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 孔琳之,字彥琳,會稽人。祖沈,晉丞相掾。父曌,光祿大夫。 琳之強正有志力,好文義,解音律,能彈棋,妙善草隸??っ鞑?,不就,后辟本國常侍。桓玄輔政為太尉,以為西閣祭酒。玄好人附悅,而琳之不能順旨,是以不見知,遷楚臺員外散騎侍郎。遭母憂,去職。服闋,除司徒左西椽,以父致仕自解。時司馬休之為會稽內(nèi)史,仍以琳之為長史。父憂,去官。服闋,補太尉主薄,尚書左丞,揚州治中從事史,所居著績。 遷尚書尚書郎,義熙六年,高祖領(lǐng)平西將軍,以為長史,大司馬瑯邪王從事中郎。又除高祖平北、征西長史,遷侍中。宋臺初建,除宋國侍中,出為吳興太守,公事免。 永初二年,為御史中丞。明憲直法,無所屈撓。奏劾尚書令徐羨之曰:“臣聞事上以奉憲為恭臨下威嚴為整然后朝典惟明蒞眾必肅斯道或替則憲綱其頹。臣以今月七日,預(yù)皇太子正會。會畢車去,并猥臣停門待闕。有何人乘馬,當(dāng)臣車前,收捕驅(qū)遣命去。何人罵詈收捕,咨審欲錄。每有公事,臣常慮有紛紜,語令勿問,而何人獨罵不止,臣乃使錄。何人不肯下馬,連叫大喚,有兩威儀走來,擊臣收捕。尚書令省事倪宗又牽威儀手力,擊臣下人。宗云:‘中丞何得行兇,敢錄令公人。凡是中丞收捕,威儀悉皆縛取。’臣敕下人一不得斗,兇勢辀張,有頃乃散。又有群人就臣車側(cè),錄收捕樊馬子,互行筑馬子頓伏,不能還臺。臣自錄非,本無對校,而宗敢乘勢兇恣,篡奪罪身。尚書令臣羨之,與臣列車,紛紜若此,或云羨之不禁,或云羨之禁而不止??v而不禁,既乖國憲;禁而不止,又不經(jīng)通。陵犯監(jiān)司,兇聲彰赫,容縱宗等,曾無糾問,虧損國威,無大臣之體,不有準繩,風(fēng)裁何寄。羨之內(nèi)居朝右,外司輦轂,位任隆重,百辟所瞻。而不能弘惜朝章,肅是風(fēng)軌。致使宇下縱肆,凌暴憲司,兇赫之聲,起自京邑,所謂己有短垣,而自逾之。又宗為篡奪之主,縱不糾問,二三虧違,宜有裁貶。請免羨之所居官,以公還第。宗等篡奪之愆,已屬掌故御史隨事檢處?!痹t曰:“小人難可檢御,司空無所問,余如奏?!绷w之任居朝端,不欲以犯憲示物。時羨之領(lǐng)揚州刺史,琳之弟璩之為治中,羨之使璩之解釋琳之,停寢其事。琳之不許。璩之固陳,琳之謂曰:“我觸忤宰相,正當(dāng)罪止一身爾,汝必不應(yīng)從坐,何須勤勤邪!”自是百僚震肅莫敢犯禁。高祖甚嘉之,行經(jīng)蘭臺,親加臨幸。又領(lǐng)本州大中正,遷祠部尚書。不治產(chǎn)業(yè),家尤貧素。景平元年,卒,時年五十五。追贈太常。 (選自宋書列傳第十六謝瞻 孔琳之) 1.下列對文中劃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句是( )(3分) A.臣聞事上以奉憲為恭/臨下威嚴為整/然后朝典惟明/蒞眾必肅/斯道或替/則憲綱其頹 B.臣聞事/上以奉憲為恭臨/下威嚴為整然/后朝典惟明/蒞眾必肅/斯道或替/則憲綱其頹 C.臣聞事/上以奉憲為恭臨/下威嚴為整/然后朝典惟明/蒞眾必肅/斯道或替/則憲綱其頹 D.臣聞事上以奉憲為恭/臨下威嚴為整然/后朝典惟明/蒞眾必肅/斯道或替/則憲綱其頹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丞相掾”是指丞相府所設(shè)的屬官,掾是古代屬官的統(tǒng)稱。 B.“致仕”指古代官員正常退休,如果自請退職則稱乞骸骨。 C.永初,年號。中國封建王朝常以年號紀年,一個皇帝所用年號可能有多個年號。 D.追贈,追加贈送之意,多指對因公殉職或?qū)Τ⒂胸暙I的死者在死后贈送財物。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孔琳之維護朝法,不畏權(quán)勢。彈劾權(quán)臣徐羨之縱容屬下,請求免除徐羨之的官職,以彰顯公平。 B.徐羨之為政有為,不謨私利。在主簿、尚書左丞、揚州治中從事史任上官績顯著,但不制產(chǎn)業(yè),家里特別貧困。 C.孔琳之人格獨立,不攀附權(quán)貴。權(quán)臣桓玄喜歡別人依附,孔琳之不愿討好他,因此不被賞識。 D.孔琳之為官正直,不徇私情。他的弟弟孔璩之是徐羨之屬下,徐羨之叫孔璩之去替自己求情,遭到孔琳之拒絕。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縱而不禁,既乖國憲;禁而不止,又不經(jīng)通。(5分) (2)我觸忤宰相,正當(dāng)罪止一身爾,汝必不應(yīng)從坐,何須勤勤邪?。?分) 【答案】 1. A“事上以奉憲為恭”與“臨下威嚴為整”為結(jié)構(gòu)對稱句,“整”后斷句,中間斷句,排除 B、C、D。 句子翻譯為:我聽說侍奉皇上要遵紀守法,才能稱作恭,統(tǒng)馭下屑要嚴肅端莊才能稱作整。這樣朝廷的禮儀制度才明確,治理百姓必能嚴肅。這個道理如果被替代,那么法律條文就會頹廢。故選:A。 2. D。D.追贈,指追封、追晉,多指對因公殉職、陣亡的士兵或?qū)Τ⒂胸暙I的死者,追封官職、勛位。 3. A.“以彰顯公平”錯,原文“以公還第”的意思是“以公的身份回歸府第”。 4. ①放縱罪人而不禁止,不符合國法,禁止而沒有效果又說不通。 ②我觸犯宰相,只不過我一人有害,你絕對不會被我株連,何必這么為人效勞呢? ①縱:放縱;乖:符合;不經(jīng)通:沒有效果又說不通。句子翻譯為:放縱罪人而不禁止,不符合國法,禁止而沒有效果又說不通。 ②忤:觸犯;罪:有害;坐:株連;勤勤:勤苦;努力不倦。句子翻譯為:我觸犯宰相,只不過我一人有害,你絕對不會被我株連,何必這么為人效勞呢? 【譯文】 孔琳之字顏琳,會稽山陰人。祖父孔沈是晉朝的丞相掾。父親孔曌,是光祿大夫??琢罩畡倧娬?有志向有能力,喜愛讀書作文,通曉音樂,特別會寫草書和隸書??だ镩L官任命他當(dāng)主簿,沒有應(yīng)命,后來他被征用為本國的常侍?;感o佐晉朝官拜太尉,用孔琳之為西閣祭酒?;感矚g別人依附順從于他,但是孔琳之不能這樣,所以不被其賞愛??琢罩又纬_員外散騎侍郎。遇到母親去世,離官去職。守孝期滿,被任為司徒左西掾。他又因父親退休而辭去官職。當(dāng)時司馬休之當(dāng)會稽內(nèi)史、后將軍,仍以孔琳之為長史。孔琳之父親去世,他又辭官了。守孝期滿,補初二年(421),孔琳之當(dāng)御史中丞??琢罩ǚ?執(zhí)法嚴明公正。他彈劾尚書令徐羨之“我聽說臣子侍奉上司以守法為恭敬,而對人以威嚴為整齊,然后朝廷法律明白,任事5然嚴肅。這個規(guī)矩一被打亂,那么法制便會潰。我在本月七日參加皇太子的正會。參會了,準備乘車離開,和其他人在門邊等待。一個人乘了一匹馬在我的車前逮捕一個人并拉了開去。那個人一邊罵一邊捉人審問加以捕。每有公事,我常常擔(dān)心引起麻煩,叫手人不要多管。而那個人叫罵不止,我便叫人他叫來。那人不肯下馬,連叫大喊,有兩個儀士兵走來,打我的收逮那人的部下。尚書省事倪宗又牽威儀十兵的手,打我的部屬。又沒有證據(jù),而倪宗敢憑借權(quán)勢肆無忌憚,帶走有罪的人。尚書令徐羨之和我都乘坐車子。而鬧出這樣的事,兇氣器張,有的說是徐羨之不禁止下人,有的說是徐羨之禁止了但沒有效果。放縱罪人而不禁止:不符合國法,禁止而沒有效果又說不通。罪犯侵犯法官,如此猖,容允倪宗等,一點也不糾問,損害國家的權(quán)威,不成大臣的體統(tǒng),不對他加以制裁,法律又有什么地位。徐羨之在朝廷為首要官員,外面管大小事務(wù),位置高重,百姓看著他行事。他卻不能守朝廷的法規(guī),嚴肅風(fēng)紀,以致使部屬放縱,凌辱法官。兇惡的氣焰,從京城竄起,真是自己有矮培而親自逾越。而倪宗為搶奪的主犯。徐羨之放開不問,對這幾種不法行為,應(yīng)該加以懲罰。我請求免除徐羨之的官職,以公的身份回到自己家里。倪宗等人的搶走犯人的罪行,我已經(jīng)叫故的御史根據(jù)實情加以控告?!案咦嫦略t書說:“小人們難以管制,司空不用牽涉,其余按奏文處理。徐羨之擔(dān)任朝廷第一大官,不想讓別人看他犯了法。以致使部屬放縱,凌辱法官。兇惡的氣焰,從京城竄起,真是自己有矮培而親自逾越。而倪宗為搶奪的主犯。徐羨之放開不問,對這幾種不法行為,應(yīng)該加以懲罰。我請求免除徐之的官職,以公的身份回到自己家里。倪宗等人的搶走犯人的罪行,我已經(jīng)叫掌故的御史根據(jù)實情加以控告?!案咦嫦略t書說:“小人們難以管制,司空不用牽涉,其余按奏文處理。徐羨之擔(dān)任朝廷第一大官,不想讓別人看他犯了法。當(dāng)時徐羨之兼揚州刺史,孔琳之的弟弟孔璩之當(dāng)他的治中徐羨之叫孔之勸說孔琳之叫他算了??琢罩煌???字畧詻Q要他這樣孔琳之說:“我觸犯宰相,只不過我一人有害:你絕對不會被我株連,何必這么為人效勞呢?“于是朝中百官震動,不敢犯法。高祖很稱贊他,經(jīng)過蘭臺處時親自看他??琢罩旨嫒伪局荽笾姓?再遷祠部尚書。他不經(jīng)營財物,家中尤其貧困景平元年(423),孔琳之去世,享年五十五,被追封為太常。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題。 劉大夏,字時雍,華容人。年二十舉鄉(xiāng)試第一。登天順八年進士,改庶吉士。弘治二年服闋,遷廣東右布政使。田州、泗城不靖,大夏往諭,遂順命。后山賊起,令獲賊必生致,驗實乃坐,得生者過半。十五年拜兵部尚書屢辭乃拜命既召見帝曰朕數(shù)用卿數(shù)引疾何也大夏頓首言:“臣老且病,竊見天下民窮財盡,脫有不虞,責(zé)在兵部,自度力不辦,故辭耳?!钡勰?。大夏請凡事非祖宗舊而害軍民者,悉條上厘革。帝命事當(dāng)興革者,所司具實以聞。乃會廷臣條上十六事,皆權(quán)幸所不便者。帝不能決,下再議。大夏等言:“事屬外廷,悉蒙允行。稍涉權(quán)貴,復(fù)令察核。臣等至愚,莫知所以?!本弥?,得旨??椩臁S醮皆停罷,光祿省浮費巨萬計,而勇士虛冒之弊亦大減。大同小警,帝用中官苗逵言,將出師。帝召問大夏曰:“卿在廣,知苗逵延綏搗巢功乎?”對曰:“臣聞之,所俘婦稚十?dāng)?shù)耳。賴朝廷威德,全師以歸。不然,未可知也?!钡勰涣季?,問曰:“太宗頻出塞,今何不可?”對曰:“陛下神武固不后太宗,而將領(lǐng)士馬遠不逮。且淇國公小違節(jié)制,舉數(shù)十萬眾委沙漠,奈何易言之?度今上策惟守耳。”帝遽曰:“微卿曹,朕幾誤?!庇墒?,師不果出。孝宗崩,武宗嗣位。大夏忠誠懇篤,遇知孝宗,忘身徇國,于權(quán)幸多所裁抑。嘗請嚴核勇士,為劉瑾所惡。三年九月,假田州岑猛事,逮系詔獄。瑾欲坐以激變律死,都御史屠滽持不可,瑾謾罵曰:“即不死,可無戍耶?”乃坐戍極邊。五年夏,赦歸。瑾誅,復(fù)官,致仕。十一年五月卒,年八十一。贈太保,謚忠宣。 (節(jié)選自《宋書·列傳第七十》) 5、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十五年/拜兵部尚書/屢辭乃拜命/既召見帝/曰/朕數(shù)用卿/數(shù)引疾何也 B.十五年/拜兵部尚書/屢辭乃拜/命既召見/帝曰/朕數(shù)用卿/數(shù)引疾何也 C.十五年/拜兵部尚書/屢辭乃拜命/既召見/帝曰/朕數(shù)用卿/數(shù)引疾何也 D.十五年/拜兵部尚書/屢辭乃拜/命既召/見帝曰/朕數(shù)用卿/數(shù)引疾何也 6、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天順、弘治是年號。年號是中國封建王朝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先秦至漢初無年號,漢武帝即位后首創(chuàng)年號。一個皇帝一生只能有一個年號。 B.“服闋”意思是指守喪期滿除服。這是一種舊俗,尊親死后,其親屬要在一定時間內(nèi)改變通常的服飾,在家守喪,不辦理外事。在服喪期滿之前停止娛樂和交際,表示哀悼,喪期滿即可除去喪服。 C.“贈”太保,“贈”是古代朝廷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績,賜死者以官爵或榮譽稱號,也稱追贈;其余還有贈官、贈典等。 D.致仕,交還官職。古代官員正常退休叫“致仕”,還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稱。 7、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劉大夏寬厚仁愛,剿匪寬嚴相濟。田州、泗城不安定,大夏前往訓(xùn)誡,并未殺戮。后來匪盜重起,他令部下只許活捉,驗明實際情況后才判刑,得以活下來的人超過一半。 B.劉大夏務(wù)求改革,減少財政支出。他請求革除非祖宗留下的危害軍民的舊制,在皇帝猶豫不決時,大夏據(jù)理力爭,最終使皇帝下定了決心。 C.劉大夏敢說實話,皇帝極其欣賞。對苗逵搗毀延綏巢穴的功勞,大夏大加贊賞,稱苗逵威德遠揚,全師而歸。對孝宗將要出征大同的想法,他認為國力不足,防守才是上策。 D.劉大夏不畏權(quán)勢,被發(fā)配戍邊。他曾經(jīng)因要求嚴格考核勇士得罪了劉瑾。劉瑾借田州岑猛的事,將他逮捕,讓他到最偏僻的邊境戍邊。 8、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①乃會廷臣條上十六事,皆權(quán)幸所不便者。帝不能決,下再議。(5分) ②帝遽曰:“微卿曹,朕幾誤。”由是,師不果出。( 5分) 【答案】 5、C.翻譯:弘治十五年(劉大夏)被授予兵部尚書,多次推辭才接受任命。被召見后,皇帝說:“朕多次任用你,你卻多次稱病拒絕,這是為什么呢?”“拜命”固有意思,不可斷,排除BD.“帝”是“曰”的主語,不可斷,故選C。 6、A.年號是中國封建王朝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亦可以作為表示年份)。一般由皇帝發(fā)起。先秦至漢初無年號,漢武帝即位后首創(chuàng)年號。始創(chuàng)年號為建元。此后形成制度。歷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內(nèi)訌?fù)鈶n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號。一個皇帝所用年號少則一個,多則十幾個。如唐高宗有14個;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個年號,故后世即以年號作為皇帝的稱呼,如永樂皇帝、康熙皇帝等。 7、C.對苗逵搗毀延綏巢穴的功勞,劉大夏認為苗逵所俘虜?shù)闹挥惺畮讉€婦女孩子,之所以能“全師以歸”,全是仰仗朝廷的威德,對此,他是貶斥的,而非“大加贊賞”。原文“賴朝廷威德,全師以歸。不然,未可知也。帝默然良久”。 8、①于是劉大夏會同朝內(nèi)大臣分條上奏十六件事,都是對權(quán)貴近幸之臣所不利的。孝宗拿不定主意,下廷議再討論。 ②孝宗急忙說:“(如果)沒有你們,朕幾乎出大錯?!币虼?,最終沒有出兵。 ①“會”,會同;“條”,分條;“不便”,不利。譯為:于是劉大夏會同朝內(nèi)大臣分條上奏十六件事,都是對權(quán)貴近幸之臣所不利的。孝宗拿不定主意,下廷議再討論。 ②“遽”,急忙;“微”,如果沒有;“果”,最終。譯為:孝宗急忙說:“(如果)沒有你們,朕幾乎出大錯?!币虼?,最終沒有出兵。 【譯文】 劉大夏,字時雍,是華容人。劉大夏二十歲的時候在鄉(xiāng)試中考取了第一名??既×颂祉槹四甑倪M士,改任翰林院庶吉士。弘治二年服孝期滿,升任為廣東右布政使。田州、泗城不安定,劉大夏奉命前往訓(xùn)諭,于是這些地區(qū)接受了朝廷的管理。后來山賊反叛,(劉大夏)接受朝廷命令討伐山賊。(劉大夏)下令一定要活捉山賊,驗明實際情況后才判刑,得以活下來的山賊超過一半。弘治十五年(劉大夏)被授予兵部尚書,多次推辭才接受任命。被召見后,皇帝說:“朕多次任用你,你卻多次稱病拒絕,這是為什么呢?”劉大夏叩首說:“臣年紀大了而且多病,私下里看見天下的老百姓貧窮,倘若有什么出乎意料的事,責(zé)任在兵部,自己估計力不從心,因此才推辭的。”皇帝默然不應(yīng)。劉大夏請求大凡規(guī)矩不符合祖宗舊制且禍害軍民的事情,全部分條稟告皇上加以革除。孝宗下令應(yīng)該實行與改革的事情,有關(guān)部門全部如實上報。于是劉大夏會同朝內(nèi)大臣分條上奏十六件事,都是對權(quán)貴近幸之臣所不利的。孝宗拿不定主意,下廷議再討論。大夏等人說:“事屬朝廷外官,全都承蒙允許施行。稍稍涉及權(quán)貴,又令討論核實。臣等最愚蠢,不知為什么?”許久,得旨??椩?、齋醮都停辦,光祿寺節(jié)省的錢財以萬萬來計算,而勇士虛報冒領(lǐng)之弊也大為減少。大同發(fā)生小的戰(zhàn)事,孝宗聽信宦官苗逵的話,準備出兵。孝宗召大夏問道“:你在兩廣,知道苗逵搗毀延綏巢穴的功勞嗎?”大夏答道:“臣聽說,他俘虜?shù)闹徊贿^是十幾個婦女兒童而已,仰仗朝廷威德,全師返回。不這樣的話,后果就難說了?!毙⒆诔聊镁?,問道:“太宗頻頻出塞,現(xiàn)在為什么不行?”大夏回答“:陛下的才干固然不比太宗差,而將領(lǐng)士馬遠不及太宗時期。如果淇國公稍許違背節(jié)制,就將幾十萬軍隊委棄在沙漠中,怎么能輕言用兵呢?我揣度現(xiàn)在上策只有防守而已?!毙⒆诩泵φf:“如果沒有你們,朕幾乎出大錯?!币虼?,最終沒有出兵。孝宗去世,武宗即位。劉大夏為人忠誠懇切,被孝宗欣賞,為國盡忠而將個人得失、安危置之度外,對于權(quán)貴多所制裁壓制。(劉大夏)曾經(jīng)請求嚴格考核勇士,被劉瑾嫌惡。正德三年九月,劉瑾借助田州岑猛的事情,把劉大夏逮捕入獄。劉瑾打算以激變罪處死劉大夏,都御史屠滽堅持認為不可以,劉瑾謾罵說:“即使不處死,難道不可以戍邊嗎?”于是就判處他到很遠的地方戍邊。正德五年夏天,(劉大夏)被赦免回來。劉瑾被誅殺,(劉大夏)官復(fù)原職。正德十一年五月去世,享年八十一歲。追贈為太保,謚號忠宣。 |
|