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端午節(jié)終于來了,清香的粽子,軟糯滑膩,口味多樣,過節(jié)不吃上幾個心里總是癢癢的,什么蛋黃肉粽、栗子肉粽,蜜棗粽、蜜豆沙粽等等。 但你知道有些人不適合吃粽子嗎?吃了反而傷身! 有些人吃粽子后,胃脹疼,喉嚨里有一股氣往上沖,特別難受;還有些人是吃完粽子不久就反胃酸、燒心等。 而且,這種癥狀若不調(diào)理,往往綿延數(shù)年甚至數(shù)十年。 大家可以投票看一看吃粽子不舒服的人多不多? 粽子主要是糯米做的,糯米不是補中益氣養(yǎng)胃嗎?吃了為什么會胃不舒服呢?糯米到底對脾胃好不好呢? 糯米粽子特別補 最早的粽子,牛角形的,叫做“角黍”,角黍的歷史比屈原可還早。 夏至這天,寒氣趨于消盡,熱氣日漸飽和,用生于陰柔之水的菰來包裹被稱作“火谷”的黍,體現(xiàn)了“陰陽尚相裹”,古人往往用這樣質(zhì)樸的語言與大自然溝通的。 不過古人往往用粘大黃米(黍)做粽子,現(xiàn)在都是糯米,兩者溫熱、補虛的功效是類似的,大黃米稍強,現(xiàn)代研究大黃米營養(yǎng)也更豐富。 糯米就是糯稻脫殼的米,在南方稱為糯米,在北方多稱為“江米”。 中醫(yī)認為糯米甘,溫,可以補中益氣,益氣健脾。 《本草綱目》“糯米,暖脾胃,止虛寒泄痢,縮小便,收自汗…. ” 脾胃虛寒的人容易拉肚子,小便清長,脾胃功能弱氣血化生不足,正氣虛,然后動不動就容易出汗。 《本草綱目》:“脾肺虛寒者宜之?!?/strong> 糯米甘溫,尤其適合脾胃虛寒所致的反胃、不想吃飯、拉肚子和氣虛引起的出汗、氣短無力等癥,也適宜神經(jīng)衰弱、病后產(chǎn)后食用。 古人認為“糯米粥為溫養(yǎng)胃氣妙品?!睂τ谀切┪杆嵘?,消化能力差和容易拉肚子的人(脾胃虛寒),熱糯米粥是非常好的。 那為什么有人吃糯米粽子吃出脾胃不適,胃脹,噯氣,反酸來呢? 糯米好不好關(guān)鍵在于吃! 糯米對脾胃好的關(guān)鍵在于——怎么吃、如何吃 《本草綱目》里,糯米如何對付脾胃虛寒導(dǎo)致的自汗,氣血虧虛呢? 李時珍先生的建議是拿糯米和小麥麩(同炒),再研磨成粉末,每天吃三錢,同煮米湯一起喝下 。 包括在其它古醫(yī)書里也是這樣,基本都是建議把糯米研磨成粉,煎湯來對付脾胃虛寒 。 糯米到底養(yǎng)脾胃還是傷脾胃? 答案在于你如何吃。 在《本經(jīng)逢原》里寫到:"糯米,益氣補脾肺,但磨粉作稀糜,庶不粘滯,且利小便,以滋肺而氣下行矣。若作糕餅,性難運化,病人莫食。" 如果你把糯米磨粉和大米煮在一起燒粥喝,那它不僅不粘滯,而且補脾肺,利小便。。。如果制作糕點就不容易消化了,病人不要吃。 在把糯米做成粽子,或者其它糯米糕、驢打滾等冷食的過程。會反復(fù)揉捏捶打,增加其黏性,尤其是現(xiàn)在還會加入很多的油、糖、肉等高營養(yǎng)食物,使口感和質(zhì)地變得更好。 本來就是粘滯、滋養(yǎng)、難以消化的吃法又加入更多難消化的糖、肉等,脾胃就更加發(fā)愁了。 而且吃黏黏的糯米食物往往咀嚼不充分,脾胃運化它就需要更多的動力,正常人過節(jié)吃一些還好,如果本就是脾胃虛弱的人,負擔太大脾胃就容易反抗了。 這些人不宜多吃糯米粽 這些人不宜多吃糯米粽: 1、脾胃虛弱,痰濕重的人 平常痰濕重,整天覺得疲倦、沒力氣,肚子脹悶,經(jīng)常打嗝,胃酸較多的人,就不要吃了,特別是涼的粽子更要避而遠之。 2、小兒經(jīng)??跉馑岢?、大便臭,容易積食的 3、濕熱體質(zhì),痰火偏盛的人,舌頭黃膩黃膩的 4、老人、病后消化能力較弱的 5、糖尿病、高血脂患者 為何這五種人最近一定不要吃呢? 端午節(jié)是毒五月的開始,這時候天氣潮濕悶熱,天地間外感病邪最多,尤其是濕邪,而脾胃最怕的就是濕邪。 很多本身脾胃不好的人,身上濕氣重,體質(zhì)測試陽虛、氣虛、痰濕、濕熱分值比較高,這段時間身體的反應(yīng)都比較大。 如果這時候吃了加重脾胃負擔、難以運化的糯米粽,就容易出現(xiàn)不想吃飯、積食上火、反酸、打嗝惡心等脾胃不舒服的問題。 容易積食的小孩,老人和生病后脾胃功能弱最好不要多吃。 國內(nèi)外的血糖研究都證明,熱的糯米食品餐后血糖反應(yīng)非常高,也就是說,它的消化吸收速度非常快,容易被脾胃消化吸收。 很多脾胃好的人吃粽子(注意,是不加油不加肉只加小棗的傳統(tǒng)產(chǎn)品)和吃同樣量的米飯相比,吃起來很快,胃里也并不覺得堵。 因為升糖快(GI值70),比白糖還快,所以糖尿病人和高血脂患者也不推薦吃。 為什么古代會流傳下端午吃粽子的習(xí)俗啊? 粽子有清熱除煩、通利小便、健脾暖胃,非常適合初夏食用。 除了追憶屈原的文化傳統(tǒng),端午時節(jié)正是農(nóng)忙時節(jié),古人這時候體力勞動大,天氣又熱,身體消耗很大,而且古人多是缺營養(yǎng)的狀態(tài),這時候吃點補虛的粽子是很好的。 如今呢? 我們吃得太好,動得太少,很多都是脾胃受傷,營養(yǎng)過盛的代謝病(高血糖、高血脂等),端午放假可能運動更少了。 又濕又熱的天氣(邪實)加上更弱的脾胃(正虛),就有越來越多的人吃粽子不舒服了。 如果想吃怎么辦? 如果吃完不舒服又想吃,吃完又怕消化不良,有什么辦法? 1、分量合適、不當早餐和睡前甜點,不空腹食用。 2、合理搭配其他食物,緩解腸胃負擔。如吃粽子時搭配一些蔬菜水果和茶水。 粽子主料可以部分用雜糧米、紅豆、薏仁、山藥、芋頭或紅薯取代,不僅可增加纖維質(zhì)含量,減少腸胃負擔,更有益于健康。 3、粽子趁熱吃,不宜與冷飲同食。 糯米在放涼之后,會變得難以被消化。這跟糯米中的支鏈淀粉有關(guān),在熱乎的狀態(tài)下,支鏈淀粉糊化,會更容易被消化。而放涼后,支鏈淀粉也會老化回生,也就是大家直觀感受,粽子變得更黏,就會影響身體消化。 4、吃粽子后喝消滯茶 吃粽子后可以喝一些消滯茶,能更好的幫助身體消化,讓腸胃減輕負擔。如果不知道喝什么可以用山楂六物膏消積食,還能補養(yǎng)脾胃。 里面山楂、麥芽消食健胃,行氣散瘀,能夠幫助脾胃運化食物,還能化濁降脂,消脹,讓肚子里的氣和垃圾快快的排出去。 陳皮、山藥、茯苓健脾益氣,祛濕化痰,讓你的脾胃對食物的吸收更快、更強,中焦的氣運行的更順暢,特別適合五月濕氣重的時候喝; 大棗、蜂蜜、冰糖甘補脾土,調(diào)和味道,甜甜的。 科學(xué)配伍能增強脾胃運化食物的能力,還能幫助清除身體的垃圾,山楂也能活血降血脂。 脾胃功能弱,不敢吃粽子,飯后容易腹脹、胸悶、反酸、打嗝多、有口臭、口腔潰瘍、消化不良、放屁臭、便秘、晚上吃多就失眠多夢的人最適合。 糖尿病人禁用、孕婦禁用,其他人沒事可以沖一兩杯來喝,酸酸甜甜很好喝。小朋友也可以喝,幫助消化,不容易積食感冒、發(fā)燒,還能胃口好。 5、提高脾胃運化能力 不敢吃粽子的根本原因是脾胃功能弱,所以最好的方法是提高脾胃的功能,可以用四神湯散,山楂六物膏是通與補兼顧就沒有四神湯散純補的補益功效強。 相傳乾隆皇帝下江南時,隨伺在旁的四位愛臣,由于日夜操勞,加上舟車奔波、水土不服,相繼病倒。 面對此種情況連御醫(yī)也是束手無策,于是乾隆皇帝命當?shù)刂畯埌袂筢t(yī),不久,有一僧人前來揭榜,在把過脈之后開出「蓮子、芡實、懷山、茯苓等量燉豬肚」的藥方,四位大臣服下這藥方之后,果然立即痊愈。 本是「四臣湯」,傳著傳著就變成「四神湯」。這個健脾胃、補氣血的食療方在臺灣、香港、廣東等地非常有名,幾乎家喻戶曉,說它是「四神」一點也不為過。 方法也很簡單:蓮子、茯苓、懷山藥、芡實各20克,洗干凈備用;豬肚300克,洗凈切小片(或排骨);所有食材一起放砂鍋小火燉2小時即可,吃肉喝湯。 素食的話可以加一些凍豆腐,放黃芪或黨參5~10克,增加補氣的作用,放5碗水,大火煮開轉(zhuǎn)小火,煮成2碗水就可以了,也很鮮甜。 這個四神湯非常適合環(huán)境潮濕、或是體內(nèi)濕氣重,脾胃功能弱,消化不良、常拉肚子的人喝! 這個湯的配伍很好的把「脾運水、腎主水、肺行水」這個水液循環(huán)轉(zhuǎn)起來了!
|
|
來自: 為什么73 > 《活法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