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來(四川大學(xué)講座教授、日本學(xué)習(xí)院大學(xué)東洋文化研究所研究員) 2019年12月29日,《中日關(guān)系史添新史料:遣唐使吉備真?zhèn)湔孥E及其研究成果公布》的消息發(fā)布后,即引起了學(xué)界的諸多討論,本文系王瑞來先生前作《王瑞來:《李訓(xùn)墓志》書寫者“朝臣備”是不是吉備真?zhèn)洌俊返难a(bǔ)充,就爭議所在的“朝臣備”做了詳細(xì)解釋。 最近披露的唐代《李訓(xùn)墓志》最后一行“日本國朝臣備書”,既是該墓志最顯示價值的一句,也是備受爭議的一句。價值在“日本國”,爭議則在“朝臣備”。如果“朝臣備”有問題,那么最具價值“日本國”也成為子虛烏有,黃金化鐵。 前幾天,我寫了小文《<李訓(xùn)墓志>的書寫者朝臣備是不是吉備真?zhèn)洹?,討論了吉備真?zhèn)涓俺肌钡年P(guān)系。根據(jù)史料記載,指出吉備真?zhèn)湓战凶鳌跋碌莱肌保?在日本的天平十八年,即公元746年被賜姓為“吉備朝臣”。就是說,吉備真?zhèn)涓俺紓洹彼坪踹€真的難脫干系。 讀了我的文章,有的朋友就問我,“朝臣”是入唐朝拜之臣,還是在朝之臣?看到這樣的疑問,我覺得有必要對“朝臣”略作解惑,不然很容易以漢語的語意來望文生義。 這里的“朝臣”雖寫作漢字,但卻不是漢語,而是日語中的一個古老詞匯。“朝臣”是日本古代的一個姓,日語舊讀Asomi。后來又讀作Ason。 其實,“朝臣”作為古代日本的姓,中國方面的古代文獻(xiàn)也有明確記載。宋人鄧名世撰《古今姓氏書辯證》卷一〇“朝臣”條云: 《元和姓纂》曰:日本國使臣朝臣真人,長安中拜司膳卿,同正副使朝臣太父拜率更令,同正朝臣,姓也。謹(jǐn)按《日本傳》其王文武遣朝臣真人粟田獻(xiàn)方物。朝臣真人者,猶唐尚書也。開元初,粟田復(fù)朝貢,從諸儒授經(jīng),詔四門助教趙元默即鴻臚寺為師。其副朝臣仲滿慕華不肯去,易姓名曰朝衡,歷左補(bǔ)闕、儀王友,多所該識,久乃還。天寶十二載,朝衡復(fù)入朝。 檢核日本古代的制度,中國方面的記述和理解,可能是當(dāng)時出于語言隔閡或翻譯不甚到位的原因,有些不準(zhǔn)確之處,不過視“朝臣”為姓這一點,則是正確的。 關(guān)于“朝臣”這個姓的由來,在日本文獻(xiàn)中有著明確記載。天武天皇為了樹立天皇的權(quán)威,于天武十三年(684)十月制定了八色之姓。八色之姓依次為真人(Mahito)、朝臣(Ason)、宿禰(Sukune)、忌寸(Imiki)、道師(Mitinosi)、臣(Omi)、連(Murazi)、稻置(Inagi)。朝臣位居八姓之二。包括朝臣在內(nèi),前四姓為賜姓。據(jù)《日本書紀(jì)》和《古事記》的記載,第一姓真人為天皇五代以內(nèi)的近親,而朝臣則賜給與天皇親緣稍遠(yuǎn)的皇親。不過也賜給蘇我、石川、巨勢、春日、下道等豪族,當(dāng)時有勢力的藤原、石上、也被賜予了朝臣的姓。由于勢力過大,原本位于真人之下的朝臣,不久便發(fā)生逆轉(zhuǎn),成為地位很高的姓。到了平安時代以后,居然成為第一位的姓。 我們舉兩個日本歷史上的名人,來具體解析觀察一下他們的姓氏。我們先看德川家康,他的全稱為“從一位德川次郎三郎源朝臣家康”,這一長串名字很像是宋代官員笏板上寫著的一串官銜,有官有職有差遣。具體解析來看,“從一位”為位階,猶如中國古代的官品,“德川”為名,“次郎三郎”為通稱,“源”為氏,“朝臣”為姓,“家康”為諱。我們再來看另一個名人織田信長,他的全稱為“正二位織田右大臣平朝臣信長”?!罢弧睘槲浑A,“織田”為名,“右大臣”為官位,“平”氏,“朝臣”為姓,“信長”為諱。盡管這是平安時代以后的例子,但古代日本貴族的姓氏規(guī)則都是一樣的。 根據(jù)以上的考察,吉備真?zhèn)涑錾碛谙碌篮雷澹小跋碌勒鎮(zhèn)洹?,在八色之姓制度確立后,便姓“下道朝臣”。從唐朝回到日本十二年后,官居從四位的下道朝臣,又被賜姓為“吉備朝臣”。后來通稱其為吉備真?zhèn)洌蟾胚€是一部分用了他的原名。 “朝臣”作為擁有一定社會地位的姓,在古代日本并不鮮見。跟吉備真?zhèn)湟黄鹑胩频陌⒈吨俾閰蔚男找彩恰俺肌薄_@不僅前述在《古今姓氏書辯證》援引的《元和姓纂》中有所提及,在《舊唐書》卷一九九《日本國傳》中也有明確記載:“其偏使朝臣仲滿慕中國之風(fēng),因留不去,改姓名為朝衡,歷仕左補(bǔ)闕、儀王友。” “朝衡”又作“晁衡”。記作“晁衡”似乎更為有名,李白等唐代文人與之交往,大多稱之為“晁衡”?!俺迸c“晁”同音,但我想這恐怕不是出于同音才率意而寫。遣唐使入唐后,較長時間居住,一般出于方便,都擬定一個中國風(fēng)格的名字,但這個名字跟原名總有些聯(lián)系,就像今天歐美的有些漢學(xué)家根據(jù)自己名字的發(fā)音擬定漢字名字一樣。與李訓(xùn)死于同一年的遣唐使井真成的“井”,有日本學(xué)者就推測,可能原作“井上”或“葛井”。我推測阿倍仲麻呂最初入唐擬名之時,還想保留“朝臣”的痕跡,所以叫了“朝衡”。后來覺得同音的“晁”更像中國人的姓,于是又易為“晁”字。無論用“朝”還是用“晁”,都有保留“朝臣”的心思在。 唐代詩人包佶有首題為《送日本國聘賀使晁巨卿東歸》的詩。這里的“晁巨卿”就是晁衡。寫作“晁巨卿”其實是錯的?!熬蕖弊之?dāng)為“臣”字的形近而誤。從《全唐文》到所有引述包佶這首詩的,幾乎都誤作了“巨”。有些當(dāng)代人還以名公巨卿來謬解此名。只有周必大主持刊刻的《文苑英華》不誤,記為“晁臣卿”。順便說一句,文史考證,其實也是離不開校勘學(xué)的。擁有??睂W(xué)意識,可以意外地解開不少歷史之謎。 從叫作“晁臣卿”也可窺見,晁衡即使在唐朝住了幾十年,也還對表示他曾經(jīng)的地位的“朝臣”念念不忘。稱晁衡為“臣卿”,大概或為晁衡所自擬之字。與“晁”姓連讀,其中便隱含了“朝臣”。 通過對“朝臣”的考察,反觀《李訓(xùn)墓志》最后一行“日本國朝臣備書”,不管“朝臣備”其人是不是吉備真?zhèn)?,僅就這一表述本身來看,應(yīng)當(dāng)是沒有錯誤的。以上所述,適為旁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