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毅論》 小楷,梁模本有題款“永和四年(348)十二月甘四日書付官奴”。據(jù)說原石曾與唐太宗同葬昭陵,或說《樂毅論》之書在武則天當政時散人太平公主家,后被人竊去,因懼來人追捕,遂于灶內(nèi)焚之。王羲之《筆勢論》中對王獻之說:“今書《樂毅論》一本及《筆勢論》一篇,貽爾臧之,勿播于外,緘之秘之,不可示諸友?!彼米约壕膭?chuàng)作的《樂毅論》作為范本,又以《筆勢論》作為理論,從虛與實兩方面啟發(fā)王獻之的悟性,導引其進入書學的正軌。從現(xiàn)存的本子中還可看到筆畫是靈動的,橫有揚抑,豎每多變,撇捺緩急;結(jié)構(gòu)上或大或小,或正或側(cè),或收或縮;分布則重縱行,不拘橫行。從整體上言,在靜穆中見氣韻,顯生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