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當歸醫(yī)生。 前幾天有位醫(yī)友來就診,說最近覺得胃不舒服,胃脹吃東西還不消化。 我問他是不是在12月22號左右開始不舒服的? 他蒙了一下,想了想說,確實是。 從12月22號冬至開始,丁丑月的影響就已經(jīng)開始了。 丑在二十四山里面,屬于艮卦。艮卦在身體里面,代表了胃。原本有脾胃方面問題的人,這個時候受到月份的影響,就會開始出現(xiàn)癥狀了。 而原本脾胃問題就重的人,這個時候也就容易加重。 我們最近也接到不少醫(yī)友來詢問胃不舒服怎么辦? 接下來就跟大家說說,咱們經(jīng)方中醫(yī)怎么理解的脾胃功能,怎么應對脾胃問題。 脾胃到底有多重要呢? 《黃帝內(nèi)經(jīng)》里面講'黃帝曰: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腦髓生,骨為干,脈為營,筋為剛,肉為墻,皮膚堅而毛發(fā)長,谷入于胃,脈道以通,血氣乃行。' 人最開始形成就是一個受精卵,之后開始大腦發(fā)育,同時骨脈筋肉皮膚逐一長成,而人想要能夠存活還需要能量。 能量的來源,就是最后三句。我們吃進來東西,消經(jīng)過脾胃的運化吸收轉(zhuǎn)化成為我們?nèi)梭w所需要的水谷精微,脈道才能通,氣血才能流動。 簡單來講,這就是我們身體能量的來源。如果以一個企業(yè)來比喻,脾胃就是我們的盈利部門,只要盈利部門能一直持續(xù)運行,那么企業(yè)倒閉的可能性就小。 而一旦出現(xiàn)問題,企業(yè)就岌岌可危。 我們身體也是這樣,脾胃一旦出現(xiàn)問題,慢慢整體功能都會下降。 比如小孩子常見的積食,因為小孩子脾胃功能尚未發(fā)育完善,父母在喂養(yǎng)的過程中不注意可能著涼,或者吃了什么不好消化的東西,那孩子就容易積食,發(fā)燒。 一番折騰下來,好不容易長上來的肉,很快就沒了。 成人可能不容易積食,但是脾胃虛了,非常容易出現(xiàn)胃疼,胃脹,反酸便秘等情況,影響日常生活。 往重了說,糖尿病,白血病等也都是脾胃不好造成的。 胃不好有哪些外在信息呢? 最近大火的《慶余年》不知道大家看了么? 有人截圖來問我:彈幕上說范閑鼻子上有個痣容易犯小人,我鼻子上也有,是不是真的這樣? 好吧,犯不犯小人這個事兒咱們先放一邊。 鼻子上有痣確實還代表了一些信息,典型的就是脾胃不好。 如果把八卦放在臉上,鼻子這個位置就代表了脾胃。 同時如果以經(jīng)絡循行來看胃經(jīng):”起于鼻之交頞中,旁納太陽之脈,下循鼻外”。 整個鼻子都是在胃經(jīng)循行的地方,也是說明了如果鼻子上有什么異常,比如鼻子上的痣,痘痘或者黑頭等,都說明胃不好, 還有什么表現(xiàn)呢?肚子大,尤其是胃部。 肚子大的人自己可以摸一下胃部,必然是涼的。這個實際上就是因為脾胃寒,身體為了給脾胃保暖所以不斷增加脂肪“被子”。 所以只要肚子大,就已經(jīng)說明脾胃功能出現(xiàn)問題了。 《黃帝內(nèi)經(jīng)》講:有諸形于內(nèi),必形于外。 既然在外已經(jīng)有表現(xiàn)了,那么自己身體也肯定有不舒服了。 嗯,好吧,我知道大家對理論沒太大興趣,接下來開始上干貨。 脾胃雖然是“一對”--互為表里的關(guān)系,共同來負責我們身體整體的進食消化吸收排泄等整個過程,但是脾胃的功能還是有所區(qū)分。 有點兒像是夫妻之間,雖然都是為了整個家而努力,但是也會有不同分工。 脾更多掌管我們是否有食欲,而胃負責受納,掌管我們能吃多少。 ①如果感覺不到餓,但是卻能吃下。 這種是較為常見的一種情況,不會餓,也沒有什么想吃的,吃東西倒是能吃下。 這種情況更多是脾的功能偏弱。 推薦經(jīng)方方劑:《外臺》茯苓飲 茯苓,人參,白術(shù)各三兩,枳實二兩,橘皮二兩半,生姜四兩 推薦用量(以《傷寒論》所著時期東漢時期度量衡為法度) 茯苓45g 紅參30g 炒白術(shù)30g 枳實30g 橘皮30g 生姜45g 這個方劑還能夠幫助減輕胃脹不消化的情況。 ②會餓,但是卻一吃就飽。這種情況更多是胃的受納功能偏弱。 推薦使用方劑:理中丸 人參 干姜 炙甘草 白術(shù) 各三兩 推薦用量(以《傷寒論》所著時期東漢時期度量衡為法度) 紅參30g 干姜30g 炙甘草30g 炒白術(shù)30g 如果情況較重,時間較長,可以考慮加上黑附子15g(先煎90分鐘)附子能夠振奮身體沉衰的機能,幫助提升方劑的作用,更有效的恢復身體。 以上兩種情況,也都可以考慮使用中成藥附子理中丸。 ③反酸,胃里有灼熱感,飯后胃疼等情況。 推薦方劑:半夏瀉心湯 半夏半升(洗)黃芩 干姜 人參 炙甘草 各三兩 黃連一兩 大棗十二枚擘 推薦用量(以《傷寒論》所著時期東漢時期度量衡為法度) 姜半夏30g 黃芩45g 干姜30g 紅參30g 炙甘草30g 黃連15g 大棗12枚 這個情況可以考慮使用知柏地黃丸,配合附子理中丸。 ④胃脹氣,打嗝或者排氣之后能緩解。 胃氣以降為順,怎么理解呢? 咱們吃東西消化吸收排泄這是一個向下的過程,就像是下水道一樣。 如果下水道下水不暢,或者有堵塞,那么就容易停滯。咱們的胃氣也是這樣。本來應該向下走的,但是因為脾胃功能失常,所以向下的力量減弱,那么就容易脹氣或者總是向上打嗝了。 推薦方劑:厚樸生姜半夏甘草人參湯 厚樸半斤 生姜半斤 半夏半升 炙甘草二兩 人參一兩 推薦用量(以《傷寒論》所著時期東漢時期度量衡為法度) 厚樸45g 生姜45g 姜半夏30g 炙甘草30g 紅參15g 外用方法可以考慮使用艾灸中脘穴,為胃的募穴,幫助恢復脾胃功能。 ⑤口苦,很多人是早晨起來的時候會感覺口苦。 而重一些的情況則是全天都口苦,吃什么都是苦苦的味道。 這個實際上是膽汁反流,本身膽汁由肝臟制造,儲存在膽囊里面,必要的時候會從膽囊里面被釋放到十二指腸,參與消化吸收。 而胃氣降不下去,導致膽汁向上反流到了胃里,出現(xiàn)口苦的情況 小柴胡湯 柴胡半斤 黃芩 人參 炙甘草 生姜各三兩 大棗十二枚 擘 半夏半升 推薦用量(以《傷寒論》所著時期東漢時期度量衡為法度) 柴胡30g 黃芩45g 紅參30g 炙甘草30g 生姜30g 大棗12枚 姜半夏30g 方劑不僅能幫助緩解口苦的情況,還能幫助治療比如眼睛干澀,偏頭疼,經(jīng)前胸脹,月經(jīng)提前等問題。 中成藥,可以使用小柴胡顆粒。 以上所給出的方劑,只是大方向。 中醫(yī)和西醫(yī)不同,西醫(yī)往往是一個藥對應一個病癥,而中醫(yī)一個方劑就可以解決諸多問題。 大家千萬不要理解成為這些癥狀只能這一個方劑可以解決。而且每個人的情況不同,方劑的化裁使用也會不同。 有疑問,可以聯(lián)系我的微信。 新年快樂~ 預祝2020年,心有所想,想有所成。養(yǎng)好脾胃,才能有健康的身體。
|
|
來自: 新用戶78164330 > 《中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