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又叫山里紅、紅果,但細(xì)分起來人們都把個兒小的叫山楂,個兒大的叫山里紅。不管大小,共性就是一個字:酸。京城周邊山區(qū)有野生的,有種植的,到了深秋,放眼一望,高高的山楂樹上掛滿了一嘟嚕一嘟嚕的紅果,配著碧綠如翡翠般的葉子,微風(fēng)吹來,顫顫巍巍,搖搖擺擺,看著就讓人賞心悅目,涎水倒咽。
農(nóng)民把果子摘下來,裝筐用駱駝運(yùn)往城里。果商躉入大量山里紅,加工成有七八個果的小串冰糖葫蘆,小販插在稻草捆綁的木棍上沿街叫賣。或者做成一二米長的大糖葫蘆,在廠甸廟會上出售。我最愛吃的是一種稱作“榅桲(wn po)”的山楂食品,小時(shí)候常奇怪怎么叫這么兩個字兒,后來查書,才知道是借用了和山楂相似的一種酸性植物的名字。它是把紅果中間的核兒都去掉,加上冰糖用開水一沖,裝在大玻璃瓶里,蓋好蓋兒浸泡一段時(shí)間,待瓶內(nèi)的山楂和冰糖都溶化了,汁液用勺子一舀,都拉黏兒。這就算做好了,攤商論碗兒出售。站在寒風(fēng)凜冽的街頭,端著白瓷碗,里面是瑪瑙般鮮紅的汁兒,晶瑩剔透,又酸又甜,別說吃,光看兩眼,就拽著大人的衣襟走不動了。后來母親冬天有時(shí)也買回山楂,在家給我們做,那真是幾個孩子天天看著瓶子數(shù)日子的時(shí)候了。
初冬到早春時(shí)節(jié),胡同里常有叫賣山楂的小販。除了推車提籃之外,有一種很有意思的銷售方式。游商把用繩穿起來的大小山里紅,胳膊挎著,肩上左右斜背,全身見縫插針般掛滿了,走路踢里禿嚕,大聲叫喊“賣山里紅啦!”論串賣很便宜,但這種叫賣的裝束,卻讓我們這些孩子興奮不已,有時(shí)能跟出老遠(yuǎn)。還有的小販更逗,他把一串一串的山里紅像佛珠一樣,專掛脖子上,還不多掛,就幾串,扯開大嗓門吆喝:“大串山楂來,就剩兩串了哎!”怎么賣也是喊就剩兩串了,有不明真相的老人以為貨好奇缺,就出來買了。我們淘氣的孩子偷偷跟著他看,在隱蔽的地方他放的包里還多著呢!當(dāng)他又叫賣時(shí),我們也起哄喊“大串山楂,又變出兩串來!”氣得他沖我們一跺腳,我們就哈哈大笑四散而逃。北京冬天水果很少,這土生土長,亮麗鮮艷的山里紅,也成兒時(shí)不能忘記的美味。胡同里小販此起彼伏的吆喝,給孩子們帶來的不僅是嘴里兜里的零食,還有晴空暖日下看叫賣的歡樂?。ê未簖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