因他患得患失,盡是俗心腸。 《圍爐夜話·第十八則》翻譯及注釋譯文 孔夫子為什么厭惡“鄉(xiāng)愿”呢?因為他只是表面上看來忠厚廉潔,其實內(nèi)心里并不如此,可見得這種人虛偽矯飾,以假面孔示人??追蜃訛槭裁磪挆墶氨煞颉蹦??因為他凡事不知由大體著想,只知為自己個人的利益斤斤計較,得失心太重,是個不知人生精神內(nèi)涵的俗物。 注釋 鄉(xiāng)愿:外貌忠厚相,內(nèi)懷奸詐心的人。 鄙夫:人格卑陋的人。 《圍爐夜話·第十九則》 打算精明,自謂自計,然敗祖父子家聲者,必此人也;樸實渾厚,初無甚奇,然培子孫之元氣者,必此人也。 《圍爐夜話·第十九則》翻譯及注釋譯文 凡事都斤斤計較、毫不吃虧的人,自以為很成功,但是敗壞祖宗的良好名聲的,必定是這種人。誠實儉樸而又敦厚待人的人,剛開始雖然不見他有什么奇特的表現(xiàn),然而使子孫能夠有一種純厚之氣,歷久不衰的,就是這種人。 注釋 打算:精打細(xì)算。 《圍爐夜話·第二十則》 心能辨事非,處事方能決斷;人不忘廉恥,立身自不卑污。 《圍爐夜話·第二十則》翻譯及注釋譯文 心中能辨別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在處理事情的時候,就能毫不猶豫地決定該么辦;人能不忘記廉恥心,在社會上為人處世,自然就不會做出任何卑鄙污穢的事。 注釋 決斷:決定么辦。 卑污:卑鄙污穢。 《圍爐夜話·第二一則》 忠有愚忠,孝有愚孝,可知忠孝二字,不是憐俐人做得來;仁有假仁,義有假義,可知仁義兩途,不無奸惡人藏其內(nèi)。 《圍爐夜話·第二一則》翻譯及注釋譯文 有一種忠心被人視為愚行,就是“愚忠”,也有一種孝行被人視為愚行,那是“愚孝”,由此可知,“忠”,“孝”兩個字,太過聰明的人是做不來的。同樣地,仁和義的行為中,也有虛偽的“假仁”和“假義”,由此可以知道,在一般人所說的仁義之士中,不見得沒有奸險狡詐的人。 注釋 愚忠:忠心到旁人看來是傻子的地步。 愚孝:旁人看來十分愚昧的孝行。 伶俐:靈活、聰明。 《圍爐夜話·第二二則》 權(quán)勢之徒,雖至親亦作威福,豈知煙云過眼,已立見其消亡;奸邪之輩,即平地亦起風(fēng)波,豈知神鬼有靈,不肯聽其顛倒。 《圍爐夜話·第二二則》翻譯及注釋譯文 有權(quán)有勢的人,雖然在至親好友的面前,也要賣弄他的權(quán)勢作威作福,哪里知道權(quán)勢是不長久的?就像煙散云消一般容易。奸險邪惡之徒,即使在太平無事的日子里,也會為非作歹一番,哪里曉得天地間終是有鬼神在暗中默察的?邪惡的行為終歸要失敗。 注釋 權(quán)勢之徒:有權(quán)力威勢可倚仗的人。 煙云過眼:比喻極快消失的事物。 風(fēng)波:紛擾、爭端。 《圍爐夜話·第二三則》 自家富貴,不著意里,人家富貴,不著眼里,此是何等胸襟;古人忠教,不離心頭,今人忠孝,不離口頭,此是何等志量。 《圍爐夜話·第二三則》翻譯及注釋譯文 自身富貴顯達(dá)了,并不將它放在心上,或時時刻意去顯示自己高人一等。至于別人富貴了,也不將它放在眼里,而生嫉妒羨慕的心,這要何等的胸懷和氣度才能做得到?古代的人,常常將忠孝二字放在心上,不敢忘記要去實踐它。現(xiàn)在的人,雖不如古人那么敬謹(jǐn),卻也對他人忠孝的行為,能毫不吝惜地加以稱道,時常去提倡它。這又要何等的抱負(fù)和度量才能實行? 注釋 胸襟:胸懷和氣度。 志量:志氣和度量。 《圍爐夜話·第二四則》 王者不令人放生,而無故卻不殺生,則物命可惜也;圣人不責(zé)人無過,唯多方誘之改過,庶人心可回也。 《圍爐夜話·第二四則》翻譯及注釋譯文 為人君王的,雖然不至于下令叫人多多放生,但是也不會無緣無故地濫殺生靈,因為這樣至少可以教人愛惜性命。圣人不會要求人一定不犯錯,只是用各種方法,引導(dǎo)眾人改正錯誤的行為,因為如此,才能使眾人的心由惡轉(zhuǎn)善,由失道轉(zhuǎn)為正道。 注釋 王者:君王。 物命:萬物的生命。 責(zé):要求。 庶:庶幾;差不多。 《圍爐夜話·第二五則》 大丈夫處事,論是非,不論禍福;士君子立言,貴平正,尤貴精詳。 《圍爐夜話·第二五則》翻譯及注釋譯文 有志氣的人在處理事情時,只問如何做是對的,并不問這樣做為自己帶來的究竟是福是禍;讀書人在寫文章或是著書立說的時候,最重要的是立論要公平公正,若能更進(jìn)一步去要求精要詳盡,那就更可貴了。 注釋 大丈夫:有志氣的男子。 士君子:讀書人;知識分子。 立言:樹立精要可傳的言論。 平正:持論平正。 精詳:精要詳盡。 《圍爐夜話·第二六則》 存科名之心者,未必有琴書之樂;講性命學(xué)者,不可無經(jīng)濟(jì)之才。 《圍爐夜話·第二六則》翻譯及注釋譯文 存著追求功名利祿之心的人,無法享受到琴棋書畫的樂趣;講求生命形而上境界的學(xué)者,不能沒有經(jīng)世濟(jì)民的才學(xué)。 注釋 科名:科舉功名。 性命之學(xué):講求生命形而上境界的學(xué)問。 經(jīng)濟(jì):經(jīng)世濟(jì)民。 《圍爐夜話·第二七則》 潑婦之啼哭怒罵,伎倆要亦無多,唯靜而鎮(zhèn)之,則自止矣。讒人之簸弄挑唆,情形雖若甚迫,茍淡而置之,是自消矣。 《圍爐夜話·第二七則》翻譯及注釋譯文 蠻橫而不講理的婦人,任她哭鬧、惡口罵人,也不過那些花樣,只要定思靜心,不去理會,她自覺沒趣,自然會終止吵鬧。好說人是非、顛倒黑色的人,不斷地以言辭來侵害我們,自己似乎已經(jīng)被他逼得走投無路了,如果不放在心上,對那些毀謗的言語,聽而不聞,那么他自然會停止無益的言辭。 注釋 伎倆:把戲、花樣。 讒人:喜歡用言語毀謗他人的小人。 簸弄挑唆:搬弄是非,挑撥離間。 茍:如果。 《圍爐夜話·第二八則》 肯救人坑坎中,便是活菩薩;能脫身牢籠外,便是大英雄。 《圍爐夜話·第二八則》翻譯及注釋譯文 肯費心費力去救助陷于苦難中的人,便如同菩薩再世。能不受社會人情的束縛,超然于俗務(wù)之外的人,便足以稱之為最杰出的人。 注釋 菩薩:指具有慈悲與覺了之心,能救渡眾生于苦難迷惑,并引導(dǎo)眾生成佛的人。 《圍爐夜話·第二九則》 氣性乖張,多是夭亡之子;語言深刻,終為薄福之人。 《圍爐夜話·第二九則》翻譯及注釋譯文 脾氣性情怪僻或是執(zhí)拗的人,多半是短命之人。講話總是過于尖酸刻薄的人,可以斷定他沒有什么福分。 注釋 氣性:脾氣性情。乖張:性情乖僻或執(zhí)拗暴躁,和眾人不同。夭亡:短命早死。深刻:尖酸刻薄。 《圍爐夜話·第三十則》 志不可不高,志不高,則同流合污,無足有為矣;心不可太大,心太大,則舍近圖遠(yuǎn),難期有成矣。 《圍爐夜話·第三十則》翻譯及注釋譯文 一個人的志氣不能不高,如果志氣不高,就容易為不良的環(huán)境所影響,不可能有什么大作為。一個人的野心不可太大,如果野心太大,那么便會舍棄切近可行的事,而去追逐遙遠(yuǎn)不可達(dá)的目標(biāo),很難有什么成就。 注釋 同流合污:被惡人所同化而跟著做壞事。 舍近圖遠(yuǎn):只想圖謀遠(yuǎn)大的目標(biāo),而對就近可以完成的事不屑一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