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式太極拳第三十一式左右分腳 (一)右分腳 動作一:重心漸漸全部移于右腿,右腿漸漸下蹲,左腳提起;身體隨著微右轉(zhuǎn);同時,右掌隨轉(zhuǎn) 體向右弧形往里抹轉(zhuǎn),左掌向左弧形前抹;眼神關(guān)顧右掌右抹。(圖119) 動作二:左腳向左前(東北)斜方邁步,先以腳跟著地,隨著體重漸漸移向左腿,弓左腿,蹬右腿 ,成左弓步;身體繼續(xù)微右轉(zhuǎn)。同時,左掌自左而前向右經(jīng)右臂下側(cè)向里抹轉(zhuǎn)大半個平圓,左臂橫屈成弧形,左掌橫置于右 胸前、右肘旁,掌心斜朝里上;右掌自右而里向左經(jīng)左臂上側(cè)向前抹大半個平圓,即向右前(東南)斜方探出,掌心斜朝左前 ,指尖斜朝上。眼神關(guān)顧右掌抹轉(zhuǎn)探出。(圖120-121) 動作三:重心漸漸全部移于左腿,右腳向前提起;身體隨著微左轉(zhuǎn)。同時,左掌微向前方上移; 右掌自右而下弧形抄至左掌外側(cè),隨抄隨著臂外旋使掌心翻朝里;兩手交叉,左掌在里。眼神關(guān)顧兩掌交叉。(圖122) 動作四:左腿漸漸起立(膝仍微屈),右腳向右前(東南)斜方分出,腳面自然繃平,高與胯平;同 時,兩掌向左右分開,掌心皆轉(zhuǎn)朝外,指尖朝上。眼神關(guān)顧右掌分出,并通過右掌向右平視。(圖123-124。附圖124的側(cè)面 圖,系按楊澄甫原照所繪,由于該圖當時沒有攝成斜角,而攝成側(cè)面,今仍將該圖列入,一方面可給讀者看到楊氏原來姿勢,另一方面也可作側(cè)面圖參考。后面還有幾幅圖也因類似原因作為附圖,后文不再說明)。 要點: 1.兩掌各抹轉(zhuǎn)一個平圓時,臂要呈弧形,肘部稍沉,抹轉(zhuǎn)乎圓要均勻。右臂在抹轉(zhuǎn)后探出時也 不可挺直。 2.兩掌合抱交叉后仍須隨左腿起立而柔和地向上向外微移,才顯得輕靈、沉著。如果左腿起立 時兩掌交叉著不動,就會產(chǎn)生呆滯現(xiàn)象。合抱時兩掌腕部不可松懈地彎屈。 3.兩手分開要和右分腳一致。同時兩臂也不可伸直,要微屈肘使前臂稍向身前方彎屈;肘部也 須略沉,低于腕部,并要坐腕。 4.分腳時身體要穩(wěn)定,不可俯、仰、傾、側(cè);兩肩不可為了保持身體平衡而緊張,仍須松肩。只有“虛靈頂勁”和“氣沉丹田”才會使身體易于保持平衡。 (二)左分腳 動作一:右腳下落,左腿漸漸下蹲,身微右轉(zhuǎn)。同時,左掌屈肘右抹,隨抹隨著臂內(nèi)旋使掌心漸 漸翻朝下;右掌自右向前抹,隨抹隨著臂外旋使掌心漸漸翻朝上。(圖125) 動作二、三、四同前右分腳動作二、三、四,惟左右式相反。右分腳方向為東北,左分腳方向為 東南。(圖126-130) 要點與前右分腳同,惟左右式相反。 楊式太極拳第三十二式轉(zhuǎn)身蹬腳 動作一:左腳落下,左膝微提,以右腳跟為軸,身體迅速向左后轉(zhuǎn);同時兩掌向胸前合攏交叉,左掌在外,兩掌心皆朝里;眼隨轉(zhuǎn)體平視轉(zhuǎn)移。(圖131-132) 動作二:兩掌向左右分開;同時左腳以腳跟慢慢向左蹬出,腳尖朝上,右腿隨著左腳蹬出漸漸起 立,右膝仍微屈;眼關(guān)左掌分出,并通過左掌向左平視。(圖133) 要點: 1.同前右分腳要點3、4。 2.左腿須隨轉(zhuǎn)身收回,不可著地;要“含胸拔背”,不可后仰。 3.左腳蹬出時要以腳跟為著力點。 注:楊澄甫老師原來的分腳、蹬腳,都是提膝后迅速踢出,勁透腳尖或腳跟,踢出時都有風聲, 后來他改為緩緩踢出或蹬出。 楊式太極拳第三十三式左右摟膝拗步 (一)左摟膝拗步 動作一:左腳收回,右腿漸漸下蹲。同時,左掌向右經(jīng):左胸前向左下弧形下?lián)?右掌弧 形移至右耳側(cè),隨移隨著臂外旋、沉肘使掌心斜朝面部。眼神稍關(guān)左掌下?lián)?,即轉(zhuǎn)向左視。(圖134) 動作二:左腳向前落下,先以腳跟著地,隨著重心漸漸移向左腿而至全腳踏實,身體同時漸漸左 轉(zhuǎn),弓左腿,蹬右腿,成左弓步;同時,左掌隨轉(zhuǎn)體向下經(jīng)左膝前摟至左胯旁,右掌也隨重心前移和身體左轉(zhuǎn)而向前(西)推出;眼 向前平視.眼神要關(guān)及右掌前推。(圖135) (二)右摟膝拗步 動作與第九式“左右摟膝拗步”(2)右摟膝拗步動作相同,惟方向相反,第九式是面朝東進行動 作,此式是面朝西。(圖136-139,反面參看圖38-41) 要點 與前第九式“左右摟膝拗步”要點相同。 勿使前輩之遺珍失于我手,勿使國術(shù)之精神止于我身 |
|
來自: 宇宙1968 > 《武術(shù)搏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