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一個領域像心理學界這么魔幻。 別的科學家,都是從學霸發(fā)展來的;而心理學家,都是從病人發(fā)展來的……病得越厲害,研究得越深刻。 2011年,68歲的瑪莎.林內翰,華盛頓大學心理學研究院教授,DBT療法的創(chuàng)始人,在一群朋友、家人和專業(yè)人士的面前,透露了一個驚人的秘密:她也患有邊緣性人格障礙。 林內翰創(chuàng)立的DBT療法就是治療邊緣性人格障礙的,而這位心理學家本人,竟然也曾是個患者。 01 邊緣型人格障礙的特點和形成 先來科普一下邊緣型人格障礙。 邊緣型人格障礙,江湖人稱“咨詢師殺手”,為什么這么說呢? 一般來說,心理治療都是咨詢師主導患者,患者主要聽咨詢師的;但是邊緣人格的患者能“反殺”,帶著咨詢師狂跑,把咨詢師都給整奔潰了。 能搞定邊緣人格的咨詢師,相當于民間的專業(yè)認證。 邊緣型人格障礙到底有多難治?給你舉個例子就知道了。 根據(jù)專家的推測,希特勒就是邊緣型。說推測,是因為他肯定不愿意就醫(yī),不能當面診治就沒法下最終定論,但是他的種種表現(xiàn)和邊緣型人格的特征十分吻合。 你覺得,他這樣的能被治好嗎? 邊緣型人格障礙是介于神經癥和精神病之間,所以被稱為“邊緣”。它有幾個顯著的特點: 核心特點:難以調節(jié)的情緒 這類人會通過很多沖動或者自殘的行為來表達憤怒和攻擊性,也有很多人會用賭博、吸毒、不安全性行為、暴飲暴食等來發(fā)泄情緒。 他們最受不了的就是被拒絕的感覺,一旦感到了被拒絕,他們就會非常憤怒,但又絕對不會承認自己是因為感到受傷而生氣。 心理學家認為,瑪麗蓮.夢露是邊緣型人格障礙。 她曾經紅極一時,但后來當觀眾的熱度轉向新當紅的伊麗莎白.泰勒時,她受不了這種被“拒絕”的感覺,所以憤而一搏,在新片中全裸演出,但是最后她還沒等到電影公映,就選擇了自殺。 根源:內在不穩(wěn)定 他們的自我形象極其不穩(wěn)定,缺乏身份認同,甚至連性取向都可能是不穩(wěn)定的。 他們常常在“全好”和“全壞”的兩極搖擺,有時是溫暖的太陽,有時是暴烈的北風,而且轉換非常迅速。 和他們在一起,可能前一秒還在天堂,后一秒就墮入地獄,讓人無所適從。 這種內在不穩(wěn)定,是他們情緒和關系不穩(wěn)定的根本原因。他們和咨詢師也很難建立長期的關系,所以直接導致了他們不太容易被治療。 成就:有不少獲得了事業(yè)成功 邊緣型人格者有很多是聰明、有能力的人,有些邊緣型人格障礙者甚至獲得了事業(yè)的巨大成功,比如好萊塢明星瓊·克勞馥。 她的養(yǎng)女寫了一本書揭發(fā)她對自己養(yǎng)育過程的情感虐待引起了轟動,而這正是邊緣型人格者經常會做的。(詳見瓊·克勞馥:虐待孩子的好萊塢巨星) 來源:通常有悲慘童年經歷 邊緣型人格障礙是怎么形成的,至今沒有定論,但有一點是普遍存在的:他們通常都有悲慘的童年經歷,比如父母死亡或分居、被忽視、虐待或者目睹暴力等等。 02 我不能像懦夫一樣死去 瑪莎.林內翰在青少年時期就備受邊緣型人格的折磨,她曾經反復用煙頭燙傷手腕、用頭撞墻、割傷手臂和身體的其它部位。 17歲,她就住進精神病院,接受殘忍的電擊療法,但這絲毫沒有減輕她內心深處的痛苦。 那些把孩子送去給楊永信電擊戒癮的父母,是不是也應該反省一下?孩子的痛苦是怎么來的,用殘暴的外力真的可以消除嗎? 瑪莎住院長達26個月,是醫(yī)院里最重的病患。在第一次出院后,她又企圖自殺并且再次被送了進來。 那段黑暗而漫長的經歷,和地獄無異。但就在地獄里,瑪莎許了個愿,“如果有一天我能出去,我一定要回來把其他人也救出去”。 這個信念支撐著她,她最終真的做到了。 瑪莎上了大學,并獲得了臨床心理學學位。她結合自身的經歷,創(chuàng)立了DBT療法(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辯證行為治療)。 這個療法的關鍵,是集中在對現(xiàn)在的認知和行為的改變,而不是像精神分析流派那樣更關注童年的經歷。 無論你過去經歷過什么,你都可以通過現(xiàn)在的努力獲得重生。 辯證行為療法(DBT)中的辯證,來源于古典哲學,意思是把辯證雙方的觀點都考慮在內,在矛盾中尋求改變和找到平衡。 辯證行為療法(DBT)主要包括兩個部分:認知行為治療和正念冥想。 認知治療主要是識別扭曲的想法,比如認為自己是糟糕的、無助的,幫助患者認識到自己這些想法和情感怎么導致了問題的產生,學會通過認知行為來調節(jié)情緒,找到和他人建立關系的新方法。 正念冥想起源于古老的東方哲學,是近年來比較受認可的身心調整方法,通過身心練習,培養(yǎng)覺察、接納和順其自然的能力,達到管理和調節(jié)壓力的目的。(以后我們還會專門講正念減壓的方法) DBT療法不僅僅可以應用在邊緣人格障礙者身上,根據(jù)英國媒體的報道,著名歌星賽琳娜也在接受辯證行為療法(DBT)。 她在2018年8月接受第一次治療,感覺效果很好,于是在10月又進行了第二次治療。治療的主要內容包括增強主觀認知能力,調整情緒,駕馭人際關系,容忍痛苦等。 04 知道了為什么痛苦, 才會知道該怎么快樂 2019年初,李雪琴爆紅了。紅到什么程度呢,連春晚都要蹭她的熱度,在小品里用那句著名的梗,“李雪琴,你吃飯了嗎”。 給觀眾帶來笑聲的李雪琴,是一個抑郁癥患者。 由于家庭的關系,她從上中學開始就要做媽媽的精神后盾。無論她怎么努力學習、做個懂事的好孩子,依然會被媽媽無緣無故地指責、謾罵,而她自己難受了也不敢表現(xiàn)出來,只能在外面哭夠了再回家。 這樣的壓力終究不是一個孩子能夠承受的,李雪琴抑郁了,她不止一次用刀割腕。治療,再反復,直到現(xiàn)在情況依然不是很穩(wěn)定。 但是,抑郁的李雪琴卻知道怎么逗別人笑,甚至那些平時很少笑的人看了她的視頻,也會一展久違的笑顏。 沒有人知道她那些平凡的、有些絮叨的話,為什么能有這樣的魔力。 她這樣解釋,“知道了人為什么痛苦,才會知道痛苦的人怎樣才可能開心?!?/strong> 為什么那么多杰出的心理學家,是從極其慘烈的過去中走出來的? 因為心理學家和受心理疾病困擾的人,可能有一個共同點:他們是敏感的、聰明的。這個特點,可以讓一個人成為心理病患,也可以讓一個人成為心理學家。 這就是人生的雙刃劍,你能承受多少痛苦,就能成就多少輝煌。 蘇格拉底說,人只有兩種活法,要么選擇做快樂的豬,要么選擇做痛苦的人。但他遺漏了第三種可能:那些從痛苦中一步一步走出來的,最終變成快樂的人。 體驗過地獄烈火,才能達到那些有幸不必承受痛苦的人,無法達到的境界。 曾經被看做是“無可救藥”的患者,瑪莎.林內翰不僅成為著名的心理學家,還變成了一個很快樂的人。 瑪莎.林內翰們,還有李雪琴們,似乎在用自己的經歷,對尚在痛苦中掙扎的人這樣說著: 你的痛,就是我的痛。 我不要像個懦夫一樣生活,你也不要做個懦夫。 本文部分內容是來自《異常心理學》 · End · 作者介紹 八段錦,心理科普作者 建筑師,關注【個人成長】和【美好關系】。作品:《與最好的自己在一起》、《蘇東坡的幸福人生》,喜馬拉雅FM:八段錦的心理八八 來源:心理八八 版權聲明:“普華文化”所轉載的文章,除確實無法確認外,我們都會注明作者和來源。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刪除。本文為轉載文章不代表本號立場。 少做與人生目標無關的事 | 害羞,是用人生自由換取暫時的安全感 | 聊天會冷場的人,都是因為沒有做到這幾點 | 《知否知否》:職場中,看的是人品行最低處 | 吳昕:我為什么不自信?|這8本書教會我們如何去愛 |面試就是拍腦袋——你只會給自己10秒鐘 |第一批假期廢人已經誕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