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21世紀正式邁進第3個十年,??編輯部決定做幾件有儀式感的事。 其中一件就是:把我們在上海最喜歡去的小面館,重!新!吃!一!遍!吃完下巴多了好幾層:)))從各色“澆頭”爭奇斗艷的上海本幫面,到來自山川湖海的地方特色面;從幾塊一碗的陽春面,到幾百塊一碗的蟹黃面……但其實隨著城市的飛速發(fā)展,好吃的小面館正在變得越來越少。這次企鵝找到了老朋友「一片吃心」,她是我們見過最喜歡吃面的人,堪稱面癡。拉著吃心一起滾遍上海吃過的面館,選出我們覺得最值得推薦的14家。把這些面館寫下來,希望它們能夠長長久久不被埋沒,也希望大家都能吃得更好!100個人可能有100種答案(而大部分人都會推薦從小吃到大的那一家吧~本幫面,就是把米飯換成面條的「盒飯」呀——選擇多、出品快、性價比高!它們散落在城市各個角落,像一盞盞微黃的路燈,給足安全感。如果非要說它的精髓是啥?我們覺得:菜有鑊氣,店有人情。這家店以前開在棚戶區(qū),那塊已經(jīng)在等著拆遷了。但只要花臂老板和美麗老板娘的神仙組合不會解散,吃過面的人都會相信,這家面鋪不會消亡。神仙眷侶,隨便一拍都是結(jié)婚登記照的cp感 現(xiàn)在,谷沙屋面鋪換了新店,搬到一條街外,再也不像曾經(jīng)在棚戶區(qū)那般“螺螄殼里做道場”了,甚至寬敞到可以用一整面墻投影夫妻倆喜歡的歌單,曲風魔幻,配面一絕。同樣魔幻的還有店面格局,點單處曲徑通幽,夫妻倆笑瞇瞇地站在里廂等你,老遠就問:“湯面還是拌面?”檔口很像學校食堂,兩排澆頭碼得滿滿當當,大部分都是實打?qū)嵉挠藏洠?/span>大排小排獅子頭,醬鴨叉燒辣肉糜,一律標價16元,份量大得驚人。而我至今不敢相信,這些菜都是老板娘凌晨起床一個人燒出來的。紅燒大排,夾起來蔥光麟麟;咬下去肉感飽滿。吃它就像開了美顏相機,自動瘦臉!獅子頭也厲害,表面煎出焦香的殼,里面的肉粉嘟嘟,拳頭那么大,啊嗚一口,像在吃蓬松版的午餐肉!這里的辣肉更像紅油肉燥,我們喜歡用它澆在拌面上,胃口好,再臥上一只百葉包,嵌一顆鹵蛋,30元一大碗,穩(wěn)穩(wěn)的幸福。除了夯實的肉肉,周一到周五,老板娘還會間隔著燒一道蔬菜,給天天上門的老街坊換換口味。吃完了站在檔口看花臂老板拌面,這架勢讓我們想起,他還是一位哈雷迷。走出新店,我們?nèi)滩蛔±@回老鋪看了看,曾經(jīng)鬧忙的小屋如今一片歲月靜好,只留老板那臺價格不菲的哈雷摩托守在原地。像這樣有滋有味的夫妻檔面館,真希望它可以長長久久地開下去。一片吃心:“棚戶區(qū)里一碗面,恩愛夫妻一家店?!?/span>去“老地方”吃面,早市、午市、晚市各有門道,但我們一般趕早市。十點之前,排隊的人不至于像午市那么夸張,現(xiàn)炒澆頭選擇也多。幾樣熟客最喜歡的花樣:鱔絲面、豬肝面、芹菜香干肉絲面……這個時段來才比較有把握吃得到。冬天的早晨,我們更喜歡來一碗熱乎乎的青咸菜冬筍湯面。青咸菜發(fā)酵較淺,還帶著清新的菜香,冬筍正是嫩的時候,切成細段和咸菜一起炒,鮮中帶脆,裹著筋道彈口的細面條,一大筷子送進嘴里,嚯,冬日限定的幸福!這次我們又試了一種溫嶺特色:墨魚餅絲面。墨魚餅切成絲后,好像芝麻花生牛軋?zhí)?,賣相可愛,炒菜或涼拌都好吃。搭配芹菜炒成澆頭,脆脆韌韌,蠻奇妙的(但有點咸~早市和午市之間,要留給員工用餐和休息,還要趕緊把只在午市供應的炸豬排準備好。因此,臨近十點,老板就會用“大牌圍巾”把現(xiàn)炒澆頭遮起來,好幫后廚多爭取些時間。面館對員工的體恤還體現(xiàn)在“夏休政策”上。三伏天一到,這里就閉店一個月,以至于每年夏休前后,襄陽南路上都會出現(xiàn)一次小規(guī)模的“暫別”/“歡迎”儀式。這么多年過去了,老地方面館還是大家一直吃面的“老地方”,倒不是因為這碗面才最好吃,而是大家習慣了借一碗面的功夫,到“老朋友”家坐坐,上海話講:嘎嘎訕胡。而老板和老板娘的好記性,也讓常年吃面的老客人享受著VIP待遇。噥,坐在我們對面的上海爺叔,進門還沒張口,老板已經(jīng)替他下好了單:“一份蔥油肉絲拌面,加份黃醬,一只鹵蛋!”一片吃心:“這里總有一批人伸長脖子等待,另一批人在呼哧呼哧吃面?!?/span>谷沙屋關門早,老地方要夏休,上海的小面館都各有脾氣——相比之下,春和面館簡直是待機時間超長、安全感堪比便利店的「城市之光」!從凌晨五點半一直營業(yè)到半夜十二點,炒飯炒菜,砂鍋面條,應有盡有。裝修是90年代國營食堂既視感,口味也談不上精良,但我們從不過多挑剔,畢竟在這個物價飛漲的城市,能隨時吃到一碗如此便宜卻扎實的面,就很難得了。在春和吃面有個小竅門,不想排隊就選現(xiàn)炒澆頭,這就不用去檔口自取了,阿姨會送上桌。到了飯點,整個后廚就像沸騰的鍋爐房,霧氣繚繞,員工們倒習以為常了,行云流水地協(xié)作著,猶如配合出招的綠林好漢。十幾張訂單同時鋪開,堂吃混著外賣,不同澆頭不同湯底,分分鐘把人搞暈。但在這里,調(diào)底料,煮面條,配澆頭,叫號碼……大型《分手廚房》高玩現(xiàn)場,畫面可太好看啦!春和用的是扁寬面,在大鐵鍋里蕩氣回腸地跌宕過后,更掛得住湯汁,也更管飽。我們通常點紅燒牛肉面解饞,這個澆頭可以嘗到店里的招牌辣油,端上來紅光滿面,香辣襲人,甚至帶幾分川蜀魂魄,呼嚕呼嚕下肚,渾身暖熱。另外一樣值得無限回購的是百葉包,7元一只,用料感人,與拌面一起服用,效果更佳:)春和的拌面是最簡單粗暴的做法,面條下好,淋一大勺醬汁就完事兒了,但味道不輸。便宜又大份,怪不得附近的居民白領、過路的擦頭司機、快遞師傅、外賣小哥,都把這里當食堂報到。同一款澆頭,在馮爸面館吃,要比在春和面館多花個十幾元,大概用得都是貴乎乎的原料。比如干貝辣肉,就是第一個體現(xiàn)食材升級的。燒這道澆頭的功夫,絕不亞于一道私房菜:豬肉切成丁,冰鎮(zhèn)后用黃酒先腌過;干貝要選和肉丁一樣大小,先蒸熟,再用七八種香料加肉丁一起炒;燒好后放到冰箱“休息”一晚,第二天才能端上桌。現(xiàn)炒澆頭選擇不多,但任何一個單拎出來,都相當于飯店里一道硬菜:醬爆豬肝、紅燜大腸、清炒蝦仁、響油鱔絲……個個火候到位,調(diào)味老辣。口味重就搭配拌面,蔥段炸得焦香,蔥油與澆頭的醬汁能互為華彩。想吃清淡一點,墻裂推薦湯面哦!湯頭清亮有蔬菜香氣,重點是,面條和面湯實現(xiàn)了精神合體,要知道我們實在吃過太多貌合心不合的湯面啦~面條優(yōu)秀,地段又好,中午常常一座難求。很多在“一婦嬰”產(chǎn)檢的準媽媽,甚至把散步來這里吃面,當成了檢后小確幸。有人說,馮爸面館太網(wǎng)紅,但一碗好吃的面,就算網(wǎng)紅也紅得理直氣壯呀。一片吃心:“這間小小的面館,沒有什么噱頭,打理得簡單干凈又溫馨,純粹是父女間愛吃的默契?!?/span>2020年到來之后,我們還深省了一件事:上海這座城市,讓我們飛快認識新事物的同時,也在讓我們不斷失去著老朋友。廣東路上經(jīng)營了三十年的順德面館,就在下周,將永遠歇業(yè)。這家小面館只有四張桌子,格局很像我們寫過的盛興和為民,店員與客人幾乎都是老相識。最后一個月,都變成了一句:“要關門啦,儂多來吃吃?。 ?/span>順德面館的選擇不是最多的,名氣也不是最大的,但每一個舍不得它關門的老客人,心里都有放不下的一碗面。而讓我們最放不下的,是這個組合:蔥油拌面 辣肉 荷包蛋 大排 毛菜湯。這塊大排比我的拳頭還大一圈,取靠近骨頭、帶點筋的背脊肉,幾乎沒怎么包漿,一口下去有肥有瘦,滿滿的肉香。鹵汁里加了肉桂葉,燒出來的大排是小時候弄堂口的味道,想到以后再也吃不到了,我一連去吃了好幾天荷包蛋只要兩塊錢一只,卻有著很多所謂高級面館都做不到的出品:邊緣煎到焦香酥脆,中心還是鼓噗噗的,筷子一戳,金黃傾斜而下,膏腴滿面。同樣只賣兩塊錢的毛菜湯,飄在豬油香的湯里,翠綠水靈的一大碗。比起很多店里免費送的湯,這錢可花得太值了。以前常感慨說,買一把菜回家洗洗的功夫,都不止兩塊錢。以后再念起這碗湯,看來只有自己動手了。在順德面館最后的歲月里,老板仍舊每天頭勢清爽,笑臉盈盈;員工得空了就跟客人聊上幾句。聽到一個吃面小囡和煮面阿姨聊天,只是拉拉家常,卻飄出幾分離愁和傷感:阿姨:“囡囡都上小學啦,阿姨就老了呀,該退休啦?!?/span>一片吃心:“不知道以后哪里去找這親切的家常味、風趣的人情味?!?/span>有人做得大而全,就有人做得精而專。你可能很難想象,上海居然有大量只靠一種澆頭就能闖江湖的面館!有人執(zhí)著于燉好一碗黃魚湯,有人迷戀燒好一鍋辣醬,有人把大腸洗得干干凈凈幾十年如一日,也有人把大閘蟹拆得仔仔細細吃面也要風雅講究。 如果你想知道,把一種澆頭做到極致是什么樣,那吃這幾碗面就對了!黃魚面,不吃吹得厲害的網(wǎng)紅店,也不買必比登的賬,我們最喜歡明呈。明呈其實也自帶網(wǎng)紅體質(zhì),老板的火爆脾氣還一度成為營銷噱頭。但拋開這些浮名,我們真心覺得,這里的黃魚面更好吃。黃魚面要吃得過癮,拆骨是關鍵!拆得干凈,吃起來幾乎不用吐刺,細白滑嫩的魚肉一口接一口,口口都是真功夫。普普通通的小黃魚,熬得用心,也能得到一鍋濃稠奶白的魚湯,配上甜咪咪的雪菜,才是黃魚面的精妙之處!我們對比了明呈和另一家有名的黃魚面館,差別還是蠻明顯的:明呈這碗招牌黃魚面,50元出頭就能吃個舒舒服服,講究一點,要吃舟山來的野生黃魚,店里也是有的。老板對自家出品底氣十足,一肚子傲嬌也懶得天天掛在嘴邊,干脆白紙紅字打印出來,貼在墻上自己看:老板要求出品,也要求食客,一邊吃面一邊看彈幕,被一種“唯我獨尊”的氣勢立體環(huán)繞著。其中還夾帶了一張“滬上黃魚面紅黑榜”,我們就不公布榜單了,大家自己去看吧更有勁的是,店里還專門設計了小胃口黃魚面,賣33元,講得很清楚:“只有一兩多面,3條黃魚,不能加面,僅供熟客!”海鮮裹挾著黃酒香氣,肥肥嫩嫩一口包,海的滋味我滋道。更妙的是油蔥和雪菜在嘴巴里同時炸開,焦、香、脆、甜!再奢侈一點,多花12元,就可以擁有兩條油炸小黃魚,咔呲咔呲,真香!上海人愛吃蟹,更愛吃蟹面。省去親手剝蟹的瑣碎,直擊膏黃蟹肥的快樂,這背后不知道多少人工,多少真材實料。在許多名店,一碗面價格動輒兩三百,想吃吃不起是最寂寞╮(╯▽╰)╭而在雲(yún)和,我們用幾乎一半的價格,收獲了同等的滿足!雲(yún)和面館的蟹面做得出彩,金黃的蟹,碧綠的面,組合出各種花樣,好吃又好看。蟹雙拼是蟹粉拼蟹腿肉,賣得飛快,下班趕過去常常吃不到。退而求其次,我們會點蟹粉手剝蝦仁面。蝦仁真的好可愛哦,白玉一樣漂浮在蟹粉的海洋上,閃著富貴的光,bling~順便說一句,許多和我們一樣喜歡雲(yún)和的朋友,都是從一碗三蝦面開始的,手剝河蝦,廚房是最拿手的。接下來是我們最喜歡的環(huán)節(jié)——倒?jié)差^:手速一定要快,趁蟹粉最鮮甜不腥的時候,拌勻了大口吃。真的很喜歡那一小盅姜醋汁,兩滴下去,提升好幾個鮮度。除了蟹面,這里也賣價格親民的本幫澆頭,3元一只荷包蛋,8元一份爆魚,12元一份燜肉,出品都不錯。蛤蜊蟶子拌面要貴些,好在蟶子又肥又新鮮,份量多到快撈不到面,難得的是咸淡適中不油膩,鮮得很高級。最后再安利一枚熏蛋:溏心蛋的底子,煙熏茶葉蛋的殼,聽我的,一口氣吃掉它!有多少人為了吃這客辣肉,不惜開車穿越大半個上海的???220辣肉面館開在220路公交總站附近,是楊浦兒女心頭的朱砂痣——長遠不吃想得慌。馮爸的辣肉用肉丁,而這家老店則選擇用肉糜。辣肉原教旨主義者可能覺得,肉糜是偷懶的做法,口感遠比不上手工切的肉丁,但是用來做澆頭,肉糜就有優(yōu)勢了——它更能掛住面條,吸溜起來比肉丁更爽!這一鍋紅油辣肉,看著火辣,口味卻偏甜,阿姨的勺子在鍋里表演猛龍過江,不管配什么澆頭,這一勺都是最后的點睛之筆。正確的點法是:一客辣肉 大排 荷包蛋,被很多人夸過的蘭花干,我們倒覺得一般。聽說以前開車來吃面的人,只能停在門口,一旦交警過來,老板就會大喊一聲「貼單啦??!」,小面館就會「轟」的一聲,立馬沖出一批挪車的人。這么有勁的畫面,現(xiàn)在已經(jīng)看不到了。一片吃心:“辣醬用得偏辣,糖也下得重,調(diào)味濃度比市中心高出兩三檔?!?/span>翻了翻我們盤點夏休面館的文章,這一碗大腸面,兩年里也就漲了三塊錢。做了三十多年的資深網(wǎng)紅,依舊親民,依舊好吃。這是大腸面最令我們感動的地方。這里的大腸洗得干凈沒異味,又保留了一點油脂,肥糯滑嫩,調(diào)味鮮甜,吃口偏甜的大腸愛好者,一口下去容易上頭。來吃大腸面,永遠要做好排長隊的心理準備。在這個簡陋的兩層空間里,能拼到一個桌角吃面就不錯了。所以老客人過來解饞,通常要以一碗“大辣烤”抵消空腹排隊的辛苦。大辣烤,就是大腸 辣肉 烤麩,這樣的搭配,讓嘴巴里一會肥一會瘦,一會甜一會辣,滿足感從舌尖直抵五臟六腑。碰巧趕上熱騰騰出鍋的榨菜,我們會毫不猶豫點一份,排了這么久,那就要吃個爽!不想擠位子的老客人,會打包50塊錢大腸回家吃,后來可能堂吃客人都供應不及了,外帶服務也就取消了。其實,上海的大多數(shù)面館都吃得到大腸澆頭。但只有大腸面始終讓愛面之人排隊,打卡,樂此不疲。一片吃心:“這里的大腸洗得是真干凈?!?/span>No!上海最有代表性的兩碗面,其實極其樸素:蔥油拌面和陽春面。光用肉眼看,真·簡單!但就像永不過時的基本款,做好了,可內(nèi)搭,可外穿。每每有愛吃面的朋友來上海玩,我們就會顯擺一下。這里不僅生煎出名,夏天的冷面也上過我們的紅榜。難得的是,作為一家傳統(tǒng)小吃店,從服務到環(huán)境都令人舒服,出品也始終穩(wěn)定。尤其是24小時不打烊的重慶北路店,堪稱上海小吃不滅的燈塔。一份認認真真的蔥油拌面,蔥綠和蔥白是要分開炸的。蔥白炸到焦黃,蔥綠還是青綠色的,這樣熬出來的蔥油清透無渣,蔥絲香脆不苦,用來拌面,才能勾勒出銷魂的香氣。“開洋”是包郵區(qū)的叫法,指腌制曬干后的蝦仁。開洋過了油鍋,點綴在堆起的蔥絲上,小小的成本,換取大大的收益——賣相好看又提鮮,典型的滬式美食哲學。看,一筷子拌下去,撲簌簌落下的蔥絲,多像一場充滿海派柔情的,蔥花雨~一片吃心:“小店立志復興上海小吃的老味道,不負期待!”逸桂禾的這碗陽春面,我們不用配澆頭也吃得完。原因很簡單:面條夠好!這里煮的面偏硬,起鍋后過一道冷水,咬斷了還略帶生粉香氣,但彈韌爽口,是我們喜歡的風格。面條是店里當天現(xiàn)做的,水、面粉和堿的配比都由老師傅把控,上筋力道恰到好處,軋得比龍須略粗,盤成鯽魚頭煞是好看。店家熬湯下足功夫:一鍋素高湯,一鍋葷高湯,交織出豐富多層的底色,再舀上一抹靈魂豬油,香!一片吃心:“簡簡單單一碗陽春面,能吃到上海的體面?!?/span>身在一個兼容并蓄的移民城市,最大的好處就是,不出上海,也能吃到全國各地的面。當然啦,任何一家地方面館(即使是當?shù)厝碎_的,空運了當?shù)厥巢摹┒疾荒鼙WC在上海100%還原出正宗的當?shù)匚兜馈?/span>不過這些面館,一方面排解了異鄉(xiāng)人的思鄉(xiāng)之情,另一方面,也能讓我們偶爾解個饞,吃它,沒毛病(???)╯╰(???)?簡單點食堂開在競爭激烈的定西路夜宵一條街,小小的門面并不起眼。第一次去,我們是沖著油潑面。老板是個典型的西安青年,做好一碗油潑面的兩大關鍵:扯面師傅和辣子,都是西安來的。制作油潑辣子面極具觀賞性,我們特地跑去后廚看:扯好的寬面盤在大碗里,碼上青菜、豆芽、各味調(diào)料和辣子,熱油一澆,滋啦一聲,香味出來,就知道對了??后來又試了關中臊子面。老板特別提醒:這是媽媽在家做的版本,跟傳統(tǒng)岐山臊子面不太一樣,后者更講究湯頭酸辣,而他這一碗,是家的味道。去熟了之后,我們發(fā)現(xiàn),白天這里確實是個簡單的小食堂,可一到晚上,哪里簡單??!年輕人三五結(jié)伴來這里看球,喝酒,一把把秦川鐵簽小燒烤,一盆盆血血紅的毛血旺,還有被西安人唱進歌里的冰峰,喝到落淚的漢斯……“我們另一位老板還有家餐廳叫玉芝蘭,所以我們的川菜師傅也很厲害的?!?/span>一片吃心:“這面可真夠勁兒啊!厚實、筋道、有韌勁,透著西安特有的實在?!?/span>有人詬病它比杭州賣得貴太多,也有人說它不如杭州老店做得好,我們?nèi)ピ嚵讼拢J認真真吃了一碗拌川,一碗片兒川,杭州人表示:能吃的。杭州老底子面館,講究一個“火”旺,等面的空檔觀摩了下廚房:負責炒澆頭的小哥哥,不得不毛巾遮面,一股俠氣;在他的兩邊,分別是做拌川和片兒川的師傅,澆頭燒好后,左右倆邊各取所需。一碗大腸拌川,加份豬肝和一碟豬油渣,價格已過半百,確實不便宜!但大腸和豬肝都還算入味,拌川三寶——肉絲、韭芽、豆腐干,也和堿水面融合得不錯。另一碗杭州湯面的頭牌:地道片兒川,用現(xiàn)炒的雪菜冬筍肉絲做澆頭,現(xiàn)在吃正應季。調(diào)味和面條都沒太大問題,可惜冬筍削得不夠仔細,會吃到毛毛的外殼,略影響口感。總的來說,上海的小狗面館雖然貴了不少,但也省下了上海去杭州的車油錢和過路費呀;)一片吃心:“如果你想領略片兒川,或許可以考慮去吃小狗,但請務必錯峰前往?!?/span>酥鴨面是湖州新市的傳統(tǒng)面食,而我們吃了八年的上面坊,是唯一不取名“酥鴨大面”,但燒得好吃的酥鴨面。在上面坊,一只鴨子被利用得明明白白,客人只要選好湯面或拌面,再報上想吃的鴨肉部位就好了:鴨肉、鴨腿、鴨翅、鴨頭、鴨胗、鴨爪……想吃幾樣報幾樣。我們最喜歡的組合是:拌面,鴨胗、鴨腿加一份百葉包。配上店家附贈的煮花生米和咸菜,絕了!鴨胗燉得酥爛,又保持了韌韌的脆感;鴨腿毛拔得清爽,實現(xiàn)大口吃肉的快落。百葉包是這里唯一“與鴨無關”的食物,兩個一扎,放在燉鴨湯的鍋里一起燒,豆腐皮吸飽了鴨湯,咬開是滿口的肉香,攻擊力極強!但最厲害的嘛,要屬那碗“只聞鴨香不見鴨”的純鴨高湯。店家挑瘦肉多、肥膘少的白鴨,用文火煨上三四個小時,中間不能燒到發(fā)白。鴨湯配著鴨件一起上,喝完還能添。很多有經(jīng)驗的客人,專為這口鴨湯而來。不過看在小店辛苦經(jīng)營,鴨湯雖好,可不要貪杯哦一片吃心:“我個人重口味,把全鴨湯空口喝光,有醉人的料酒味道。”吃面是日常的幸福,但我們也會有不那么幸福的時候。下面這些面館出品不盡如人意,但無奈名氣大,身邊朋友也不少去,急得我們跺腳!比如在人民廣場就開出5家分店的“哈靈牛蛙館”,以賣牛蛙面著稱,一到飯點人滿為患,一碗面20分鐘起等。再看看碗面,糊糊稠稠,牛蛙裹的粉,厚到不見真容顏,鼓起勇氣吃了一口,甜、咸、辣三個味道同時在口腔炸開,且炸向了不同方向……不知道用了多少奇怪的調(diào)料。還是在人廣,讓我們傷心的還有百年老字號“德興面館”。這里的紅二鮮面曾是許多老克勒心中的金牌小吃。紅二鮮面中的二鮮:燜蹄和爆魚,放在紅湯的“鯽魚頭”上,是蘇幫面最經(jīng)典的傳承。但如今,這塊燜蹄真的太咸了,爆魚也單薄無味,即使浸足了湯汁,入口還是很柴。“一鮮不鮮”的紅二鮮面,老一輩還能吃個情懷,年輕人恐怕就很難再為“金字招牌”四個字買單了。比起不進則退的老字號,更讓我們覺得匪夷所思的,是年年上榜必比登的阿娘面館。早年的阿娘面,是滬上黃魚面的頭把交椅,但卻早已做得不像樣子:湯熬不好,魚骨也拆得沒誠意,一口肉,滿口刺,吃得叫人生氣。30元的招牌黃魚面,用的是紅湯,飄著幾片可憐巴巴的魚肉;50元的黃魚煨面,算是給魚湯了,還隆重地用上了砂鍋,但這碗黃魚面真的莫得靈魂,湯頭不鮮,面條更是泄軟無力。不過有必比登的加持,糟糕的出品并不影響阿娘面的好生意。我們還偶遇過手捧「紅色寶典」專程前來的外國友人,拖家?guī)Э?,又是排隊又是四處找位子,感覺他們有點慘……早些年,蘭州朋友都會推薦“敦煌樓”,雖然一碗光面已經(jīng)要價20,再加牛肉又要多花15,但為了一解鄉(xiāng)“饞”,貴就貴了。敦煌樓按照傳統(tǒng)蘭州style出品 比如,一路把直營店開到美國的“唏嘛香”,全套班子都來自本店。以及在日本早就紅透半邊天的“馬子祿”,這個月也在上海開了加盟店,從服務到出品都還不算穩(wěn)定。這兩家店殺進上海,都做了一項調(diào)整:牛肉直接加進面里,不用另點。 在全部吃過一遍后,都出了同一個問題:牛肉湯的味精真的太重了,本該靠牛肉提煉出的香氣,我們找不到。最后,對開分店上癮的蘇面裕興記,我們只想說:對于一座愛吃面的城市來說,加速擴張開店賺錢都沒問題,但比那更重要的,應該是思考如何做好一碗面。謝謝大家耐心讀完!我們永遠愛吃面,永遠愛碳水,和好朋友吃心一起做出這個面館清單,希望它們能夠在新的一年,助你一面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