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半夏加茯苓湯 《金匱要略》 【原文用法與原方用量】卒[1]嘔吐,心下痞,膈間有水,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湯主之。(金匱痰飲:30)小半夏加茯苓湯方半夏一升生姜半斤茯苓三兩(一法四兩) 上三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分溫再服。 注釋: [1]卒:通猝,即突然;卒,亦作新病。 【功效配伍】小半夏加茯苓湯利水蠲飲,降逆止嘔。本方即小半夏湯加茯苓組成。方中半夏和胃降逆;生姜辛散飲邪;茯苓淡滲利水降逆,引領(lǐng)水飲下行,從小便而解。諸藥合用,降逆利飲功能見長。 上三味,水煮去滓,分二次溫服。 【方證論治辨析】小半夏加茯苓湯治卒嘔吐,胃寒飲逆證。 癥見卒嘔吐,心下痞,膈間有水,頭眩,心悸。 本證卒嘔吐,心下痞滿,為飲停于胃,上逆于膈間,胃膈之氣俱逆;頭眩,為濁陰上蒙清竅;心悸,為水飲上凌于心。治用小半夏加茯苓湯利水蠲飲,降逆止嘔。 【原文】先渴后嘔,為水停心下,此屬飲家[1],小半夏加茯苓湯主之。(金匱痰飲:41)注釋: [1]飲家:指水飲久停。家,即久病。 小半夏加茯苓湯治飲家嘔吐。飲家先渴后嘔,是久有水飲停留心下,脾胃運(yùn)化失常,津液不能上承,故口渴;渴而飲水過多,脾不及運(yùn)化,水飲更盛,胃失和降,飲邪上逆,故繼見嘔吐。治用小半夏加茯苓湯蠲利水飲。 【用方思路】小半夏加茯苓湯治嘔強(qiáng)于小半夏湯,加茯苓即增強(qiáng)降飲、利飲、引飲下行的作用。 【醫(yī)案舉例】王子德醫(yī)案:格桑某,女,30歲,牧民?;颊唢嬍成湔T發(fā)胃脘痛。1973年9月12日來診。癥見:胃脘痛,打呃,吐清水痰涎,畏寒,痛時喜溫熨按,腹脹,食欲減退,吞酸噯氣,口不渴喜熱飲,舌苔白,脈微沉緊。此為過食生冷,寒積于中,陽氣不振,寒邪犯胃所致。治宜溫胃散寒,祛痰止痛,引水下行。處方小半夏加茯苓湯:半夏40g(先煎半小時),茯苓30g,生姜30g。 二診:服藥4劑后,諸癥全部消失而愈。為鞏固療效,繼服2劑,病情穩(wěn)定,追訪5年未復(fù)發(fā)。[王子德.小半夏加茯苓湯臨床運(yùn)用探討.四川中醫(yī),1983,(2):25.] |
|
來自: 靖哥哥7m61n7y8 > 《小半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