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病學名著必背原文 節(jié)選自 中醫(yī)經(jīng)典必備 葉天士《溫熱論》必背 1溫邪上受,首先犯肺,逆?zhèn)餍陌?。肺主氣屬衛(wèi),心主血 屬營,辨營衛(wèi)氣血雖與傷寒同,若論治則與傷寒大異也。 【提要】論述溫邪首犯部位與傳變特點。 2蓋傷寒之邪留戀在表,然后化熱入里,溫邪則熱變最速。 未傳心包,邪尚在肺,肺主氣,其合皮毛,故云在表。在表初用 辛涼輕劑。挾風則加入薄荷、牛夢之屬,挾濕加蘆根、滑石之 流?;蛲革L于熱外,或滲濕于熱下,不與熱相搏,勢必孤矣。 【提要】論述傷寒與溫病傳變的區(qū)別及溫病初起的治法。 3不爾,風挾溫熱而燥生,清竅必干,謂水主之氣不能上 榮,兩陽相劫也;濕與溫合,蒸郁而蒙蔽于上,清竅為之壅塞, 濁邪害清也。其病有類傷寒,其驗之之法,傷寒多有變證;溫熱 雖久,在一經(jīng)不移,以此為辨。 【提要】論溫邪挾風、挾濕的特點及與傷寒的鑒別。 4前言辛涼散風,甘淡驅(qū)濕,若病仍不解,是漸欲入營也。 營分受熱,則血液受劫,心神不安,夜甚無寐,或斑點隱隱,即 撤去氣藥。如從風熱陷入者,用犀角、竹葉之屬;如從濕熱陷入者,犀角、花露之品,參入涼血清熱方中。若加煩躁,大便不 通,金汁亦可加入,老年或平素有寒者,以人中黃代之,急急透 斑為要。 【提要】論風熱與濕熱傳入營分的證治。 5若斑岀熱不解者,胃津亡也,主以甘寒,重則如玉女煎, 輕則如梨皮、蔗漿之類?;蚱淙四I水素虧,雖未及下焦,先自彷 徨矣,必驗之于舌。如甘寒之中加入咸寒,務在先安未受邪之 地,恐其陷入易易耳。 【提要】論邪熱入血發(fā)斑的證治。 6若其邪始終在氣分流連者,可冀其戰(zhàn)汗透邪,法宜益 胃⑴,令邪與汗并,熱達媵開,邪從汗出。解后胃氣空虛,當膚 冷一晝夜,待氣還自溫暖如常矣。蓋戰(zhàn)汗而解,邪退正虛,陽從 汗泄,故漸膚冷,未必即成脫證。此時宜令病者,安舒靜臥,以 養(yǎng)陽氣來復。旁人切勿驚惶,頻頻呼喚,擾其元神,使其煩躁。 但診其脈,若虛軟和緩,雖倦臥不語,汗出膚冷,卻非脫證;若 脈急疾,躁擾不臥,膚冷汗出,便為氣脫之證矣。更有邪盛正 虛,不能一戰(zhàn)而解,停一二日再戰(zhàn)汗而愈者,不可不知。 【注釋】(1)益胃:此處指清氣生津。 【提要】論溫邪流連氣分及戰(zhàn)汗的病機與治則。 7再論氣病有不傳血分,而邪留三焦,亦如傷寒中少陽病 也。彼則和解表里之半,此則分消上下之勢,隨證變法,如近時 杏、樸、苓等類,或如溫膽湯之走泄。因其仍在氣分,猶可望其 戰(zhàn)汗之門戶,轉(zhuǎn)瘧之機括。 【提要】論邪熱挾痰濕留于三焦的治則。 8大凡看法,衛(wèi)之后方言氣,營之后方言血。在衛(wèi)汗之可 也,到氣才可清氣,入營猶可透熱轉(zhuǎn)氣,如犀角、玄參、羚羊角 等物,入血就恐耗血動血,直須涼血散血,如生地、丹皮、阿 膠、赤芍等物。否則前后不循緩急之法,慮其動手便錯,反致慌 張矣。 【提要】論衛(wèi)氣營血的傳變規(guī)律與治療原則。 9且吾吳⑴濕邪害人最廣,如面色白者,須要顧其陽氣, 濕勝則陽微也,法應清涼,然到十分之六七,即不可過于寒涼, 恐成功反棄,何以故邪?濕熱一去,陽亦衰微也;面色蒼者,須 要顧其津液,清涼到十分之六七,往往熱減身寒者,不可就云虛 寒而投補劑,恐爐煙雖熄,灰中有火也,須細察精詳,方少少與 之,慎不可直率而往也。又有酒客里濕素盛,外邪入里,里濕為 合。在陽旺之軀,胃濕恒多;在陰盛之體,脾濕亦不少,然其化 熱則一。熱病救陰猶易,通陽最難。救陰不在血,而在津與汗; 通陽不在溫,而在利小便,然較之雜證,則有不同也。 【注釋】(1)吳:江蘇吳縣,葉天士的家鄉(xiāng)。 【提要】論述濕邪為病的證治。 10再論三焦不得從外解,必致成里結。里結于何,在陽明 胃與腸也。亦須用下法,不可以氣血之分,就不可下也。但傷寒 邪熱在里,劫爍津液,下之宜猛;此多濕邪內(nèi)搏,下之宜輕。傷 寒大便澹為邪已盡,不可再下;濕溫病大便濾為邪未盡,必大便 硬,慎不可再攻也,以糞燥為無濕矣。 【提要】論濕熱挾滯里結陽明的治法,并與傷寒陽明腑實證 的治療進行比較。 11再人之體,胱在腹上,其地位處于中,按之痛,或自 痛,或痞脹,當用苦泄,以其入腹近也。必驗之于舌:或黃或 濁,可與小陷胸腸或瀉心湯,隨證治之;或白不燥,或黃白相 兼,或灰白不渴,慎不可亂投苦泄。其中有外邪未解,里先結 者,或邪郁未伸,或素屬中冷者,雖有胱中痞悶,宜從開泄,宣 通氣滯,以達歸于肺,如近俗之杏、蔻、橘、桔等,是輕苦微 辛,具流動之品可耳。 【提要】論溫邪挾痰濕致痞的證治。 12再前云舌黃或濁,須要有地之黃,若光滑者,乃無形濕 熱中有虛象,大忌前法。其臍以上為大腹,或滿或脹或痛,此必 邪已入里矣,表證必無,或十只存一。亦要驗之于舌,或黃甚, 或如沉香色,或如灰黃色,或老黃色,或中有斷紋,皆當下之, 如小承氣湯,用檳榔、青皮、枳實、元明粉、生首烏等。若未見 此等舌,不宜用此等法,恐其中有濕聚太陰為滿,或寒濕錯雜為 痛,或氣壅為脹,又當以別法治之。 【提要】論里熱結實的辨舌要點及治法。 27凡斑疹初見,須用紙捻照見胸背兩脅。點大而在皮膚之 上者為斑,或云頭隱隱,或瑣碎小粒者為疹,又宜見而不宜見 多。按方書謂斑色紅者屬胃熱,紫者熱極,黑者胃爛,然亦必看 外證所合,方可斷之。 【提要】論癱與疹的鑒別。 30再有一種白唐,小粒如水晶色者,此濕熱傷肺,邪雖出 而氣液枯也,必得甘藥補之。或未至久延,傷及氣液,乃濕郁衛(wèi)分,汗出不徹之故,當理氣分之邪?;虬兹缈莨钦叨鄡?,為氣液 竭也。 【提要】辨白瘡的病機、治則及轉(zhuǎn)歸。 31再溫熱之病,看舌之后亦須驗齒。齒為腎之余。齦為胃 之絡。熱邪不燥胃津必耗腎液,且二經(jīng)之血皆走其地,病深動 血,結瓣于上。陽血者色必紫,紫如干漆;陰血者色必黃,黃如 醬瓣。陽血若見,安胃為主;陰血若見,救腎為要。然豆瓣色者 多險,若證還不逆者尚可治,否則難治矣。何以故耶?蓋陰下竭 陽上厥也。 【提要】論驗齒的意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