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導報》“書壇精英”欄目訪談 劉顏濤 中國書協(xié)篆書委員會委員、書法培訓中心教授,中國文字博物館書法藝術委員會委員、書畫院院長,河南省安陽市書協(xié)副主席兼秘書長。多次擔任中國書協(xié)主辦的全國書法展覽評委。 書法作品參加首屆“三名工程(名家、名篇、名作)”50家書法展、中國美術館首屆當代名家(56人)書法提名展等展覽。 從點到面 由博返約 ——劉顏濤訪談 本報記者 黃俊儉 問 黃俊儉:你的書法創(chuàng)作以甲骨文和金文為主,并以此名世,人們對你的學書路徑非常感興趣,請就此談談你的學書經(jīng)歷。 答 劉顏濤:性格決定命運,而性格除了先天的基因,則離不開幼小時生活的環(huán)境和養(yǎng)成的習慣。所以,每當別人問我學書經(jīng)歷和啟蒙老師,我都會深深地感恩我的祖母。因為母親去世早,家中兄弟姐姐又多,我出生后,沒過多長時間就跟著祖父祖母一起生活。祖母讀過私塾,能寫一手漂亮的毛筆字。平時鄉(xiāng)舍鄰里的書信都是請祖母代筆,每逢春節(jié)和鄉(xiāng)鄰家喜喪事,寫春聯(lián)、婚聯(lián)、挽帳,也都是請她老人家揮毫潑墨。那時候因為“破四舊”,書籍和碑帖都見不到了,祖母竟可以憑記憶給我示范柳體、歐體、顏體楷書,也能背誦許多唐宋詩詞。小時候學習書法談不上認真刻苦,但那種耳濡目染,讓我對書畫藝術和古典詩詞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這影響了我的一生。記得上小學四五年級時,我就用毛筆抄寫墻報。到初中時,學校墻報的標題大字和大幅插圖也交給我書寫和繪畫。
問 黃俊儉:對于初學篆書的書法愛好者來講,從何處入手比較好?甲骨文、金文和小篆在用筆上有什么不同?案頭必備哪些工具書? 答 劉顏濤:扎伊爾歌曲中有句歌詞:“每一個人的成功,都有他自己走的路?!泵恳晃粫宜劦慕?jīng)驗,其實也只是自己學習過程中的切身感悟。盡管有許多相似的共性部分,但畢竟還是會帶有個體色彩,既不是唯一的,更不是一成不變的。何況如漢人趙壹所言:“凡人各殊氣血,異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書之好丑,在心與手,可強為哉?”故就篆書學習來說,也不可能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唯一模式。我只能談談自己學習篆書的歷程,看是否能對篆書愛好者提供點參考。
問 黃俊儉:有人說,篆書學習的難點主要在識篆上,在技法上不像行草書那樣有難度,也很難寫出自己的風格,你是否同意上面的觀點?為什么? 答 劉顏濤:不同書體,不同風格,有的是易入難出,有的是難入易出。無論哪種書體能寫到極致,寫出高品格、高境界,都有難度。得以樸茂勝者,則繁亦可;得以沖淡勝者,則簡亦可。手法多樣語言豐富最終也只是為了體現(xiàn)審美和表達思想。“言簡意賅”“大道至簡”是大智慧,我甚至認為藝術表現(xiàn)的輔助手段越少,藝術表現(xiàn)的難度反而更大。故不能僅僅以技術手法的提按、頓挫、使轉、疾徐是否復雜衡量書法藝術的高度。因為這些只是形質,而神采則是清雅、靜穆、渾厚、古拙、樸茂、率真、雄強、奇逸、蕭散、遒麗、瑰偉等書法的審美品格和藝術氣韻?!吧癫蔀樯?,形質次之”,“看似平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因此,即使把篆書技法的純粹說成是簡單,也不能說以“簡單”的筆法創(chuàng)作出的極具表現(xiàn)力、感染力和藝術生命力的篆書作品就沒有難度。凡有高度者都有難度。因此,我并不認為行草在技法上就一定比篆書有難度。只是難度的體現(xiàn)方式不一,加之當代人對古文字書法的陌生和疏遠,對其中的難度理解不夠和體會不深罷了。識篆尤其是用篆的確是篆書的難點,但這是在各種書體共有的藝術表現(xiàn)難度之外的又一難點,雖然各種書體都一樣是用毛筆書寫漢字的藝術,都需要具備文字學知識,但篆書對古文字學知識的要求更直接更突出也更高。正因為如此,在快節(jié)奏的當代,學習古文字所需要的“好古敏求”“皓首窮經(jīng)”的殉道精神,讓人望而生畏和望而卻步。所以,近年來盡管有中國書協(xié)的積極倡導和大力推動,舉辦了篆書單項展并在全國屆展中分書體評選,熱愛篆書的書法愛好者和從事篆書創(chuàng)作的書法家在日益增多,但與其他今文字書法比較,仍是小眾書體和弱勢書體。
問 黃俊儉:現(xiàn)在有一種現(xiàn)象,展覽中有些獲獎入展的作者平時并不寫篆書,只是為了參加展覽臨時創(chuàng)作了一件篆書作品投稿,這種情況還比較普遍。對此,該如何看待? 答 劉顏濤:各人的性格、才智不同,有的以專精一體取勝,有的以兼工諸體見長。就我所知,全國展的篆書投稿,作者還是以習篆者居多。當然,優(yōu)秀的青年書家中有不少作者是多種書體兼擅,而且在書家成長的過程中,對多種書體的涉獵和學習,只要能處理好專精與博涉的關系,先從點到面,再由博返約,方能取精用宏,這也是一種正確的治學方法,也是許多優(yōu)秀書家的成功經(jīng)驗。也有一些如你所說的,平時并不寫篆書,只是為了參加展覽臨時創(chuàng)作的投稿者,但我不知道這是不是成為一種現(xiàn)象或具有一定的普遍性。這種情況以我分析,一類投稿作者,過去多以行草或隸楷示人,隨著學習的深入,認識到有必要尋根溯源,補習篆書以強其骨,以固其本。因為篆書不是其主業(yè),所以綜合性的展覽限定一件作品時,便以擅長的行草書投稿,而有篆書展便也試身手。如去年舉辦的第十二屆“國展”,可以多種書體同時投稿并參展,這些作者便多投幾種包括篆書在內的作品以全面展示自己,想多一些競爭的機會,這類作者并不是完全不寫篆書,只是平時不以篆書示人而已。不可否認,還有一類作者抱著投機心理,認為篆書不像今文字書體鑒賞直觀,相對來說,凝重沉著的篆書在書寫時又不像瀟灑痛快的行草書用筆所需要的疾速、敏捷和嫻熟,或者認為篆書投稿作者少等。但無論如何,能有更多的書法作者喜歡篆書,對古文字書法的繼承和發(fā)展都是好事情。無論是多種書體兼擅的書家,還是轉益多師初習篆書的老作者,甚至是抱著“走冷門”的僥幸心理,只是為了參展而臨時創(chuàng)作一件篆書投稿的書法愛好者,也會在這一件篆書創(chuàng)作的準備過程中,加深對篆書的認識、理解和體悟?;蛟S從此真正喜歡上篆書,并致力于篆書的深入學習。
劉顏濤作品 (訪談發(fā)表于2020年5月20日出版的《書法導報》第十版) 黃俊儉,《書法導報》副總編輯、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河南省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河南省書法家協(xié)會新聞出版?zhèn)髅轿瘑T會秘書長、中央財經(jīng)大學當代書法研究中心研究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