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隱-頭條號 2019/12/31
一、道曰:一切萬物,人最為貴。人能使形無事,神無體,以清靜致無為之意,即與道合。 二、 以大居小,以富居貧,處盛卑之谷,游大賤之淵。微為之本,寡為之根,恐懼為之宇,憂畏為之門。福者禍之先,利者害之源,治者亂之本,存者亡之根。上德之君質(zhì)而無文,不視不聽,而抱其玄,無心意若未生根,執(zhí)守虛無而因自然?;煦鐬橐?,歸于本根。 上意正于無形,理于無聲,起福于未有,絕禍于未生,故莫知其名。下德則不然,高尊富貴,顯榮好美,善樂功名,生禍而憂之,寇害而伐之,身辱而報之。生長有其力,布施有其福。事為其方,曲為其法。賞善罰惡則偽善詐忠,如此乃自謂功名。見與道反。 三、 制殺生者天,順性命者人也。非逆天者勿伐,非逆人者勿殺。故王法當殺不縱天賊,當活不活殺天德。為政如此,使后世條長禁苛,興克德之本,德莫大于活也。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故與時爭者昌,與人爭者兇。是以有甲兵無所陳之,以其不爭。夫不祥者,人之所不爭;垢辱者,人所不欲。能受人所不欲,則足矣。得人所不爭,則寧矣。 勇與敢者多權(quán)善決,安靜樂能,傅國利民,不避疆大,威震百僚,摧傾境外。為政如此,得善之半。 柔于不敢者,柔弱損退,恐懼慎言,深思遠慮,臨事計患,務(wù)長寬和博施。為政如此,亦得善之半。 敢者,奉天順地,莫神于至誠。仁以好施,義以制斷,禮以凱敬,智以除害,信以立事,德以無大,赦人如赦于己,法人如法其子。為政如此,亦得善之善者也。 四、 老子曰:天地媾精,陰陽自化,災(zāi)咎欲萌。淫于五色之變,視不見禍福之形;失于五音之變,聽不聞吉兇之聲;失于五味之變,言不中是非之情;貪于財貨之變,慮不見邪正之傾。夫五色重而天下盲矣,五音調(diào)而天下聾矣,五味和而天下爽矣,珠玉貴而天下勞矣,幣帛通而天下傾矣。是故,五色者陷目之錐,五音者塞耳之槌,五味者截舌之斧,財貨者射身之矢。凡此數(shù)者,變而相生,不可窮極,難明易滅,難得易失。此殃禍之宮,患害之室。是以圣人服無色之色,聽無聲之聲,味無味之味。名者身之害也,利者行之穢也。是以動為身稅,為榮而得小,為善而得少。故有名之名,喪我之橐。無名之名,養(yǎng)我之宅。 視過其目明不居,聽過其耳精泄漏,愛過其心神出去。牽于欲,事汲汲。遽為于利,動惕惕。懼結(jié)連黨,友以自助。此非真也。雖非道意,雖得之天不佑也。 夫非其人而任之則廢,非其事而事之則廢,故代司殺者必受其咎,代大匠者必傷其手。有為者效情縱欲,快心極意。志賤強求貴,居貧強求富。離本向末,殃禍不救。 罪莫大于淫,禍莫大于貪,咎莫大于僭。此三者,禍之車也。小則亡身,大則殘家。 五、動合天心,靜得地意。無言而不從,謂之善也。善者,君子之所本,百行之所長,吉陽之所舍,萬福之所往來,流而不滯,用而不絕,百王所不變易,俗人之所不易,上以順天,下以順人,成萬物,覆載群生者,善也。 不識元首,不睹本根,詐天輕地,罔鬼欺神,屬辭變意,抱嫌履疑,謂之不善。不善者,動與天逆,靜與地反,言傷人物,默而害鬼。 夫欺天罔地,輕侮鬼神,專己自是,動非圣人。當時雖善,惡氣歸流,事有邪偽而象真也,景煙類云而電不為之動。故天道不私人,人反行非天也,而自誤耳! 六、 貴堅剛強,輕忽喜怒。福善出于門,妖孽入于戶。故舌耳為患,齒角不定??谏嗾?,患禍之宮,危亡之府。言語者,大命之所屬,刑禍之所部。言出患入,言失身亡。故圣人當言而懼,發(fā)言而憂,常如臨危履冰。 七、夫道德治之于身,則心達志通,重神愛氣,輕物賤名,思慮不惑,血氣和平,肌膚潤澤,面有光瑩,精神專固,身體輕強,虛實相成,鬢發(fā)潤光,佼好難終。 治之于家,則父慈子孝,夫信婦貞,兄宜弟順,九族和親,耕桑時得,福實積殷,六畜繁廣,事業(yè)修治常有余矣。治之于鄉(xiāng),則動合中和,睹正綱紀,白黑分明,曲直異理,是非自得,奸邪不起,威嚴尊顯,奉上化下,公如父子,愛敬信向,上下親喜,百姓和集,官無留負,職修名榮,沒身不殆。 治之于國,則主明臣忠,朝不隱賢,士不妒功,邪不蔽正,讒不害公,和睦順從,上下無怨,百官皆樂,萬事自然,遠人懷慕,天下向風,國富民實,不伐而強,宗廟尊顯,社稷永康,陰陽和合,禍亂不生,萬物豐熟,界內(nèi)大寧,鄰家讬命,后世繁昌,道德有余,與天為常。 八、夫水之為物,柔弱通也。平靜清和,心無所操,德同天地,澤及萬物,大無不包,小無不入,金石不能障,敝山陵不能壅塞。其避實歸虛,背高趣下,浩浩蕩蕩,流而不盡,折沖漂石,疾于風矣。充大無疆,修遠大道,始于無形,終于江海,升而為云,降而為雨,上下周流,無不施與,消而復息,生而復死。是故圣人去耳去目,歸志于水,體柔守雌,去高就下,去好就丑,受辱如地,含垢如海,恬澹無心,蕩若無己,變動無常,故能與天地終始。 九、 道人圖生,蓋不謀名。衣弊履穿,不慕尊榮。胸中純白,意無所傾。志若流水,居處市城。積守無為,乃能長生。 十、道曰:自然者,道之真也。無為者,道之極也。虛無者,德之尊也。淡泊者,德之宮也。寂嘿者,德之淵也。清靜者,神之鄰。精誠者,神之門。中和者,事之原。人為道,能自然者,故道可得而通。能無為者,故生可得而長。能虛無者,故氣可得而行。能淡泊者,故志可得而共。能寂嘿者,故聲可得而藏。能清靜者,故神可得而光。能精誠者,故志可得而從。能中和者,故化可得而同。是故,凡人為道,當以自然而成其名。吾前以道授關(guān)令尹生,著道德二篇。將去,戒之曰:夫道,自然也,得之者知其自然,不得之者不知其所由然。譬猶若識音,不能深曉人心;知之口,不能言妙哉。道之綿綿,言不盡意,書不盡言,所以為子書之者,欲使子覺自然,得之后以自成。尹生曰:學自然,奈何? 道曰:無取,正氣自居。無去,邪氣自除。此非禱祠鬼神之道,非欲辟不清去不正。清靜請命而命自延無期,此豈非自然哉?非吾異道之意,非吾獨道也。道不自然兮,何道焉兮?無欲無為兮,道之所施兮。虛兮無兮,道安居兮。寂兮嘿兮,道之極兮。澹兮恬兮,德之漸兮。清兮靜兮,神所宅兮。精兮誠兮,神所榮兮。中兮和兮,神所化兮。以無為而養(yǎng)其形,以虛無而安其神,以澹泊而存其志,以寂嘿而養(yǎng)其聲,以清靜而平其心,以精誠而存其志,以中和而存其神。安心游志,使若大水之自湛深。閑居靜處,使若蛟龍之自蟄藏。懷虛而不虛,泥而不泥,使若南曜之忘虛也。化德存神,使若社稷之保光。立尊神明,使若宗廟之守處。使世不見我,若巨魚之在大水。使人莫我知,若日出之光東。我之無窮,若大道之根相致,譬若山林大澤之自致禽獸虎狼,若深林廣木之自致飛鳥百蟲,若江湖之自致魚虌蛟龍,若盛德之自致太平麒麟鳳凰,若清靜潔白之自致玉女芝英,若中和嘉瑞之自致吉祥,若災(zāi)異惡氣之自致不祥禍殃。 十一、 道曰:虛而白者,吾宅也。道者質(zhì)真無形,無有音聲,非有言也。人欲傅于知道者,借言以通意,虛者天地之動也,白者神明之所居也。天地之初皆從道來,有氣而未有形,法自然而白,白之中未有體也。 十二、 道曰:故易而為一者,吾號也。言道未始而有,故謂之一。一即醇粹質(zhì)真、無為雜糅,故謂之一。天得一以清而無不覆,地得一則寧而無不載。日月得一則明而無不照,真人法則之,渾形而為一則無一不能為,神明知而為一則與鬼神共化,視而為一則無不見,聽而為一則無不聞,心通而為一則無不知。吾,我也;號,名也。人能渾其形而為一,即我之名號也。 十三、一道之為真乎,道有真一,真人所以輕舉虛跡者,使群物自得玄,得一以生也。天不得一不能清,地不得一不能明,人不得一不能成,玄不得一不能生,非一不能承一,非一不能御萬神、制萬物,萬物皆稱為人,知一萬事畢,不能知一,道不妄出。 十四、道曰:夫人為道,道身五藏者,皆思氣之盛壯微妙,從虛無來,故實者不如虛也,有者不如無也,疾者不如遲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