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①;使民重死而不遠徙(xǐ)②。雖有舟輿(yú)③,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jié)繩而用之④。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注釋】 ①什:十。伯:百。 ②徙:遷移。 ③輿:車子。 ④結(jié)繩:遠古時原始人沒有文字,在繩上打結(jié)來幫助記憶。 【譯文】 使國家變小,使人民稀少。即使有各種各樣的器具也并不使用,使人民重視死亡而不向遠方遷徒。雖然有船只車輛,卻沒有必要去乘坐;雖然有武器裝備,卻沒有機會去布陣打仗;使人民再回到遠古結(jié)繩記事的自然狀態(tài)中去。使人民有香甜美味的飲食,漂亮華麗的衣服,安適穩(wěn)定的住所,歡樂的風俗。國與國之間互相望得見,雞犬的叫聲都可以聽得見,但人民從生到死,彼此也不互相往來。 【解析】 這一章老子提出了自己的“理想國”模式——小國寡民。在老子的“理想國”中,沒有戰(zhàn)爭,人民安居樂業(yè),不用智能,自得其樂。老子認為,理想的國家不宜過大,人口也不宜過多。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jié)繩而用之?!逼渲?,“小國寡民”指的是滿足于地域有限和人口不多的現(xiàn)狀,而不試圖通過武力來建立一個地域廣大、人口眾多的國家?!笆舶邸睘楣糯孔洳壳拿Q。什,十人,是由十個人組成的軍事單位,相當于現(xiàn)代軍隊編制中的“班”;佰,百人,是由一百個人組成的軍事單位,相當于現(xiàn)代軍隊編制里兩個“排”的規(guī)模?!爸厮馈奔床惠p死,也就是不拿著生命作賭注去冒險。人們只有做到珍惜自己的生命,才不會任意傷害他人的性命。 從前面的諸多章節(jié)中,我們可以了解到老子所處的那個時代的特征:戰(zhàn)亂、壓迫、貧瘠、饑餓、荒淫、貪婪……面對這樣一個時代,老子為我們設(shè)計出了一個“理想國”的模式:國家規(guī)模很小,就像一個安靜的村落;國中的百姓很少,但是人人富足,生活安定,各種器具應有簽有,但是人們都不去使用這些器具;統(tǒng)治者清心寡欲,從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到人民的身上,也不干涉人民的生活,使人民重視自己的生命。此外,國中的人不向遠方遷徙,他們雖然有船和車等交通工具,但是從不乘坐,而是徒步行走在路上;天下相安無事,即使擁有實力雄厚的甲兵,也沒有用武之地;使人民回到使用結(jié)繩記事的遠古的自然狀態(tài)中去。結(jié)繩記事的時代是什么樣的呢?那個時代沒有戰(zhàn)爭,人們自由自在,和睦相處,都過著自然、純樸的生活。這種單純質(zhì)樸的社會讓每個人都心馳神往。即便在兩千多年后的今天,我們依然能感覺到老子的“小國寡民”的美好。那么,小國寡民能不能實現(xiàn)呢?其實,這種社會曾在人類歷史上存在過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只不過那時的社會發(fā)展水平還比較低,遠遠沒有老子所說的那么富足罷了。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薄八住敝傅氖侨楷F(xiàn)實的生活方式,它是人們的社會政治、道德、法律、經(jīng)濟、社會、文化、生活的總和。在這里,老子以一連串的排比來描繪他心目中 理想社會的場景:在這個社會里,有甘甜美味的食物可供食用,有華美舒適的衣眼可供穿戴,有安適的住所可供居住,有令人愉悅的風俗可供享受。在一般人看來,這些都是些極其簡單的生活需要,而老子曾說過,真正的富足就是知道滿足,所以這種簡單生活需求可以使人類生命的價值得以提高和升華。 “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边@是本章的末尾,在這里,老子通過描繪“小國”里的人們的生活和交際情況,道出了老子的處世觀和生活態(tài)度。老子認為,楣鄰國家的百姓之間要“老死不相往來”。不過,這種態(tài)度也不是沒有目的的,我們都知道,老子向來反對“多智”,他認為人民心智機巧過多就會導致禍亂,所以他不主張人們往來。 王弼《道德經(jīng)注》 國既小,民又寡,尚可使反古,況國大民眾乎!故舉小國而言也。使民雖有什伯之器,而無所用,何患不足也。使民不用,惟身是實,不貪貨賂。故各安其居,重死而不遠徙也。 國家又小,人口又少,尚且可以使其返回古代的和諧狀態(tài),何況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的大國呢!所以舉小國來說明問題。百姓雖然有精良、有效的工具卻不使用,這樣怎么還會擔心生產(chǎn)工具不足呢?使百姓踏實、安穩(wěn),只知道自己的身體是實實在在的,不貪圖財物珍寶。所以能各自安心平靜地投入日常生活,重視死亡而不遠行。 蘇轍《老子解》 老子生于衰周,文勝俗弊,將以無為救之。故于書之終,言其所志,愿得小國寡民以試焉,而不可得耳。民各安其分,則小有材者,不求用于世,什伯人之器,則材堪什夫、伯夫之長者也。 老子生在周王朝衰落的時代,流行膚淺的紋飾和粗鄙的習俗,老子想以無為來扭轉(zhuǎn)這種局勢。所以在《道德經(jīng)》的最后談到他的志向,希望能夠有個人口稀少的小國來做實驗,卻得不到。百姓都能安于各自的本分,所以有些小有才華的人,不追求自己的才華能夠在社會范圍內(nèi)得到發(fā)揮,什伯人之器,是指有這樣的人,他們的才華能夠領(lǐng)導周圍的十人或百人。 事少民樸,雖結(jié)繩足矣。內(nèi)足而外無所慕,故以其所有為美,以其所處為樂,而不復求也。民物繁夥,而不相求,則彼此皆足故也。 事情少,民風簡單、淳樸,只用結(jié)繩來記事就夠了。身體內(nèi)在的需要滿足了,在外也沒有其他令人傾慕、想得到的了,所以人們都覺得他們擁有的東西充足美好,他們的處境幸??鞓罚鴽]有別的追求了。百姓那么多,但是不來往,彼此沒有需求,是因為他們都很滿足而沒有其他需要了。
|
|
來自: 朦朧齋主人 > 《道德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