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縮性胃炎:自擬消痞三方辨證治療 萎縮性胃炎三方,其善理雜病沉病,臨床尤精脾胃病,倡導(dǎo)萎縮性胃炎從“痞”論治的學(xué)術(shù)觀點,并自擬消痞三方辨證治療,經(jīng)過10余年2000多病例的臨床觀察,效果頗佳。 1、補中消痞湯 本病初起多數(shù)患者表現(xiàn)有脾胃氣虛,同時又夾有肝胃不和氣滯之證。 臨床出現(xiàn)胃脘痞滿,胸脘堵塞,噯氣納呆,空腹不適或有隱痛,得食稍緩,喜暖喜按,大便溏薄,舌淡紅苔薄白,脈弦細。 方用補中消痞湯:黨參、黃芪、白術(shù)、枳實、炒白芍、桂枝、丹參、炙甘草等。 2、和中消痞湯 若遷延失治,脾失健運,胃失和降。痰濕中阻,胃熱脾寒則臨床表現(xiàn)為寒熱夾雜之證型。 癥見胃脘悶脹或脘腹痞滿,嘈雜噯氣,似痛非痛,飯后飽脹,食減納少,口苦口黏,大便不暢,舌苔厚膩,脈象弦滑。 治以益氣化痰,和中開痞的和中消痞湯:黨參、姜半夏、黃連、炮姜、炒白芍、蒲公英、丹參、炙甘草等。 本方系由半夏瀉心湯、芍藥甘草湯、理中湯化裁而成。諸藥相伍寒溫相宜,相反相成,俾寒熱和調(diào),痞滿自消矣。 3、清中消痞湯 若氣郁化火,灼傷胃陰,或久病氣陰兩傷,胃絡(luò)失養(yǎng)而釀成中虛火郁,陰虧胃熱之證,。 癥見胃脘痞塞,灼熱似痛,似饑欲食,口干不欲飲,五心煩熱,大便秘結(jié),舌紅少津或花剝,脈細或數(shù)。 方用清中消痞湯:太子參、麥冬、制半夏、柴胡、生白芍、炒梔子、牡丹皮、青皮、丹參、甘草等。 本方系由麥門冬湯、四逆散、梔子豉湯化裁而成。此方熔補、消、清、溫、和諸法于一爐,具有養(yǎng)陰益胃,清中消痞之效。 #健康科普排位賽# |
|
來自: 仁和堂老軍醫(yī) > 《胃炎胃脘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