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詩取自于唐代大詩人李商隱的《無題》四首中的一首。 提到李商隱,你也許會為“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的質樸自然而感動,為“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的含蓄深沉而慨嘆,但你肯定也會想到——對了,他寫了很多的“無題詩”。 確實如此,李商隱以無題為名的愛情詩,最為人所傳誦。 他的無題詩和愛情詩具有“朦朧美”,纏綿悱惻,優(yōu)美動人,他擅長運用了比興、典故、象征等多種手法,將自己的情緒婉轉形象地表達出來。 原詩回顧《無題》 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鐘。 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 蠟照半籠金翡翠,麝熏微度繡芙蓉。 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 這一首也是李商隱的純粹的愛情詩。 要想理解好本詩的最后一聯(lián),自然要把全詩的意境和情緒都理解透徹。 全詩大意“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鐘。”——你說你要來相會這是一句空話,反而你一去之后便杳無蹤影;我在樓上癡癡地等著你來,直等到殘月西斜,卻只等來了遠處傳來五更的曉鐘聲。 古人把夜里四十刻分為四段共五個節(jié)點,夜里的這些節(jié)點被稱為'更'。五更也就是現(xiàn)代的凌晨03:00 - 05:00,這個時候,雞仍在打鳴,而人們也逐漸從睡夢中清醒,開始迎接新的一天。 詩人筆下的“我”沒有空吟“一日不見,如三秋兮”,而是癡情地用實際行動在樓上等了一夜,從黑夜到了黎明,而那個人卻毫無蹤影。 “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因為遠別我積思成夢,夢里悲傷地哭泣,別人喚我我也難以醒來。醒來以后就匆忙提筆寫信給你,因為心情急切,墨未磨濃,字跡依稀。 我們分別了這么多年,雖然我心里知道再見無緣,但是仍然在盼你歸來。然而只有在夢中,卻才得以與你相見,這時一覺醒來,你卻不在身邊。只有朦朧的月色和遠處傳來的曉鐘聲,仿佛天地之間都是空寂孤清。 而我的夢里,總是出現(xiàn)和你分別的場景,讓我止不住地啼泣。 這種刻骨的相思,讓我奮筆疾書寫下對你的深情,以至于墨未磨濃都根本沒有發(fā)現(xiàn)。 “蠟照半籠金翡翠,麝熏微度繡芙蓉。”——殘燭的余光,微微籠罩著用金錢繡成翡翠鳥圖案的帷幕,室內(nèi)若明若暗,恍然猶在夢中;蘭麝的香氣淡淡的,熏染了被褥上刺繡的芙蓉,讓我恍惚感到你真的來過這里,還留下依稀的余香。 此處詩人采用了虛實結合的手法,前半句是真實的環(huán)境,卻讓我感到虛幻,而淡淡的香味,卻又讓我產(chǎn)生了你來過這的真實感。 在剛剛夢醒之后,作者神思有些恍惚迷離,甚至產(chǎn)生中一時的錯覺。大概是思念成疾吧,竟然感覺一切都是如夢似幻。 “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span>——我像當年的劉郎,早已怨恨蓬山仙境的遙遠;我所思念的人啊,哪堪更隔著蓬山千重萬重! 李商隱再最后一句點出了全詩的主題,那就是愛情受到現(xiàn)實的阻隔。 借劉晨重尋仙侶不遇的故事,點出了與所愛之人遠隔天涯、無緣相會的空虛悵惘。 詩句典故“劉郎已恨蓬山遠”一句取自劉晨阮肇入天臺山遇仙女的典故。 '劉晨阮肇'是《幽明錄》中的一個有意思的故事,作者是劉義慶。 劉義慶,'性簡素,寡嗜欲'。愛好文學,劉宋宗室,自幼才華出眾。著有《世說新語》,志怪小說《幽明錄》。《幽明錄》,所記都是神鬼怪異故事,與《搜神記》同為志怪小說的代表作。 漢明帝永平五年,會稽郡剡縣的劉晨、阮肇兩人一起到天臺山采藥,結果迷了路。 在山里困了過了好多日子,帶的糧食吃完了,兩個人饑餓無比。幸好山里有桃子這類野果,還有溪水可以喝,兩人就靠這些勉強度日,可是始終沒有走出天臺山。 一天,他們倆走著走著發(fā)現(xiàn)了一條大溪。溪水邊有兩個姿質妙絕的女子,宛如仙女一般。 兩位女子見到他們笑道:“劉晨、阮肇你們倆可是來晚了。” 劉晨、阮肇驚訝仙女們居然知道他們的名字,像是故交一般,于是就跟著仙女們前行。 女子把他們帶到了一間瓦屋里,屋子里懸掛著絳羅帳,帳角上掛著鈴鐺,上面金銀交錯,床頭還站著十個侍婢。 仙女們又請他們吃胡麻飯、山羊脯、牛肉,味道甘甜美味。 吃完酒和飯,又有仙女走來,每人手里拿了幾個桃子,笑著對他倆說“祝賀我們夫婿的到來”,劉、阮兩人就與仙女結為夫妻。 十天后,他們兩人想要回家,仙女們卻不讓,于是又停留了半年。 適逢春日,劉晨﹑阮肇更加思念家中,仙女們就叫來三四十個女子,奏樂送別二人,并給他們指出回去的路。 兩個人回家后,發(fā)現(xiàn)親人和鄰居都不見了,家中的房屋也變了,一切都是這么陌生。 這時來了人,說是他們的七世孫,還說祖上傳聞他們兩個人去山間采藥,迷路再也沒回來。他們這才知道,已經(jīng)過去了三百年時間。 “劉晨阮肇”這個典故被后世的文人不斷嵌入詩詞,而李商隱也是運用典故,寫出“所愛隔山?!?/span>的悵惘與思念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